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4-01  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皮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


    背景技术:

    2.皮牵引是利用胶布或皮套对患者骨折部位(例如肘关节骨折,股骨颈骨折)进行包裹后,利用牵引锤进行牵引,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施加于骨或关节,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的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老龄患者以及十二岁以下儿童的四肢骨折的治疗。
    3.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2020603626.2公开的一种防止足下垂的皮牵引套还存在部分缺陷,其在对腿部进行固定时,不具备防滑功能,可能会从患者的腿部脱落,稳定性不足,且舒适性不能满足患者所需,佩戴时间久了,腿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对腿部进行固定时,不具备防滑功能,可能会从患者的腿部脱落,稳定性不足,且舒适性不能满足患者所需,佩戴时间久了,腿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嵌设在加强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软垫,所述软垫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软垫的表面设有防滑条纹。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在使用该牵引皮套时,转动第一壳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将患者的腿部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在将其密封,完成固定,通过设有的加强板,提高了该皮套的韧性,使其更加经久耐用,通过设有的加热片,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实现热敷的功能,从而有效的缓解腿部的疲惫感,通过设有的软垫,可提高该皮套的舒适性,即使佩戴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由于软垫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可使其与腿部进行固定时,更加稳定,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的皮套在对腿部进行固定时,不具备防滑功能,可能会从患者的腿部脱落,稳定性不足,且舒适性不能满足患者所需,佩戴时间久了,腿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的问题。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脚后跟固定槽,所述脚后跟固定槽嵌设在第一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脚背固定槽。
    10.通过设有的脚后跟固定槽,实现了患者脚后跟的固定,使脚在皮套内不会因为晃
    动,影响到医疗效果,通过设有的脚背固定槽,实现了患者脚背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腿部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脚部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和固定套转动连接。
    12.通过设有的固定套,实现了转动杆的固定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转动,方便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启和闭合,使用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分别位于转动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板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14.通过设有的连接板,实现了第二壳体的固定,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稳定,手感更佳,同时可对两个壳体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壳体在闭合时出现偏差,导致固定失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和第一魔术贴通过粘合固定。
    16.通过设有的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实现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后的固定,同时可根据患者腿的粗细不同进行调节,强大了该皮套的功能,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显示屏嵌设在第二壳体的表面,所述脚背固定槽的顶部设有安装槽。
    18.通过设有的温度显示屏,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通过设有的安装槽,实现了弹簧的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有柔软材质制成。
    20.当脚背放在脚背固定槽的内部时,将对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可对脚部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脚部在固定时更加舒适,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脚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具备对患者脚部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在使用该牵引皮套时,转动第一壳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开,将患者的腿部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在将其密封,完成固定,通过设有的加强板,提高了该皮套的韧性,使其更加经久耐用,通过设有的加热片,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实现热敷的功能,从而有效的缓解腿部的疲惫感,通过设有的软垫,可提高该皮套的舒适性,即使佩戴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由于软垫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可使其与腿部进行固定时,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23.2、通过设有的脚后跟固定槽,实现了患者脚后跟的固定,使脚在皮套内不会因为晃动,影响到医疗效果,通过设有的脚背固定槽,实现了患者脚背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腿部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脚部的舒适性;
    24.3、通过设有的固定套,实现了转动杆的固定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转动,方便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启和闭合,使用更加方便;
    25.4、通过设有的连接板,实现了第二壳体的固定,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稳定,手感更佳,同时可对两个壳体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壳体在闭合时出现偏差,导致固定失败;
    26.5、通过设有的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实现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后的固定,同时可根据患者腿的粗细不同进行调节,强大了该皮套的功能,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27.6、通过设有的温度显示屏,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通过设有的安装槽,实现了弹簧的固定;
