1.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绿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
背景技术:
2.边坡的修复绿化除了满足生态的要求,还需要满足美观和多变的要求。目前,人们采用多种方法对裸露的边坡进行修复,比较常规的有覆土种植、喷播、类壤土基质等方法。但对于比较陡峭的石质边坡,很难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种植绿化,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陡峭石质边坡的,修复绿化效果好的复绿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在边坡上交替设置岩棉垫块和泡棉块,所述岩棉垫块与边坡通过锚杆锚固,所述泡棉块设置于边坡上的孔中,所述岩棉垫块和泡棉块上分别设置有岩棉种植孔和泡棉种植孔,在所述岩棉种植孔和泡棉种植孔中种植植物。
6.在所述边坡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向外凸出并且倾斜的集水坡,所述集水坡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坡的低侧与一个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输水管与设置在边坡表面的灌溉管连接,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灌溉管上设置有灌溉孔。
7.所述岩棉垫块和泡棉块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为交替设置。
8.所述泡棉块设置于边坡上的天然孔中或者人工钻孔中。
9.所述岩棉垫块的尺寸为60
×
60
×
8cm。
10.每块岩棉垫块上的岩棉种植孔有多个,岩棉种植孔的直径为8—15cm,岩棉种植孔的间距大于10cm。
11.相邻两块岩棉垫块之间设置有1个或者多个泡棉块。
12.所述集水坡的倾斜角度是10—30度。
13.所述灌溉管在边坡表面自上而下形成多段弯折,呈之字形曲线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通过交替设置岩棉垫块和泡棉块,不但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要,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植物的种植疏密度和整体分布形状,可用多种草本植物自由搭配,也可适当选择小型灌木,景观效果多样,同时降低了成本;岩棉作为植物栽植基质,较客土有明显优势,抗风化能力强,施工难度低,后期养护管理要求低;通过采用锚杆锚固和打孔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边坡以及复绿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集水坡和灌溉管,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在干旱的时候对边坡进行灌溉,方便了植物灌溉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边坡;2—岩棉垫块;3—泡棉块;4—岩棉种植孔;5—泡棉种植孔;6—集水坡;7—集水槽;8—集水箱;9—输水管;10—抽水泵;11—灌溉管;12—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在边坡1上交替设置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为交替设置,岩棉垫块2与边坡1通过锚杆12锚固,泡棉块3设置于边坡1上的天然孔中或者人工钻孔中,通过采用锚杆12锚固和打孔相结合的方法,增加了边坡1以及复绿装置的稳定性。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上分别设置有岩棉种植孔4和泡棉种植孔5,岩棉垫块2的尺寸为60
×
60
×
8cm,每块岩棉垫块2上的岩棉种植孔4有多个,岩棉种植孔4的直径为8—15cm,岩棉种植孔4的间距大于10cm,相邻两块岩棉垫块2之间设置有1个或者多个泡棉块3。在岩棉种植孔4和泡棉种植孔5中种植植物。通过交替设置岩棉垫块和泡棉块,不但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要,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植物的种植疏密度和整体分布形状,可用多种草本植物自由搭配,也可适当选择小型灌木,景观效果多样,同时降低了成本;岩棉作为植物栽植基质,较客土有明显优势,抗风化能力强,施工难度低,后期养护管理要求低。
20.在边坡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向外凸出并且倾斜的集水坡6,集水坡6的倾斜角度是10—30度,集水坡6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水槽7,集水坡6的低侧与一个集水箱8连接,可使下雨或灌溉时多余的水通过集水坡6的集水槽7自动流入集水箱8进行收集,集水箱8与输水管9连接,输水管9上设置有抽水泵10,输水管9与设置在边坡1表面的灌溉管11连接,灌溉管11在边坡1表面自上而下通过多个弯管连接形成多段弯折,呈之字形曲线设置,灌溉管11上设置有灌溉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灌溉管对整个边坡上的植物进行均匀灌溉。通过设置集水坡和灌溉管,可以将雨水或灌溉时多余的水收集起来,在干旱的时候对边坡进行灌溉,方便了植物灌溉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边坡(1)上交替设置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所述岩棉垫块(2)与边坡(1)通过锚杆(12)锚固,所述泡棉块(3)设置于边坡(1)上的孔中,所述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上分别设置有岩棉种植孔(4)和泡棉种植孔(5),在所述岩棉种植孔(4)和泡棉种植孔(5)中种植植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坡(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向外凸出并且倾斜的集水坡(6),所述集水坡(6)的上表面设置有集水槽(7),所述集水坡(6)的低侧与一个集水箱(8)连接,所述集水箱(8)与输水管(9)连接,所述输水管(9)与设置在边坡(1)表面的灌溉管(11)连接,所述输水管(9)上设置有抽水泵(10),所述灌溉管(11)上设置有灌溉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垫块(2)和泡棉块(3)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为交替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块(3)设置于边坡(1)上的天然孔中或者人工钻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垫块(2)的尺寸为60
×
60
×
8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块岩棉垫块(2)上的岩棉种植孔(4)有多个,岩棉种植孔(4)的直径为8—15cm,岩棉种植孔(4)的间距大于10c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岩棉垫块(2)之间设置有1个或者多个泡棉块(3)。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坡(6)的倾斜角度是10—30度。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11)在边坡(1)表面自上而下形成多段弯折,呈之字形曲线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棉孔穴式石质边坡复绿装置,在边坡上交替设置岩棉垫块和泡棉块,所述岩棉垫块与边坡通过锚杆锚固,所述泡棉块设置于边坡上的孔中,所述岩棉垫块和泡棉块上分别设置有岩棉种植孔和泡棉种植孔,在所述岩棉种植孔和泡棉种植孔中种植植物。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植物的种植需要,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植物的种植疏密度和整体分布形状,可用多种草本植物自由搭配,也可适当选择小型灌木,景观效果多样,同时降低了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 朱飞云 叶新华 富忠华 曹伟佳 李鹏 董晓敏 程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