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排水管网主要由地下排水管道组成,而排水管道容易出现破损,需要对排水管道的破损位置进行注浆修复。
3.申请号为20192202006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包括气囊、空压机和注浆机,气囊由依次相连的第二充气部、第一充气部和第二充气部组成,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为哑铃状,此时第二充气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充气部的外径,第二充气部与管道紧密贴合,第一充气部则相对第二充气部形成下凹,注浆机与设置在第一充气部上的注浆口相连通,可对管道处于两个第二充气部之间的管段进行注浆,修复该管段上的破损处,管道在两个第二充气部之间的区域即为管道的修复区域。
4.但是正由于该专利的第一充气部和第二充气部是一体连接的,故两个第二充气部之间的间距不能灵活调整,即管道修复区域的长度不能根据需要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和注浆机;
6.所述气囊包括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第一环形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第二环形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柱状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三充气口;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注浆口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
7.所述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第一充气口、第二充气口、第三充气口相连通;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注浆口相连通;
8.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充气后都为圆环状,柱状气囊充气后为圆柱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套装在柱状气囊上,且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分设在注浆口两侧;
9.当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外圈分别与排水管道的管壁紧密贴合;柱状气囊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紧密贴合。
10.优选的,所述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四充气口;第四充气口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第四充气口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压力感应部件,压力感应部件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压力感应部件还外连压力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内圈覆盖有防滑垫。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覆盖有防滑垫。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管道修复区域的长度可灵活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15.将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推送至管道的破损处,使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分设在破损区域的两侧,使柱状气囊穿过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且使柱状气囊上的注浆口、第四充气口和压力感应部件处在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之间;
16.由第一充气口向第一环形气囊充气,由第二充气口向第二环形气囊充气,由第三充气口向柱状气囊充气,使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外圈分别与管道紧密贴合,柱状气囊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紧密贴合,管道在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之间的区域即为管道的修复区域;
17.由第四充气口向管道的修复区域进行充气,观察压力表的数值,若数值下降则确定此处管段有破损,此时通过注浆机由柱状气囊上的注浆口向修复区域注入化学浆液,待压力表读数突然升高,则注浆完毕;由第四充气口再次向修复区域进行充气,若压力表读数稳定不变则修复完成,若压力表读数下降,则证明修复不彻底,需继续注浆。
18.由于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柱状气囊分别是独立的,故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间距可以调整,可在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充气之前调整它们的间距,使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只要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间距短于柱状气囊的长度,且使柱状气囊上的注浆口、第四充气口和压力感应部件处在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之间即可;管道修复区域的长度可随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间距同步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22.如图1所示,一种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柱状气囊13、空压机2、注浆机3和压力表6;
23.所述第一环形气囊11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101,第二环形气囊12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102,柱状气囊13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三充气口103;柱状气囊13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100,柱状气囊13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四充气口104,柱状气囊13上还设有压力感应部件5,注浆口100、第四充气口104、压力感应部件5都位于柱状气囊13长度方向的中部;
24.所述空压机2通过管路4与第一充气口101、第二充气口102、第三充气口103、第四充气口104相连通;注浆机3通过管路4与注浆口100相连通;压力感应部件5还外连压力表6;
25.所述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充气后都为圆环状,柱状气囊13充气后为
圆柱状;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套装在柱状气囊13上,且注浆口100、第四充气口104、压力感应部件5位于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之间;
26.所述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内圈分别覆盖有防滑垫;
27.当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和柱状气囊13处于满气状态时: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外圈分别与排水管道7的管壁紧密贴合;柱状气囊13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内圈紧密贴合。
28.将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和柱状气囊13推送至管道7的破损70处,使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分设在破损70区域的两侧,使柱状气囊13穿过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内圈,且使柱状气囊13上的注浆口100、第四充气口104和压力感应部件5处在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之间;
29.由第一充气口101向第一环形气囊11充气,由第二充气口102向第二环形气囊12充气,由第三充气口103向柱状气囊13充气,使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外圈分别与管道7紧密贴合,柱状气囊13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内圈紧密贴合,管道7在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之间的区域即为管道7的修复区域9;
30.由第四充气口104向管道7的修复区域9进行充气,观察压力表6的数值,若数值下降则确定此处管段有破损70,此时通过注浆机3由柱状气囊13上的注浆口100向修复区域9注入化学浆液,待压力表6读数突然升高,则注浆完毕;由第四充气口104再次向修复区域9进行充气,若压力表6读数稳定不变则修复完成,若压力表6读数下降,则证明修复不彻底,需继续注浆。
31.由于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柱状气囊13分别是独立的,故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间距可以调整,可在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充气之前调整它们的间距,使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只要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间距短于柱状气囊13的长度,且使柱状气囊13上的注浆口100、第四充气口104和压力感应部件5处在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之间即可;管道7修复区域9的长度可随第一环形气囊11、第二环形气囊12的间距同步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包括气囊、空压机和注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第一环形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一充气口,第二环形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二充气口,柱状气囊上设有向其内部进行充气的第三充气口;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注浆的注浆口,注浆口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第一充气口、第二充气口、第三充气口相连通;注浆机通过管路与注浆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充气后都为圆环状,柱状气囊充气后为圆柱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套装在柱状气囊上,且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分设在注浆口两侧;当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外圈分别与排水管道的管壁紧密贴合;柱状气囊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向其外部进行充气的第四充气口;第四充气口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第四充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上还设有压力感应部件,压力感应部件位于柱状气囊长度方向的中部,压力感应部件还外连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气囊的内圈覆盖有防滑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覆盖有防滑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包括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柱状气囊、空压机和注浆机;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充气后都为圆环状,柱状气囊充气后为圆柱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套装在柱状气囊上;当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和柱状气囊处于满气状态时: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外圈分别与排水管道的管壁紧密贴合;柱状气囊的外周壁分别与第一环形气囊、第二环形气囊的内圈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排水管道的非开挖注浆修复装置,其管道修复区域的长度可灵活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朱师杰 秦福军 孔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平海排水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