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系为有关于一种具有连续性多微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尤指其织物利用pet薄膜或离型纸涂布一层pu树脂涂层,致使离型纸上形成pu树脂膜,再进行贴合加工与上层发热织物、底层凉感织物结合形成三层结构织物,使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保温、释放远红外线、抗uv、高透气、高弹性、高伸展、高回复特性及凉感功效。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系有将树脂直接作一次涂布加工在织物表面上或作第一与第二涂布两层树脂织物上,上述两种方法系直接涂布在织物上以改进织物的透湿防水性为传统型的加工方式,而且树脂膜单面接着一般织物或双面层接着一般织物,无法达到双面织物具有功效机能布的特性,其中所选自中间层树脂成膜加工是非常重要,传统形成膜加工无法获得高透气、高弹性、高伸展及高回复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系要提出一种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专利申请。
4.本实用新型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系由上层织物、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及底层织物所组成,其中,
[0005]-上层织物:选用经向聚酯或尼龙纱、纬向聚酯或尼龙纱所编成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
[0006]-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系指剖面断面产生多个孔洞膜与数个喇叭形体孔洞膜所组的多孔洞型树脂膜;以及
[0007]-底层织物:选用经向聚酯或尼龙纱、纬向聚酯或尼龙纱所编成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
[0008]
上层织物与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表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另在底层织物与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底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而形成三层结构织物。
[0009]
进一步的,外部热气流通方向穿过上层织物,而进入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经过大孔洞膜
→
中孔洞膜
→
小孔洞膜,人体温度通过底层织物而进入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经过小孔洞膜
→
中孔洞膜
→
大孔洞膜,并把人体温留存在多个泡膜内获得保温效果,而底部小孔洞膜层能抵抗住外部热气的进入人体内,致使底层织物获得具有凉感效果。
[0010]
进一步的,三层结构织物以astm-d737法测得透气度3.5cfm。
[0011]
进一步的,三层结构织物以吸水性以aatcc 79方法测得3秒。
[0012]
进一步的,三层结构织物以弹性回复以测试方法bs en iso 2093201:2020,测得30分钟后经纱方向97.5%,纬纱方向95.8%,1分钟后经纱方向95.4%,纬纱方向94.6%。
[0013]
进一步的,三层结构织物以远红外线放射率以ftts-fa-010-2007 4.1方法测得远红外线放射0.81。
[0014]
本实用新型织物方法步骤系利用pet薄膜或离型纸涂布一层pu树脂涂层,经由起泡机形成pu树脂泡沫形体,烘干形成pu聚酯膜,再利用pu聚酯膜加热表面pu树脂发泡形成喇叭状微多孔,并与上、下层织物产生接着反应,再经过熟成后进行pet薄膜或离型纸的剥离,经由贴合、转印加工而形成三层结构织物,其中上层为发热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加入弹性纤维编织形成织物,在织物的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与pu微多孔树脂膜作贴合,而中间层系为pu树脂膜系指微多孔聚氨酯树脂膜与底层凉感织物作贴合,而底层为凉感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加入弹性纤维织物的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其中pu微多孔树脂膜的微多孔结构会产生许多微多孔室的储藏室作为冷、热空气的调合接口,并在于表层发热织物的火山岩层会产生热空气被微多孔室吸收储存热空气,且在于底层凉感织物的凉感层遇身体汗水会产生冷空气被微多孔室吸收储存冷空气。
[0015]
其中,水性型pu树脂选自聚氨基甲酸酯树脂(pu,polyurethane)100、三聚氰胺系架桥剂1~3%、起泡剂1~5%、整泡剂3~8%,溶剂型pu树脂涂布加工液:溶剂型pu树脂100、异氰酸酯2~5%、d.m.f10~15%、m.e.k45~60%,此泡沫涂布系利用起泡机加入pu树脂产生起泡体,再涂布于pet薄膜或离型纸上产生pu树脂气体膜,再经由60~150℃烘干及挤压,而在pet薄膜或离型纸上形成水性pu树脂膜,所形成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剖面系形成多个连续性大、中、小孔洞膜组成状态,而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形成多个大、中、小孔洞膜的形体,其孔洞大小范围在0.6μm~90μm之间,整体形体由上而下形成喇叭状孔洞,致使外部热气通过上层织物时,会先进入大孔洞膜
