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异味组件、马桶盖以及马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26  126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除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异味组件、马桶盖以及马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在卫生间安装智能马桶以代替传统的蹲厕或抽水马桶,而人在排便时,不可避免地会排除形成恶臭原因的氨、硫化氢、挥发性胺、挥发性脂肪酸等气体,因此越来越多的智能马桶会增加除臭的功能。
    3.但市面上的马桶所具备的除臭功能的模块结构比较复杂,当除臭模块出现故障或者除臭模块因工作时限较长而失效时不方便更换,许多维修人员更是因此收取较高的人工维修的费用,更有甚者只能更换新的智能马桶盖或智能马桶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异味组件、马桶盖以及马桶,以使得方便更换除异味模块。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异味组件,包括外壳、安装件、限位件、吸风机和除异味模块。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进风口和风道连通;安装件设置在外壳上,安装件围成连通风道的容纳腔;限位件与安装件连接;限位件具有限位腔,限位腔与容纳腔连通;限位件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通限位腔;吸风机设置于容纳腔内;除异味模块设置于限位腔内,且除异味模块通过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突出于限位腔。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板连接于第一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之间,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板围成容纳腔,第一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之间形成连通风道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板的两侧。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限位座,限位座连接于安装件,且限位座设置有通孔,限位腔与容纳腔通过通孔连接;第一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相对设置,第二限位板连接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之间,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以及第三限位板围成限位腔,第一限位板与第三限位板之间形成第一开口。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在延伸过程经过至少一次弯折。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底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和导向壳体,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均设置在底板上,且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间隔设置;导向壳体均与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连接,导向壳体与限位件通过连接部连接,且连接部与第二开口配合;底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以及导向壳体形成上述风道。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异味模块包括触媒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触媒器包括触媒器套筒,触媒器套筒上涂覆有触媒涂层,触媒器套筒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触媒器套筒内。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媒器还包括触媒器套头,触媒器套头与触媒器套筒可拆卸
    连接。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进风口处。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桶盖,包括上述的除异味组件以及马桶盖主体,除异味组件安装在马桶盖主体上;马桶盖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
    1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桶,包括上述的马桶盖和马桶主体,马桶盖安装在马桶主体上。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异味组件,在保证吸风机工作时,待净化的空气从进风口被吸入,经过容纳腔、吸风机和限位腔到达除异味模块处,通过除异味模块对空气进行净化,在保证净化的同时,除异味模块在更换时能直接从限位件的第一开口处滑动取出,省略了其他的更换操作,方便快捷。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盖,进风口、风道、容纳腔、限位腔和出风口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通路,能够持续对空气进行净化,保证异味被尽可能去除。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马桶,经过上述的效果,能大大提升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并且方便使用人员自己进行更换,无需专业的维护人员即可完成除异味模块的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除异味组件的爆炸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除异味组件中未连接导向壳体的外壳与安装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除异味组件中外壳、安装件与限位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除异味组件中除异味模块的装配原理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除异味模块的爆炸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马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马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析说明如后。
