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输送系统及宽窄行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28  119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秧苗输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宽窄行插秧机秧苗输送系统及宽窄行插秧机。


    背景技术:

    2.宽窄行高速插秧机是黑龙江农垦地区需要的一种农业机械,其根据所使用秧苗的结构分为通用秧苗机型、专用秧苗机型。通用秧苗机型与普通30cm高速插秧机使用同款秧苗,不需要单独育秧,可大大节省育秧成本。通用秧苗机型由于需要两组插植臂取同一盘苗,需要对秧苗分割或者分隔;现有的分隔方案通常在载秧台中间位置增加秧苗分隔器及在载秧台底部靠近导轨的位置增加按压秧苗的导苗器,此设计结构在实际插秧过程中只适合在小油门下进行,油门增大插植速度提升后在导苗器位置会出现严重的堆秧现象,导致秧苗无法下移到秧门位置,进而导致漏插问题,需要频繁清理堆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急需一种结构简单、隔秧效果好,不出现堆秧问题的秧苗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秧苗输送系统,该系统可以定位插秧前的秧苗,避免秧苗根部撕扯导致秧苗的左右偏移;隔秧效果好,避免载秧台底部出现堆秧问题,防止秧苗漏插,提高插秧准确率和成功率,能够更好的进行宽窄行插秧。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秧苗输送系统,包括载秧台、导苗器、分割器,所述导苗器固定安装在所述载秧台上,所述分割器位于载秧台中间位置,所述导苗器设置在所述载秧台的至少一侧位置处,用于支撑和隔开待插秧苗。
    5.优选地,所述导苗器设置在所述载秧台的两侧且分别至少为1个。
    6.优选地,所述导苗器设置在所述载秧台的两侧,每侧分别为2个。
    7.优选地,所述载秧台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方,所述导苗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8.优选地,所述载秧台包括两侧的侧壁挡板,所述侧壁挡板上固定安装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固定杆相对所述载秧台平面上下位置可调。
    9.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固定在安装板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板,所述u型板包括u型底板和u型侧板,所述u型底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u型侧板上开设有不同档位的卡槽,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放置在所述不同的卡槽中进行上下位置调节。
    10.优选地,所述分割器的一端靠近所述载秧台的顶部,另一端延伸突出于所述载秧台。
    11.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分割器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秧台上。
    12.优选地,所述分割器为板材,其宽度为2-4mm,其厚度设置为比所述载秧台平面高8-12mm。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宽窄行插秧机,包括行走机构、插植机构和
    如上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插植机构行走;插植机构包括用于从所述载秧台取苗并插植的插秧爪,所述秧苗输送系统的载秧台对应于两个插秧爪。
    14.本实用新型秧苗输送系统可以定位插秧前的秧苗,避免秧苗根部撕扯导致秧苗的左右偏移;避免载秧台底部出现堆秧问题,防止秧苗漏插现象,提高插秧准确率和成功率,能够更好的进行宽窄行插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主视图;
    17.图3为图1的部分侧视图;
    18.图4为图3的分割器顶部与载秧台连接的放大图;
    19.图5为导苗器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20.图6为图5的导苗器与载秧台的侧壁挡板连接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25.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宽窄行插秧机秧苗输送系统,包括载秧台 1、分割器3和导苗器2;载秧台1用于承载育秧盘,载秧台1上设置有输送带,带有苗毯的育秧盘放在输送带上,依靠育秧盘与输送带的摩擦带动向前运动,进入第一固定杆1和输送带的空隙中,第一固定杆1和输送带的间隙大于育秧盘的厚度;分割器3位于载秧台1中间位置,分割
    器3的一端靠近载秧台1的顶部,另一端延伸突出于载秧台1,优选地,分割器3为板材,其宽度为2-4mm,其厚度设置为比载秧台1 平面高8-12mm,分割器3的作用是配合东北地区专用的钵育秧盘底部沟槽,育秧盘的底部沟槽与分割器3适配,分割器3起到对育秧盘的限位作用,这样载秧台1在横向导轨(图中未显示)带动下往复运动时,防止育秧盘在载秧台1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防止育秧盘和秧苗侧移。
    26.图3和图4所示,载秧台1还设置有连接板8,分割器3通过连接板8固定连接在载秧台1上,连接板8可以为1-5个,分割器3通过多个连接板8铆接或者螺栓连接在载秧台1上,分割器3的顶部为弧形尖角或直线型尖角;横向导轨属于现有技术,在这不作赘述,横向导轨位于载秧台1的底部,载秧台1沿着横向导轨往复运动。
    27.图1、图2和图5所示,导苗器2固定安装在载秧台1上,导苗器2设置在载秧台1的至少一侧位置处,优选地,导苗器2设置在载秧台1的两侧且分别至少为1 个,且导苗器2设置在靠近载秧台1的中间位置,用于支撑和隔开秧苗,防止秧苗在载秧台1中间位置堆积;另一种实施例,导苗器2设置在载秧台1的两侧,且每侧都设置2个,也可以设置3个或者3个以上,根据性能需要设置;优选地,导苗器2的结构形成为类似耙状结构,即导苗器2始端的延伸方向与秧苗输送方向基本呈锐角,这样防止导苗器2阻碍了载秧台1的秧苗向下移动,导苗器2接近末端的延伸方向与秧苗输送方向基本平行且导苗器2的末端部分位于秧苗的根部,能够对秧苗起到支撑和隔开的作用。在使用时,载秧台1的秧苗逐步向下移动,载秧台1最底端的待插秧苗被2个或者多个导苗器2支撑和隔开;隔秧效果好,不出现堆秧问题,同时带动秧苗正确进入秧门(图中未显示),保证待插秧苗正确被插秧爪取下,提高插秧准确率和成功率,能够更好的进行宽窄行插秧;同时,导苗器2设置的位置和方式不会对插秧爪的工作产生干涉;秧门及插秧爪都属于现有技术,在这不再赘述,秧门位于横向导轨上,插秧爪对应于秧门设置。
