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
背景技术:
2.积放式输送机是一种三维空间闭环连续输送系统,适用于车间内部和车间之间成件物品的自动化输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汽车、轧钢、炼铝、轻工、家电、化工、建材等行业已广泛应用。在现有积放式输送机领域,按单车承载能力分为2.5kn,5kn和10kn(wwtj6);由于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一种单车载荷18kn积放式输送机。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单车载荷18kn积放式输送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解决现有输送机载荷小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包括牵引装置、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升降装置、推杆、载荷梁、承载轨道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采用u 形,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牵引装置的底部,所述牵引装置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缺口内的顶端,两条所述承载轨道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缺口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的顶部均安装在所述承载轨道上,所述第一行走装置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的底部通过所述载荷梁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装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的中间,所述升降装置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上,所述推杆插入所述升降装置顶部的凹槽内。
6.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轨道、牵引走轮、牵引走轮座和链条,所述牵引轨道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缺口顶部,所述牵引走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牵引走轮座上,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对称安装在所述牵引轨道的两侧凹槽内构成牵引走轮组,两组所述牵引走轮组构成行走系统,多个所述牵引走轮座连接在所述链条上,所述链条下方设置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之间,所述推杆与所述升降装置接触。
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卡爪、动停杆和停止座,所述卡爪的中部设置有通槽,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槽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的中部,所述通孔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动停杆的一端,所述动停杆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底部,所述停止座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走装置包括承载走轮组和第一承载座,所述承载走轮组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内,每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所述升降装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上,所述第一承载座的中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卡爪,所述第一承载座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所述载荷梁的一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行走装置包括承载走轮组、连接座和第二承载座,两个所述承
载走轮组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承载走轮组,所述承载走轮组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内,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座上,所述第二承载座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载荷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座的尾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座和所述第二承载座上还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或所述第二承载座上,且导向轮位于两条所述承载轨道之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包括牵引装置、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升降装置、推杆、载荷梁、承载轨道和固定座,通过简化牵引装置牵引轮的数量,去除了多余的牵引轮,降低成本;通过改变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的位置,实现了承载轨道的增大却不增加固定座大小;简化了升降装置结构,机械控制实现卡爪的升降,实现载荷的积存。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现了工件的移动和积存功能,满足重型工件的运输需求,运行平稳,寿命更长,操作使用过程方便。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积放式悬挂输送机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牵引装置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行走装置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行走装置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牵引装置;101、牵引轨道;102、牵引走轮;103、牵引走轮座;104、链条;2、推杆;3、升降装置;301、卡爪;302、动停杆;303、停止座;4、第一行走装置;401、承载走轮组;402、第一承载座;5、第二行走装置;501、连接座;502、第二承载座;6、载荷梁;7、承载轨道;8、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包括牵引装置1、第一行走装置4、第二行走装置5、升降装置3、推杆2、载荷梁6、承载轨道7和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采用u形,所述推杆2设置在所述牵引装置1的底部,所述牵引装置1连接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内的顶端,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连接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的顶部均安装在所述承载轨道7上,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 的底部通过所述载荷梁6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的中间,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 上,所述推杆2插入所述升降装置3顶部的凹槽内。
22.如图3所示,所述牵引装置1包括牵引轨道101、牵引走轮102、牵引走轮座103和链条104,所述牵引轨道10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顶部,所述牵引走轮102通过转轴连接在
所述牵引走轮座103上,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牵引走轮102对称安装在所述牵引轨道101 的两侧凹槽内构成牵引走轮组,两组所述牵引走轮组构成行走系统,多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连接在所述链条104上,所述链条104下方设置有所述推杆2,所述推杆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之间,所述推杆2与所述升降装置3接触。
23.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卡爪301、动停杆302和停止座303,所述卡爪301的中部设置有通槽,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槽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的中部,所述通孔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动停杆302的一端,所述动停杆302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底部,所述停止座 30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上。
