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宫腔灌注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次性宫腔灌注器。
背景技术:
2.宫腔灌注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经阴道向宫腔内灌注药物,是一种应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手段,目前宫腔灌注所采用的装置大都是由一根带有注射器且能弯折的橡胶管,直接将橡胶管经由阴道插入宫腔内,由注射器将药液打入宫腔。
3.而现有宫腔灌注器使用时,注入液体药物存在迅速返流出宫腔或经输卵管流入盆腔的问题,药物在宫腔停留时间较短,药物无法达到覆盖整个宫腔,难以达到宫腔灌注治疗的目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一次性宫腔灌注器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药液喷洒不均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具有均匀喷洒药液的作用。
5.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一端套接接头a,所述接头a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针筒和活塞推杆;
6.作为优化,所述给药管包括插接在接头a内的接头b,所述接头b的侧面卡接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内侧插接内导管,所述内导管的侧面开设避免造成宫腔组织损伤的出药口;
7.作为优化,所述接头a的外侧安装清空给药管内药液的调节机构;
8.作为优化,所述内导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控制出药口出药量的平衡机构。
9.作为优化,所述接头a与注射针筒连接,所述活塞推杆插接在注射针筒内,所述注射针筒外侧标有刻度。
10.作为优化,所述内导管的端部为圆形,所述出药口沿着内导管均匀排列,所述出药口内安装雾化喷头。
11.作为优化,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接头a顶部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侧包裹气囊;
12.作为优化,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接头a内部的调节球,所述调节球的外侧开设连通孔,所述调节球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到接头a外侧的旋钮。
13.作为优化,所述接头a的内部开设与调节球对应的转动槽,转动槽位于连通管的正下方,所述调节球将接头a分成左右两个区间,所述气囊的容积大于接头a、内导管的容积和,
14.作为优化,所述连通孔连通接头a内的两个区间,连通孔接通接头a右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状态,连通孔接通接头a左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面向上偏移四十五度。
15.作为优化,所述平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内导管内部的平衡管,所述平衡管的表
面开设与出药口对应的平衡孔。
16.作为优化,所述平衡孔以平衡管的轴心对称分布,且平衡孔直径沿轴心方向逐渐变小,最小平衡孔的壁内嵌有配重块。
17.作为优化,所述平衡孔最大直径与出药口相同,平衡孔最小直径为出药口直径的二分之一。
18.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一次性宫腔灌注器,通过注射器向接头a内注入药液,药液再流入内导管内,通过雾化喷头均匀洒出,如此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液,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0.2、该一次性宫腔灌注器,通过在接头a的外侧连接气囊,注射药液时,通过旋钮转动调节球,使连通孔接通接头a左右区间,药液正常从注射器内流入接头a,注射完毕后,通过旋钮逆时针转动调节球,使连通孔接通连通管和接头a左侧区间,挤压气囊,气囊内空气进入接头a和内导管,将接头a和内导管内的药液排出,如此减少了药液残留,使用药量更加精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1.3、该一次性宫腔灌注器,通过让平衡孔直径沿轴心方向逐渐变小,使用时,受配重块影响,直径最小的平衡孔始终位于平衡管的最下方,如此越往上平衡孔越大,与出药口重合面积越大,喷洒药液时,越往上越多,越往下越少,受重力影响,药液喷洒时呈抛物线,这样上方喷洒的药液会对下方少的部分进行补充,同时附在宫腔壁上的药液也呈下流趋势,如此使药液在宫腔内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次性宫腔灌注器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次性宫腔灌注器调节机构内部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内导管端部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平衡机构示意图。
26.图中:1、注射器;11、注射针筒;12、活塞推杆;2、接头a;3、给药管;31、接头b;32、锥形管;33、内导管;34、出药口;4、调节机构;41、连通管;42、气囊;43、调节球;44、连通孔;45、旋钮;5、平衡机构;51、平衡管;52、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1,注射器1的一端套接接头a2,接头a2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3,注射器1包括注射针筒11和活塞推杆12;
30.给药管3包括插接在接头a2内的接头b31,接头b31的侧面卡接锥形管32,锥形管32
的内侧插接内导管33,内导管33的侧面开设避免造成宫腔组织损伤的出药口34;
31.接头a2与注射针筒11连接,活塞推杆12插接在注射针筒11内,注射针筒11外侧标有刻度,可以准确掌控药物注射的量。
32.内导管33的端部为圆形,如此进出宫腔时,对人体伤害小,出药口34沿着内导管33的水平方向和圆周方向均匀排列,使药液喷洒更均匀,出药口34内安装雾化喷头,雾化喷头的细小开口,能防止药液倒灌回流。
33.使用时通过注射器1向接头a内注入药液,药液再流入内导管33内,通过雾化喷头均匀洒出,如此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液,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4.实施例2
35.请参阅图1-2,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1,注射器1的一端套接接头a2,接头a2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3,注射器1包括注射针筒11和活塞推杆12;
36.给药管3包括插接在接头a2内的接头b31,接头b31的侧面卡接锥形管32,锥形管32的内侧插接内导管33,内导管33的侧面开设避免造成宫腔组织损伤的出药口34;
37.接头a2的外侧安装清空给药管3内药液的调节机构4;
38.接头a2与注射针筒11连接,活塞推杆12插接在注射针筒11内,注射针筒11外侧标有刻度。
39.内导管33的端部为圆形,出药口34沿着内导管33均匀排列,出药口34内安装雾化喷头。
40.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接头a2顶部的连通管41,连通管41的外侧包裹气囊42;
41.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在接头a2内部的调节球43,调节球43的外侧开设连通孔44,调节球4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到接头a2外侧的旋钮45。
42.接头a2的内部开设与调节球43对应的转动槽,转动槽位于连通管41的正下方,调节球43将接头a2分成左右两个区间,气囊42的容积大于接头a2、内导管33的容积和,如此可以将接头a2、内导管33内药液排尽。
