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罩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17  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飞轮罩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核电厂中一些主泵(如100d型)拆卸飞轮罩采用的是在电机层搭制脚手架,利用手动葫芦来实现飞轮罩起吊。
    3.上述的方式涉及到脚手架运输及搭制、脚手架承重计算、脚手架吊点和电机中心点调整、脚手架找吊点、手动葫芦的运输、悬挂及调整、手动葫芦操作授权培训、起重安全点释放等,并且需要多个工作人员配合操作。拆卸飞轮罩有以下三种情况:常规情况——在大修时均需执行主泵电机的飞轮罩起吊工作,以便进行电机飞轮罩密封垫检查、飞轮径向/轴向间隙检查、飞轮棘爪探伤等工作;十年大修电机更换与空载情况——电机空载时点动后需拆卸飞轮罩后装复棘爪;紧急情况——日常期间电机油位报警和轴瓦温度过高报警,紧急停泵现场拆卸飞轮罩进行检查的情况。
    4.综上,现有飞轮罩的拆卸起吊存在以下不足:工作内容复杂程度,涉及专业和人员过多,占用大修关键路径和工期过长,紧急情况下不能快速反应处理,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均耗费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飞轮罩提升装置。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飞轮罩提升装置,包括用于垂直连接在电机的飞轮上并与飞轮相对固定的提升主机、设置在所述提升主机上并可沿所述提升主机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数个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和飞轮罩之间的拉接组件;
    7.数个所述拉接组件沿着所述提升主机的外周间隔排布,随所述升降组件向上移动并将飞轮罩吊起。
    8.优选地,所述提升主机包括用于与所述飞轮配合并锁紧在所述飞轮上的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筒、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的丝杠,所述丝杠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相对所述底座和支撑筒可转动;
    9.所述升降组件配合在所述支撑筒的外周并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杠的转动带动下沿所述丝杠上下移动。
    10.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筒内并通过螺纹配合套设在所述丝杠外周的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支撑筒外周上的升降环、至少一连接部;
    11.所述支撑筒的筒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支撑筒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部配合在所述条形孔内并连接所述连接环和升降环。
    12.优选地,所述升降环的外周设有数个间隔排布的连接环,每一所述连接环连接一所述拉接组件。
    13.优选地,所述拉接组件包括双钩拉环,所述双钩拉环的一钩部与所述连接环挂接,相对另一钩部与所述飞轮罩挂接。
    14.优选地,所述拉接组件还包括用于锁紧在所述飞轮罩上的侧拉吊环;所述双钩拉环的所述另一钩部与所述侧拉吊环挂接。
    15.优选地,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驱动所述丝杠转动。
    16.优选地,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与所述丝杠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手轮转动带动所述丝杠转动。
    17.优选地,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与所述丝杠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手轮转动带动所述丝杠转动。
    18.优选地,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数个用于支撑在所述提升主机和飞轮之间的斜撑杆;
    19.数个所述斜撑杆沿着所述提升主机的外周间隔排布并且与所述拉接组件交错排布。
    20.优选地,所述斜撑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提升主机上,相对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飞轮上。
    21.优选地,所述提升主机的顶部对应所述斜撑杆设有数个连接耳;每一所述斜撑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接耳。
    22.优选地,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设有磁吸座,该另一端通过所述磁吸座吸附在所述飞轮上。
    23.优选地,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数个用于在飞轮罩吊起至预定高度后、支撑在飞轮罩和飞轮罩底座之间的绝缘撑杆。
    24.优选地,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提升主机、拉接组件及斜撑杆的收纳箱。
    25.优选地,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电源箱。
    26.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通过提升主机、升降组件配合拉接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拉接组件的升降而实现将飞轮罩吊起(即提升),操作简单便捷,降低飞轮罩提升的时间,减少人力及设备的投入,降低成本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安装在飞轮罩上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图1中提升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起吊飞轮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将飞轮罩起吊至预定高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在收纳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用于将电机的飞轮1上罩设的飞轮罩2吊起,使飞轮罩2脱离飞轮罩底座3而处于所预定的高度上。飞轮罩提升装置可包括提升主机10、设置在提升主机10上并可沿提升主机10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20、数个连接升降组件20的拉接组件30。
