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喷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阀体。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针阀体,其专利申请号为: cn201320486143.9,申请日为:2013.08.10,公布号为cn203452959u,公布日为:2014.02.26,该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一种针阀体,包括弹簧安装孔、颈部配合孔、进油孔、蓄压室、燃油流通中空、密封座面、喷孔、压力室,该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对燃油的消耗过大,无法有效的节省燃油消耗,增加了成本,同时在转速过大时,容易导致装置供油不及时,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该装置使用寿命长,同时在工作时,可充分有效的利用燃油,及时转速过大也能及时的供油,从而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及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由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组合而成,所述装置本体(1)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针阀体(4),装置本体(1)的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对应针阀体(4)预设有通孔(7),所述针阀体(4)与通孔(7)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侧连接部(2)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所述下侧固定部(3)对应通孔(7)预设有油道(6)。
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喷油器上的针阀体(4)和针阀构成一对紧密偶件,针阀体(4)和针阀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打磨,当装置本体(1)在工作时,针阀体(4)在通孔(7)内进行上下反复运动,在运动的同时,燃油通过上侧连接部(2)的进口(8)进入到油道(6)内,再由油道(6)进入到压力腔(10)内,此时针阀体(4)朝下运动时,燃油将会受到挤压,从而进入到喷射腔(11)内,再由喷射腔(11)下端的出口(12)喷出,当针阀体(4)向上运动时,燃油进入到通孔(7)内,针阀体(4)向下运动时,然后将会被阻隔在油道(6)内,由于装置本体(1)设置有两组油道(6),故而无需担心供油效率的稳定,同时保证了供油效率的稳定,下侧固定部(3)的内壁设置有滑油切面(13),极大的提高了然后喷射时的速度及减小了针阀体(4)与通孔(7)内部的磨损,提高了装置本体(1)的使用寿命,密封组件(5)有效的保证了在供油时,防止燃油漏油的现象,设置于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外侧的梯形固定块(15),提高了装置本体(1)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组件脱离的情况发生。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该装置使用寿命长,同时在工作时,可充分有效的利用燃油,及时转速过大也能及时的供油,从而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及效果。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工作时燃油进入到油道(6)内,同时防止燃油在输送过程中出漏油的情况;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两侧配合设置有进口(8),
所述进口(8)共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与油道(6)相连通,所述进口(8)的两侧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密封组件(5)的密封效果,防止在工作时发生脱离等情况,从而导致密封失效,使得装置本体(1)内部漏油;所述密封组件(5)设置于进口(8)外壁的两侧位置并固定,所述密封组件(5)内配合设置有油环(9),所述油环(9)固定于密封组件(5)内侧并进行密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装置本体(1)的供油效率,防止在供油需求量增大时,出现供油不及时的情况;所述下侧固定部(3)3内配合设置有两组油道(6),所述油道(6)呈倾斜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3的内部并与上侧连接部(22的进口(8)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油道(6)预设有压力腔(10),所述油道(6)的底端与压力腔(10)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然后喷射使得效率,增加喷洒时的压力;所述压力腔(10)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中部位置且两侧预设有圆弧边,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针阀体(4)还设置有喷射腔(11),所述喷射腔(11)呈三角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底端并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油喷射时的效率,提高装置本体(1)的工作效率,同时防止内部磨损严重;所述喷射腔(11)的底部配合设置有出口(12),所述出口(12)与喷射腔(11)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内壁与针阀体(4)相接处配合设置有滑油切面(13),所述针阀体(4)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减震模块(14),所述减震模块(14)呈椭圆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顶端且与针阀体(4)一体成型。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针阀体(4)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与通孔(7)发生断裂,从而导致装置本体(1)的寿命减少;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减震模块(14)的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的外侧配合设置有梯形固定块(15),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通过该梯形固定(15)相固定。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15.其中,1装置本体、2上侧连接部、3下侧固定部、4针阀体、5密封组件、6油道、7通孔、8进口、9油环、10压力腔、11喷射腔、12出口、13滑油切面、14减震模块、15梯形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由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组合而成,所述装置本体1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针阀体4,装置本体1的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对应针阀体4预设有通孔7,所述针阀体4与通孔7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侧连接部2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所述下侧固定部3对应通孔7预设有油道6,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两侧配合设置有进口8,所述进口8共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与油道6相连通,所述进口8的两侧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所述密封组件5设置于进口8外壁