43.连通孔44连通接头a2内的两个区间,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右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状态,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左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面向上偏移四十五度,如此调节球43正反转动九十度,连通孔44一端始终位于接头a2左侧区间内。
44.注射药液时,通过旋钮45转动调节球43,使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左右区间,药液正常从注射器1内流入接头a2,注射完毕后,通过旋钮45逆时针转动调节球43,使连通孔44接通连通管41和接头a2左侧区间,挤压气囊42,气囊42内空气进入接头a2和内导管33,将接头a2和内导管33内的药液排出,如此减少了药液残留,使用药量更加精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45.实施例3
46.请参阅图1-4,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1,注射器1的一端套接接头a2,接头a2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3,注射器1包括注射针筒11和活塞推杆12;
47.给药管3包括插接在接头a2内的接头b31,接头b31的侧面卡接锥形管32,锥形管32的内侧插接内导管33,内导管33的侧面开设避免造成宫腔组织损伤的出药口34;
48.接头a2的外侧安装清空给药管3内药液的调节机构4;
49.内导管33的内部转动连接控制出药口34出药量的平衡机构5。
50.接头a2与注射针筒11连接,活塞推杆12插接在注射针筒11内,注射针筒11外侧标有刻度。
51.内导管33的端部为圆形,出药口34沿着内导管33均匀排列,出药口34内安装雾化喷头。
52.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接头a2顶部的连通管41,连通管41的外侧包裹气囊42;
53.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在接头a2内部的调节球43,调节球43的外侧开设连通孔44,调节球4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到接头a2外侧的旋钮45。
54.接头a2的内部开设与调节球43对应的转动槽,转动槽位于连通管41的正下方,调节球43将接头a2分成左右两个区间,气囊42的容积大于接头a2、内导管33的容积和,
55.连通孔44连通接头a2内的两个区间,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右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状态,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左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面向上偏移四十五度。
56.平衡机构5包括转动连接在内导管33内部的平衡管51,平衡管51的表面开设与出药口34对应的平衡孔52。
57.平衡孔52以平衡管51的轴心对称分布,且平衡孔52直径沿轴心方向逐渐变小,最小平衡孔52的壁内嵌有配重块。
58.平衡孔52最大直径与出药口34相同,平衡孔52最小直径为出药口34直径的二分之一。
59.通过让平衡孔52直径沿轴心方向逐渐变小,使用时,受配重块影响,直径最小的平衡孔52始终位于平衡管51的最下方,如此越往上平衡孔52越大,与出药口34重合面积越大,喷洒药液时,越往上越多,越往下越少,受重力影响,药液喷洒时呈抛物线,这样上方喷洒的药液会对下方少的部分进行补充,同时附在宫腔壁上的药液也呈下流趋势,如此使药液在宫腔内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6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1),所述注射器(1)的一端套接接头a(2),所述接头a(2)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1)包括注射针筒(11)和活塞推杆(12);所述给药管(3)包括插接在接头a(2)内的接头b(31),所述接头b(31)的侧面卡接锥形管(32),所述锥形管(32)的内侧插接内导管(33),所述内导管(33)的侧面开设出药口(34);所述接头a(2)的外侧安装清空给药管(3)内药液的调节机构(4);所述内导管(33)的内部转动连接控制出药口(34)出药量的平衡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a(2)与注射针筒(11)连接,所述活塞推杆(12)插接在注射针筒(11)内,所述注射针筒(11)外侧标有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管(33)的端部为圆形,所述出药口(34)沿着内导管(33)均匀排列,所述出药口(34)内安装雾化喷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接头a(2)顶部的连通管(41),所述连通管(41)的外侧包裹气囊(42);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转动连接在接头a(2)内部的调节球(43),所述调节球(43)的外侧开设连通孔(44),所述调节球(4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到接头a(2)外侧的旋钮(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球(43)将接头a(2)分成左右两个区间,所述气囊(42)的容积大于接头a(2)、内导管(33)的容积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44)连通接头a(2)内的两个区间,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右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状态,连通孔(44)接通接头a(2)左侧区间的部分为水平面向上偏移四十五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5)包括转动连接在内导管(33)内部的平衡管(51),所述平衡管(51)的表面开设与出药口(34)对应的平衡孔(5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孔(52)以平衡管(51)的轴心对称分布,且平衡孔(52)直径沿轴心方向逐渐变小,最小平衡孔(52)的壁内嵌有配重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孔(52)最大直径与出药口(34)相同,平衡孔(52)最小直径为出药口(34)直径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次性宫腔灌注器,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一端套接接头a,所述接头a的另一端插接给药管,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针筒和活塞推杆;作为优化,所述给药管包括插接在接头a内的接头b,所述接头b的侧面卡接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内侧插接内导管,所述内导管的侧面开设避免造成宫腔组织损伤的出药口。该一次性宫腔灌注器,通过注射器向接头a内注入药液,药液再流入内导管内,通过雾化喷头均匀洒出,如此时从而保证宫腔内部每个面都能接触到药液,云雾状的药水在宫腔内壁上不容易成股,在宫腔内壁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够增加药水的疗效,也能够防止药水直接成股反流出宫腔或经过输卵管流入盆腔,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静 邓敏 连秋波 陆智义 方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科睿徕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