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和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4-16  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灯和代步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道路上的车辆逐渐增多,交通逐渐变得拥挤,电动车以其良好的轻巧性与便捷性得到人们的认可,已经得到基本的普及。
    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使电动车上的位置灯发光更加均匀,电动车上的近光灯与位置灯的组合灯会将近光灯和位置灯分成设置在两个灯板上,即一般会将位置灯板独立出来,并且使位置灯板上的位置灯侧向发光,然后经过位置透光件的一次反射后,从电动车的灯罩射出,这样不仅会增加近光灯板和位置灯板的设置空间与设置成本,而且位置灯发出的光仅仅经过一次反射,便从灯罩上照射出来,光线的均匀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灯,该车灯内的位置灯从灯罩上照射出的光线均匀度较高。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代步车。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灯,包括:底座;灯罩,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底座;近光灯,所述近光灯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灯罩内;位置灯,所述位置灯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灯罩内,所述位置灯与所述近光灯间隔设置;第一透光件,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第一透光件与所述近光灯相对设置,以使发出的光从所述灯罩射出;第二透光件,所述第二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第二透光件与所述位置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透光件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位置灯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灯罩射出。
    7.由此,通过使位置灯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二透光件上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再从灯罩射出,这样可以增加光线在第二透光件中走过的光程,从而可以使从灯罩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灯的可靠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为全反射面。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透光件还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位置灯,所述出射面朝向所述灯罩,相较于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远离所述第一透光件。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非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全反射面。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透光件包括:罩设部和透光部,所述罩设部
    连接于所述透光部的端部的侧面,所述罩设部罩设在所述位置灯上,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罩设部上,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光部,所述透光部朝向所述灯罩的端部为出射面。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反射面为电镀圆弧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布有用于打散光线的珠状花纹。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透光件的入射面设置有准直器;和/或所述第二透光件的入射面设置有准直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灯还包括:pcba板,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近光灯和所述位置灯均设置于所述pcba板上。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灯还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近光灯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灯罩之间,所述第二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件且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遮光件的避让孔。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遮光件设置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避让孔的边缘抵接在所述凸起上。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代步车,包括:车体;以上所述车灯,所述车灯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侧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的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的剖视图;
    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的爆炸图;
    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二透光件和pcba板的示意图;
    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第二透光件和pcba板的示意图;
    2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透光件和pcba板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2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透光件和pcba板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00-车灯;
    30.10-底座; 20-灯罩;
    31.30-近光灯; 40-位置灯;
    32.50-第一透光件;51-第一入射面;53-第一出射面;54-凸起;
    33.60-第二透光件;61-第一反射面;62-第二反射面;63-珠状花纹;64-入射面;65-出射面;66-罩设部;67-透光部;68-准直器;
    34.70-pcba板;80-第一遮光件;801-避让孔;802-容纳槽;81-第二遮光件;
    35.90-灯壳。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7.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该车灯100应用于代步车上,代步车可以为电动代步车。
    38.结合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可以主要包括:底座10、灯罩20、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其中,灯罩20设置于底座10,灯罩20与底座10可以通过卡接或插接等方式连接固定,底座10可以由散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灯罩20可以为透光灯罩,将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均设置于底座10,并且使近光灯30和位置灯40均位于灯罩20内,这样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发出的光便可以通过灯罩20照射至外界,以提示代步车周围的行人以及车辆,使代步车周围的行人以及车辆根据车灯100的亮起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39.进一步地,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在发光的时候会产生热量,由于底座10由散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所以热量将通过底座10散发出去,这样可以防止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灼伤灯罩20和底座10,或者防止灯罩20被熏黑,透光性下降,可以提升车灯100的性能。其中,灯罩20的材质可以为pc。
    40.进一步地,近光灯30可以用以在用户骑行代步车时,照亮前方的路,可以提升用户在黑夜或雨雾天气骑行代步车时的能见度,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安全性,位置灯40可以用以提示代步车周围或者远处的行人和车辆代步车所处的位置,防止行人或车辆在黑夜或雨雾天气撞到代步车。
