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26  1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渣捞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


    背景技术:

    2.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集水井内的污水均来自市政管网。因水路较远,集水井井内会时常性的漂来一堆堆的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如不及时清除,就会产生凝聚,相互缠绕、吸足水份后产生下沉等现象。漂浮物的凝聚或相互缠绕加大了体积,久之不除吸足水份增加了重量。加大了体积、增加了重量的漂浮物或变成悬浮物悬浮、游弋在污水中,或变成沉积物沉积在集水井井底。
    3.沉积在集水井井底的悬浮物变成垃圾影响过水面积,从而影响过水量,而悬浮、游弋在水中的悬浮物则在水流的带动下进入到粗格栅区,部分悬浮物穿越粗格栅进入到提升泵房,体积较大的悬浮物缠绕在提升泵叶轮上,造成提升泵经常性堵塞,需要经常反冲洗,这不仅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增加了运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提升泵的负载,影响提升泵的工作效率,加速提升泵叶轮的磨损,提高泵的机械故障率;另一些体积较小的悬浮物则借助提升泵的提升作用进入到氧化沟、生物滤池、二沉池、紫外线等单元,不仅严重影响这些单元的设备运行,增加这些单元设备的机械故障率,提高这些单元设备的维修维护成本,而且还影响到污水处理的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位移框架,所述横向位移框架与主框架通过滚轮组件滚动连接,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位移框架,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右侧后方设置有横向驱动装置,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后方设置有纵向驱动装置,所述纵向驱动装置位于横向驱动装置的外侧,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左支架,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支架,所述左支架的顶端后部设置有左升降装置,所述右支架的顶端前部设置有右升降装置,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浮渣收集框,所述主框架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6.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前端设置有主框前横边,所述主框前横边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一槽式导轨,所述主框架的后端设置有主框后横边,所述主框后横边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二槽式导轨,所述主框架的左端设置有主框左竖边,所述主框架的右端社设置有主框右竖边,所述主框架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脚,所述主框左竖边的前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支座,所述主框左竖边的后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支座,所述主框前横边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所述主框后横边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支座。
    7.优选的,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前端设置有横向前横边,所述横向前横边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组法兰孔,所述横向前横边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二组法兰孔,所述横向第一组法兰孔与横向第三组法兰孔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后端设置有横向后横边,所述横向后横边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三组法兰孔,所述横向后横边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四组法兰孔,所述横向第二组法兰孔与横向第四组法兰孔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左端设置有横向左竖边,所述横向左竖边内设有横向第一槽式导轨,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右端设置有横向右竖边,所述横向右竖边设有横向第二槽式导轨,所述横向前横边的中心线右侧外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所述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通过螺丝与横向前横边连接,所述横向后横边的中点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从动轮支座,所述纵向从动轮支座的中心线与横向位移框架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从动轮支座与横向后横边通过螺丝连接,所述横向左竖边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扣,所述横向右竖边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扣,所述横向第一链扣和横向第二链扣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左竖边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扣,所述横向右竖边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扣,所述横向第三链扣和横向第四链扣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第一链扣、横向第二链扣、横向第三链扣以及横向第四链扣的上下部均设置有对应螺丝孔。
    8.优选的,所述滚轮组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滚轮轴,所述滚轮轴包括右端的法兰孔,所述法兰孔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左端设置有轴径,所述轴径的左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肖轴孔,所述螺纹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轮槽,所述螺纹的下端设置有肖轴孔卸孔,所述轴径的外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右端贴合定位台阶,所述滚轮的左端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左端设置有锁帽,所述锁帽通过螺纹与滚轮轴连接,所述滚轮轴末端的导向轮槽内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导向轮槽之间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上垫片与下垫片,所述肖轴孔的内部设置有肖轴,所述肖轴分别穿过肖轴孔的上半部、上垫片、导向轮、下垫片后落在肖轴孔的孔底并与肖轴孔形成过盈配合。
