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

    专利查询2024-05-29  1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充电桩用于电动汽车和电瓶车等设备的充电,通常设置在户外,供使用者自己选择充电的时长和方式,其中壁挂式交流充电桩是充电桩中的一种形式,体积较小,悬挂安装,节省安装的空间。但是目前,现有的壁挂式充电桩大多采用刷卡充电的方式,这样需要随身携带充电卡,在忘记带充电卡时,则无法进行充电,导致充电非常不方便;同时由于现有的充电桩疏于管理,经常出现充电枪随处摆放,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充电枪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人脸识别进行充电,使用方便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及与充电模块连接的充电枪,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充电枪插孔,所述充电枪插孔的内侧安装有充电枪闭锁机构,所述壳体的表面安装有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上方,所述读卡器模块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相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智能终端相连接;
    5.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用于对充电枪进行锁定,同时在人脸认证通过后解锁,充电枪能够拔出;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对充电系统进行控制,并显示充电时间、电量信息;所述读卡器模块用于识别充电卡信息;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脸图像,并通过人脸识别模块进行识别;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人脸识别结果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
    6.优选的,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主要由筒型插座、l型限位卡板和锁枪电机构成,所述筒型插座安装在充电枪插孔内,所述充电枪用于插装在筒型插座内,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筒型插座之间安装有导向杆和控制丝杆,所述l型限位卡板通过丝母和导向套安装在控制丝杆和导向杆上,所述筒型插座设置有限位插孔,所述充电枪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插槽,所述l型限位卡板位于限位插孔内,且底部插装在限位插槽内,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丝杆相连接,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控制。
    7.优选的,所述筒型插座的插孔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充电枪的两侧设置有导向凸楞。
    8.优选的,所述筒型插座内还安装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充电枪
    是否插入筒型插座内,且所述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报警模块。
    9.优选的,所述通讯模块为4g或5g模块。
    10.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11.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上还安装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合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智能终端采集人脸信息,并储存在云端服务器,然后再通过充电桩识别人脸信息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比对验证,验证通过后,充电桩的充电枪解锁,可以进行充电,充电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充电枪采用通过充电枪闭锁机构进行闭锁,避免不充电任意拔枪的情况,而且采用配备感应传感器,能够充电完成后,感应充电枪是否插回筒型插座,未插入时则进行报警,这样能够便于充电枪的管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枪闭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筒型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至图4所示,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充电模块2及与充电模块连接的充电枪3,壳体1内还安装有控制器4,壳体1的侧部设置有充电枪插孔5,充电枪插孔5的内侧安装有充电枪闭锁机构,壳体1的表面安装有触控显示屏6、读卡器模块7及摄像头8,摄像头8位于触控显示屏6的上方,读卡器模块7位于触控显示屏6的下方,摄像头8通过人脸识别模块10与控制器4相连接,充电枪闭锁机构、触控显示屏6、读卡器模块7和充电模块2分别与控制器4相连接,控制器4通过通讯模块11与云端服务器12相连接,云端服务器12与智能终端13相连接。
    19.本实用新型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利用智能终端在云端服务器注册及办理充电绑定手续,然后通过智能手机采集人脸识别对比图像,图像储存在云端服务器。在线下需要进行充电时,先通过触控显示屏输入启动充电程序,然后控制器通过人脸识别模块、摄像头采集人脸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储存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通讯模块为4g或5g模块,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当人脸信息识别通过时,控制器控制充电枪闭锁机构对充电枪进行解锁,充电枪可以自由拔出,待充电枪插入充电接口后,充电模块控制进行充电,同时在触控显示屏上显示充电时间和电量信息等,充电结束后,充电枪复位,充电完成。如果人脸识别没有通过,充电枪闭锁机构无法解锁,充电无法继续。
    20.其中,充电枪闭锁机构主要由筒型插座14、l型限位卡板15和锁枪电机16构成,筒
    型插座14安装在充电枪插孔5内,充电枪3用于插装在筒型插座14内,壳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安装座17,安装座17和筒型插座14之间安装有导向杆18和控制丝杆19,l型限位卡板15通过丝母和导向套安装在控制丝杆19和导向杆18上,筒型插座14设置有限位插孔20,充电枪3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插槽21,l型限位卡板15位于限位插孔内,且底部插装在限位插槽21内,壳体1的内壁还安装有伺服电机16,伺服电机16与控制丝杆19相连接,且伺服电机16与控制器4连接控制。充电枪的闭锁和解锁,采用l型限位卡板进行控制。在需要锁定时,伺服电机带动控制丝杆转动,使l型限位卡板沿限位插孔20移动,并插入充电枪3的限位插槽21内,实现对充电枪的锁定。在解锁时,伺服电机控制l型限位卡板从限位插槽21拔出即可。同时为了保证插入的准确性,l型限位卡板始终不与限位插孔20脱离。
    21.此外,筒型插座14的插孔两侧设置有导向槽23,充电枪3的两侧设置有导向凸楞24,便于充电枪的定位。筒型插座14内还安装有感应传感器25,感应传感器25用于感应充电枪是否插入筒型插座内,且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4上还连接有报警模块22。感应传感器能够识别充电枪在完成充电后,是否插入筒型插座内,没有插入或插入不准确的,均可以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操作者复位充电枪。控制器4上还安装有定位模块9,定位模块9用于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及与充电模块连接的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充电枪插孔,所述充电枪插孔的内侧安装有充电枪闭锁机构,所述壳体的表面安装有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上方,所述读卡器模块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下方,所述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相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智能终端相连接;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用于对充电枪进行锁定,同时在人脸认证通过后解锁,充电枪能够拔出;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对充电系统进行控制,并显示充电时间、电量信息;所述读卡器模块用于识别充电卡信息;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人脸图像,并通过人脸识别模块进行识别;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人脸识别结果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闭锁机构主要由筒型插座、l型限位卡板和锁枪电机构成,所述筒型插座安装在充电枪插孔内,所述充电枪用于插装在筒型插座内,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筒型插座之间安装有导向杆和控制丝杆,所述l型限位卡板通过丝母和导向套安装在控制丝杆和导向杆上,所述筒型插座设置有限位插孔,所述充电枪的前端上设置有限位插槽,所述l型限位卡板位于限位插孔内,且底部插装在限位插槽内,所述壳体的内壁还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丝杆相连接,且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插座的插孔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充电枪的两侧设置有导向凸楞。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型插座内还安装有感应传感器,所述感应传感器用于感应充电枪是否插入筒型插座内,且所述感应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还连接有报警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为4g或5g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还安装有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定位充电桩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壁挂式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充电模块及与充电模块连接的充电枪,壳体内还安装有控制器,壳体的侧部设置有充电枪插孔,充电枪插孔的内侧安装有充电枪闭锁机构,壳体的表面安装有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及摄像头,摄像头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上方,读卡器模块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下方,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充电枪闭锁机构、触控显示屏、读卡器模块和充电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相连接,云端服务器与智能终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人脸识别进行充电,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轩帆 苏耀旭 李永富 唐启贵 刘晓燕 陈显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