    41.另外,将位置灯40与近光灯30间隔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分辨近光灯30和位置灯40的亮起情况,即当车灯100亮起时,用户可以及时了解是位置灯40亮起、还是近光灯30亮起、还是位置灯40与近光灯30同时亮起,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根据对代步车的使用情况,及时地对车灯100的亮起情况作出调整,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2.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也均设置于灯罩20内,如此设置,灯罩20可以对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均起到保护的作用,灯罩20可以将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力的冲击以及外界异物的侵蚀,导致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发生损坏,可以提升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的可靠性,可以延长近光灯30、位置灯40、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的使用寿命。
    43.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一透光件50与近光灯30相对设置,以使发出的光从灯罩20射出,第二透光件60与位置灯40相对设置,第二透光件60具有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位置灯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后,从灯罩20射出。具体地,近光灯30发出的光直接进入第一透光件50,经过第一透光件50的透光作用后,可以直接通过灯罩20射向外界,通过控制第一透光件50与近光灯30之间的距离,在防止近光灯30发光时产生的热量灼伤第一透光件50的前提下,使两者尽可能地靠近,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光被第一透光件50通过灯罩20被透射至外界,可以减少光线的浪费,可以提升近光
    灯30的亮度,从而可以保证近光灯30对代步车前侧的照亮效果,可以提升近光灯30的可靠性。
    44.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将第二透光件60与位置灯40相对设置,位置灯40发出的光也会直接进入第二透光件60,位置灯40发出的光进入第二透光件60后,会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在先后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后,光线将通过灯罩20照射至外界,如此,先后两次的反射作用,可以提升光线在第二透光件60中走过的光程,这样可以间接地提升光的均匀度,从而可以使从灯罩20照射至外界的光线更加均匀,可以防止位置灯40的亮度不均,使看见位置灯40光线的人员产生不适感,进而可以提升车灯100的可靠性。
    45.由此,通过使位置灯4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二透光件60上的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后,再从灯罩20射出,这样可以增加光线在第二透光件60中走过的路程,从而可以使从灯罩20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灯100的可靠性。
    46.一种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均为全反射面,这样可以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照射至第一反射面61时,第一反射面61可以将全部的光线均反射至第二反射面62,第二反射面62又可以将全部的光线均反射至灯罩20,并且通过灯罩20照射至外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光线的浪费,即防止光线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时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至非指定方向去,可以提升位置灯40的亮度,而且还可以使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灯100的可靠性。
    47.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反射面61与第二反射面62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63。具体地,通过在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上设置相互对应的珠状花纹63,珠状花纹63可以增加对照射至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的光线的混光作用,从而可以使光线更加均匀,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位置灯40的均匀度。
    48.结合图2和图4所示,第一反射面61与第二反射面62相互平行,第二透光件60还具有入射面64和出射面65,入射面64朝向位置灯40,出射面65朝向灯罩20,相较于入射面64,出射面65远离第一透光件50。具体地,位置灯40发出的光先经过入射面64进入第二透光件60,从入射面64进入第二透光件60的光线先照射至第一反射面61,经过第一反射面61的全反射作用后,光线被反射至与第一反射面61相互平行的第二反射面62,经过第二反射面62的全反射之后,光线从出射面65射出,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光线亮度的前提下,增加光线走过的光程,从而可以提升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的均匀度。
    49.进一步地,相较于入射面64,出射面65远离第一透光件50,这样通过从出射面65照射出去的光线可以与近光灯30从第一透光件50照射出的光线间隔开,这样可以方便用户根据发光区域分辨是近光灯30发光还是位置灯40发光,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对车灯100的发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这样可以提升用户对车灯100的使用体验。
    50.另一种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第一反射面61为非全反射面,第二反射面62为全反射面,如此设置,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可以先经过非全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再经过全反射面的全反射作用后,从灯罩20射出,这样也可以增加光线在第二透光件60中走过的光程,从而也可以间接地提升光线的均匀度。
    51.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车灯100具体地工艺需求、制造成本以及具体地结构布局选择性地将第一反射面61和第二反射面62均设置成全反射面,或者将第一反射面61设置成非全
    反射面,将第二反射面62设置成全反射面,这样可以使第二透光件60满足更多车灯100的设置需求,可以提升第二透光件60的适用性。
    52.结合图5所示,第二透光件60可以主要包括:罩设部66和透光部67,罩设部66连接于透光部67的一侧,罩设部66罩设在位置灯40上,第一反射面61设置于罩设部66上,第二反射面62设置于透光部67,透光部67朝向灯罩20的端部为出射面65。具体地,当第一反射面61为非全反射面,第二反射面62为全反射面时,可以将第二透光件60分为罩设部66和透光部67两个部分,将罩设部66连接于透光部67的端部的侧面,并且使罩设部66罩设在位置灯40上,这样位置灯40发出的光将先照射至罩设部66的第一反射面61上,光线经过第一反射面61的反射作用后,再照射至透光部67上第二反射面62上,经过透光部67上的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可以使光线从出射面65上射出,从出射面65上射出后,经过灯罩20的端部照射至外界,如此设置,可以在增加光线在第二透光件60中走过的光程,间接地提升光线的均匀度的前提下,使第二透光件60的结构更加多样化,可以简化第二透光件60的生产与制造的成本。
    53.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反射面61为电镀圆弧面,第二反射面62分布有用于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63,将第一反射面61设置成电镀圆弧面,并且使第一反射面61罩设在位置灯40处,可以使位置灯40发出的光均照射至电镀圆弧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可以提升位置灯40的亮度。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二反射面62设置用于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63,可以使从第一反射面61被反射至第二反射面62上的光线,在第二反射面62的反射作用下,光线的均匀度得到提升,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灯100的可靠性。
    54.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透光件50的第一入射面51设置有准直器68,和第二透光件60的入射面64设置有准直器68。具体地,由于近光灯30和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是向四周发散的,所以通过分别在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的第一入射面51和入射面64上均设置准直器68,准直器68可以将向四周发散的光线准直转变为平行光,从而不仅可以使光线更加均匀,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调整控制光线的照射角度,从而可以使从第一透光件50和第二透光件60中射出的光线准确地照射至指定的区域,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灯100的可靠性。其中,第一透光件50还具有第一出射面53,在第一透光件50的第一入射面51上的准直器68将光线角度调整合适后,便可以使光线直接从第一透光件50的第一出射面53射出。
