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4-07  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2.汽车座椅骨架经软包之后形成汽车座椅,目前的汽车座椅骨架通常包括三大部分:靠背骨架结构、座框骨架结构和滑轨结构,靠背骨架结构的下端通过调角器从而与座框骨架结构连接,座框骨架结构安装在滑轨结构上,滑轨结构安装在车地板上。
    3.目前的汽车座椅骨架还存在一些结构上的缺陷,例如:座框骨架结构能升降地安装在滑轨结构上,在升降调节过程中存在调节不方便且易卡顿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包括手动靠背骨架结构、座框骨架结构和手动滑轨结构,所述手动靠背骨架结构能前后转动调节地与座框骨架结构连接,所述座框骨架结构能手动升降调节地安装在手动滑轨结构上,所述手动滑轨结构能带动座框骨架结构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骨架结构包括座垫网框组件、座垫侧板、后连接杆、齿板、盖板、把手、调节泵、前连接杆、前联动臂、后联动臂和前横梁;所述座垫侧板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两块座垫侧板的后端均与手动靠背骨架结构连接;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座垫侧板的前端;所述前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前联动臂,前联动臂的端部与手动滑轨结构铰接;所述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齿板,后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后联动臂,齿板的端部以及后联动臂的端部均与手动滑轨结构铰接;所述前连接杆、后连接杆呈前后平行布置,前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上,后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上;所述座垫网框组件设置在两块座垫侧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与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连接;所述把手和调节泵连接,所述调节泵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的外侧,所述盖板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的内侧,盖板上开设有导向孔和通孔一,所述调节泵具有输出轴,输出轴的端部穿过座垫侧板后伸进导向孔中,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板啮合,所述齿板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通孔一中安装有台阶螺栓,台阶螺栓的端部穿过腰形孔后与座垫侧板连接。
    6.优选的,所述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墩筋胀管结构,前联动臂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安装在前连接杆上,后联动臂、齿板也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安装在后连接杆上的。
    7.优选的,所述手动靠背骨架结构包括头枕插管、上异型杆、龙门型弯管、靠背侧板、靠背网框组件、下横板和手动调角机构;所述靠背侧板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靠背网框组件连接在两块靠背侧板之间;所述龙门型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靠背侧板的上
    端,所述下横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靠背侧板的下端,且两块靠背侧板的下端均与手动调角机构连接,下横板的底面设置有凹槽结构;所述头枕插管和上异型杆均与龙门型弯管连接,上异型杆位于头枕插管下方位置,头枕插杆插入头枕插管之后,上异型杆对头枕插杆的下部进行限位保护。
    8.优选的,所述头枕插管是采用中空方管制成,数量为两个,焊接在龙门型弯管的顶部前侧。
    9.优选的,所述上异型杆是由一根杆件弯折呈具有凹凸相间结构而成,其具有两个凹结构和一个凸结构,一个凹结构对应一个头枕插管,头枕插杆依次插入头枕插管和凹结构中。
    10.优选的,所述手动调角机构包括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联动杆和手柄轴;所述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一个核心件和一个下连接板;核心件内侧与靠背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核心件外侧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下连接板还与座垫侧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联动杆同时与左调角组件和右调角组件中的核心件连接,所述手柄轴与联动杆的一端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手动滑轨结构包括左滑轨组件、右滑轨组件、锁止机构和手柄;所述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安装在下滑轨上面;所述锁止机构安装在上滑轨上,用于对上滑轨和下滑轨进行锁止;所述手柄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中的两个上滑轨上,且手柄的端部与锁止机构配合工作,向上抬起手柄使上滑轨和下滑轨解锁;所述上滑轨上安装有后支架和前支架,座框骨架结构中的齿板和后联动臂分别与两个后支架铰接,座框骨架结构中的两个前联动臂分别与两个前支架铰接。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3.1、座框骨架结构中设置了盖板,盖板和座垫侧板固定,并且盖板上设置了导向孔,调节泵的输出轴端部伸进导向孔中,从而使得操作把手时受力均匀,调节方便;
