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抽真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
背景技术:
2.真空罐,也叫抽真空储物罐,用于储存一切易受潮、易氧化、易霉变的物品,密封材料一般采用高性能的天然硅胶,能确保真空罐内长期地保持较高的真空状态,从而起到防氧化、防潮、防蛀、防霉、保鲜的功能。真空罐的使用方法是:将抽真空器安装在真空罐的罐盖上,对准罐盖上的抽气口,通过密封圈密封,然后,启动真空器内的真空泵,即可通过抽气口处的单向阀抽出罐内的空气,形成真空状态。
3.抽真空完成后,需要拆下抽真空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暴力拔除抽真空器的方式拆下抽真空器,十分费力,且容易对抽真空器和罐盖之间的密封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真空泵,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抽气孔、泄压孔、以及环形的主密封圈,所述抽气孔和泄压孔均位于所述主密封圈环绕的区域,所述真空泵通过抽气管道与所述抽气孔连通,所述抽气管道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的泄压孔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封闭泄压孔的泄压阀。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泄压阀包括穿设于所述泄压孔的并可上下移动的阀芯杆,所述阀芯杆上设置有能够封堵所述泄压孔的密封结构,所述阀芯杆向下移动时将所述泄压孔打开,所述阀芯杆连接有能够驱动其向上复位以使所述泄压孔关闭的复位弹性件。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壳之上设置有相对于底壳固定的机芯座,所述机芯座上设置有给所述阀芯杆导向的导向孔,所述阀芯杆与所述导向孔的内壁滑动配合。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阀芯杆的上端伸出于所述机芯座的上表面,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能够按下所述阀芯杆的弹性按钮。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阀芯杆下端的并可封堵阀芯杆和泄压孔之间间隙的限位密封胶块。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限位密封胶块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压紧于所述底壳的下表面的环形凸筋。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壳上设置有向上鼓起的鼓起部,所述的泄压孔设置于所述鼓起部,所述鼓起部内形成开口朝下的腔体,所述阀芯杆的下端部和限位密封胶块均收容在所述腔体内。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阀芯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底壳之上的凸
台,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阀芯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凸台抵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壳抵接。
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够控制所述真空泵启停的延时开关,按下所述弹性按钮时触动所述延时开关。
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密封圈包括密封圈基体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基体下部的密封边,所述密封圈基体安装于底壳的边缘部并与底壳的底面紧贴,所述密封边与所述密封圈基体之间形成开口朝外的v形槽,所述密封边压紧在真空罐上时使所述底壳与真空罐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
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圈基体上设置有开口朝内的卡槽,所述底壳的边缘设置有卡入所述卡槽的凸部。
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密封边的厚度由其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小。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器对真空罐进行抽真空时,抽真空器定位安装在真空罐的顶部,通过主密封圈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抽真空完成后,通过泄压阀将泄压孔打开,即可使外部的空气进入抽真空器和真空罐之间的封闭空间,卸去压力,然后即可轻松的将抽真空器取下。
20.2、抽真空器安装在真空罐上时,在抽真空器的重力作用下,能够使密封边压紧于罐盖的上表面,自动地形成密封。真空罐和抽真空器之间处于真空状态时,由于密封边和密封圈基体之间形成一v形槽,在大气压的压力下,会将密封边向下压,同时将密封圈基体向上压,使密封圈基体紧贴抽真空器壳体,密封边紧贴罐盖的上表面,进而达到优异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抽真空器安装在真空罐上时的剖视图;
22.图2是抽真空器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4.图4是抽真空器的分解图;
25.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优选”、“次优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优选”、“次优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8.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包
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真空泵2,壳体1包括底壳11、上部外壳12和下部外壳13,底壳11、上部外壳12和下部外壳13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使分体式结构。底壳11上设置有抽气孔111、泄压孔112、以及环形的主密封圈3,抽气孔111和泄压孔112均位于主密封圈3环绕的区域,真空泵2通过抽气管道与抽气孔111连通,抽气管道设置有单向阀4,泄压孔112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封闭泄压孔112的泄压阀。
2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抽真空器100对真空罐200进行抽真空时,抽真空器100定位安装在真空罐200的顶部,通过主密封圈3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然后开启抽真空器100内的真空泵2,即可将真空罐200内的空气抽出。抽真空完成后,通过泄压阀将泄压孔112打开,即可使外部的空气进入抽真空器100和真空罐200之间的空间,卸去压力,然后即可轻松的将抽真空器100取下。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中,泄压阀包括穿设于泄压孔112的并可上下移动的阀芯杆51,阀芯杆51上设置有能够封堵泄压孔112的密封结构,阀芯杆51向下移动时将泄压孔112打开,阀芯杆51连接有能够驱动其向上复位以使泄压孔112关闭的复位弹性件52。具体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于阀芯杆51下端的并可封堵阀芯杆51和泄压孔112之间间隙的限位密封胶块53。本方案中,向下移动阀芯杆51,即可使限位密封胶块53与底壳11脱离,将泄压孔112打开;泄压完成后,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自动向上复位,再将泄压孔112封闭。