    9.优选的,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前端设置有纵向前横边,所述纵向前横边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一组法兰孔,所述纵向前横边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二组法兰孔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后端设置有纵向后横边,所述纵向后横边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三组法兰孔,所述纵向后横边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四组法兰孔,所述纵向第一组法兰孔与纵向第三组法兰孔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二组法兰孔与纵向第四组法兰孔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左端设置有纵向左竖边,所述纵向左竖边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第五组法兰孔,所述纵向左竖边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六组法兰孔,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右端设置有纵向右竖边,所述纵向右竖边的前端设有纵向第七组法兰孔,所述纵向右竖边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八组法兰孔,所述纵向第五组法兰孔与纵向第七组法兰孔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六组法兰孔与纵向第八组法兰孔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前横边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扣,所述纵向第一链扣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一链扣与纵向前横边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纵向后横边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扣,所述纵向第二链扣与纵向第一链扣正面相对、相互平行,所述纵向第二链扣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的中心线对正
    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二链扣与纵向后横边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纵向第一链扣与纵向第二链扣的上下部均设有对应的螺丝孔。
    10.优选的,所述横向驱动装置的右端设置有横向联接轴,所述横向联接轴的前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所述横向联接轴的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所述横向联接轴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主动轮,所述横向第一主动轮上设置有横向第一定位螺钉,所述横向联接轴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主动轮,所述横向第二主动轮上设置有横向第二定位螺钉,所述横向第一主动轮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条,所述横向第二链条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条,所述横向第一链条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所述横向第二主动轮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条,所述横向第四链条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条,所述横向第三链条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所述横向第一链条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的横向第一链扣,所述横向第二链条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的横向第二链扣,所述横向第三链条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的横向第三链扣,所述横向第四链条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的横向第四链扣,所述纵向驱动装置的前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所述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的输出端设置有纵向主动轮,所述纵向主动轮上设置有纵向定位螺钉,所述纵向主动轮的外部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条,所述纵向第一链条的后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条,所述纵向第一链条和纵向第二链条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纵向第一链条的末端连接于纵向第一链扣,所述纵向第二链条的前端连接于纵向第二链扣,所述纵向第二链条的末端设置有纵向从动轮。
    11.优选的,所述左支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支架梁,所述左支架梁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所述左支架梁的后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支座,所述左支架梁中前部设置有左支架第一组法兰孔,所述左支架梁中后部设有左支架第二组法兰孔,所述右支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支架梁,所述右支架梁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所述右支架梁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支座,所述右支架梁中后部设置有右支架第一组法兰孔,所述右支架梁中前部设有右支架第二组法兰孔。
    12.优选的,所述左升降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所述左升降减速机总成的输出端设置有左联轴器,所述左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左联接轴,所述左联接轴的前部设置有左第一卷筒,所述左第一卷筒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一钢丝绳,所述左第一卷筒上设置有左第一定位螺钉,所述左联接轴的后部设置有左第二卷筒,所述左第二卷筒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二钢丝绳,所述左第二卷筒上设置有左第二定位螺钉,所述左联接轴的末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
    13.优选的,所述左升降装置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所述左升降减速机总成的输出端设置有左联轴器,所述左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左联接轴,所述左联接轴的前部设置有左第一卷筒,所述左第一卷筒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一钢丝绳,所述左第一卷筒上设置有左第一定位螺钉,所述左联接轴的后部设置有左第二卷筒,所述左第二卷筒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二钢丝绳,所述左第二卷筒上设置有左第二定位螺钉,所述左联接轴的末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所述右升降装置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所述右升降减速机总成的输出端设置有右联轴器,所述右联轴器的另一端设置有右联接轴,所述右联接轴的前部设置有右第一卷筒,所述右第一卷筒的外部设置有右第一钢丝绳,所述右第一卷筒上设置有右第一定位螺钉,所述右联接轴的后部设置有右第二卷筒,所述右第二卷筒的外部
    设置有右第二钢丝绳,所述右第二卷筒上设置有右第二定位螺钉,所述右联接轴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
    14.优选的,所述浮渣收集框的前部设置有前档,所述前档的底面设制成圆弧形结构,且底面两侧边设制成前宽后窄的梯形结构,所述前档的底面后部设置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一螺丝孔,所述燕尾槽的右侧边设置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一螺丝孔与第二螺丝孔相互对应,其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前档的前左上角设置有第一吊扣,所述前档的前右上角设置有第二吊扣,所述第一吊扣和第二吊扣通过焊接固定于前档,且第一吊扣与第二吊扣相互对应,所述浮渣收集框的后部设置有后档,所述后档的左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后档的右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互对应,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后档的后左上角设置有第三吊扣,所述后档的后右上角设置有第四吊扣,所述第三吊扣和第四吊扣通过焊接固定于后档,且第三吊扣与第四吊扣相互对应,所述浮渣收集框的中间位置左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浮渣收集框的中间位置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相互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述前档和后档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尾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转轴与后档左侧边下部的第一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尾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二转轴与后档右侧边下部的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前档和后档的面板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滤水孔。