    2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异味组件10,包括外壳100、安装件200、限位件300、吸风机400和除异味模块500,其中外壳100用于形成风道120,并且外壳100可以与马桶盖20(如图6所示)配合,从而将除异味组件10安装在马桶盖20上;安装件200设置在外壳100上,安装件200围成与风道120连通的容纳腔210,容纳腔210中设置有吸风机400;限位件300与安装件200连接,限位件300具有与容纳腔210连通的限位腔310,限位腔310中设置有除异味模块500。
    27.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100可以包括底板130、第一导向板140、第二导向板150以及导向壳体160,第一导向板140和第二导向板150间
    隔设置在底板130上,导向壳体160均与第一导向板140和第二导向板150连接,连接后在底板130、第一导向板140、第二导向板150和导向壳体160之间形成风道120。上述形成风道120的方式,可以将第一导向板140、第二导向板150和导向壳体160作为单独的零部件对其进行更换,也方便对风道120的空间大小进行改进,方便专业人员根据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的体积或者马桶30的体积来设计风道空间,增强对使用人员的个性化服务。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直接在底板130上形成通道结构作为风道120,且底板130和通道结构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这种形成风道120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保证通风率,减少待净化的空气在风道120处逸散。
    28.请参阅图1与图2。外壳100上还设置有进风口110,进风口110与风道120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10可以安装有过滤网170,过滤网170上还可以涂覆活性炭层,使得带有异味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时,便能进行初步过滤,通过活性炭来初步吸附异味,进一步增强净化空气的能力。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10也可以安装两层或多层的分隔网,分隔网的网口错开设置,能防止重量较轻的异物被吸入后缠绕在吸风机400的扇叶上,从而对吸风机造成损坏,提高吸风机的使用寿命。上述重量较轻的异物比如头发或头发状的灰尘等。同时,在防止灰尘被吸入风道120时,不会因为分隔网的网口太小,从而轻易地造成进风口的堵塞,只需定期清理即可。
    29.请继续参阅图1、图2与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120在延伸过程中可以经过一次、两次或多次弯折,即风道120的出风方向相对与风道120的进风方向可以不同。比如,风道120的进风方向可以与马桶30的侧面所在的方向一致,经过弯折后,风道120的出风方向可以与马桶30的正面所在的方向一致。上述侧面所在的方向是指用户在使用马桶30时,用户身体侧面所在的方向;上述正面所在的方向是指用户在使用马桶30时面对的方向。上述风道120的进风方向,可以依据卫生间窗户的朝向设计的,或者根据马桶盖20的各组件的布局而设计的,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保证风道120的进风方向偏向于带异味的空气流通的方向,从而保证一次净化较多的带有异味的气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风道120还可以不弯折,即风道120的进风方向、风道120的出风方向以及带异味的空气在风道120内的流通方向均与马桶30的正面所在的方向一致。
    30.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件200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板220、第二安装板230和第三安装板240,第一安装板220和第三安装板240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板230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20与第三安装板240之间,第一安装板220、第二安装板230和第三安装板240围成容纳腔210,容纳腔210用于设置吸风机400,并且容纳腔210也是作为整个净化过程中空气流经通道的一部分,容纳腔210连接在风道120与限位腔310之间。第一安装板220和第三安装板240之间形成用于连通风道120的第二开口250,此处的连接方式具体是,第一安装板220与第一导向板140连接,第三安装板240与第二导向板150连接。当安装件200老化需要更换时,不需要对整个安装件200进行更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件200还可以是一个半圆筒状结构件,此半圆筒状结构件是圆筒状结构件沿着分割面分割而成的一部分。此圆筒状结构件成直圆柱状,包括两个平行的底面和侧面,且圆筒状结构件沿着其轴向所在的方向中空。上述分割面为分别位于两底面上的平行直径所在的平面。采用此结构可以减少连接件的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31.吸风机400可以可拆卸或者可活动的设置于容纳腔210内,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