→
中孔洞膜
→
小孔洞膜内,人体温度升高通过底层织物时,会先进入小孔洞膜
→
中孔洞膜
→
大孔洞膜内,并把体温留存在多个大、中、小孔洞膜内获得保温效果,而底部小孔洞膜层能抵抗住外部冷、热气体的进入人体内,致使底层织物获得具有凉感舒适效果。
[0016]
本实用新型产品系采用的连续性微多孔pu树酯薄膜系为透气型pu薄膜,是利用一种发泡的特殊加工方法,将pu树脂薄膜制造成微多孔的型态,若与针织物或平织物贴合,不会造成闷热的感觉,也就是说一般pu或tpu薄膜贴合产品,虽然有很好的防水性,但穿起来有闷热的感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pu树酯薄膜具有连续式的微多孔构造,让身体的热气或水蒸气可以慢速的从身体内排出不会造成闷热,另外在微多孔内的空气具有保暖的作用,而且空气是一种绝佳的保温材,微多孔的孔洞一般大约在0.6μm~90μm之间,因此,此种pu树脂薄膜具有保温的作用,市售的一般pu树脂或tpu树脂薄膜的织物贴合产品,虽然具有防水性、透气性差,穿起来像穿塑料皮一样闷热,在穿着本实用新型贴合产品时,在登高山具有透气性与保暖性,一般使用15单尼以下的nylon布贴合产品,下雨时不需穿着雨衣。
[0017]
本实用新型贴合产品具有丰厚感与反拨弹性,一般pu树脂膜或tpu树脂膜贴合产品厚度单薄不能相比,pu树脂膜或tpu树脂膜厚度约0.01mm~0.02mm。
[0018]
本实用新型贴合产品采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特性如下:
[0019]
1.本实用新型贴合织物的连续性多微孔pu树脂膜厚度在0.2mm~0.5mm之间的范围,在贴合产品的丰厚度、拨弹性特优,tpu树脂膜贴合产品因为是连续膜,所以手感上较硬无丰厚感。
[0020]
2.本实用新型贴合织物的连续性多微孔pu树脂膜拉伸强度(kg/2.54cm)1.2~
2.4、延伸率 (%)350
±
50、透气量(cmf)220~300。
[0021]
3.本实用新型连续性多微孔pu树脂膜贴合织物以astm-d737法测得防风值3.5cfm是贴平织布、贴精编针织布大约防风值14、圆编针织布大约防风值30。
[0022]
4.本实用新型的贴合织物的pu树脂膜为连续性微多孔层,具有丰厚的手感与q感。
[0023]
5.本实用新型的贴合织物的pu树脂膜为一种环保型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薄膜,与其他产品的薄膜在材质上不相同,在保护地球的情况下,希望下游厂商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贴合织物的pu树脂膜。
[0024]
6.本实用新型的贴合织物的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适合于韵律服或其他运动类衣服或裤料上。
[0025]
本实用新型产品发热织物、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特性如下:
[0026]
(1).上层织物:发热织物系为发热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加入弹性纤维编织形成织物,在织物的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再与pu微多孔树脂膜作贴合。
[0027]
(2)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剖面分布连续性多个大中小孔洞膜组成,厚度 0.2mm~0.5mm、延伸强度(kg/2.54cm)为1.2~2.4、延伸率(%)350
±
50、透气量(cmf)220~300,具有高透气、高弹性、高伸展及高回复特性。
[0028]
(3).底层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加入弹性纤维织物将木醣醇液体浸渍转印、涂布、网印至织物背面上再与pu微多孔树脂膜作贴合。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制造方法流程图。
[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层结构织物中水性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剖面示意图之一。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层结构织物中水性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剖面示意图之二。
[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层结构织物分解结合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三层结构织物结合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凉感织物结构布实施例图。
[0035]
图号说明:
[0036]1’ꢀ
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
[0037]
a 离型纸;b pu树脂涂层;c 起泡机;d pu树脂泡沫形体
[0038]