    15.优选的,所述横向第一链扣、横向第二链扣、横向第三链扣、横向第四链扣、纵向第一链扣以及纵向第二链扣的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所述横向第一链扣、横向第二链扣、横向第三链扣、横向第四链扣、纵向第一链扣以及纵向第二链扣的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左升降减速机总成以及右升降减速机总成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
    “‑”
    、“上”、“下”、“前”、“后”、“左”以及“右”按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结构严谨,设置横向位移框架通过相互平行的链条与横向主动轮、横向从动轮连接,且三者形成闭式循环,使横向驱动设备可驱动其左、右移动,设置纵向位移框架通过链条与纵向主动轮、纵向从动轮连接,且三者形成闭式循环,使纵向驱动设备可驱动其前、后移动,装置采用链条带动装置前后左右移动,和齿轮传动比较,可以在两轴中心相距较远的情况下传递运动和动力,能在低速、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及灰土飞扬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和带传动比较,能保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且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较小,传递效率较高,一般可达0.95~0.97;
    18.2.本实用新型设置浮渣收集框设制成前档和后档两大部件,两大部件通过轴连接,通过轴进行张开或闭合;前档底板板面设制成圆弧形,后档设置成方形;前档、后档的板面上均设制有众多的滤水孔;前档及后档设置有吊环,配合升降系统使用,升降系统分设为左升降装置及右升降设置,且左升降装置设置在纵向位移框架左边的上面,控制浮渣收集框其中一大部件的升降;右升降装置设置在纵向位移框架右边的上面,控制浮渣收集框另一大部件的升降,使浮渣收集框的前后两大部件可完成展开与闭合的操作,方便收集和倾倒浮渣,设置空间内前后左右上下移动装置配合浮渣收集框可实现浮渣的自动打捞,及时清除集水井水面上的漂浮物,有效防止漂浮物沉淀或者通过粗格栅进入到污水处理后工
    序,改变传统的人工捞取模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第一槽式导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框第二槽式导轨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轮轴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位移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位移框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左竖边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右竖边结构示意图。
    34.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位移框架结构示意图。
    35.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位移框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37.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38.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支架结构示意图。
    39.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支架结构示意图。
    40.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41.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42.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渣收集框整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渣收集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44.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渣收集框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45.图27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渣收集框转轴部分结构示意图。
    46.图28为本实用新型的
    “ⅰ”
    部分结构示意图。
    47.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
    “ⅱ”
    部分结构示意图。
    48.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
    “ⅲ”
    部分结构示意图。
    49.图中:1、主框架,1-1、主框前横边,1-11、主框第一槽式导轨,1-2、主框后横边,121、主框第二槽式导轨,13、主框左竖边,14、主框右竖边, 15、支脚,16、横向第一从动轮支座,17、横向第二从动轮支座,18、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19、横向轴承组件支座,2、滚轮组件,21、滚轮轴,211、法兰孔,212、定位台阶,213、轴径,214、螺纹,215、肖轴孔,216、导向轮槽,217、肖轴拆卸孔,22、滚轮,23、垫片,24、锁帽,25、导向轮,26、上垫片,27、下垫片,28、
    肖轴,3、横向位移框架,31、横向前横边,311、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2、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2、横向后横边,321、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2、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3、横向左竖边,331、横向第一槽式导轨,34、横向右竖边,341、横向第二槽式导轨,35、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36、纵向从动轮支座,37、横向第一链扣,38、横向第二链扣,39、横向第三链扣,310、横向第四链扣,4、纵向位移框架,41、纵向前横边,411、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2、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2、纵向后横边,421、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2、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3、纵向左竖边,431、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2、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4、纵向右竖边,441、纵向第七组法兰孔, 442、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5、纵向第一链扣,46、纵向第二链扣,5、横向驱动装置,51、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511、横向轴承组件,512、横向第一定位螺钉,513、横向第二定位螺钉,52、横向联接轴,53、横向第一主动轮,54、横向第二主动轮,55、横向第一从动轮,56、横向第二从动轮,57、横向第一链条,58、横向第二链条,59、横向第三链条,510、横向第四链条,6、纵向驱动装置,61、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2、纵向主动轮,63、纵向从动轮,64、纵向第一链条,65、纵向第二链条,66、纵向定位螺钉,7、左支架,7、左支架,71、左支架梁,72、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73、左升降轴承组件支座, 