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侧卧式体位垫。
背景技术:
2.在临床的手术或者医疗康复过程中,为了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后续的康复进程,常常在治疗早期就需要对病患进行专门的体位摆放,比如需要病患保持长时间的侧卧体位,以避免发生关节挛缩或者关节畸形而影响后期的行走和步态康复进程。现有的侧卧体位多在普通的病床床位上进行,而为了提高病患的舒适度,通常会在病患的侧卧面上铺设多层棉被,这样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舒适度,但棉被容易在长时间压迫后发生凹陷,不仅会影响侧卧面的透气效果,同时还容易影响侧卧体位的有效性,此外,由于侧卧体位的特殊性还容易导致病患的手臂受到挤压,时间过长也容易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卧式体位垫,能够有效避免压迫手臂的现象发生并充分满足病患的侧卧使用需求。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卧式体位垫,包括依次排布的:
5.侧枕垫,所述侧枕垫的上端设置有与头部适配的透气结构;
6.上身垫,所述上身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成旋转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形成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以用于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
7.大腿垫,所述大腿垫的上端设置有与大腿适配的第一生理曲面;
8.小腿垫,所述小腿垫的下端设置有与小腿适配的第二生理曲面。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卧式体位垫,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侧卧式体位垫,通过依次排布的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提供了一种便于调整排布间距和便于更换维护的侧卧支撑结构,能够充分满足不同身高的病患的侧卧使用需求,具体的,侧枕垫通过设置的透气结构改进透气性能而有利于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上身垫通过旋转对称设置在固定部两端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形成的阶梯式让位结构,既能够用于病患侧卧时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还能够便于病患便捷使用上身垫,大腿垫和小腿垫既能够实现对腿部的充分支撑,又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病患的使用需求。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显然,这里的第一支撑部在固定部的上端面的一端形成了上述阶梯式让位结构,而第二支撑部则在固定部的
下端面的另一端形成阶梯式让位结构,这种双面式的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能够使得整个上身垫能够实现双面使用,从而充分达到便于病患使用的目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面平齐并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面均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显然,这里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直接在固定部的上端面的两端形成了单面两端式的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虽然不能够使得上身垫实现双面使用,但是也可以实现旋转后的便捷使用,同样能够达到便于病患使用的目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宽度均大于固定部的宽度,以便于对病患侧卧时神展开的手臂进行高效支撑。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气结构包括透气孔和透气槽,所述透气孔从所述侧枕垫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并使得所述侧枕垫的上端呈与头部侧枕适配的环状结构,所述透气槽开设在所述环状结构上并使得所述透气孔与外界连通,这样通过透气孔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即可高效支撑病患侧卧时的头部,同时在透气槽的连通作用下即可提高整个侧枕垫的透气效果,从而达到提高病患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卧式体位垫还包括:
16.辅助垫,所述辅助垫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与小腿内侧适配的第三生理曲面,以便于所述辅助垫夹持在两个小腿之间,这样病患在进行侧卧式可以通过夹住辅助垫来进一步提高侧卧舒适度。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均采用海绵、凝胶或者硅胶制成,以获得良好的弹性而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内均设置有能够充放气的气腔,这样通过调节气腔的充放气程度即可调节这里的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软硬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满足病患的实际使用需求。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均能够拆卸地排布在底座上,即通过底座即可充分实现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便捷式拆装以及排布间距调节。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位,固定位的一端具有与上述双面式的阶梯式让位结构适配的定位台,上身垫通过定位台进行定位放置,而其余的侧枕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均依据病患的实际需求在定位台两侧进行合理盘预设。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位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磁吸结构,阶梯式让位结构贴合定位台的一面(即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的一个端面)对应设置有第二磁吸结构,这样上身垫通过第一磁吸结构与第二磁吸结构的磁吸作用即可便捷实现与定位台之间的快速拆装,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以及使用舒适度。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第一磁吸结构和第二磁吸结构均采用永磁体或者磁性材料制成,能够实现高效的相互吸附作用即可。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位于固定位两侧的底座的部分上端面设置有带钩魔术贴,而侧枕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下端面均对应设置有带毛魔术贴,这样即可充分实现侧枕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灵活拆装以及灵活的排布间距调节。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针对上述单面两段式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而言,底