    28.7、当脚背放在脚背固定槽的内部时,将对弹簧进行压缩,从而可对脚部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脚部在固定时更加舒适,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脚部。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背固定槽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加强板;4、加热片;5、软垫;6、防滑条纹;7、脚后跟固定槽;8、脚背固定槽;9、固定套;10、转动杆;11、连接板;12、第一魔术贴;13、第二魔术贴;14、温度显示屏;15、安装槽;16、弹簧;17、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7.实施例:1
    38.如图1-图5所示,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的内侧设有加强板3,加强板3和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加强板3的一侧设有加热片4,加热片4嵌设在加强板3的表面,加强板3的一侧设有软垫5,软垫5和加强板3固定连接,软垫5的表面设有防滑条纹6。
    3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40.在使用该牵引皮套时,转动第一壳体1,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开,将患者的腿部放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在将其密封,完成固定,通过设有的加强板3,提高了该皮套的韧性,使其更加经久耐用,通过设有的加热片4,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实现热敷的功能,从而有效的缓解腿部的疲惫感,通过设有的软垫5,可提高该皮套的舒适性,即使佩戴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由于软垫5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6,可使其与腿部进行固定时,更加稳定,不易脱落,解决了现有的皮套在对腿部进行固定时,不具备防滑功能,可能会从患者的腿部脱落,稳定性不足,且舒适性不能满足患者所需,佩戴时间久了,腿部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的问题。
    4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有脚后跟固定槽7,脚后跟
    固定槽7嵌设在第一壳体1的表面,第二壳体2的顶部设有脚背固定槽8。
    42.通过设有的脚后跟固定槽7,实现了患者脚后跟的固定,使脚在皮套内不会因为晃动,影响到医疗效果,通过设有的脚背固定槽8,实现了患者脚背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腿部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脚部的舒适性。
    4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套9,固定套9和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固定套9的内部设有转动杆10,转动杆10和固定套9转动连接。
    44.通过设有的固定套9,实现了转动杆10的固定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壳体2转动,方便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开启和闭合,使用更加方便。
    4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转动杆10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转动杆10的两端,连接板11和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
    46.通过设有的连接板11,实现了第二壳体2的固定,使其在转动时更加稳定,手感更佳,同时可对两个壳体起到定位的作用,避免两个壳体在闭合时出现偏差,导致固定失败。
    47.实施例:2
    48.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魔术贴12,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13,第二魔术贴13和第一魔术贴12通过粘合固定。
    49.通过设有的第一魔术贴12和第二魔术贴13,实现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闭合后的固定,同时可根据患者腿的粗细不同进行调节,强大了该皮套的功能,为医护人员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5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有温度显示屏14,温度显示屏14嵌设在第二壳体2的表面,脚背固定槽8的顶部设有安装槽15。
    51.通过设有的温度显示屏14,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通过设有的安装槽15,实现了弹簧16的固定。
    5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槽15的内部设有弹簧16,弹簧16和安装槽15固定连接,弹簧16的一端设有缓冲垫17,缓冲垫17有柔软材质制成。
    53.当脚背放在脚背固定槽8的内部时,将对弹簧16进行压缩,从而可对脚部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脚部在固定时更加舒适,更好的保护了患者的脚部。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嵌设在加强板的表面,所述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软垫,所述软垫和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软垫的表面设有防滑条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脚后跟固定槽,所述脚后跟固定槽嵌设在第一壳体的表面,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脚背固定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和固定套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两个,分别位于转动杆的两端,所述连接板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和第一魔术贴通过粘合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温度显示屏,所述温度显示屏嵌设在第二壳体的表面,所述脚背固定槽的顶部设有安装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有柔软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小儿悬吊牵引皮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加强板的一侧设有加热片,加热片嵌设在加强板的表面,加强板的一侧设有软垫,软垫和加强板固定连接,软垫的表面设有防滑条纹,通过设有的加强板,提高了该皮套的韧性,使其更加经久耐用,通过设有的加热片,可对壳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实现热敷的功能,从而有效的缓解腿部的疲惫感,通过设有的软垫,可提高该皮套的舒适性,即使佩戴时间久了,也不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由于软垫的内侧设有防滑条纹,可使其与腿部进行固定时,更加稳定,不易脱落。不易脱落。不易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刘右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7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