74、左支架第一组法兰孔,75、左支架第二组法兰孔,8、右支架,81、右支架梁,82、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83、右升降轴承组件支座,84、右支架第一组法兰孔,85、右支架第二组法兰孔,9、左升降装置,91、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2、左联轴器,93、左联接轴,94、左第一卷筒,95、左第二卷筒,96、左第一钢丝绳,97、左第二钢丝绳,98、左升降轴承组件,99、左第一定位螺钉,910、左第二定位螺钉,10、右升降装置,101、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2、右联轴器,103、右联接轴,104、右第一卷筒,105、右第二卷筒,106、右第一钢丝绳,107、右第二钢丝绳,108、右升降轴承组件,109、右第一定位螺钉,1010、右第二定位螺钉,11、浮渣收集框,111、前档,1111、燕尾槽, 1112、第一螺丝孔,1113、第二螺丝孔,112、后档,1121、第一螺纹孔,1122、第二螺纹孔,113、第一转轴,114、第二转轴,115、第一吊扣,116、第二吊扣,117、第三吊扣,118、第四吊扣,119、滤水孔,12、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4.请参阅图1-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的前端设置有主框前横边1-1,主框前横边1-1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一槽式导轨1-11,主框架1的后端设置有主框后横边1-2,主框后横边1-2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二槽式导轨121,主框架1的左端设置有主框左竖边13,主框架1的右端社设置有主框右竖边14,主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脚15,主框左竖边13的前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支座16,主框左竖边13的后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支座17,主框前横边1-1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18,主框后横边1-2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支座19,主框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位移框架3,横向位移框架3的前端设置有横向前横边31,横向前横边31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1,横向前横边31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12,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1与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1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横向位移框架3的后端设置有横向后横边32,横向后横边 32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1,横向后横边32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22,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12与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22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横向位移框架3的左端设置有横向左竖边33,横向左竖边33内设有横向第一槽式导轨331,横向位移框架3的右端设置有横向右竖边34,横向右竖边34设有横向第二槽式导轨341,横向前横边31的中心线右侧外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35,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35通过螺丝与横向前横边31连接,横向后横边32的中点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从动轮支座36,纵向从动轮支座36的中心线与横向位移框架3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从动轮支座36与横向后横边32通过螺丝连接,横向左竖边33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一链扣37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横向右竖边34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二链扣38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横向第一链扣37和横向第二链扣38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横向左竖边33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扣39,横向第三链扣39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横向右竖边34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扣310,横向第四链扣310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横向第三链扣39和横向第四链扣310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三链扣39以及横向第四链扣310的上下部均设置有对应螺丝孔,横向位移框架 3与主框架1之间设置有滚轮组件2,滚轮组件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滚轮轴 21,滚轮轴21包括右端的法兰孔211,法兰孔211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台阶212,定位台阶212的左端设置有轴径213,轴径213的左端设置有螺纹214,螺纹 21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肖轴孔215,螺纹21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轮槽216,螺纹214的下端设置有肖轴孔卸孔217,轴径213的外部设置有滚轮22,滚轮22的右端贴合定位台阶212,滚轮22的左端设置有垫片23,垫片23的左端设置有锁帽24,锁帽24通过螺纹214与滚轮轴21连接,滚轮轴21末端的导向轮槽216内设置有导向轮25,导向轮25与导向轮槽216之间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上垫片26与下垫片27,肖轴孔215的内部设置有肖轴28,肖轴28 分别穿过肖轴孔215的上半部、上垫片26、导向轮25、下垫片27后落在肖轴孔215的孔底并与肖轴孔215形成过盈配合,设置第一滚轮组件201、第二滚轮组件202隔段距离放置到主框架1的主框第一槽式导轨1-11中,然后移动第一滚轮组件201至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1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