的两侧位置并固定,所述密封组件5内配合设置有油环9,所述油环9固定于密封组件5内侧并进行密封,所述下侧固定部3内配合设置有两组油道6,所述油道6呈倾斜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的内部并与上侧连接部2的进口8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油道6预设有压力腔10,所述油道6的底端与压力腔10相连通,所述压力腔10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中部位置且两侧预设有圆弧边,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针阀体4还设置有喷射腔11,所述喷射腔11呈三角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底端并固定,所述喷射腔11的底部配合设置有出口12,所述出口12与喷射腔11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内壁与针阀体4相接处配合设置有滑油切面13,所述针阀体4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减震模块14,所述减震模块14呈椭圆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顶端且与针阀体4一体成型,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减震模块14的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的外侧配合设置有梯形固定块15,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通过该梯形固定块15相固定。
1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喷油器上的针阀体4和针阀构成一对紧密偶件,针阀体4和针阀都需要经过精细的打磨,当装置本体1在工作时,针阀体4在通孔7内进行上下反复运动,在运动的同时,燃油通过上侧连接部2的进口8进入到油道6内,再由油道6进入到压力腔10内,此时针阀体4朝下运动时,燃油将会受到挤压,从而进入到喷射腔11内,再由喷射腔11下端的出口12喷出,当针阀体4向上运动时,燃油进入到通孔7内,针阀体4向下运动时,然后将会被阻隔在油道6内,由于装置本体1设置有两组油道6,故而无需担心供油效率的稳定,同时保证了供油效率的稳定,下侧固定部3的内壁设置有滑油切面13,极大的提高了然后喷射时的速度及减小了针阀体4与通孔7内部的磨损,提高了装置本体1的使用寿命,密封组件5有效的保证了在供油时,防止燃油漏油的现象,设置于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外侧的梯形固定块15,提高了装置本体1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组件脱离的情况发生。
1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由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组合而成,所述装置本体(1)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针阀体(4),装置本体(1)的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对应针阀体(4)预设有通孔(7),所述针阀体(4)与通孔(7)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侧连接部(2)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所述下侧固定部(3)对应通孔(7)预设有油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两侧配合设置有进口(8),所述进口(8)共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与油道(6)相连通,所述进口(8)的两侧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设置于进口(8)外壁的两侧位置并固定,所述密封组件(5)内配合设置有油环(9),所述油环(9)固定于密封组件(5)内侧并进行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固定部(3)内配合设置有两组油道(6),所述油道(6)呈倾斜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的内部并与上侧连接部(2)的进口(8)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油道(6)预设有压力腔(10),所述油道(6)的底端与压力腔(10)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腔(10)设置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中部位置且两侧预设有圆弧边,所述下侧固定部(3)配合针阀体(4)还设置有喷射腔(11),所述喷射腔(11)呈三角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底端并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腔(11)的底部配合设置有出口(12),所述出口(12)与喷射腔(11)相连通,所述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内壁与针阀体(4)相接处配合设置有滑油切面(13),所述针阀体(4)的顶端配合设置有减震模块(14),所述减震模块(14)呈椭圆形设置于针阀体(4)的顶端且与针阀体(4)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连接部(2)的通孔(7)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减震模块(14)的直径大于下侧固定部(3)的通孔(7)直径,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的外侧配合设置有梯形固定块(15),所述上侧连接部(2)与下侧固定部(3)通过该梯形固定块(15)相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喷射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新型双油道针阀体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上侧连接部与下侧固定部组合而成,所述装置本体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针阀体,装置本体的上侧连接部与下侧固定部对应针阀体预设有通孔,所述针阀体与通孔设置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侧连接部配合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下侧固定部对应通孔预设有油道,该装置使用寿命长,同时在工作时,可充分有效的利用燃油,及时转速过大也能及时的供油,从而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及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及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星月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