3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限位密封胶块53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压紧于底壳11的下表面的环形凸筋531。环形凸筋531的设计,能够减少底壳11与限位密封胶块53的接触面积,提升密封效果。
3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壳11上设置有向上鼓起的鼓起部113,泄压孔112设置于鼓起部113,鼓起部113内形成开口朝下的腔体,阀芯杆51的下端部和限位密封胶块53均收容在腔体内。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给阀芯杆51预留更多向下移动的空间。
33.优选地,阀芯杆51上设置有位于底壳11之上的凸台511,复位弹性件52为套设于阀芯杆51上的弹簧,弹簧的上端与凸台511抵接,弹簧的下端与底壳11抵接。
3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底壳11之上设置有相对于底壳11固定的机芯座6,机芯座6上设置有给阀芯杆51导向的导向孔61,阀芯杆51与导向孔61的内壁滑动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给阀芯杆51导向,提高阀芯杆51移动的平稳性。
35.具体地,阀芯杆51的上端伸出于机芯座6的上表面,壳体1上设置有能够按下阀芯杆51的弹性按钮7。弹性按钮7包括按钮件71和复位弹簧72,按下按钮件71时,向下顶压阀芯杆51,即可将泄压孔112打开以进行泄压。
36.进一步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控制真空泵2启停的延时开关8,按下弹性按钮7时向下顶压阀芯杆51,同时触动延时开关8。本方案中,对真空罐200进行抽真空时,按下弹性按钮7,然后松手,待阀芯杆51复位后,启动真空泵2,对真空罐200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再次按下弹性按钮7,即可泄压,然后轻松的将抽真空器100拆下。第二次按下弹性按钮7时,虽然也触动了延时开关8,但可设定使用程序,使真空泵2在刚停机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启动,也就避免了真空泵2再次启动的问题。本方案中,弹性按钮7上集成了泄压阀和真空泵2的开关功能,有利于精简结构,降低成本。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中,主密封圈3包括密封圈基体31及设置于密封圈基体31下部的密封边32,密封圈基体31安装于底壳11的边缘部并与底壳11的底面紧贴,密
封边32与密封圈基体31之间形成开口朝外的v形槽33,密封边32压紧在真空罐200上时使底壳11与真空罐200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具体地,密封圈基体31上设置有开口朝内的卡槽311,底壳11的边缘设置有卡入卡槽311的凸部114。安装主密封圈3时,通过凸部114与卡槽311的配合将密封圈基体31固定,优选地,凸部114与卡槽311过盈配合。
38.抽真空器100安装在真空罐200上时,在抽真空器100的重力作用下,能够使密封边32压紧于罐盖的上表面,自动地形成密封。真空罐200和抽真空器100之间处于真空状态时,由于密封边32和密封圈基体31之间形成一v形槽33,在大气压的压力下,会将密封边32向下压,同时将密封圈基体31向上压,使密封圈基体31紧贴抽真空器100壳体1,密封边32紧贴罐盖的上表面,进而达到优异的密封效果。
39.进一步地,密封边32的厚度由其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小。采用这样的结构,密封边32的承压能力由其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降低,在大气压的压力下,能够保证密封边32的自由端、即密封边32的边缘处与罐盖的上表面紧贴。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真空泵(2),所述的壳体(1)包括底壳(11),所述底壳(11)上设置有抽气孔(111)、泄压孔(112)、以及环形的主密封圈(3),所述抽气孔(111)和泄压孔(112)均位于所述主密封圈(3)环绕的区域,所述真空泵(2)通过抽气管道与所述抽气孔(111)连通,所述抽气管道设置有单向阀(4),所述的泄压孔(112)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封闭泄压孔(112)的泄压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穿设于所述泄压孔(112)的并可上下移动的阀芯杆(51),所述阀芯杆(51)上设置有能够封堵所述泄压孔(112)的密封结构,所述阀芯杆(51)向下移动时将所述泄压孔(112)打开,所述阀芯杆(51)连接有能够驱动其向上复位以使所述泄压孔(112)关闭的复位弹性件(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之上设置有相对于底壳(11)固定的机芯座(6),所述机芯座(6)上设置有给所述阀芯杆(51)导向的导向孔(61),所述阀芯杆(51)与所述导向孔(61)的内壁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杆(51)的上端伸出于所述机芯座(6)的上表面,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能够按下所述阀芯杆(51)的弹性按钮(7)。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结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阀芯杆(51)下端的并可封堵阀芯杆(51)和泄压孔(112)之间间隙的限位密封胶块(5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密封胶块(53)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压紧于所述底壳(11)的下表面的环形凸筋(53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1)上设置有向上鼓起的鼓起部(113),所述的泄压孔(112)设置于所述鼓起部(113),所述鼓起部(113)内形成开口朝下的腔体,所述阀芯杆(51)的下端部和限位密封胶块(53)均收容在所述腔体内。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能够控制所述真空泵(2)启停的延时开关(8),按下所述弹性按钮(7)时触动所述延时开关(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密封圈(3)包括密封圈基体(31)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基体(31)下部的密封边(32),所述密封圈基体(31)安装于底壳(11)的边缘部并与底壳(11)的底面紧贴,所述密封边(32)与所述密封圈基体(31)之间形成开口朝外的v形槽(33),所述密封边(32)压紧在真空罐(200)上时使所述底壳(11)与真空罐(200)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基体(31)上设置有开口朝内的卡槽(311),所述底壳(11)的边缘设置有卡入所述卡槽(311)的凸部(1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泄压功能的抽真空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真空泵,壳体包括底壳,底壳上设置有抽气孔、泄压孔、以及环形的主密封圈,抽气孔和泄压孔均位于主密封圈环绕的区域,真空泵通过抽气管道与抽气孔连通,抽气管道设置有单向阀,泄压孔处设置有能够开启和封闭泄压孔的泄压阀。抽真空完成后,通过泄压阀将泄压孔打开,即可使外部的空气进入抽真空器和真空罐之间的封闭空间,卸去压力,然后即可轻松的将抽真空器取下。然后即可轻松的将抽真空器取下。然后即可轻松的将抽真空器取下。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义 余先杰 葛书发 刘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立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