    再移动第二滚轮组件202至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12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同样的将第三滚轮组件203、第四滚轮组件204隔段距离放置到主框架1的主框第二槽式导轨121中,然后移动第三滚轮组件203至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1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移动第四滚轮组件204至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22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通过4个滚轮组件与4组法兰孔的对接,使横向位移框架3 和主框架1通过滚轮组件2滚动连接,横向位移框架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位移框架4,纵向位移框架4的前端设置有纵向前横边41,纵向前横边41 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1,纵向前横边41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12纵向位移框架4的后端设置有纵向后横边42,纵向后横边42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1,纵向后横边42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22,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1与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1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12与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22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位移框架4的左端设置有纵向左竖边43,纵向左竖边43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1,纵向左竖边43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32,纵向位移框架4的右端设置有纵向右竖边44,纵向右竖边44的前端设有纵向第七组法兰孔441,纵向右竖边44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42,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1与纵向第七组法兰孔441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32与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42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前横边41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扣 45,纵向第一链扣45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纵向第一链扣45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第一链扣45与纵向前横边41通过焊接连接,纵向后横边42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扣46,纵向第二链扣46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纵向第二链扣46与纵向第一链扣45正面相对、相互平行,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纵向第二链扣46与纵向后横边42通过焊接连接,纵向第一链扣45与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上下部均设有对应的螺丝孔,设置第五滚轮组件205、第六滚轮组件 206隔段距离放置到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一槽式导轨331中,然后移动第五滚轮组件205至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1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再移动第六滚轮组件206至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32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设置第七滚轮组件207、第八滚轮组件208隔段距离放置到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二槽式导轨341中,然后移动第七滚轮组件207至纵向第七组法兰孔441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移动第八滚轮组件208至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42处,通过螺栓将其连接,通过上述4个滚轮组件与4组法兰孔的对接,实现纵向位移框架4与横向位移框架3的架接连接,横向位移框架3的右侧后方设置有横向驱动装置5,横向驱动装置5的右端设置有横向联接轴52,横向联接轴 52的前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51,横向联接轴52的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511,横向联接轴52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主动轮53,横向第一主动轮53上设置有横向第一定位螺钉512,横向联接轴52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主动轮54,横向第二主动轮54上设置有横向第二定位螺钉513,横向第一主动轮53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条58,横向第二链条58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条57,横向第一链条57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55,横向第二主动轮54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条510,横向第四链条510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条59,横向第三链条59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56,横向第一链条57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二链条58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三链条59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三链扣39,横向第四链条510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
    架3的横向第四链扣310,纵向位移框架4的后方设置有纵向驱动装置6,纵向驱动装置6的前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的输出端设置有纵向主动轮62,纵向主动轮62上设置有纵向定位螺钉66,纵向主动轮62的外部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条64,纵向第一链条64的后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条65,纵向第一链条64和纵向第二链条65处于同一直线上,纵向第一链条64的末端连接于纵向第一链扣45,纵向第二链条65的前端连接于纵向第二链扣46,纵向第二链条65的末端设置有纵向从动轮63,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通过螺栓安装到横向位移框架3上的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35上,纵向从动轮63通过螺栓安装到横向位移框架3上的纵向从动轮支座36上,设置纵向第一链条64的其中一头通过链条头部的螺杆、螺帽与纵向第一链扣45上部的上螺丝孔连接,另一头通过并卡在纵向主动轮62上,然后通过链条头部的螺杆、螺帽与纵向第一链扣45下部的下螺丝孔连接;设置纵向第二链条65的其中一头通过链条头部的螺杆、螺帽与纵向第二链扣46上部的上螺丝孔连接,另一头通过并卡在纵向从动轮63上,然后通过链条头部的螺杆、螺帽与纵向第二链扣46下部的下螺丝孔连接,纵向驱动装置6位于横向驱动装置5的外侧,纵向位移框架4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左支架7,左支架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支架梁71,左支架梁71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72,左支架梁71的后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支座73,左支架梁71中前部设置有左支架第一组法兰孔74,左支架梁71中后部设有左支架第二组法兰孔75,设置左支架第一组法兰孔74与纵向位移框架 