    中,安装件200的内部可以设置第一卡接板,第一卡接板上可以设置有滑轨,吸风机400上设置第二卡接板,第二卡接板上设置有与滑轨配合的滑条,通过滑条与滑轨的配合,再加上后续限位件300与安装件200的配合,将第二卡接板卡接在第一卡接板上,从而将吸风机400卡接在安装件200中。当需要对吸风机400进行清理或更换时,将第二卡接板直接从第一卡接板滑动取出,从容方便取出吸风机400,不需要用到其他的工具以及进行多余的操作。另外,吸风机400还与安装在马桶上的开关电性连接,当需要对异味进行净化清除时才打开开关,从而节约能源。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吸风机400也可以直接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件200中。
    32.请参阅图1、图3与图4。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00包括第一限位板330、第二限位板340、第三限位板350和限位座360,限位座360可以通过卡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连接于安装件200上,且限位座360设置有通孔370。第一限位板330与第三限位板350相对设置,第二限位板340连接于第一限位板330和第三限位板350之间,第一限位板330、第二限位板340以及第三限位板350围成限位腔310,限位腔310用于设置除异味模块500。限位腔310与容纳腔210通过通孔370连通,第一限位板330与第三限位板350之间形成第一开口320。第一开口320的开口方向与风道的出风方向一致,均朝向马桶的正面所在的方向。上述结构中,第二开口250与第二安装板230相对设置,且第二开口250沿x轴负方向上远离第二安装板230,且第一开口320与第二开口250的朝向相反。
    33.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板330、第二限位板340、第三限位板350、限位座360以及马桶盖20(如图6所示)的配合至少限制了除异味模块500的五个空间自由度。具体地,请参阅图中所给出的除异味模块500的三维空间坐标系,当除异味组件10安装在马桶盖20上时,第一限位板330和第三限位板350配合限制了除异味模块500在y轴上的移动自由度和z轴上的转动自由度,限位座360和马桶盖20配合限制了除异味模块500在z轴上的移动自由度和y轴上的转动自由度,第二限位板340与马桶盖20配合限制了除异味模块在x轴上的移动自由度,即可以保留除异味模块500相对于x轴上的转动自由度;当需要更换除异味模块500时,此时限制了除异味模块500相对于y轴的移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以及相对于z轴的转动自由度,可直接沿着x轴方向取出除异味模块500。
    34.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在第一限位板330和第三限位板350,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除异味模块500可以直接放置在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成间隙配合,上述结构至少限制了除x轴转动自由度之外的其余空间自由度。也可以将除异味模块500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之间成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采用此种配合方式则限制了除异味模块500六个空间自由度,当需要更换除异味模块500时,除异味模块500不会自动滑落,避免了除异味模块500因人为的疏忽造成滑落的情况。
    35.请继续参阅图1、图3与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件200突出于底板130的高度可以比第一导向板140和第二导向板150突出于底板130的高度高,这样可以使容纳腔210能安装扇叶角度更大的吸风机400来提高吸风的效率,同时可以适当减小风道120的体积,在进一步提高吸风效率的同时抑制风道120内产生的噪音,提升用户体验。限位件300与导向壳体160通过连接部600连接,连接部600与第二开口250配合。采用上述结构,当安装件200的高度高于风道120的高度时,连接部600与第二开口250配合形成封闭结构,使得待净化的空气从风道120进入容纳腔210时不会因第二开口250未封闭而逸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
    安装件200的突出于底板130的高度也可以和风道120突出于底板130的高度相同,限位件300与导向壳体160之间可以不需要采用连接部600,限位件300可以直接与导向壳体160连接。上述高度是指z轴方向上的长度。
    36.请参阅图1与图5。除异味模块500设置在限位腔310中,且至少部分突出于限位腔310。采用上述结构,方便维护人员直接取出除异味模块500。作为一种示例,除异味模块500可以包括触媒器520和负离子发生器510,触媒器520又可以包括触媒器套筒521和触媒器套头522,触媒器套头522和触媒器套筒521可拆卸连接,触媒器套筒521上涂覆有触媒涂层且设置有多个通风孔523,负离子发生器510放置在触媒器套筒521内,也可以在触媒器套筒521上设置固定件,负离子发生器510通过固定件安装在触媒器套筒521内。采用上述结构,当只需要对负离子发生器510进行更换时,直接将触媒器套头522从触媒器套筒521上拆卸下来,从触媒器套筒521中取出负离子发生器510进行更换。负离子发生器510可以由网状物、负离子粉和粘合剂组成,负离子粉通过粘合剂粘附在网状物上,即负离子发生器510是如海绵结构般的立体网状结构,当空气从触媒器套筒521上的通孔370流入时,空气穿过负离子发生器510的网状空间流出,能尽量增大待净化的空气与负离子发生器510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效率。
    37.示例性的,除异味模块500还可以只包括触媒器520,触媒器520上涂覆有活性炭层和触媒涂层,在达到进化空气的目的降低成本。
    38.本实施例提供的除异味组件10工作原理是:将除异味组件10安装在马桶盖20上,启动吸风机400,带有异味的空气从进风口110吸入,依次通过风道120、容纳腔210,被吸风机400吹入限位座360的通孔370后吹到除异味模块500的触媒器套筒521上,部分空气先通过触媒器套筒521上的触媒涂层进行一次净化,再通过触媒器套筒521上靠近限位座360一侧的通孔370进入触媒器套筒521内部,负离子发生器510进行二次净化,二次进化后的空气穿过负离子发生器510从触媒器套筒521的远离限位座360一侧的通孔370流出,与触媒器套筒521上的触媒涂层接触被三次净化,三次净化后的空气再通过马桶盖20的出风口流出;另一部分空气直接通过触媒器套筒521上靠近限位座360一侧的通孔370进入触媒器套筒521内部,负离子发生器510进行一次净化,一次净化后的空气穿过负离子发生器510从触媒器套筒521的远离限位座360一侧的通孔370流出,与触媒器套筒521上的触媒涂层接触被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的空气再通过马桶盖20的出风口流出。