    14.2、前连接杆和后连接杆上均设置有墩筋胀管结构,墩筋胀管结构可在管材管端墩筋机上方便地加工出来,工艺简单,且外观美观;
    15.3、手动靠背骨架结构中设置了上异型杆,上异型杆具有两个凹结构和一个凸结构,一个凹结构对应一个头枕插管,头枕插杆依次插入头枕插管和凹结构中,当人依靠头枕时,会对头枕向后挤压,此时头枕插杆的下端会向前翘起,而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异型杆能对头枕插杆的下端产生向后牵拉作用,起到一定的限位保护;
    16.4、下横板的底面设置有凹槽结构,人工搬运座椅时,人手可放置在该凹槽结构中,更好地方便搬运。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手动靠背骨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座框骨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的结构示意展开图(部分零件)。
    22.图5为示意齿板和后连接杆的安装关系。
    23.图6为图1中手动滑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座框骨架结构2;手动滑轨结构3;
    26.头枕插管11;上异型杆12;龙门型弯管13;靠背侧板14;靠背网框组件15;联动杆16;核心件17;下连接板18;下横板19;手柄轴10;
    27.凹结构121;凸结构122;凹槽结构191;
    28.座垫网框组件20;座垫侧板21;后连接杆22;齿板23;盖板24;把手25;调节泵26;前连接杆27;前联动臂281;后联动臂282;前横梁29;墩筋胀管结构a;
    29.腰形孔231;台阶螺栓232;齿形孔233;传动齿234;
    30.导向孔241;通孔一242;
    31.输出轴261;齿轮262;
    32.上滑轨31;下滑轨32;手柄33;锁止机构34;后支架35;前支架36。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34.实施例。
    35.参见图1至图6。
    3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包括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座框骨架结构2和手动滑轨结构3,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能前后转动调节地与座框骨架结构2连接,座框骨架结构2能手动升降调节地安装在手动滑轨结构3上,手动滑轨结构3能带动座框骨架结构2进行前后移动调节。本实施例中,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中的“六向手动”是指靠背能前后转动调节,座框能上下升降调节,滑轨中的上滑轨能前后滑动调节,且都是手动调节的。
    37.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包括头枕插管11、上异型杆12、龙门型弯管13、靠背侧板14、靠背网框组件15、下横板19和手动调角机构。
    38.靠背侧板14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靠背网框组件15连接在两块靠背侧板14之间;龙门型弯管13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上端,下横板19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连接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下端,且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下端均与手动调角机构连接。靠背侧板14、龙门型弯管13和下横板19通过焊接形成一个靠背主框架。
    39.下横板19的底面设置有凹槽结构191,人工搬运座椅时,人手可放置在该凹槽结构191中,更好地方便搬运。
    40.头枕插管11和上异型杆12均与龙门型弯管13连接,上异型杆12位于头枕插管11下方位置,头枕插杆插入头枕插管11之后,上异型杆12对头枕插杆的下部进行限位保护。具体地讲,头枕插管11是采用中空方管制成,数量为两个,焊接在龙门型弯管13的顶部前侧。上
    异型杆12是由一根杆件弯折呈具有凹凸相间结构而成,其具有两个凹结构121和一个凸结构122,一个凹结构121对应一个头枕插管11,头枕插杆依次插入头枕插管11和凹结构121中。当人依靠头枕时,会对头枕向后挤压,此时头枕插杆的下端会向前翘起,而上异型杆12能对头枕插杆的下端产生向后牵拉作用,起到一定的限位保护。
    41.手动调角机构包括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联动杆16和手柄轴10。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一个核心件17和一个下连接板18,核心件17内侧与靠背侧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核心件17外侧与下连接板18固定连接;下连接板18还与座垫侧板21通过螺栓连接。联动杆16同时与左调角组件和右调角组件中的核心件17连接,手柄轴10与联动杆16的一端部连接。核心件17采用采用技术,通过手动旋转手柄轴10,从而带动联动杆16转动,联动杆16的转动能带动核心件17解锁,从而进行靠背调角。
    42.本实施例中,座框骨架结构2包括座垫网框组件20、座垫侧板21、后连接杆22、齿板23、盖板24、把手25、调节泵26、前连接杆27、前联动臂281、后联动臂282和前横梁29。
