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5-29  1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开始采用纯净水洗菜烧饭或者采用带有臭氧的水洗菜烧饭,比如专利号为2019106128800,且专利名称为可出臭氧水的水龙头的发明。
    3.虽然该专利可以通过臭氧水从而用于消毒,但是其采用的是在水龙头出水之前就将臭氧气体与水进行混合,并且由于臭氧气体本身很容易分解,因而臭氧气体可能没多久就分解于水中,不过由于溶解是有限的,故在实际使用时,只能依靠少量未分解的臭氧进行消毒,因而消毒效果就没有那么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通过先放水,然后再将释放器放于水中从而释放臭氧,因而臭氧与水的混合是在出水之后,并且释放器会源源不断提供臭氧,因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故解决臭氧与水在出水之前融合的所产生的消毒效果不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包括:
    7.安装座,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且在安装座一侧转动设置有手柄,并在安装座顶部开设有放置槽;
    8.释放器,其用于放置于水内并释放臭氧,且释放器下端设置有伸缩管并可活动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伸缩管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产生臭氧的发生器,通过伸缩管将发生器产生好的臭氧传送至释放器内。
    9.优选地,所述放置槽在释放器下方设置有可伸缩的两个触点,且两个触点通过电线与发生器连接,并且通过释放器是否与触点接触从而控制发生器是否产生臭氧。
    10.优选地,所述触点与电线连接处的外侧套设有胶套,且胶套穿过安装座并显露,所述安装座在胶套一侧设置有螺钉,且螺钉的螺帽与胶套底部抵接。
    11.优选地,所述释放器包括外壳和气泡石,且气泡石内置于外壳内并与伸缩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并且在外壳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臭氧释放的释放孔;
    12.所述外壳内壁和连接管外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且外壳内壁和连接管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3.优选地,所述连接管顶部伸入外壳内并与外壳连接,且连接管中部开设有通孔,并且通孔两端分别与气泡石和伸缩管连接;
    14.所述气泡石包括石体和塑胶管,且塑胶管位于石体底部,所述塑胶管位于通孔内并与通孔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
    15.或/和,所述通孔内壁设置有凸起,且伸缩管一端位于通孔内并与通孔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并且伸缩管与凸起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16.优选地,所述释放器外侧设置有用于便于使用者拿取释放器的手持部一,且安装座对应手持部一开设有开口。
    17.优选地,所述开口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和开口部,且导向部位于开口部底部,并且手持部一位于导向部内从而可自动校正方向并避免释放器转动。
    18.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侧壁设置有安装部,且安装部中空并内置与出水管和进水管连通的有阀,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且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与导向部的宽度尺寸相适配,并通过将阀包括阀芯和转动设置于阀芯上的阀杆;
    19.所述手柄与安装部内壁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手柄座,且手柄包括手持部二和连接部,并且连接部穿过手柄座与阀杆连接;所述手持部二最外侧、手柄座最外侧和安装部最外侧平齐,且安装部开口处开设有供手持部二向前转动的凹槽,并且手柄座开设有供手持部二底部放置并能供手持部二向外转动的安装槽。
    20.优选地,所述阀芯包括上壳体和底座以及位于上壳体和底座之间的拨片、陶瓷上片和陶瓷下片,其中拨片分别与阀杆和陶瓷上片连接,且阀杆与上壳体之间设置有转子,并且阀杆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子内,通过向外转动手持部二从而带动阀杆上下摆动进而使陶瓷上片和陶瓷下片相对移动,并通过向前后转动手持部二从而带动阀杆周向转动进而使陶瓷上片和陶瓷下片相对转动。
    21.优选地,所述阀芯底部开设有三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且安装座对应三个进水口开设有三个进水通道,并且安装座对应两个出水口开设有两个出水通道一;
    22.所述进水管为三条分别为热水管、冷水管和纯净水管,并分别与三个进水通道连通,所述出水管中部开设有用于纯净水流通的出水通道二,且出水管在出水通道二外侧设置有用于冷热水流通的出水环道,并且出水通道二和出水环道分别与两个出水通道一连通。
    2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先放水,然后再将释放器放于水中从而释放臭氧,因而臭氧与水的混合是在出水之后,并且释放器会源源不断提供臭氧,因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释放器是否与触点接触从而控制发生器是否产生臭氧,从而在臭氧的使用时即可产生,而不使用即可停止产生进而减少臭氧的浪费。
    26.3、本实用新型通过螺帽与胶套底部抵接,从而对胶套限位,同时也是对触点限位,进而在释放器放回去时,可避免由于对触点力过大而使触点和电线整体往下移的情况。
    27.4、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的设置,从而实现密封,并且保证臭氧是从释放孔出去。
    28.5、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套或/和密封环的设置,从而实现密封,并且确保臭氧是往气泡石流动,同时密封套还有紧固连接的作用。
    29.6、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部一和开口的配合,从而便于使用者拿取释放器。
    30.7、本实用新型通过尺寸不同的设置并将手持部一位于导向部内,从而可自动校正方向并避免释放器转动而导致触点与释放器的磨损的情况。