    39.当除异味模块500损坏或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将除异味模块500沿着x轴方向取出,不需要用到其他的工具,同时省略了其他的更换操作,方便快捷。另外,当离子发生器损坏或失效时,也可以直接将触媒器套头522从触媒器套筒521上取下,对离子发生器进行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马桶盖20,包括马桶盖主体21以及上述除异味组件10,马桶盖主体21包括座盖22、座圈23和基座24,座盖22和座圈23均连接在基座24上,除异味组件10也安装在基座24上。基座24上还设置有出风口,进风口110、风道120、容纳腔210、限位腔310和出风口可以形成一个循环通路,能持续进化空气。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马桶30,包括马桶主体31以及上述马桶盖20,马桶盖20可转动设置在马桶主体31上。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道连通;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安装件围成连通所述风道的容纳腔;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件连接;所述限位件具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限位件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限位腔;吸风机,所述吸风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除异味模块,所述除异味模块设置于所述限位腔内,且所述除异味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限位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三安装板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风道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朝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且所述限位座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以及所述第三限位板围成所述限位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在延伸过程经过至少一次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板;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与所述第一导向板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以及导向壳体,所述导向壳体均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第二导向板连接;所述导向壳体与所述限位件通过连接部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开口配合;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以及所述导向壳体形成所述风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异味模块包括触媒器和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触媒器包括触媒器套筒,所述触媒器套筒上涂覆有触媒涂层,所述触媒器套筒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触媒器套筒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器还包括触媒器套头,所述触媒器套头与所述触媒器套筒可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异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9.一种马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除异味组件;以及马桶盖主体,所述除异味组件安装在所述马桶盖主体上;
    所述马桶盖主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10.一种马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桶盖;以及马桶主体,所述马桶盖安装在所述马桶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异味组件、马桶盖以及马桶,除异味组件包括外壳、安装件、限位件、吸风机和除异味模块;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风道,进风口和风道连通;安装件设置在外壳上,安装件围成连通风道的容纳腔;限位件与安装件连接;限位件具有限位腔,限位腔与容纳腔连通;限位件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通限位腔;吸风机设置于容纳腔内;除异味模块设置于限位腔内,且除异味模块通过第一开口至少部分突出于限位腔;马桶盖包括上述除异味组件以及马桶盖主体;马桶包括上述马桶盖以及马桶主体。将除异味模块突出于限位件的第一开口,在保证对空气净化的同时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更换,方便且成本较低,无需专业的维修人员即可完成维修。维修。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谢伟藩 虞勇利 肖银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博电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