e pu树脂涂层涂布;f pu树脂气体膜;g,q 烘干;h 挤压
[0039]
i pu树脂膜+离型纸;i1,i2 流通方向;j pu树脂膜加热;
[0040]
k,o 点状黏贴加工;l 上层织物;m 离型纸剥离;
[0041]
n 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层;p 底层织物;
[0042]
p1 聚酯或尼龙织物涂布加工木醣醇层;r 三层结构织物;s 太阳;
[0043]
s1 经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
[0044]
s2 纬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
[0045]
s3 火山岩剂层;
[0046]
s4 经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
[0047]
s5 纬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
[0048]
s6 木醣醇层;t 人体;wn 多个孔洞膜;vn 数个喇叭形体孔洞膜;
[0049]
v 喇叭形体孔洞膜;v1 大孔洞膜;v2 中孔洞膜;v3 小孔洞膜;
[0050]v’ꢀ
小孔洞膜层;y1 光能;y11 远红外线;y2 抗uv反射线
[0051]
y3 凉感射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以清楚呈现。
[0053]
本实用新型系为一种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 1’,如图1所示主要系利用pet博膜或离型纸a上涂布一层pu树脂涂层b,经由起泡机c形成pu 树脂泡沫形体d,进行pu树脂涂布层涂布e而形成pu树脂气体膜f,经过烘干g、挤压h形成水性 pu树脂膜+离型纸i,再利用pu树脂膜加热j表面,经由点状黏贴加工k与上层织物l贴合结合,再经过熟成后进行pet薄膜或离型纸的剥离m后形成pu树脂膜n(中间层),经由点状黏贴加工o 进行与底层织物p作贴合结合,而底层织物采用聚酯或尼龙织物涂布木醣醇层p1,再进行烘干 q后而形成三层结构织物r。
[0054]
较佳实施例之制造方法则是包含以下方法步骤:
[0055]
(1).取pet薄膜或离型纸a:pet薄膜、离型纸规格16μ,25g。
[0056]
(2).pu树脂b:选自水性型pu树脂,其选配水性型pu树脂涂布加工液:pu树脂100、三聚氰胺系架桥剂1~3%、起泡剂1~5%、整泡剂3~8%。溶剂型pu树脂涂布加工液:溶剂型pu树脂100、异氰酸酯2~5%、d.m.f10~15%、m.e.k45~60%。
[0057]
(3).起泡机c。
[0058]
(4).pu树脂泡沫形体d。
[0059]
(5).pu树脂涂布层涂布e:将pu树脂形成发泡微细孔状以20~25m/min速度以刮刀涂布,其涂布量5~200g/m2在离型纸上厚度约1~0.08um。
[0060]
(6).形成pu树脂气体膜f。
[0061]
(7).烘干g:100℃
±
20℃。
[0062]
(8).pu树脂膜加热i:取pu树脂膜以120℃加热。
[0063]
(9).点状黏贴加工k:在pu树脂膜表面进行点状黏贴上层织物。
[0064]
(10).上层织物l:系指聚酯或尼龙织物在背面涂布火山岩剂层,再与pu树脂膜贴合结合。
[0065]
(11).离型纸剥离m:pu树脂膜的底面与离型纸剥离。
[0066]
(12).pu树脂膜n:厚度0.1~0.2mm、伸度2.5~3,其剖面为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多个泡膜形成喇叭体状。
[0067]
(13).点状黏贴加工o:在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底面进行点状黏贴底层织物。
[0068]
(14).底层织物p:系采聚酯或尼龙织物背面涂布木醣醇层。
[0069]
(15).烘干g:100℃
±
20℃。
[0070]
(16).三层结构织物r:上层为发热织物、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及底层为凉感织物。
[0071]
请参阅如图2,3所示,系指pu树脂膜n的剖面图,其中,连续性多微孔pu树脂膜n剖面断面产生多个孔洞膜wn与数个喇叭形体孔洞膜vn所组成,如图3所示pu树脂膜n所形成孔洞膜形体呈喇叭形体孔洞膜v,其喇叭形体孔洞膜v系由大孔洞膜v1、中孔洞膜v2及小孔洞膜v3所组成,使外部热气流通方向i1穿过上层织物l,而进入pu树脂膜n经过大孔洞膜v1
→
中孔洞膜v2
→
小孔洞膜v3,人体温度流通方向i2通过底层织物p而进入pu树脂膜n经过小孔洞膜v3
→
中孔洞膜 v2
→
大孔洞膜v1,并把人体t温留存在多个泡膜内获得保温效果,而底部小孔洞膜层v’能抵抗住外部热气的进入人体t内,致使底层织物p获得具有凉感效果。
[0072]
请参阅图4,5所示上层织物l与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n的表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k,另在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n的底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o与底层织物p,因此形成上层织物l、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n及底层织物p的三层结构织物r,如图5所示其中上层织物l系有选用经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s1、纬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s2在于织物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s3,底层织物p选自经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 s4、纬向含聚酯或尼龙(20丹尼)加入弹性纤维s5织物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s6。