4左边的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1对正,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左支架第二组法兰孔75与纵向位移框架4左边的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1对正,通过螺栓连接,使左支架7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可拆卸连接;设置右支架第一组法兰孔84与纵向位移框架4右边的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12对正,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右支架第二组法兰孔85与纵向位移框架4右边的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22对正,通过螺栓连接,使右支架8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可拆卸连接,纵向位移框架4 的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支架8,右支架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支架梁81,右支架梁81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82,右支架梁81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支座83,右支架梁81中后部设置有右支架第一组法兰孔84,右支架梁81中前部设有右支架第二组法兰孔85,左支架7的顶端后部设置有左升降装置9,左升降装置9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的输出端设置有左联轴器92,左联轴器92的另一端设置有左联接轴93,左联接轴93的前部设置有左第一卷筒94,左第一卷筒94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一钢丝绳96,左第一卷筒94上设置有左第一定位螺钉99,左联接轴93的后部设置有左第二卷筒95,左第二卷筒95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二钢丝绳97,左第二卷筒95上设置有左第二定位螺钉910,左联接轴93的末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98,设置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通过螺栓连接于左支架7 的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72上,设置左升降轴承组件98通过螺栓连接于左支架7的左升降轴承组件支座73上,使左升降装置9与左支架7的可拆卸连接;设置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通过螺栓安装到右支架8的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82上,设置右升降轴承组件108通过螺栓安装到右支架8的右升降轴承组件支座83上,使右升降装置9与右支架8可拆卸连接,右支架8的顶端前部设置有右升降装置10,右升降装置10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 101,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的输出端设置有右联轴器102,右联轴器102的另一端设置有右联接轴103,右联接轴103的前部设置有右第一卷筒104,右第一卷筒104的外部设置有右第一钢丝绳106,右第一卷筒104上设置有右第一定位螺钉109,右联接轴103的后部设置有右第二卷筒105,右第二卷筒105 的外部设置有右第二钢丝
    绳107,右第二卷筒105上设置有右第二定位螺钉 1010,右联接轴103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108,纵向位移框架4的下方设置有浮渣收集框11,浮渣收集框11的前部设置有前档111,前档111的底面设制成圆弧形结构,且底面两侧边设制成前宽后窄的梯形结构,前档111 的底面后部设置有燕尾槽1111,燕尾槽1111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一螺丝孔1112,燕尾槽1111的右侧边设置有第二螺丝孔1113,第一螺丝孔1112与第二螺丝孔1113相互对应,其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前档111的前左上角设置有第一吊扣115,前档111的前右上角设置有第二吊扣116,第一吊扣115和第二吊扣116通过焊接固定于前档111,且第一吊扣115与第二吊扣116相互对应,浮渣收集框11的后部设置有后档112,后档112的左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21,后档112的右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122,第一螺纹孔1121与第二螺纹孔1122相互对应,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后档112 的后左上角设置有第三吊扣117,后档112的后右上角设置有第四吊扣118,第三吊扣117和第四吊扣118通过焊接固定于后档112,且第三吊扣117与第四吊扣118相互对应,浮渣收集框11的中间位置左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3,浮渣收集框11的中间位置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14,第一转轴113与第二转轴114相互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前档111和后档112通过第一转轴113和第二转轴114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13的尾端设有螺纹,第一转轴113与后档112左侧边下部的第一螺纹孔1121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转轴 114尾端设有螺纹,第二转轴114与后档112右侧边下部的第二螺纹孔1122 通过螺纹连接,前档111和后档112的面板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滤水孔119,设置左第一钢丝绳96通过卡扣与浮渣收集框11上的第一吊扣115连接,左第二钢丝绳97通过卡扣与浮渣收集框11上的第二吊扣116连接;设置右第一钢丝绳106通过卡扣与浮渣收集框11上的第三吊扣117连接,右第二钢丝绳107通过卡扣与浮渣收集框11上的第四吊扣118连接,使浮渣收集框11 与左升降装置9、右升降装置10可拆卸连接,主框架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51,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以及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的输入端,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开启”、“关闭”、“+”、
    “‑”
    、“上”、“下”、“前”、“后”、“左”以及“右”按钮,方便使用人员操作装置,简化装置的使用方法。
    5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包括主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位移框架(3),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与主框架(1)通过滚轮组件(2)滚动连接,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位移框架(4),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右侧后方设置有横向驱动装置(5),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后方设置有纵向驱动装置(6),所述纵向驱动装置(6)位于横向驱动装置(5)的外侧,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左支架(7),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顶端右侧设置有右支架(8),所述左支架(7)的顶端后部设置有左升降装置(9),所述右支架(8)的顶端前部设置有右升降装置(10),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下方设置有浮渣收集框(11),所述主框架(1)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前端设置有主框前横边(1-1),所述主框前横边(1-1)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一槽式导轨(1-11),所述主框架(1)的后端设置有主框后横边(1-2),所述主框后横边(1-2)的内部设置有主框第二槽式导轨(121),所述主框架(1)的左端设置有主框左竖边(13),所述主框架(1)的右端社设置有主框右竖边(14),所述主框架(1)的下端设置有四个支脚(15),所述主框左竖边(13)的前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支座(16),所述主框左竖边(13)的后端外侧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