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存放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凝消毒盒。
背景技术:
2.双极电凝头是耳鼻咽喉外科手术的新型仪器,由双瓣镊体和电极座组成。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双极电凝头不可单独使用,需与高频电源配合使用,即将其由电极支座末端引出的电源线与高频电源输出端相连接,高频电流经电源线、镊体的镊片传递至镊体的镊尖,作用于位于两镊尖之间的组织,使两镊尖之间的组织瞬间产生热效应,并促使组织失活变性、凝固、碳化和气化等一系列变化。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蛋白成分亦随之凝固,从而达到止血之目的。
3.由于双极电凝头与电凝线等组件在放置时目前所采用的盒体较为简陋,在放置中未设置固定组件,造成相关组件散乱。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凝消毒盒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存放双极电凝头和电凝线,防止电凝头受到损坏,电凝线可卡在卡扣中以进行收纳,防止电凝线受到损坏的电凝消毒盒。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包括:电凝消毒盒本体,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上围绕固定安装有多个卡扣,多个所述卡扣上缠绕电凝线和电凝线接头,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硅胶卡条,所述硅胶卡条卡合双极电凝头。
7.优选的,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内设置有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包括l形网罩和放置斗,所述l形网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中部位置并位于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所述l形网罩远离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和两个侧边均为开口,所述放置斗扣合在所述l形网罩上并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放置斗位于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和顶部均为开口。
8.优选的,所述l形网罩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座上滑动扣合有卡片,所述卡片与所述放置斗的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l形网罩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扣合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放置斗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卡座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卡座的顶部位于所述槽口处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槽口内并固定安装有压块。
11.优选的,所述放置斗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料用的挡片,所述挡片的高度略低于所述放置斗的深度。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凝消毒盒:
14.1、通过将电凝线和双极电凝头整理固定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电凝线和双极电凝头发生损坏;
15.2、通过可拆除的放置斗便于放置除湿剂,从而能够有效对盒体内进行除湿,减少对电凝线和双极电凝头的损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l形网罩和放置斗的主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l形网罩和放置斗的主视剖视装配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座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l形网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电凝消毒盒本体;2、卡扣;3、硅胶卡条;4、电凝线;5、双极电凝头;6、电凝线接头;7、l形网罩;8、卡座;9、放置斗;10、卡片;11、定位槽;12、定位片;13、槽口;14、筒体;15、弹簧;16、压块;17、连接杆;18、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第一实施例:
26.请结合参阅图1。电凝消毒盒包括:电凝消毒盒本体1,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1的内壁上围绕固定安装有多个卡扣2,多个所述卡扣2上缠绕电凝线4和电凝线接头6,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硅胶卡条3,所述硅胶卡条3卡合双极电凝头5。
27.本实施例中:
28.使用时,将电凝线4规整缠绕在卡扣2上,之后将双极电凝头5扣合在硅胶卡条3处,能够有效预防电凝线4和双极电凝头5损坏。
2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凝消毒盒,通过将电凝线4和双极电凝头5整理固定的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电凝线4和双极电凝头5发生损坏。
31.第二实施例:
32.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电凝消毒盒。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4.请结合参阅图2-6,电凝消毒盒还包括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1内,所述除湿组件包括l形网罩7和放置斗9,所述l形网罩7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1的中部位置并位于所述硅胶卡条3的一侧,所述l形网罩7远离所述硅胶卡条3的一侧和两个侧边均为开口,所述放置斗9扣合在所述l形网罩7上并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
体1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放置斗9位于所述硅胶卡条3的一侧和顶部均为开口。
35.所述l形网罩7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座8,所述卡座8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座8上滑动扣合有卡片10,所述卡片10与所述放置斗9的一侧固定连接。
36.所述l形网罩7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11,所述定位槽11内扣合有定位片12,所述定位片12与所述放置斗9固定连接。
37.所述卡座8的顶部开设有槽口13,所述卡座8的顶部位于所述槽口13处固定安装有筒体14,所述筒体14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与所述筒体1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7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槽口13内并固定安装有压块16。
38.所述放置斗9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料用的挡片18,所述挡片18的高度略低于所述放置斗9的深度。
39.本实施例中:
40.除湿剂放置时,依照图2箭头所示将位于下方的放置斗9抽出l形网罩7,此时卡片10沿卡座8滑出,之后在放置斗9内放入足量的除湿剂,挡片18能够预防除湿剂掉落,随后重新安装放置斗9,在弹簧15的压合下,压块16压紧卡片10,使放置斗9被固定,同时定位片12扣入定位槽11内即可,使用中盒内的湿气通过l形网罩7进入,被除湿剂吸附除湿,减少对电凝线4和双极电凝头5的损伤。
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凝消毒盒,通过可拆除的放置斗9便于放置除湿剂,从而能够有效对盒体内进行除湿,减少对电凝线4和双极电凝头5的损伤。
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凝消毒盒本体,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上围绕固定安装有多个卡扣,多个所述卡扣上缠绕电凝线和电凝线接头,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硅胶卡条,所述硅胶卡条卡合双极电凝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内设置有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包括l形网罩和放置斗,所述l形网罩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中部位置并位于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所述l形网罩远离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和两个侧边均为开口,所述放置斗扣合在所述l形网罩上并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放置斗位于所述硅胶卡条的一侧和顶部均为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网罩的两侧均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与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座上滑动扣合有卡片,所述卡片与所述放置斗的一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网罩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扣合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与所述放置斗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的顶部开设有槽口,所述卡座的顶部位于所述槽口处固定安装有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槽口内并固定安装有压块。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凝消毒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斗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料用的挡片,所述挡片的高度低于所述放置斗的深度。
技术总结
一种电凝消毒盒,包括电凝消毒盒本体,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内壁上围绕固定安装有多个卡扣,多个所述卡扣上缠绕电凝线和电凝线接头,所述电凝消毒盒本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硅胶卡条,所述硅胶卡条卡合双极电凝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凝消毒盒具有便于存放双极电凝头和电凝线,防止电凝头受到损坏,电凝线可卡在卡扣中以进行收纳,防止电凝线受到损坏的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英 国晶 王聪敏 祁子煊 王昱惠 徐晓敏 田欢欢 李娜 袁瑱 官丽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