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14  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


    背景技术:

    2.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了腋窝淋巴结清扫,上臂不能外展,夜间常出现不自觉活动,下床时前臂乏力常需要托举,现有多采用绷带缠绕到手臂上直接托举,对于后期的使用和更换不便,并且不能根据患者的需求实时更换。
    3.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肢体需要制动,患侧置有引流管,不好固定,现阶段均采用直接使用绷带或者纱巾绑在患者的手臂上,既不方便也不能保证制动效果,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乏力或活动过度导致积液。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具有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的患肢制动,贴合度高,舒适度强,使用简单,使用范围广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包括弧形空心的第一托板和弧形实心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托板并与所述第一托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绷带的通孔,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托板滑动距离的卡扣结构。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所述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均为长条的弧形板,并且第二托板的长度大于第一托板的长度,第二托板沿长度方向插入第一托板,同时第二托板插入第一托板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二托板划出第一托板的阻挡块;使用时,调整第二托板插入第一托板的长度用来配合患者手臂的长度,同时弧形的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与患者的手臂紧密贴合并相互配合,患者术后,该托板装置放置在患者的上臂,并且一根绷带通过通孔绑在患者的胸部,另一根绷带通过通孔绑在患者的肩部,通过两根绷带的拉动能够减少腋窝处的活动,从而保障腋窝不形成积液;患者下床活动时,该托板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前臂,同时绷带穿过通孔并挂在患者的颈部或者肩部利于前臂和引流管的托举,减少患肢上肢的酸胀乏力感;所述绷带的一端设有魔术贴的粘面,另一端设有魔术贴的钩面,通过魔术贴实现绷带的自我粘接。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设有挂环。
    10.所述挂环用于引流管的固定,将引流管穿过挂环并搭在挂环上。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外表面均设有硅胶层。
    12.硅胶层表面光滑柔软,为患者带来舒适感的同时,也不易造成压伤。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孔和球形的卡块,所述卡孔设有多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下部的两侧,所述卡块设有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下部的两侧,并设置在第二托板插入第一托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托板的下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
    槽内通过弹簧设有所述球形的卡块;所述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块的直径,所述放置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块的直径。
    14.使用时,将球形的卡块向下按压在力的作用下向放置槽内部移动,并将弹簧压缩,此时第二托板便可移动,用力将第二托板抽出或者插入第一托板,当卡块移动到下一个卡孔时,卡块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弹出,并卡在卡孔中将第二托板的位置固定。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的患肢制动,贴合度高,舒适度强,使用简单。使用范围广的优点;
    17.2、所述挂环用于引流管的固定,将引流管穿过挂环并搭在挂环上;
    18.3、硅胶层表面光滑柔软,为患者带来舒适感的同时,也不易造成压伤。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的剖视图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的剖视图二。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第一托板、2-第二托板、3-通孔、4-卡扣结构、5-挂环、201-阻挡块、 401-弹簧、402-放置槽、40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
    26.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包括包括弧形空心的第一托板1和弧形实心的第二托板2,所述第二托板2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托板 1并与所述第一托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1与所述第二托板2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绷带的通孔3,所述第一托板1与所述第二托板2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托板2滑动距离的卡扣结构4。
    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28.所述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均为长条的弧形板,并且第二托板2的长度大于第一托板1的长度,第二托板2沿长度方向插入第一托板1,同时第二托板 2插入第一托板1的一端设有防止第二托板2划出第一托板1的阻挡块201;使用时,调整第二托板2插入第一托板1的长度用来配合患者手臂的长度,同时弧形的第一托板1与第二托板2与患者的手臂紧密贴合并相互配合,患者术后,该托板装置放置在患者的上臂,并且一根绷带通过通孔3绑在患者的胸部,另一根绷带通过通孔3绑在患者的肩部,通过两根绷带的拉动能够减少腋窝处的活动,从而保障腋窝不形成积液;患者下床活动时,该托板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前臂,同时绷带穿过通孔3并挂在患者的颈部或者肩部利于前臂和引流管的托举,减少患肢上肢的酸胀乏力感;所述绷带的一端设有魔术贴的粘面,另一端设有魔术贴的钩面,通过魔术贴实现绷带的自我粘接。
    2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板1的底部设有挂环5。
    30.所述挂环5用于引流管的固定,将引流管穿过挂环5并搭在挂环5上。
    3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板1与所述第二托板2的外表面均设有硅胶层。
    32.硅胶层表面光滑柔软,为患者带来舒适感的同时,也不易造成压伤。
    3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4,包括卡孔和球形的卡块403,所述卡孔设有多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1下部的两侧,所述卡块403设有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2下部的两侧,并设置在第二托板2插入第一托板1的一端,所述第二托板2的下部设有放置槽402,所述放置槽402内通过弹簧401 设有所述球形的卡块403;所述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块403的直径,所述放置槽402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块403的直径。
    34.使用时,将球形的卡块403向下按压在力的作用下向放置槽402内部移动,并将弹簧401压缩,此时第二托板2便可移动,用力将第二托板2抽出或者插入第一托板1,当卡块403移动到下一个卡孔时,卡块403在弹簧401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弹出,并卡在卡孔中将第二托板2的位置固定。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空心的第一托板和弧形实心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托板并与所述第一托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绷带的通孔,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托板滑动距离的卡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设有挂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外表面均设有硅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卡孔和球形的卡块,所述卡孔设有多个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下部的两侧,所述卡块设有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下部的两侧,并设置在第二托板插入第一托板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板的下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通过弹簧设有所述球形的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块的直径,所述放置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块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癌术后的托板装置,包括弧形空心的第一托板和弧形实心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托板并与所述第一托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上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绷带的通孔,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托板滑动距离的卡扣结构。具有适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不同阶段的患肢制动,贴合度高,舒适度强,使用简单,使用范围广的优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冯文艳 陈柯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2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