[0073]
如图6所示具有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布1’,其中发热织物k’当接受太阳s光能y1会释放出远红外线y11,当受到紫外线照射会产生抗uv反射线y2,其中凉感织物会产生凉感射线y3与人体t接触。
[0074]
【实施例】
[0075]
取16μ,50g离型纸或pet薄膜,聚酯织物(60d
×
60d)80%,水性pu树脂100、三聚氰胺系架桥剂3%、起泡剂5%、整泡剂8%相混合产生泡沫形体pu树脂,以涂布量120g/m2、涂布机速度 25m/min,将泡沫形体pu树脂涂布在离型纸的厚度0.08um,经过以80℃
×
1分钟烘干、挤压形成多泡喇叭形体水性pu树脂膜+离型纸,再利用pu树脂膜(0.6μ~90μ)以120℃进行加热表面,经由点状黏贴加工与上层织物聚酯纱(70丹尼/68条)为纬向酯纱(70丹尼/68条)编织成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并与微多孔树脂膜进行贴合加工结合,再经过熟成后进行离型纸的剥离后形成pu树脂膜(中间层)厚度0.15其伸度达到2.6倍,经由点状黏贴加工进行与底层经纬聚酯纱(135丹尼/68条)编织成聚酯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作贴合加工结合,经由以80℃
×
1分钟烘干形成三层结构织物,聚酯80%加入弹性纤维20%、中间层为pu树脂膜100%、底层为聚酯80%加入弹性纤维20%,三层结构织物依据附件一、二及三所示发泡透气贴合布测试获得结果如表1,其中透气度采astm-d737方法测得透气度23cfm。吸水性以aatcc 79 方法测得3秒。弹性回复以测试方法bs en iso 2093201:2020,测得30分钟后经纱方向97.5%, 纬纱方向95.8%,1分钟后经纱方向95.4%,纬纱方向94.6%。远红外线放射率以 ftts-fa-010-2007 4.1方法测得远红外线放射0.81。
[0076]
表1
[0077][0078]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得知测得物性数据显知,具有优良的织物机能性如上述表列。
[0079]
本实用新型系为一种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已符专利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技术特征:
1.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系由上层织物、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及底层织物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层织物:选用经向聚酯或尼龙纱、纬向聚酯或尼龙纱所编成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中间层: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系指剖面断面产生多个孔洞膜与数个喇叭形体孔洞膜所组的多孔洞型树脂膜;以及-底层织物:选用经向聚酯或尼龙纱、纬向聚酯或尼龙纱所编成织物,并在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上层织物与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表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另在底层织物与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的底层进行点状黏贴加工而形成三层结构织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系为一种具有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贴合发热织物、凉感织物三层结构织物,其方法系利用PET薄膜或离型纸涂布一层PU树脂涂层,经由起泡机形成PU树脂泡沫形体,烘干形成PU聚酯膜,再利用PU聚酯膜加热表面PU树脂发泡形成喇叭状微多孔洞,并与上、下层织物产生接着反应,再经过熟成后进行PET薄膜或离型纸的剥离,经由贴合、转印加工而形成三层结构织物,其中上层为发热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加入弹性纤维编织形成织物的背面涂布一层火山岩剂层,中间层为连续性微多孔PU树脂膜系指聚氨酯树脂膜,底层为凉感织物系指聚酯或尼龙纱编织形成织物的背面涂布一层木醣醇层本实用新型产品广泛应用在纺织机能布上。产品广泛应用在纺织机能布上。产品广泛应用在纺织机能布上。
技术研发人员:曾秀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鸿豪科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