    55.结合图2所示,车灯100还可以主要包括:pcba板70,pcba板70设置于底座10,近光灯30和位置灯40均设置于pcba板70上。具体地,通过将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间隔设置在pcba板70上,这样可以使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共用一块pcba板70,这样可以减少pcba板70的数量设置,可以在保证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均匀度较好的前提下,降低车灯100的生产成本。另外,这样还可以减小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所需要占用的空间,从而可以使车灯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方便车灯100的安装与应用。
    56.结合图2和图3所示,车灯100还可以主要包括:第一遮光件80和第二遮光件81,第一遮光件80与近光灯30对应设置,第一透光件50设置于第一遮光件80,第二遮光件81设置于第一遮光件80和灯罩20之间,第二透光件60设置于第二遮光件81,并且第二遮光件81设置有避让第一遮光件80的避让孔801。具体地,通过将第一遮光件80与近光灯30对应设置,可以将近光灯30相两侧发出的光遮挡住,这样可以使近光灯30发出的光只向第一透光件50照射,不仅可以防止光线的浪费,而且还可以防止近光灯30发出的光线与位置灯40发出的
    光线相互干涉,从而可以保证近光灯30与位置灯40的相互独立。
    57.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二遮光件81设置于第一遮光件80和灯罩20之间,也可以对位置灯40发出的光线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可以防止位置灯40向非指定方向发光,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位置灯40射向第二透光件60的光线,可以使位置灯40的亮度更高。另外,通过在第二遮光件81上设置避让第一遮光件80的避让孔801,可以方便第一遮光件80与第二遮光件81上的连接设置。
    58.结合图2所示,第一遮光件80设置有环形的容纳槽802,第一透光件50设置有环形的凸起54,凸起54配合在容纳槽802内,避让孔801的边缘抵接在凸起54上。具体地,通过将环形的凸起54伸入环形的容纳槽802中,使环形的凸起54与环形的容纳槽802进行配合,可以使第一透光件50与第一遮光件80连接固定起来,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第一透光件50与第一遮光件80之间的连接稳定牢固的前提下,使第一透光件50与第一遮光件80的连接固定更加简单方便,并且无需其他任何辅助工具,并且还可以方便第一透光件50与第一遮光件80的拆卸,进一步地,将避让孔801的边缘抵接在凸起54,这样可以使凸起54与容纳槽802的安装配合更加稳定牢固。
    59.结合图3所示,车灯100还可以主要包括灯壳90,灯壳90设置于灯罩20上,灯壳90可以对灯罩20起到保护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外力冲击或外界异物的侵蚀损坏灯罩20,可以延长灯罩20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防止灯罩20发生磨损,导致透光性降低,这样可以提升车灯100的结构性能。
    6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可以主要包括:车体和上述车灯100,通过将车灯100设置在车体的前侧,可以使车灯100朝向车体的前侧发光,从而可以使代步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周围的行人以及车辆清楚及时地观察到车灯100的亮起情况,可以提升代步车的安全性能。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灯罩,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底座;近光灯,所述近光灯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灯罩内;位置灯,所述位置灯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灯罩内,所述位置灯与所述近光灯间隔设置;第一透光件,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第一透光件与所述近光灯相对设置,以使发出的光从所述灯罩射出;第二透光件,所述第二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灯罩内,所述第二透光件与所述位置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透光件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位置灯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灯罩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二反射面均为全反射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第二反射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透光件还具有入射面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位置灯,所述出射面朝向所述灯罩,相较于所述入射面,所述出射面远离所述第一透光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为非全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为全反射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件包括:罩设部和透光部,所述罩设部连接于所述透光部的端部的侧面,所述罩设部罩设在所述位置灯上,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于所述罩设部上,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于所述透光部,所述透光部朝向所述灯罩的端部为出射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为电镀圆弧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分布有用于使光线均匀的珠状花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件的入射面设置有准直器;和/或所述第二透光件的入射面设置有准直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a板,所述pcba板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近光灯和所述位置灯均设置于所述pcba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遮光件和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近光灯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和所述灯罩之间,所述第二透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遮光件且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一遮光件的避让孔。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设置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第一透光件设置有环形的凸起,所述凸起配合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避让孔的边缘抵接在所述凸起上。12.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车灯,所述车灯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前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和代步车,车灯包括:底座;灯罩,灯罩设置于底座;近光灯;位置灯,位置灯与近光灯间隔设置;第一透光件,第一透光件设置于灯罩内,第一透光件与近光灯相对设置,以使发出的光从灯罩射出;第二透光件,第二透光件设置于灯罩内,第二透光件与位置灯相对设置,第二透光件具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位置灯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从灯罩射出。由此,通过使位置灯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第二透光件上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再从灯罩射出,可以增加光线在第二透光件中走过的光程,从而可以使从灯罩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灯的可靠性。以提升车灯的可靠性。以提升车灯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祥 刘干干 代亮 程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9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