    28.图1和图5所示,载秧台1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都是横向设置,第二固定杆6位于第一固定杆5的上方;并且第一固定杆和压秧杆10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压秧杆10和第一固定杆5共同起到压秧的作用;导苗器2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杆6上,导苗器2与第二固定杆2为相对不可运动的连接方式,优选为焊接或螺栓连接,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固定导苗器2,一方面可以根据工况可以对导苗器2进行拆卸保养维护;同时导苗器2固定在第二固定杆 6且远离横向导轨的位置,而不是把导苗器2固定在第一固定杆1且靠近横向导轨的位置,便于秧苗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远离横向导轨或者秧门的位置处就开始利用导苗器2进行隔秧,直到横向导轨处也起到隔秧效果,防止了在横向导轨处才开始隔秧引起的秧苗堆积,因为堆秧导致载秧台1上的秧苗不往下移动,导致机器插秧过程中插秧爪抓取不到秧苗而引起漏插的问题。
    29.图1、图5和图6所示,载秧台1包括两侧的侧壁挡板11,优选侧壁挡板11焊接在载秧台1的两侧,侧壁挡板11上固定安装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使第二固定杆6相对载秧台1平面上下位置可调;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71和固定在安装板71 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板72,u型板72包括u型底板721和u型侧板722,u型底板 721和u型侧板722可以一体成型制成或者焊接成型,u型底板721焊接固定或者螺栓固定在安装板71上,u型侧板722上开设有不同档位的卡槽7221,可以根据育秧盘上秧苗土厚的不同,选择u型板上不同档位的卡槽固定第二固定杆6,使第二固定杆6固定放置在不同的卡槽7221中进行上下位置调节,进而使导苗器2
    距离载秧台 1平面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根据育秧盘上秧苗土厚的不同而调整导苗器2的高度,使支撑和隔离秧苗的效果更明显。
    30.本实施例的一种宽窄行插秧机,包括行走机构和插植机构,还包括上述的秧苗输送系统,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插植机构行走;插植机构包括用于从载秧台1取苗并插植的插秧爪,秧苗输送系统的载秧台1对应于两个插秧爪;秧苗插植过程中克服秧苗的左右移动,提高插秧准确率和成功率,采用宽窄行结构,能够更好的满足秧苗生长需求,提高产量。
    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秧苗输送系统,包括载秧台(1)、导苗器(2)和分割器(3),所述导苗器(2)固定安装在所述载秧台(1)上,所述分割器(3)位于载秧台(1)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器(2)设置在所述载秧台(1)的至少一侧位置处,用于支撑和隔开待插秧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器(2)设置在所述载秧台(1)的两侧且分别至少为1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器(2)设置在所述载秧台(1)的两侧,每侧分别为2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秧台(1)上还横向设置有第一固定杆(5)和第二固定杆(6),所述第二固定杆(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的上方,所述导苗器(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杆(6)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秧台(1)包括两侧的侧壁挡板(11),所述侧壁挡板(11)上固定安装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固定杆(6)相对所述载秧台(1)平面上下位置可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71)和固定在安装板(71)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板(72),所述u型板(72)包括u型底板(721)和u型侧板(722),所述u型底板(721)固定在所述安装板(71)上,所述u型侧板(722)上开设有不同档位的卡槽(7221),所述第二固定杆(6)固定放置在所述不同的卡槽(7221)中进行上下位置调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器(3)的一端靠近所述载秧台(1)的顶部,另一端延伸突出于所述载秧台(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8),所述分割器(3)通过所述连接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载秧台(1)上。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秧苗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器(3)为板材,其宽度为2-4mm,其厚度设置为比所述载秧台(1)平面高8-12mm。10.一种宽窄行插秧机,包括行走机构和插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秧苗输送系统,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插植机构行走;插植机构包括用于从所述载秧台(1)取苗并插植的插秧爪,所述秧苗输送系统的载秧台(1)对应于两个插秧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秧苗输送系统及宽窄行插秧机,包括载秧台、导苗器和分割器,导苗器固定安装在载秧台上;分割器位于载秧台中间位置,导苗器设置在载秧台的至少一侧位置处,用于支撑和隔开待插秧苗。本实用新型可以定位插秧前的秧苗,避免秧苗根部撕扯导致秧苗的左右偏移;避免载秧台底部出现堆秧问题,防止秧苗漏插,提高插秧准确率和成功率,能够更好的进行宽窄行插秧。进行宽窄行插秧。进行宽窄行插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栋 钱子家 李冬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常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