    43.座垫侧板21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两块座垫侧板21的后端均与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中的下连接板18通过螺栓连接。前横梁29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座垫侧板21的前端。
    44.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前联动臂281,前联动臂281的端部与手动滑轨结构3铰接。后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齿板23,后连接杆22的另一端安装后联动臂282,齿板23的端部以及后联动臂282的端部均与手动滑轨结构3铰接。具体地讲,前连接杆27和后连接杆22上均设置有墩筋胀管结构a,前联动臂281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a安装在前连接杆27上,后联动臂282、齿板23也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a安装在后连接杆22上的。参照图5,以齿板23通过墩筋胀管结构a安装在后连接杆22上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墩筋胀管结构a是具有两个墩筋以及位于两个墩筋之间的胀管,在加工使,首先利用管材管端墩筋机加工出内侧的墩筋,然后将齿板23套设在后连接杆22上,再利用管材管端墩筋机加工处外侧的墩筋,由于齿板23是通过齿形孔233套设在后连接杆22上的,故两个墩筋之间的胀管的外形会跟随齿形孔233而形成,这样齿板23和后连接杆22就实现了固定连接,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45.前连接杆27、后连接杆22呈前后平行布置,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21上,后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21上。座垫网框组件20设置在两块座垫侧板2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与前连接杆27和后连接杆22连接。
    46.把手25和调节泵26连接,调节泵26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21的外侧,盖板24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21的内侧,盖板24上开设有导向孔241和通孔一242,调节泵26具有输出轴261,输出轴261的端部穿过座垫侧板21后伸进导向孔241中,输出轴261上安装有齿轮262,齿轮262与齿板23上的传动齿234啮合,齿板23上开设有腰形孔231,通孔一242中安装有台阶螺栓232,台阶螺栓232的端部穿过腰形孔231后与座垫侧板21通过螺母连接。
    47.本实施例中,手动滑轨结构3包括左滑轨组件、右滑轨组件、锁止机构34和手柄33。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上滑轨31安装在下滑轨32上面。锁止机构34安装在上滑轨31上,用于对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进行锁止;手柄3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中的两个上滑轨31上,且手柄33的端部与锁止机构34配合工作,向上抬起手柄33使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解锁,锁止机构34参考现有技术。
    48.上滑轨31上安装有后支架35和前支架36,座框骨架结构2中的齿板23和后联动臂
    282分别与两个后支架35铰接,座框骨架结构2中的两个前联动臂281分别与两个前支架36铰接。
    49.本实施例中,座框需要升降调节时,扳动把手25,通过调节泵26驱动齿轮262转动,随即带动齿板23绕其与后支架35的铰接点转动,由于齿板23与后连接杆22是固定连接的,后连接杆22的端部与座垫侧板21活动连接的,故能带动座垫侧板21上下升降,座垫侧板21上下升降过程中,台阶螺栓232的端部在腰形孔231中滑动。
    5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包括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座框骨架结构(2)和手动滑轨结构(3),所述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能前后转动调节地与座框骨架结构(2)连接,所述座框骨架结构(2)能手动升降调节地安装在手动滑轨结构(3)上,所述手动滑轨结构(3)能带动座框骨架结构(2)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框骨架结构(2)包括座垫网框组件(20)、座垫侧板(21)、后连接杆(22)、齿板(23)、盖板(24)、把手(25)、调节泵(26)、前连接杆(27)、前联动臂(281)、后联动臂(282)和前横梁(29);所述座垫侧板(21)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两块座垫侧板(21)的后端均与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连接;所述前横梁(29)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座垫侧板(21)的前端;所述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前联动臂(281),前联动臂(281)的端部与手动滑轨结构(3)铰接;所述后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安装齿板(23),后连接杆(22)的另一端安装后联动臂(282),齿板(23)的端部以及后联动臂(282)的端部均与手动滑轨结构(3)铰接;所述前连接杆(27)、后连接杆(22)呈前后平行布置,前连接杆(27)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