    35.提升主机10用于垂直连接在电机的飞轮1上,与飞轮1相对固定。数个拉接组件30沿着提升主机10的外周间隔排布,用于连接在升降组件20和飞轮罩2之间。当升降组件20沿着提升主机10上下移动时,拉接组件30随之上下移动;在升降组件20向上移动时,拉接组件30随之向上移动并将飞轮罩2吊起,如图3、4所示。
    36.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升主机10包括用于与飞轮1配合并锁紧在飞轮1上的底座11、垂直连接在底座11上的支撑筒12、设置在支撑筒12内的丝杠13、连接并驱动丝杠13转动的驱动电机14。根据需要,本实施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可包括电源箱(未图示),电源箱连接驱动电机14并为驱动电机14供电。
    37.其中,底座11可通过螺钉或螺栓等锁紧件可拆卸的锁紧在飞轮1的中心位置上。驱动电机14设置在底座11内,并且以其输出轴连接丝杠13。丝杠13也相对底座11及飞轮1垂直设置在支撑筒12内。丝杠1的一端部(下端部)与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随输出轴相对底座11和支撑筒12转动;丝杠13的相对另一端部(上端部)可穿设在支撑筒12的端盖内并可相对该端盖转动。
    38.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主机10还可包括手轮(未图示)。手轮设置在支撑筒12的顶部并与丝杠13相对固定连接,手轮转动带动丝杠13转动。当驱动电机14发生故障等情况时,操作人员可直接转动手轮驱使丝杠13转动。或者,手轮也可替代驱动电机14的设置,即无需设置驱动电机14,以手轮连接丝杠13,以人力转动手轮代替电力驱动方式,不受断电等情况的影响。
    39.又如图1、2所示,升降组件20配合在支撑筒12的外周并与丝杠13螺纹配合,在丝杠13的转动带动下沿丝杠13上下移动。升降组件20具体可包括在径向上内外设置的连接环21和升降环22、连接在连接环21和升降环22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部23。
    40.连接环21设置在支撑筒12内并通过螺纹配合套设在丝杠13的外周,升降环22套设在支撑筒12的外周上并可沿支撑筒12上下移动。连接部23将连接环21和升降环22连接在一起并相对固定,当丝杠13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将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驱使整个升降组件20沿支撑筒12上下移动。
    41.对应升降组件20的设置,支撑筒12的筒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形孔,条形孔沿支撑筒12的轴向延伸,也与升降组件20的移动方向相平行。连接部23配合在条形孔内并连接连接环21和升降环22,条形孔对连接部23起到转动限制和导向的作用,这样在丝杠13转动带动升降组件20上下移动,升降组件20不会随丝杠13转动。
    42.拉接组件30以其一端连接升降组件20的升降环22。对应拉接组件30,升降环22的外周设有数个间隔排布的连接环24;连接环24的数量与拉接组件30的数量对应设置,每一连接环24连接一拉接组件30。作为优选,飞轮罩提升装置包括四组拉接组件30,沿着提升主
    机1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实现平衡且稳定地吊起飞轮罩2。
    4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拉接组件30包括双钩拉环31,双钩拉环31的一钩部与连接环24挂接,相对另一钩部与飞轮罩2挂接;该种双钩拉环31便于其从连接环24上拆下,进而便于收纳。双钩拉环31进一步可优选双钩可调花篮拉环。
    44.拉接组件30还可包括用于锁紧在飞轮罩2上的侧拉吊环32;双钩拉环31远离连接环24的一钩部与侧拉吊环32挂接。连接飞轮罩2时,可先将侧拉吊环32固定在飞轮罩2上,再与双钩拉环31连接。
    4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数个用于支撑在提升主机10和飞轮2之间的斜撑杆40,进一步提高提升主机10在飞轮1上的稳定性。数个斜撑杆40沿着提升主机10的外周间隔排布,并且斜撑杆40与拉接组件30交错排布,避免两者相互干涉。
    46.其中,斜撑杆4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提升主机10上,相对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飞轮2上。斜撑杆40相对提升主机10的可转动,便于调节其与提升主体10之间的夹角,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使得斜撑杆40可折叠至提升主机10侧面上,便于收纳。
    47.对应斜撑杆40的连接,提升主机10的顶部可对应斜撑杆40设有数个连接耳15。连接耳15的数量与斜撑杆40的数量对应设置,每一斜撑杆40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连接耳15。连接耳15主要设置在支撑筒12的外周,其可通过焊接或紧固连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支撑筒12的外周,或者形成在一环箍件上,再通过该环箍件固定在支撑筒12的外周上。
    48.连接耳15优选位于支撑筒12的顶部,从而位于升降组件20的移动行程外,避免对其造成干涉。
    49.斜撑杆40的另一端(远离提升主机10)可拆卸连接在飞轮2上,便于在飞轮罩2的提升工作完成后拆除。作为选择,斜撑杆40的另一端设有磁吸座41,该另一端通过磁吸座41吸附在飞轮2上,实现斜撑杆40与飞轮2的快速且对准连接。磁吸座41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斜撑杆40端部,便于拆下收纳。
    50.斜撑杆40优选设有四根,沿着提升主机1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51.根据需要,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数个绝缘撑杆50,用于在飞轮罩2吊起至预定高度后,支撑在飞轮罩2和飞轮罩底座3之间。绝缘撑杆50一方面起绝缘作用,不影响电机上轴承绝缘测量,一方面起支撑作用。
    52.为方便装置的收纳、搬运等,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收纳箱60,用于收容提升主机10、拉接组件30、斜撑杆40及绝缘撑杆50等件,上述各件可以在收纳箱60内排开放置,也可以部分上下叠置。斜撑杆40端部的磁吸座41可拆下而独立于斜撑杆40收容在收纳箱60内。