    31.8、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最外侧、手柄座最外侧和安装部最外侧平齐的设置,即将手柄座内置于安装部,且手柄一端内置于手柄座,因而除了手柄与阀之间的连接还有手柄
    座对手柄侧壁的限位以及安装部内壁对手柄座的限位,从而增加接触面积进而使连接更为稳定,而且外形更好看。其次凹槽的设置从而明确转动角度,进而便于使用者使用而不是凭感觉转了多少度。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释放器和安装座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4.图3为释放器和安装座剖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4为胶套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手柄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阀芯部分结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0.图9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1.图10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42.附图标记:1-安装座;11-放置槽;12-开口;121-导向部;122-开口部;
    43.13-安装部;131-凹槽;14-进水通道;15-出水通道一;2-出水管;
    44.3-进水管;4-手柄;41-手持部二;42-连接部;5-释放器;51-外壳;
    45.511-释放孔;52-气泡石;521-石体;522-塑胶管;53-连接管;531-通孔;
    46.532-凸起;54-密封圈;55-密封套;56-密封环;6-伸缩管;7-发生器;
    47.8-触点;9-阀;91-阀芯;911-上壳体;912-底座;913-拨片;
    48.914-陶瓷上片;915-陶瓷下片;916-转子;92-阀杆;10-胶套;20-螺钉;
    49.30-电线;40-手柄座;401-安装槽;a-热水进水口;b-冷水进水口;
    50.c-纯净水进水口;d-混合水出水口;e-纯净水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2.如图1-图10所示,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包括:安装座1和释放器5,其中安装座1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2和进水管3,且在安装座1一侧转动设置有手柄4。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沿着进水管3、安装座1和出水管2流出,且使用者通过转动手柄4来控制是否出水。
    53.其中通过手柄4控制出水的原理是:首先安装座1侧壁设置有安装部13,且安装部13中空并内置与出水管2和进水管3连通的有阀9,且阀9与手柄4连接。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手柄4转动从而带动阀9内部结构的变动进而控制水是否流通。
    54.同时,如图5-图10所示,且阀9包括阀芯91和转动设置于阀芯91上的阀杆92。同时手柄4与安装部13内壁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手柄座40,且手柄4包括手持部二41和连接部42,并且连接部42穿过手柄座40与阀杆92连接。
    55.而且手持部二41最外侧、手柄座40最外侧和安装部13最外侧平齐,且安装部13开口处开设有供手持部二41向前转动的凹槽131,并且手柄座40开设有供手持部二41底部放
    置并能供手持部二41向外转动的安装槽401。
    56.其中这里的前以及后面阐述的前后,是指人在使用的时候,前指的是向人靠近的方向,后指的是远离人的方向。
    57.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规采用的手柄座40和安装部13是分开并为两段式,而且手柄座40和安装部13之间的连接仅仅依靠手柄座40与阀9的连接,虽然手柄座40底部靠近安装部13的侧壁与安装部13表面有少许接触,但是对于手柄座40起到限位和连接的只有手柄座40与阀9之间的连接,因而手柄座40长时间使用后会松动。
    58.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部二41最外侧、手柄座40最外侧和安装部13最外侧平齐,即将手柄座40内置于安装部13,且手柄4一端内置于手柄座40,因而除了手柄4与阀9之间的连接还有手柄座40对手柄4侧壁的限位以及安装部13内壁对手柄座40的限位,从而增加接触面积进而使连接更为稳定,而且外形更好看。
    59.而且凹槽131的设置从而明确转动角度,进而便于使用者使用而不是凭感觉转了多少度。
    60.如图2-图4所示,安装座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1,且释放器5,其用于放置于水内并释放臭氧,同时释放器5下端设置有伸缩管6并可活动设置于放置槽11内,而且伸缩管6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产生臭氧的发生器7,通过伸缩管6将发生器7产生好的臭氧传送至释放器5内。
    61.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先放水,然后再将释放器5放于水中从而释放臭氧,因而臭氧与水的混合是在出水之后,并且释放器5会源源不断提供臭氧,因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
    62.同时放置槽11在释放器5下方设置有可伸缩的两个触点8,且两个触点8通过电线30与发生器7连接。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释放器5是否与触点8接触从而控制发生器7是否产生臭氧,从而在臭氧的使用时即可产生,而不使用即可停止产生进而减少臭氧的浪费。
    63.而且触点8与电线30之间连接结构为: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触点8与电线30连接处的外侧套设有胶套10,且胶套10穿过安装座1并显露,所述安装座1在胶套10一侧设置有螺钉20,且螺钉20的螺帽与胶套10底部抵接。
    64.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螺帽与胶套10底部抵接,从而对胶套10限位,同时也是对触点8限位,进而在释放器5放回去时,可避免由于对触点8力过大而使触点8和电线30整体往下移的情况,即避免触点8整体移动而影响接触。
