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渠清淤机器人

    专利查询2024-05-11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渗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渗渠清淤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防渗渠是采用多种施工材料、通过相应的施工工艺,施工形成的防止输水通道渗漏的渠道,它是土地整治工程中的主体工程,在修建防渗渠的时候,经常需要将淤泥挖出,但是目前的清淤机器人大部分是驱动履带固定在机体下方,由于淤泥地的复杂,容易导致清淤机器人行走过程中陷入淤泥中,无法脱落,给设备运行带来极大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机。
    6.为了使得便于移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履带。
    7.为了使得加强支撑效果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
    8.为了使得便于铲除淤泥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铲斗,所述铲斗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角。
    9.为了使得,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铲斗内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
    10.为了使得便于为液压杆提高动力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箱。
    11.为了使得便于控制铲斗角度调节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固定座内侧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铲斗呈转连接。
    12.为了使得加强对第二电机保护力度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防渗渠清淤机器人,所述铲斗的内侧壁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和备用电机的设置,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使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固定杆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从而改变驱动装置的角度,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移动更加灵活方便,如果第一电机损坏或者动力不足时,备用电机与第一电机同步运行,使得第二转动杆进行驱动,加大了使用的安全性,动力充足,适应淤泥环境进行作业。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螺旋叶和液压杆的设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互配合使用,使铲斗不易左右晃动,加强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强度,第二电机驱动第三转动杆转动,从而使螺旋叶将淤泥收集,扰动小,不造成二级污染,清淤效果好,液压杆的两端通过连接耳分别与固定座和铲斗转动连接,从而使液压杆伸缩时可以改变铲斗的角度,适应范围得到加强,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铲斗收缩在底座上表面的前半部,避免误伤人群,加大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渗渠清淤机器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渗渠清淤机器人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渗渠清淤机器人的铲斗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防渗渠清淤机器人的底座表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防护罩结构安装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第一电机;3、第一转动杆;4、第一主动齿轮;5、第一从动齿轮;6、固定杆;7、第二从动齿轮;8、第二主动齿轮;9、第二转动杆;10、备用电机;11、连杆;12、支撑臂;13、固定架;14、履带;15、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17、铲斗;18、尖角;19、第二电机;20、第三转动杆;21、螺旋叶;22、固定座;23、油箱;24、液压杆;25、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
    24.如图1-4所示,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包括底座1,底座1内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第一主动齿轮4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齿轮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7,第二从动齿轮7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8,第二主动齿轮8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第二转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机10。
    26.具体使用时,通过底座1的设置,底座1用于支撑固定装置驱动的各个部件,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转动杆3转动,使第一主动齿轮4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
    时,固定杆6带动第二从动齿轮7转动,第二从动齿轮7带动第二主动齿轮8转动,从而改变驱动装置的角度,能够根据待清理淤泥地点的不同调节履带14与底座1的夹角,寻找合适的着陆点,使机器人在清理淤泥行进时,履带14的受压是均匀的,不会产生脱落和陷入淤泥内无法脱落的故障,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移动更加灵活方便,如果第一电机2损坏或者动力不足时,备用电机10与第一电机2同步运行,使得第二转动杆9进行驱动,加大了使用的安全性,动力充足,适应淤泥环境进行作业。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4和第一从动齿轮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1,连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2,支撑臂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3,固定架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履带14。
    28.具体使用时,通过履带14的设置,连杆11跟随第一主动齿轮4和第一从动齿轮5的转动而转动,使支撑臂12将固定架13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履带14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使其使用更为灵活,移动更加方便。
    29.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5,第一支撑杆15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6。
    30.具体使用时,通过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设置,第二支撑杆16的两端通过连接耳分别与铲斗17和第一支撑杆15转动连接,二者相互配合使用,使铲斗17不易左右晃动,稳定性强,起到支撑的效果,加强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强度。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铲斗17,铲斗17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角18。
    32.具体使用时,通过铲斗17的设置,铲斗17用于收集淤泥,其外开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角18,可以将较硬的石块和淤泥进行铲除,处理起来十分方便,省时省力效果好,以提高适用性和工作效率。
    33.在本实施例中,铲斗17内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0,第三转动杆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21。
    34.具体使用时,通过螺旋叶21的设置,第二电机19驱动第三转动杆20转动,从而使螺旋叶21将淤泥收集,扰动小,不造成二级污染,清淤效果好。
    3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2,固定座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箱23。
    36.具体使用时,通过油箱23的设置,油箱23固定在固定座22的上表面,为装置提供动力,使装置在无法使用电力的情况下仍可以作业,加大了工作效率。
    37.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22内侧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液压杆24,液压杆24的一端与铲斗17呈转连接。
    38.具体使用时,通过液压杆24的设置,液压杆24的两端通过连接耳分别与固定座22和铲斗17转动连接,从而使液压杆24伸缩时可以改变铲斗17的角度,便于调节铲斗17的高度,调节方便,适应范围得到加强,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将铲斗17收缩在底座1上表面的前半部,避免误伤人群,加大了使用的安全性。
    39.工作原理;第一电机2驱动第一转动杆3转动,使第一主动齿轮4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第一从动齿轮5转动时,固定杆6带动第二从动齿轮7转动,第二从动齿轮7带动第二主动齿轮8转动,连杆11跟随第一主动齿轮4和第一从动齿轮5的转动而转动,使支撑臂12将
    固定架13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履带14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不会产生脱落和陷入淤泥内无法脱落的故障,如果第一电机2损坏或者动力不足时,备用电机10与第一电机2同步运行,使得第二转动杆9进行驱动,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相互配合使用,使铲斗17不易左右晃动,液压杆24伸缩时改变铲斗17的角度,不使用时可以将铲斗17收缩在底座1上表面的前半部,避免误伤人群,铲斗17用于收集淤泥,其外开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角18,可以将较硬的石块和淤泥进行铲除,第二电机19驱动第三转动杆20转动,从而使螺旋叶21将淤泥收集,扰动小,不造成二级污染,清淤效果好。
    40.实施例2
    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区别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是:铲斗17的内侧壁靠近第二电机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5。
    42.具体使用时,通过防护罩25的设置,防护罩25将第二电机19进行包裹,避免第二电机19在装置运行时与淤泥接触,使得第二电机19可以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所述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7),所述第二从动齿轮(7)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8),所述第二主动齿轮(8)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备用电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和第一从动齿轮(5)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2),所述支撑臂(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3),所述固定架(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履带(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5),所述第一支撑杆(15)外表面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铲斗(17),所述铲斗(17)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尖角(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17)内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0),所述第三转动杆(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箱(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内侧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液压杆(24),所述液压杆(24)的一端与铲斗(17)呈转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17)的内侧壁靠近第二电机(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渗渠清淤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底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该防渗渠清淤机器人,通过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和备用电机的设置,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杆转动,使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固定杆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从而改变驱动装置的角度,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如果第一电机损坏或者动力不足时,备用电机与第一电机同步运行,使得第二转动杆进行驱动,加大了使用的安全性,动力充足,适应淤泥环境进行作业。适应淤泥环境进行作业。适应淤泥环境进行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赵辉 李进韬 刘焱 王飞 黄勇 张佳 王鹏 谢凯静 阿卜杜外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工程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2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