座的上端无需设置固定位,直接在整个上端面设置带钩魔术贴,并在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下端面对应设置带毛魔术贴,这样即可通过魔术贴结构高效实现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的便捷式拆装以及灵活的排布间距调节。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能够升降调节地设置在固定座上,以便于充分满足病患的使用需求。
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固定座在每个所述定位孔内堆叠设置有多个能够独立充放气的气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并压覆在所述气囊上,通过控制气囊的充放气程度或者调节气囊的充气或者放气数量即可实现整个底座的高度调节,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气囊支撑结构也能够实现对底座的缓冲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卧式体位垫的一种排布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卧式体位垫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卧式体位垫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侧枕垫100、上身垫200、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2、固定部203、大腿垫300、小腿垫400、辅助垫500、底座600、定位柱601、带钩魔术贴602、第一磁吸结构603、固定座700、气囊701。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侧卧式体位垫,包括依次排布的:
38.侧枕垫100,侧枕垫100的上端设置有与头部适配的透气结构;
39.上身垫200,上身垫200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01、第二支撑部202以及固定部203,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成旋转对称地设置在固定部203的两端,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用于在固定部203的两端形成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以用于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
40.大腿垫300,大腿垫300的上端设置有与大腿适配的第一生理曲面;
41.小腿垫400,小腿垫400的下端设置有与小腿适配的第二生理曲面。
42.依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侧卧式体位垫,通过依次排布的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提供了一种便于调整排布间距和便于更换维护的侧卧支撑结构,能够充分满足不同身高的病患的侧卧使用需求,具体的,侧枕垫100通过设置的透气结构改进透气性能而有利于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上身垫200通过旋转对称设置在固定部203两端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所形成的阶梯式让位结构,既能够用于病患侧卧时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还能够便于病患便捷使用上身垫200,大腿垫300和小腿垫400既能够实现对腿部的充分支撑,又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病患的使用需求。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上端面低于固定部203的上端面,第一支撑部201的下端面平齐固定部203的下端面,第二支撑部202的上端面平齐固定部203的上端面,第二支撑部202的下端面低于固定部203的下端面,显然,这里的第一支撑部201在固定部203的上端面的一端形成了上述阶梯式让位结构,而第二支撑部202则在固定部203的下端面的另一端形成阶梯式让位结构,这种双面式的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能够使得整个上身垫200能够实现双面使用,从而充分达到便于病患使用的目的。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01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部202的上端面平齐并低于固定部203的上端面,第一支撑部201的下端面和第二支撑部202的下端面均平齐固定部203的下端面,显然,这里的第一支撑部201和第二支撑部202直接在固定部的上端面的两端形成了单面两端式的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虽然不能够使得上身垫200实现双面使用,但是也可以实现旋转后的便捷使用,同样能够达到便于病患使用的目的。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的宽度均大于固定部203的宽度,以便于对病患侧卧时神展开的手臂进行高效支撑。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透气结构包括透气孔和透气槽,透气孔从侧枕垫100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并使得侧枕垫100的上端呈与头部侧枕适配的环状结构,透气槽开设在环状结构上并使得透气孔与外界连通,这样通过透气孔所形成的环状结构即可高效支撑病患侧卧时的头部,同时在透气槽的连通作用下即可提高整个侧枕垫100的透气效果,从而达到提高病患使用舒适度的目的。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侧卧式体位垫还包括:
48.辅助垫500,辅助垫500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与小腿内侧适配的第三生理曲面,以