    65.如图2和图3所示,释放器5的结构为:首先释放器5包括外壳51和气泡石52,且气泡石52内置于外壳51内并与伸缩管6通过连接管53连接,并且在外壳51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臭氧释放的释放孔511。
    66.其中气泡石52是放置于水中会产生气泡的石头,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发生器7产生好的臭氧沿着伸缩管6传送至气泡石52,并由气泡石52将臭氧释放出来,同时从释放孔511出去并到水中。
    67.同时外壳51内壁和连接管53外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且外壳51内壁和连接管53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
    68.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密封圈54的设置,从而实现密封,并且保证臭氧是从
    释放孔511出去。
    69.同时连接管53的相关结构为:首先连接管53顶部伸入外壳51内并与外壳51连接,且连接管53中部开设有通孔531,并且通孔531两端分别与气泡石52和伸缩管6连接。
    70.其中通孔531与气泡石52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首先气泡石52包括石体521和塑胶管522,且塑胶管522位于石体521底部,而且塑胶管522位于通孔531内并与通孔53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55。
    71.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密封套55的设置,从而实现密封,并且确保臭氧是往气泡石52流动,同时密封套55还有紧固连接的作用即紧固塑胶管522和通孔531之间的连接。
    72.其次通孔531与伸缩管6之间的连接结构为:首先通孔531内壁设置有凸起532,且伸缩管6一端位于通孔531内并与通孔5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并且伸缩管6与凸起53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56。
    73.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密封环56的设置,从而实现密封,并且确保臭氧是往气泡石52流动。
    74.如图1所示,释放器5外侧设置有用于便于使用者拿取释放器5的手持部一,且安装座1对应手持部一开设有开口12。
    75.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手持部一和开口12的配合,从而便于使用者拿取释放器。
    76.其中开口12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121和开口部122,且导向部121位于开口部122底部,而且开口部122的宽度尺寸大于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且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与导向部121的宽度尺寸相适配,并通过将手持部一位于导向部121内从而可自动校正方向并避免释放器5转动。
    77.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尺寸不同的设置并将手持部一位于导向部121内,从而可自动校正方向并避免释放器5转动而导致触点8与释放器5的磨损的情况。
    78.如图5-图10所示,与阀芯91相关的结构为:首先阀芯91底部开设有三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其中三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热水进水口a、冷水进水口b、纯净水进水口c、混合水出水口d和纯净水出水口e。同时安装座1对应三个进水口开设有三个进水通道14,并且安装座对应两个出水口开设有两个出水通道一15。
    79.而且进水管3为三条分别为热水管、冷水管和纯净水管,并分别与三个进水通道14连通,并且出水管2中部开设有用于纯净水流通的出水通道二,且出水管2在出水通道二外侧设置有用于冷热水流通的出水环道,并且出水通道二和出水环道分别与两个出水通道一15连通。
    80.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热水管内的热水沿着进水通道14并通过热水进水口a进入到阀芯91,且冷水管的冷水沿着进水通道14并通过冷水进水口b进入到阀芯91,然后热水和冷水在阀芯91内混合至指定的稳定,并从混合水出水口d流出,接着沿着出水通道一15进入到出水环道从而出水。
    81.同理纯净水管的纯净水沿着进水通道14并通过纯净水进水口c进入到阀芯91,然而从纯净水出水口e流出,并沿着出水通道一15进入到水通道二从而出水。
    82.如图5-图7所示,阀芯91的结构为:首先阀芯91包括上壳体911和底座912以及位于
    上壳体911和底座912之间的拨片913、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其中拨片913分别与阀杆92和陶瓷上片914连接,且阀杆92与上壳体911之间设置有转子916,并且阀杆92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子916内。
    83.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向外转动手持部二41从而带动阀杆92上下摆动进而使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相对移动,并通过向前后转动手持部二41从而带动阀杆92周向转动进而使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相对转动。
    84.同时阀芯91原理和结构可参考专利号为2018210477241的实用新型,且工作原理如下:
    85.当手柄4无前后转动和无向外转动的时候,此时阀芯91为关闭状态;
    86.当手柄1无向外转动且向前转动90度时,此时纯净水出水口e打开;
    87.当手柄1无前后转动,而向外转动时,此时冷水进水口a打开,且热水进水口c打开,同时混合水出水口d打开;
    88.当手柄1向外转动并向前转动40度时,此时热水进水口c打开,且冷水进水口a关闭,同时混合水出水口d打开;
    89.当手柄1向外转动并向后转动40度时,此时冷水进水口a打开,且热水进水口c关闭,同时混合水出水口d打开。