    53.收纳箱60内可根据各件的尺寸等分隔有各种槽位,提升主机10、拉接组件30、斜撑杆40及绝缘撑杆50分别容置在对应的槽位内,实现在收纳箱60内的定位。
    54.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可应用于核电厂大修时的飞轮罩拆卸后、电机更换与空载时的飞轮罩拆卸及日常紧急情况的飞轮罩拆卸等方面。
    55.结合图1、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使用时,按照图1所示将其安装在飞轮1及飞轮罩2上,位于飞轮1的中心处及飞轮罩2的内侧。驱动提升主机10的丝杠13转动带动升降组件2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拉接组件30上移,拉接组件30拉动其连接的飞轮罩2向上移动,离开飞轮罩底座3,提升主机10和飞轮1相对固定不变,如图3所示。当飞轮罩2被提
    升至所需高度后,如图4所示,丝杠13停止转动,升降组件20定位在提升主机10的对应高度上。将绝缘撑杆50放置到飞轮罩2下方,将飞轮罩2撑高在飞轮罩底座3上。
    56.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对飞轮罩2的提升,较于现有的需要搭制脚手架等的方式,结构及安装简单,对飞轮罩2的提升操作简单便捷,极大的缩短时间,降低各项成本,减少人力,具有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垂直连接在电机的飞轮上并与飞轮相对固定的提升主机、设置在所述提升主机上并可沿所述提升主机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数个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和飞轮罩之间的拉接组件;数个所述拉接组件沿着所述提升主机的外周间隔排布,随所述升降组件向上移动并将飞轮罩吊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主机包括用于与所述飞轮配合并锁紧在所述飞轮上的底座、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筒、设置在所述支撑筒内的丝杠,所述丝杠垂直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相对所述底座和支撑筒可转动;所述升降组件配合在所述支撑筒的外周并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在所述丝杠的转动带动下沿所述丝杠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筒内并通过螺纹配合套设在所述丝杠外周的连接环、套设在所述支撑筒外周上的升降环、至少一连接部;所述支撑筒的筒壁上设有至少一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支撑筒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部配合在所述条形孔内并连接所述连接环和升降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环的外周设有数个间隔排布的连接环,每一所述连接环连接一所述拉接组件;所述拉接组件包括双钩拉环,所述双钩拉环的一钩部与所述连接环挂接,相对另一钩部与所述飞轮罩挂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接组件还包括用于锁紧在所述飞轮罩上的侧拉吊环;所述双钩拉环的所述另一钩部与所述侧拉吊环挂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杠连接,驱动所述丝杠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与所述丝杠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手轮转动带动所述丝杠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主机还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筒的顶部并与所述丝杠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手轮转动带动所述丝杠转动。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数个用于支撑在所述提升主机和飞轮之间的斜撑杆;数个所述斜撑杆沿着所述提升主机的外周间隔排布并且与所述拉接组件交错排布。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提升主机上,相对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飞轮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主机的顶部对应所述斜撑杆设有数个连接耳;每一所述斜撑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连接耳。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的另一端设有磁吸座,该另一端通过所述磁吸座吸附在所述飞轮上。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
    数个用于在飞轮罩吊起至预定高度后、支撑在飞轮罩和飞轮罩底座之间的绝缘撑杆。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轮罩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用于收容所述提升主机、拉接组件及斜撑杆的收纳箱;和/或,所述飞轮罩提升装置还包括电源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轮罩提升装置,包括用于垂直连接在电机的飞轮上并与飞轮相对固定的提升主机、设置在所述提升主机上并可沿所述提升主机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数个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和飞轮罩之间的拉接组件;数个所述拉接组件沿着所述提升主机的外周间隔排布,随所述升降组件向上移动并将飞轮罩吊起。本实用新型的飞轮罩提升装置,通过提升主机、升降组件配合拉接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拉接组件的升降而实现将飞轮罩吊起,操作简单便捷,降低飞轮罩提升的时间,减少人力及设备的投入,降低成本且安全性高。降低成本且安全性高。降低成本且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光 刘阳 张菁 周峰 袁伟刚 司江利 张立东 李明辉 孙帅 刘树周 赵博 赖文超 张洪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3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