便于辅助垫500夹持在两个小腿之间,这样病患在进行侧卧式可以通过夹住辅助垫500来进一步提高侧卧舒适度。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均采用海绵、凝胶或者硅胶制成,以获得良好的弹性而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内均设置有能够充放气的气腔,这样通过调节气腔的充放气程度即可调节这里的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软硬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满足病患的实际使用需求。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均能够拆卸地排布在底座600上,即通过底座即可充分实现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便捷式拆装以及排布间距调节。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座600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位,固定位的一端具有与上述双面式的阶梯式让位结构适配的定位台,上身垫200通过定位台进行定位放置,而其余的侧枕垫1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均依据病患的实际需求在定位台两侧进行合理盘预设。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位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磁吸结构603,阶梯式让位结构贴合定位台的一面(即第一支撑部201或第二支撑部202的一个端面)对应设置有第二磁吸结构,这样上身垫200通过第一磁吸结构603与第二磁吸结构的磁吸作用即可便捷实现与定位台之间的快速拆装,有利于提高使用便捷性以及使用舒适度。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磁吸结构603和第二磁吸结构均采用永磁体或者磁性材料制成,能够实现高效的相互吸附作用即可。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位于固定位两侧的底座600的部分上端面设置有带钩魔术贴602,而侧枕垫1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下端面均对应设置有带毛魔术贴,这样即可充分实现侧枕垫1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灵活拆装以及灵活的排布间距调节。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针对上述单面两段式的阶梯式让位结构而言,底座600的上端无需设置固定位,直接在整个上端面设置带钩魔术贴602,并在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下端面对应设置带毛魔术贴,这样即可通过魔术贴结构高效实现侧枕垫100、上身垫200、大腿垫300以及小腿垫400的便捷式拆装以及灵活的排布间距调节。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座600能够升降调节地设置在固定座700上,以便于充分满足病患的使用需求。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底座600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柱601,固定座700的上端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固定座700在每个定位孔内堆叠设置有多个能够独立充放气的气囊701,定位柱601插入定位孔并压覆在气囊701上,通过控制气囊701的充放气程度或者调节气囊701的充气或者放气数量即可实现整个底座600的高度调节,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气囊支撑结构也能够实现对底座600的缓冲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工作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布的:侧枕垫,所述侧枕垫的上端设置有与头部适配的透气结构;上身垫,所述上身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成旋转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形成旋转对称的阶梯式让位结构,以用于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大腿垫,所述大腿垫的上端设置有与大腿适配的第一生理曲面;小腿垫,所述小腿垫的下端设置有与小腿适配的第二生理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面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面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面平齐并低于所述固定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面均平齐所述固定部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结构包括透气孔和透气槽,所述透气孔从所述侧枕垫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并使得所述侧枕垫的上端呈与头部侧枕适配的环状结构,所述透气槽开设在所述环状结构上并使得所述透气孔与外界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卧式体位垫还包括:辅助垫,所述辅助垫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与小腿内侧适配的第三生理曲面,以便于所述辅助垫夹持在两个小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均采用海绵、凝胶或者硅胶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内均设置有能够充放气的气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枕垫、所述上身垫、所述大腿垫以及所述小腿垫均能够拆卸地排布在底座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能够升降调节地设置在固定座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卧式体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固定座在每个所述定位孔内堆叠设置有多个能够独立充放气的气囊,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并压覆在所述气囊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卧式体位垫,通过依次排布的侧枕垫、上身垫、大腿垫以及小腿垫提供了一种便于调整排布间距和便于更换维护的侧卧支撑结构,能够充分满足不同身高的病患的侧卧使用需求,具体的,侧枕垫通过设置的透气结构改进透气性能而有利于提高病患的使用舒适度,上身垫通过旋转对称设置在固定部两端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形成的阶梯式让位结构,既能够用于病患侧卧时放置手臂并避免压迫手臂,还能够便于病患便捷使用上身垫,大腿垫和小腿垫既能够实现对腿部的充分支撑,又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病患的使用需求。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病患的使用需求。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病患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斯 周辉 肖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医科医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