    9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因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2)和进水管(3),且在安装座(1)一侧转动设置有手柄(4),并在安装座(1)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1);释放器(5),其用于放置于水内并释放臭氧,且释放器(5)下端设置有伸缩管(6)并可活动设置于放置槽(11)内,所述伸缩管(6)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产生臭氧的发生器(7),通过伸缩管(6)将发生器(7)产生好的臭氧传送至释放器(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1)在释放器(5)下方设置有可伸缩的两个触点(8),且两个触点(8)通过电线(30)与发生器(7)连接,并且通过释放器(5)是否与触点(8)接触从而控制发生器(7)是否产生臭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8)与电线(30)连接处的外侧套设有胶套(10),且胶套(10)穿过安装座(1)并显露,所述安装座(1)在胶套(10)一侧设置有螺钉(20),且螺钉(20)的螺帽与胶套(10)底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5)包括外壳(51)和气泡石(52),且气泡石(52)内置于外壳(51)内并与伸缩管(6)通过连接管(53)连接,并且在外壳(51)开设有若干个用于臭氧释放的释放孔(511);所述外壳(51)内壁和连接管(53)外壁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且外壳(51)内壁和连接管(53)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5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3)顶部伸入外壳(51)内并与外壳(51)连接,且连接管(53)中部开设有通孔(531),并且通孔(531)两端分别与气泡石(52)和伸缩管(6)连接;所述气泡石(52)包括石体(521)和塑胶管(522),且塑胶管(522)位于石体(521)底部,所述塑胶管(522)位于通孔(531)内并与通孔(53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套(55);或/和,所述通孔(531)内壁设置有凸起(532),且伸缩管(6)一端位于通孔(531)内并与通孔(53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并且伸缩管(6)与凸起(53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56)。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器(5)外侧设置有用于便于使用者拿取释放器(5)的手持部一,且安装座(1)对应手持部一开设有开口(1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2)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部(121)和开口部(122),且导向部(121)位于开口部(122)底部,所述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且手持部一的宽度尺寸与导向部的宽度尺寸相适配,并通过将手持部一位于导向部(121)内从而可自动校正方向并避免释放器(5)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侧壁设置有安装部(13),且安装部(13)中空并内置与出水管(2)和进水管(3)连通的有阀(9),并且阀(9)包括阀芯(91)和转动设置于阀芯(91)上的阀杆(92);所述手柄(4)与安装部(13)内壁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手柄座(40),且手柄(4)包括手持部二(41)和连接部(42),并且连接部(42)穿过手柄座(40)与阀杆(92)连接;所述手持部二(41)最外侧、手柄座(40)最外侧和安装部(13)最外侧平齐,且安装部(13)开口处开设有供手持部二(41)向前转动的凹槽(131),并且手柄座(40)开设有供手持部二(41)底部放置并能供手持部二(41)向外转动的安装槽(4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91)包括上壳体(911)和底座(912)以及位于上壳体(911)和底座(912)之间的拨片(913)、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其中拨片(913)分别与阀杆(92)和陶瓷上片(914)连接,且阀杆(92)与上壳体(911)之间设置有转子(916),并且阀杆(92)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子(916)内,通过向外转动手持部二(41)从而带动阀杆(92)上下摆动进而使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相对移动,并通过向前后转动手持部二(41)从而带动阀杆(92)周向转动进而使陶瓷上片(914)和陶瓷下片(915)相对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91)底部开设有三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且安装座(1)对应三个进水口开设有三个进水通道(14),并且安装座对应两个出水口开设有两个出水通道一(15);所述进水管(3)为三条分别为热水管、冷水管和纯净水管,并分别与三个进水通道(14)连通,所述出水管(2)中部开设有用于纯净水流通的出水通道二,且出水管(2)在出水通道二外侧设置有用于冷热水流通的出水环道,并且出水通道二和出水环道分别与两个出水通道一(15)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厨房龙头,包括:安装座,其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出水管和进水管,且在安装座一侧转动设置有手柄,并在安装座顶部开设有放置槽;释放器,其用于放置于水内并释放臭氧,且释放器下端设置有伸缩管并可活动设置于放置槽内,所述伸缩管另一端连接有用于产生臭氧的发生器,通过伸缩管将发生器产生好的臭氧传送至释放器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先放水,然后再将释放器放于水中从而释放臭氧,因而臭氧与水的混合是在出水之后,并且释放器会源源不断提供臭氧,因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而能提供更好的消毒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宣品安 邹俊怀 刘延 谭金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富瑞浦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