21)上,后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块座垫侧板(21)上;所述座垫网框组件(20)设置在两块座垫侧板(2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与前连接杆(27)和后连接杆(22)连接;所述把手(25)和调节泵(26)连接,所述调节泵(26)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21)的外侧,所述盖板(24)固定安装在座垫侧板(21)的内侧,盖板(24)上开设有导向孔(241)和通孔一(242),所述调节泵(26)具有输出轴(261),输出轴(261)的端部穿过座垫侧板(21)后伸进导向孔(241)中,输出轴(261)上安装有齿轮(262),齿轮(262)与齿板(23)啮合,所述齿板(23)上开设有腰形孔(231),所述通孔一(242)中安装有台阶螺栓(232),台阶螺栓(232)的端部穿过腰形孔(231)后与座垫侧板(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杆(27)和后连接杆(22)上均设置有墩筋胀管结构(a),前联动臂(281)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a)安装在前连接杆(27)上,后联动臂(282)、齿板(23)也是通过墩筋胀管结构(a)安装在后连接杆(22)上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靠背骨架结构(1)包括头枕插管(11)、上异型杆(12)、龙门型弯管(13)、靠背侧板(14)、靠背网框组件(15)、下横板(19)和手动调角机构;所述靠背侧板(14)设置两块,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靠背网框组件(15)连接在两块靠背侧板(14)之间;所述龙门型弯管(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上端,所述下横板(19)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下端,且两块靠背侧板(14)的下端均与手动调角机构连接,下横板(19)的底面设置有凹槽结构(191);所述头枕插管(11)和上异型杆(12)均与龙门型弯管(13)连接,上异型杆(12)位于头枕插管(11)下方位置,头枕插杆插入头枕插管(11)之后,上异型杆(12)对头枕插杆的下部进行限位保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插管(11)是采用中空方管制成,数量为两个,焊接在龙门型弯管(13)的顶部前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异型杆(12)是由一根杆件弯折呈具有凹凸相间结构而成,其具有两个凹结构(121)和一个凸结构(122),一个凹结构(121)对应一个头枕插管(11),头枕插杆依次插入头枕插管(11)和凹结构(1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调角机构包括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联动杆(16)和手柄轴(10);所述左调角组件、右调角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一个核心件(17)和一个下连接板(18);核心件(17)内侧与靠背侧板(14)的下端固定连接,核心件(17)外侧与下连接板(18)固定连接;下连接板(18)还与座垫侧板(2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联动杆(16)同时与左调角组件和右调角组件中的核心件(17)连接,所述手柄轴(10)与联动杆(16)的一端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滑轨结构(3)包括左滑轨组件、右滑轨组件、锁止机构(34)和手柄(33);所述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布置,均包括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所述上滑轨(31)安装在下滑轨(32)上面;所述锁止机构(34)安装在上滑轨(31)上,用于对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进行锁止;所述手柄(33)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左滑轨组件和右滑轨组件中的两个上滑轨(31)上,且手柄(33)的端部与锁止机构(34)配合工作,向上抬起手柄(33)使上滑轨(31)和下滑轨(32)解锁;所述上滑轨(31)上安装有后支架(35)和前支架(36),座框骨架结构(2)中的齿板(23)和后联动臂(282)分别与两个后支架(35)铰接,座框骨架结构(2)中的两个前联动臂(281)分别与两个前支架(36)铰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向手动汽车座椅骨架,手动靠背骨架结构能前后转动调节地与座框骨架结构连接,座框骨架结构能手动升降调节地安装在手动滑轨结构上,手动滑轨结构能带动座框骨架结构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座框骨架结构包括座垫网框组件、座垫侧板、后连接杆、齿板、盖板、把手、调节泵、前连接杆、前联动臂、后联动臂和前横梁。盖板和座垫侧板固定,并且盖板上设置了导向孔,调节泵的输出轴端部伸进导向孔中,从而使得操作把手时受力均匀,调节方便。调节方便。调节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俞龙生 李党生 朱伟荣 俞旻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龙生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8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