支座(17),所述主框前横边(1-1)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支座(18),所述主框后横边(1-2)的右侧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支座(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前端设置有横向前横边(31),所述横向前横边(31)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1),所述横向前横边(31)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12),所述横向第一组法兰孔(311)与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1)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后端设置有横向后横边(32),所述横向后横边(32)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三组法兰孔(321),所述横向后横边(32)的右端设置有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22),所述横向第二组法兰孔(312)与横向第四组法兰孔(322)相互对应、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左端设置有横向左竖边(33),所述横向左竖边(33)内设有横向第一槽式导轨(331),所述横向位移框架(3)的右端设置有横向右竖边(34),所述横向右竖边(34)设有横向第二槽式导轨(341),所述横向前横边(31)的中心线右侧外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35),所述纵向驱动减速器总成支座(35)通过螺丝与横向前横边(31)连接,所述横向后横边(32)的中点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从动轮支座(36),所述纵向从动轮支座(36)的中心线与横向位移框架(3)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从动轮支座(36)与横向后横边(32)通过螺丝连接,所述横向左竖边(33)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扣(37),所述横向右竖边(34)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扣(38),所述横向第一链扣(37)和横向第二链扣(38)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左竖边(33)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扣(39),所述横向右竖边(34)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扣(310),所述横向第三链扣(39)和横向第四链扣(310)正面相对、相互平行,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三链扣(39)以及横向第四链扣(310)的上下部均设置有对应螺丝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件(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滚轮轴(21),所述滚轮轴(21)包括右端的法兰孔(211),所述法兰孔(211)的左端设置有定位台阶(212),所述定位台阶(212)的左端设置有轴径(213),所述轴径(213)
    的左端设置有螺纹(214),所述螺纹(21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肖轴孔(215),所述螺纹(21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导向轮槽(216),所述螺纹(214)的下端设置有肖轴孔卸孔(217),所述轴径(213)的外部设置有滚轮(22),所述滚轮(22)的右端贴合定位台阶(212),所述滚轮(22)的左端设置有垫片(23),所述垫片(23)的左端设置有锁帽(24),所述锁帽(24)通过螺纹(214)与滚轮轴(21)连接,所述滚轮轴(21)末端的导向轮槽(216)内设置有导向轮(25),所述导向轮(25)与导向轮槽(216)之间上下部分分别设置有上垫片(26)与下垫片(27),所述肖轴孔(215)的内部设置有肖轴(28),所述肖轴(28)分别穿过肖轴孔(215)的上半部、上垫片(26)、导向轮(25)、下垫片(27)后落在肖轴孔(215)的孔底并与肖轴孔(215)形成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前端设置有纵向前横边(41),所述纵向前横边(41)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1),所述纵向前横边(41)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12)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后端设置有纵向后横边(42),所述纵向后横边(42)的左端设置有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1),所述纵向后横边(42)的右端设置有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22),所述纵向第一组法兰孔(411)与纵向第三组法兰孔(421)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二组法兰孔(412)与纵向第四组法兰孔(422)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左端设置有纵向左竖边(43),所述纵向左竖边(43)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1),所述纵向左竖边(43)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32),所述纵向位移框架(4)的右端设置有纵向右竖边(44),所述纵向右竖边(44)的前端设有纵向第七组法兰孔(441),所述纵向右竖边(44)的后端设置有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42),所述纵向第五组法兰孔(431)与纵向第七组法兰孔(441)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六组法兰孔(432)与纵向第八组法兰孔(442)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前横边(41)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扣(45),所述纵向第一链扣(45)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一链扣(45)与纵向前横边(4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纵向后横边(42)的中间位置外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扣(46),所述纵向第二链扣(46)与纵向第一链扣(45)正面相对、相互平行,所述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中心线与纵向位移框架(4)的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纵向第二链扣(46)与纵向后横边(4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纵向第一链扣(45)与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上下部均设有对应的螺丝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驱动装置(5)的右端设置有横向联接轴(52),所述横向联接轴(52)的前端设置有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51),所述横向联接轴(52)的末端设置有横向轴承组件(511),所述横向联接轴(52)的前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主动轮(53),所述横向第一主动轮(53)上设置有横向第一定位螺钉(512),所述横向联接轴(52)的后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主动轮(54),所述横向第二主动轮(54)上设置有横向第二定位螺钉(513),所述横向第一主动轮(53)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二链条(58),所述横向第二链条(58)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一链条(57),所述横向第一链条(57)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一从动轮(55),所述横向第二主动轮(54)的外部设置有横向第四链条(510),所述横向第四链条(510)的左侧设置有横向第三链条(59),所述横向第三链条(59)的左端设置有横向第二从动轮(56),所述横向第一链条(57)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一链扣(37),所述横向第二链条(58)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二链扣(38),
