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针摆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插针摆置设备大都采用一种半自动机构,将插针固定于转轴上,采用人工挑色与旋转插针接触上色。此方式,插针上色的后,插针上色环的品质全有人工控制,品质难以保证;当给插针上色时遇到上述问题时,此插针需褪色后重新上色,导致上色效率低下。为了使得插针的摆置更加快速和精确,对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包括:伺服模组一、伺服模组二、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托盘架和支板组件,所述伺服模组一安装于支板组件上,所述支板组件由单板和倒u型板构成,且单板和倒u型板对伺服模组一支撑定位,所述伺服模组一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上安装有夹爪,所述伺服模组二上安装有可移动的托盘架,且托盘架上摆置有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位于第二气缸的下方,且托盘本体上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用于摆放插针的安置孔。
5.优选的,所述伺服模组二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对其进行支撑的定位架,且两个定位架对称设置。
6.优选的,所述托盘架还包括四个l型限位座和两个t型限位座,且四个l 型限位座分别固定连接于托盘架顶部的四角处,两个t型限位座对称安装于托盘边缘的中部,所述托盘本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托盘本体对称摆置于l 型限位座与t型限位座之间。
7.优选的,所述伺服模组一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靠近和远离插针转盘。
8.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驱动第二气缸靠近和远离托盘本体。
9.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以及其上的夹爪用于插针从插针转盘取出和放置入托盘本体的安置孔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将两个托盘本体放置于托盘架上,并通过l 型限位座和t型限位座对其进行定位,启动设备,伺服模组一和伺服模组二回归原点,此时第二气缸的夹爪与托盘本体平行,当插针染色完成需取出后,伺服模组一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移动至取料点,第二气缸的夹爪对插针夹持,伺服模组一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插针取出移动至第一个放置点,此时第一气缸下降、第二气缸旋转将插针放入第一个安置孔,第二气缸松开夹爪,插针放置完成,全自动进行插针的摆置,替代人工,使得效率和质量明显提
升。
12.(2)该新型插针摆盘机构,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托盘本体上第一行所有安置孔都放置了插针,伺服模组二驱动托盘架,使得托盘本体上第二行的安置孔移动至第二气缸的下方,重复上述动作,直至第一个托盘本体上所有安置孔都放置了插针,伺服模组二驱动托盘架,使得第二个托盘本体第一个安置孔位于插针放置处,并重复上述动作,待人工换取第一个托盘本体后,伺服模组二驱动换好的新托盘,使新托盘的第一个放置位移至放料位并重复上述动作,从而摆盘完成,插针摆放精确,摆盘操作简单快捷,效率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托盘架的结构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的结构立体图。
16.图中:1、伺服模组一;2、伺服模组二;21、定位架;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托盘架;51、l型限位座;52、t型限位座;6、托盘本体;7、支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包括:伺服模组一1、伺服模组二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托盘架5和支板组件7,伺服模组一1安装于支板组件7上,支板组件7由单板和倒u型板构成,且单板和倒u型板对伺服模组一1支撑定位,伺服模组一1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气缸3,第一气缸3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气缸4,且第二气缸4上安装有夹爪,伺服模组二2上安装有可移动的托盘架5,且托盘架5上摆置有托盘本体6,托盘本体6位于第二气缸4的下方,且托盘本体6上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用于摆放插针的安置孔。
19.伺服模组二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对其进行支撑的定位架21,且两个定位架21对称设置。
20.托盘架5还包括四个l型限位座51和两个t型限位座52,且四个l型限位座51分别固定连接于托盘架5顶部的四角处,两个t型限位座52对称安装于托盘边缘的中部,托盘本体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托盘本体6对称摆置于l型限位座51与t型限位座52之间。
21.伺服模组一1驱动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靠近和远离插针转盘。
22.第一气缸3驱动第二气缸4靠近和远离托盘本体6。
23.第二气缸4以及其上的夹爪用于插针从插针转盘取出和放置入托盘本体6 的安置孔内。
24.工作原理:将两个托盘本体6放置于托盘架5上,并通过l型限位座和t 型限位座对其进行定位,启动设备,伺服模组一1和伺服模组二2回归原点,此时第二气缸4的夹爪与托盘本体6平行,当插针染色完成需取出后,伺服模组一1驱动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移动至
取料点,第二气缸4的夹爪对插针夹持,伺服模组一1驱动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将插针取出移动至第一个放置点,此时第一气缸3下降、第二气缸4旋转将插针放入第一个安置孔,第二气缸4松开夹爪,插针放置完成;
25.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托盘本体6上第一行所有安置孔都放置了插针,伺服模组二2驱动托盘架5,使得托盘本体6上第二行的安置孔移动至第二气缸 4的下方,重复上述动作,直至第一个托盘本体6上所有安置孔都放置了插针,伺服模组二2驱动托盘架5,使得第二个托盘本体6第一个安置孔位于插针放置处,并重复上述动作,待人工换取第一个托盘本体6后,伺服模组二2驱动换好的新托盘,使新托盘的第一个放置位移至放料位并重复上述动作,从而摆盘完成,插针摆放精确,摆盘操作简单快捷,效率高。
26.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模组一(1)、伺服模组二(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托盘架(5)和支板组件(7),所述伺服模组一(1)安装于支板组件(7)上,所述支板组件(7)由单板和倒u型板构成,且单板和倒u型板对伺服模组一(1)支撑定位,所述伺服模组一(1)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气缸(4),且第二气缸(4)上安装有夹爪,所述伺服模组二(2)上安装有可移动的托盘架(5),且托盘架(5)上摆置有托盘本体(6),所述托盘本体(6)位于第二气缸(4)的下方,且托盘本体(6)上开设有呈矩形阵列分布的用于摆放插针的安置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模组二(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对其进行支撑的定位架(21),且两个定位架(21)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架(5)还包括四个l型限位座(51)和两个t型限位座(52),且四个l型限位座(51)分别固定连接于托盘架(5)顶部的四角处,两个t型限位座(52)对称安装于托盘边缘的中部,所述托盘本体(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托盘本体(6)对称摆置于l型限位座(51)与t型限位座(5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模组一(1)驱动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靠近和远离插针转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驱动第二气缸(4)靠近和远离托盘本体(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4)以及其上的夹爪用于插针从插针转盘取出和放置入托盘本体(6)的安置孔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包括:伺服模组一、伺服模组二、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托盘架和支板组件,所述伺服模组一安装于支板组件上,所述支板组件由单板和倒U型板构成,且单板和倒U型板对伺服模组一支撑定位,所述伺服模组一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安装有可移动的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上安装有夹爪。该新型插针摆盘机构,当插针染色完成需取出后,伺服模组一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移动至取料点,第二气缸的夹爪对插针夹持,伺服模组一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将插针取出移动至第一个放置点,此时第一气缸下降、第二气缸旋转将插针放入第一个安置孔,第二气缸松开夹爪,插针放置完成。插针放置完成。插针放置完成。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 陈勇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弘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