24.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包括承载走轮组401和第一承载座402,所述承载走轮组401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内,每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401 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上,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上,所述第一承载座402的中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卡爪301,所述第一承载座402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所述载荷梁6的一端连接。
25.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包括承载走轮组401、连接座501和第二承载座502,两个所述承载走轮组401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承载走轮组,所述承载走轮组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内,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所述第二承载座502通过所述连接座501与所述载荷梁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座501 的尾端。
26.所述第一承载座402和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还设置有导向轮14,所述导向轮14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或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且导向轮14位于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之间。
27.承载轨道7高度由148mm增加到175mm,下翼缘厚度由9.3mm增加到13mm,腹板厚度由7.9mm增加到8mm。
28.行走轮7直径由125mm增加到150mm,中心孔直径由25mm增加到30mm。
29.第一承载座402、第二承载座502和卡爪301的走轮中心线以上部分加高 11mm,中心线以下部分增加16mm。
30.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下:
31.首先,将工件固定在载荷梁6上,工件载荷由第一行走装置4和第二行走装置5分担,卡爪301在动停杆302自重下向上滑动,使推杆2卡在卡爪凹槽内。打开电机开关,电机带动链条104,链条104带动牵引走轮102在牵引轨道101上滚动,链条104下方的推杆2推动卡爪301从而带动第一行走装置4沿承载轨道7运动,第一行走装置4经载荷梁6带动第二行走装置5沿承载轨道7 运动,整个工件也随之运动。
32.当运行到需要积放的位置时,第一行走装置撞击到积放位置的停止座303,锲形停止座303使动停杆302抬起,动停杆302将卡爪301拉下,卡爪301与推杆2分离,载荷停止运动。当后方的第一行走装置固定的动停杆302撞击到前方第二行走装置上的停止座303时也会发生上述过程,从而实现工件的积存。当第一行走装置需要继续行进时,移开前方停止座303,卡爪301向上滑动。推杆2运行到卡爪301位置时,推杆2沿卡爪301上的斜面压下卡爪301,推杆2 运行到卡爪301上的凹槽时,卡爪锁住推杆2,整个装置开始运行。
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装置(1)、第一行走装置(4)、第二行走装置(5)、升降装置(3)、推杆(2)、载荷梁(6)、承载轨道(7)和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采用u形,所述推杆(2)设置在所述牵引装置(1)的底部,所述牵引装置(1)连接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内的顶端,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连接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和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的顶部均安装在所述承载轨道(7)上,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的底部通过所述载荷梁(6)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的中间,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上,所述推杆(2)插入所述升降装置(3)顶部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1)包括牵引轨道(101)、牵引走轮(102)、牵引走轮座(103)和链条(104),所述牵引轨道(10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8)缺口顶部,所述牵引走轮(102)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牵引走轮座(103)上,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牵引走轮(102)对称安装在所述牵引轨道(101)的两侧凹槽内构成牵引走轮组,两组所述牵引走轮组构成行走系统,多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连接在所述链条(104)上,所述链条(104)下方设置有所述推杆(2),所述推杆(2)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牵引走轮座(103)之间,所述推杆(2)与所述升降装置(3)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卡爪(301)、动停杆(302)和停止座(303),所述卡爪(301)的中部设置有通槽,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槽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的中部,所述通孔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动停杆(302)的一端,所述动停杆(302)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底部,所述停止座(30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装置(4)包括承载走轮组(401)和第一承载座(402),所述承载走轮组(401)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内,每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401)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上,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上,所述第一承载座(402)的中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卡爪(301),所述第一承载座(402)的底部通过转轴与所述载荷梁(6)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装置(5)包括承载走轮组(401)、连接座(501)和第二承载座(502),两个所述承载走轮组(401)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承载走轮组,所述承载走轮组设置在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内,两组所述承载走轮组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所述第二承载座(502)通过所述连接座(501)与所述载荷梁(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升降装置(3)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座(501)的尾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座(402)和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还设置有导向轮(14),所述导向轮(14)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座(402)或所述第二承载座(502)上,且导向轮(14)位于两条所述承载轨道(7)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包括牵引装置、第一行走装置、第二行走装置、升降装置、推杆、载荷梁、承载轨道和固定座,固定座采用U形,推杆设置在牵引装置的底部,牵引装置连接在固定座缺口内的顶端,两条承载轨道连接在固定座缺口的开口处,第一行走装置和第二行走装置的顶部均安装在承载轨道上,第一行走装置与第二行走装置的底部通过载荷梁连接在一起,升降装置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一行走装置的中间,升降装置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第二行走装置上,推杆插入升降装置顶部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现了工件的移动和积存功能,满足重型工件的运输需求,运行平稳,寿命更长,操作使用过程方便。操作使用过程方便。操作使用过程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承德金龙输送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