    所述横向第三链条(59)的右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三链扣(39),所述横向第四链条(510)的左端连接于横向位移框架(3)的横向第四链扣(310),所述纵向驱动装置(6)的前端设置有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所述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的输出端设置有纵向主动轮(62),所述纵向主动轮(62)上设置有纵向定位螺钉(66),所述纵向主动轮(62)的外部设置有纵向第一链条(64),所述纵向第一链条(64)的后侧设置有纵向第二链条(65),所述纵向第一链条(64)和纵向第二链条(65)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纵向第一链条(64)的末端连接于纵向第一链扣(45),所述纵向第二链条(65)的前端连接于纵向第二链扣(46),所述纵向第二链条(65)的末端设置有纵向从动轮(6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7)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左支架梁(71),所述左支架梁(71)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72),所述左支架梁(71)的后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支座(73),所述左支架梁(71)中前部设置有左支架第一组法兰孔(74),所述左支架梁(71)中后部设有左支架第二组法兰孔(75),右支架(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右支架梁(81),所述右支架梁(81)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支座(82),所述右支架梁(81)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支座(83),所述右支架梁(81)中后部设置有右支架第一组法兰孔(84),所述右支架梁(81)中前部设有右支架第二组法兰孔(8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升降装置(9)的前端设置有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所述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的输出端设置有左联轴器(92),所述左联轴器(92)的另一端设置有左联接轴(93),所述左联接轴(93)的前部设置有左第一卷筒(94),所述左第一卷筒(94)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一钢丝绳(96),所述左第一卷筒(94)上设置有左第一定位螺钉(99),所述左联接轴(93)的后部设置有左第二卷筒(95),所述左第二卷筒(95)的外部设置有左第二钢丝绳(97),所述左第二卷筒(95)上设置有左第二定位螺钉(910),所述左联接轴(93)的末端设置有左升降轴承组件(98),所述右升降装置(10)的后端设置有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所述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的输出端设置有右联轴器(102),所述右联轴器(102)的另一端设置有右联接轴(103),所述右联接轴(103)的前部设置有右第一卷筒(104),所述右第一卷筒(104)的外部设置有右第一钢丝绳(106),所述右第一卷筒(104)上设置有右第一定位螺钉(109),所述右联接轴(103)的后部设置有右第二卷筒(105),所述右第二卷筒(105)的外部设置有右第二钢丝绳(107),所述右第二卷筒(105)上设置有右第二定位螺钉(1010),所述右联接轴(103)的前端设置有右升降轴承组件(10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渣收集框(11)的前部设置有前档(111),所述前档(111)的底面设制成圆弧形结构,且底面两侧边设制成前宽后窄的梯形结构,所述前档(111)的底面后部设置有燕尾槽(1111),所述燕尾槽(1111)的左侧边设置有第一螺丝孔(1112),所述燕尾槽(1111)的右侧边设置有第二螺丝孔(1113),所述第一螺丝孔(1112)与第二螺丝孔(1113)相互对应,其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前档(111)的前左上角设置有第一吊扣(115),所述前档(111)的前右上角设置有第二吊扣(116),所述第一吊扣(115)和第二吊扣(116)通过焊接固定于前档(111),且第一吊扣(115)与第二吊扣(116)相互对应,所述浮渣收集框(11)的后部设置有后档(112),所述后档(112)的左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121),所述后档(112)的右侧边下部设置有第二螺
    纹孔(1122),所述第一螺纹孔(1121)与第二螺纹孔(1122)相互对应,中心线对正并且成同一直线,所述后档(112)的后左上角设置有第三吊扣(117),所述后档(112)的后右上角设置有第四吊扣(118),所述第三吊扣(117)和第四吊扣(118)通过焊接固定于后档(112),且第三吊扣(117)与第四吊扣(118)相互对应,所述浮渣收集框(11)的中间位置左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3),所述浮渣收集框(11)的中间位置右端设置有第二转轴(114),所述第一转轴(113)与第二转轴(114)相互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述前档(111)和后档(112)通过第一转轴(113)和第二转轴(1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3)的尾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一转轴(113)与后档(112)左侧边下部的第一螺纹孔(11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4)尾端设有螺纹,所述第二转轴(114)与后档(112)右侧边下部的第二螺纹孔(11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前档(111)和后档(112)的面板上均设有均匀排布的滤水孔(119)。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三链扣(39)、横向第四链扣(310)、纵向第一链扣(45)以及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上部均设置有上螺丝孔,所述横向第一链扣(37)、横向第二链扣(38)、横向第三链扣(39)、横向第四链扣(310)、纵向第一链扣(45)以及纵向第二链扣(46)的下部设置有下螺丝孔,所述控制面板(1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横向驱动减速机总成(51),纵向驱动减速机总成(61),左升降减速机总成(91)以及右升降减速机总成(101)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开启”、“关闭”、“+”、
    “‑”
    、“上”、“下”、“前”、“后”、“左”以及“右”按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水井浮渣捞取机,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向位移框架,所述横向位移框架与主框架通过滚轮组件滚动连接,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纵向位移框架,所述横向位移框架的右侧后方设置有横向驱动装置,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后方设置有纵向驱动装置,所述纵向驱动装置位于横向驱动装置的外侧,所述纵向位移框架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左支架,通过设置自动打捞装置可及时清除集水井水面上的漂浮物,有效防止漂浮物沉淀或者通过粗格栅进入到污水处理后工序,改变传统的人工捞取模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及社会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兴 耿峰 游卫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新会区龙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