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空降兵跳伞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
背景技术:
2.降落伞单位质量产生的阻力效率远高于其他气动力减速器,同时可以折叠在体积很小的容器里,这种特点使得降落伞在空降兵跳伞时得到大规模使用。伞兵伞是空降兵的稳定减速装置,用于空降作战和训练。
3.对伞兵伞的要求是:伞系统工作可靠;开伞着陆过载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伞系统能与人体快速分离。以往的伞兵伞在空中摆动角太大,稳定性差。
4.所谓稳定性,指处于平衡状态的人伞系统,受扰动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轴对称降落伞的稳定性是由流出伞衣的空气流量与流入伞衣流量之比所控制的。通过减小伞衣进气口面积或者增加流出伞衣的空气流量,可以改善降落伞的稳定性。伞衣的开缝、透气量和结构形状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5.伞衣形状对其周围空气的流动影响很大。伞衣呈流线型,则它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就小。和本发明相接近的某型伞兵伞是平面圆形伞,伞衣由10块大梯形幅组成,30根辐射加强带。该伞的空中摆动角在
±
25
°
之间,摆动幅度过大,稳定性较差。
6.现有的伞兵伞在空中的摆动角过大,稳定性差。平面圆形伞的摆角范围在
±
10
°
~
±
40
°
之间。十字伞的稳定性好,但是伞衣阻力系数小,下降速度快,安全性低。
7.通过开孔可以提高伞的稳定性,但是开孔大小不易计算,且开孔面积过大会影响伞的刚性,使阻力系数下降,稳定性降低。
8.对伞衣底边进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伞衣的稳定性,但是伞衣延伸之后,开伞时间过长,易破损,影响了安全性,且伞衣延伸之后,增加了伞衣的重量,不利于空降。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
10.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以平面圆形伞为基础,伞衣平面形状是正八边形,在伞的侧面增加结构开口缝,共有八个伞衣结构开口缝。
11.降落伞的中心为小正八边形,伞顶整体为一个大正八边形,侧面是延伸型臂幅;整体展开呈现花瓣外形。
12.降落伞共有24个伞衣幅,每3个伞衣幅组成一个围幅,每两个围幅之间设置结构开口缝,一共有8个结构开口缝。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该高稳定性伞型结构透气量好,在工作过程中,减小了摆动角幅度,提高了稳定性;能够有效的降低最大开伞动载,提高稳定性和抗风性,减少着陆速度和损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高稳定性伞型平面展开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高稳定性伞型结构开口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发明高稳定性伞型结构设计以平面圆形伞为基础,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不同于圆形伞和十字伞,本发明的伞衣平面形状是正八边形。另外,在伞的侧面增加结构开口缝,十字伞侧面是四个伞衣结构开口缝,本发明设计了八个伞衣结构开口缝,使降落伞内的紊乱气流更易流出,用以增加稳定性。
1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8.降落伞的结构形状通常用俯视图和侧面图表示。降落伞的中心是小正八边形,伞顶整体是一个大正八边形,侧面是延伸型臂幅。整体展开呈现花瓣外形,伞衣各参数大小关系如图1所示。
19.按照正八边形的伞衣结构,设计降落伞一共有24个伞衣幅,每3个伞衣幅组成一个围幅,每两个围幅之间设置结构开口缝,一共有8个结构开口缝。如图2所示。
20.本发明经过近20次假人试验,试验正八边形伞的稳定性好。某圆形伞兵伞的摆动角是
±
15
°
,而正八边形伞的摆动角是
±5°
,摆动角有了大幅度的减少,有效提高了伞的稳定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1.本发明通过对以往的伞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为解决主伞的高稳定性提供了技术途径。
22.本发明设计正八边形的伞衣结构,在伞衣辐射方向适当部位,开上适当数量和适当尺寸的缝口,一部分气流从缝间逸出,减少伞衣内外压差,提高伞衣阻力系数和稳定性。和十字伞相比,增大了阻力系数;和圆伞相比,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其特征在于:以平面圆形伞为基础,伞衣平面形状是正八边形,在伞的侧面增加结构开口缝,共有八个伞衣结构开口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其特征在于:降落伞的中心为小正八边形,伞顶整体为一个大正八边形,侧面是延伸型臂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其特征在于:降落伞共有24个伞衣幅,每3个伞衣幅组成一个围幅,每两个围幅之间设置结构开口缝,一共有8个结构开口缝。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正八边形伞型。伞衣平面形状是正八边形,在伞的侧面增加结构开口缝,本发明设计了八个伞衣结构开口缝,使降落伞内的紊乱气流更易流出,用以增加稳定性。该高稳定性伞型结构透气量好,在工作过程中,减小了摆动角幅度,提高了稳定性;能够有效的降低最大开伞动载,提高稳定性和抗风性,减少着陆速度和损伤。少着陆速度和损伤。少着陆速度和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武双双 高睿 李璐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