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熏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
背景技术:
2.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
3.现有的熏蒸装置一般通过在熏蒸桶中放入中药药物,使中药药物与热水浸泡,通过将药物加热使蒸汽作用在人体上,但是该种熏蒸方式中,中药药物在进行浸泡时,中药的药包容易漂浮在水面,与水融合成药液的速率较慢,水蒸气中前期的药液含量较少,影响患者熏蒸时的人体吸收效率。所以需要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床,所述熏蒸床顶端两侧对称缝合有两个折叠布,且所述折叠布顶端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右侧活动连接在熏蒸床端侧,所述熏蒸床表面开设有熏蒸槽,且所述熏蒸槽内部嵌设有吸热孔垫,所述熏蒸床底端设有安装组件,且所述安装组件内部设有浸泡组件,所述浸泡组件由连杆、下球框、内轴、弹簧、上连板、上球框、上布网、下布网组成和连盘。
7.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对称连接在熏蒸床底端左侧,所述限位块内侧与对接块边侧相接触,所述对接块固定在加热箱表面,所述限位块与对接块之间通过卡销横向贯穿固定,所述加热箱顶端右侧连接有卡块,且所述卡块通过限位槽嵌设在连块内部,通过将卡销贯穿限位块与对接块,从而对加热箱进行快速安装。
8.优选的,所述加热箱一侧通过矩形通槽贯穿嵌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左右两侧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滑块通过滑槽嵌设在加热箱内壁,通过加热箱的滑槽对滑块进行限位。
9.优选的,所述滑块底端设有弧形滑槽,且弧形滑槽内壁与滚珠相接触,所述滚珠通过球槽等距嵌设在加热箱的滑槽内壁,滑块在移动中带动滚珠转动,一定程度少减少了水箱移动时的阻力。
10.优选的,所述连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对称活动设置在水箱内壁,所述连杆左侧连接有下球框,所述连杆顶端通过通孔贯穿有内轴,且所述内轴底端连接有连盘,所述连盘顶端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在内轴外侧,所述内轴顶端连接有上连板,且所述上连板左侧连接有上球框,所述上球框位置与下球框相对应,通过连杆转动,使下球框底端与水箱内壁相抵触,使药材埋没于水中。
11.优选的,所述下球框内部放置有下布网,且所述下布网上方设置有上布网,所述上布网嵌设在上球框内部,通过上布网与下布网闭合后对中药药材包进行包裹。
12.优选的,所述上布网的环状边底端等距环绕设有球状橡胶块,且球状橡胶块通过
卡槽嵌设在下布网表面,通过球状橡胶块的端部卡合在通孔内部,从而将下布网与上布网连接的稳固性。
13.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浸泡组件,实现对中药药包的安全浸泡,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本装置通过将中药药材包放置在下球框内部,并且通过上布网与下布网相互配合对中药药材包进行包裹,将连杆转动,使下球框底端与水箱内壁相抵触,使药包完全浸泡在水中,提高了药包在热水中的融合效率,同时,上布网与下布网形成包裹腔能够有效的防止药材残渣遗漏,影响后续对水箱的清洁工作。
15.2、通过设置安装组件,实现对加热箱的快速组装,本装置通过卡块插设在连块的限位槽内部,使对接块位于限位块内侧,并且与限位块平齐,同时,将卡销贯穿限位块与对接块,从而对加热箱进行快速安装,此时限位块对对接块进行限位,避免加热箱左右晃动,保证加热箱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的局部结构展开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中安装组件立体炸裂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中安装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中浸泡组件立体炸裂示意图。
22.图中:1、熏蒸床;2、吸热孔垫;3、折叠布;4、封盖;5、安装组件;51、限位块;52、对接块;53、卡销;54、加热箱;55、卡块;56、连块;57、水箱;58、滑块;59、滚珠;6、浸泡组件;61、连杆;62、下球框;63、内轴;64、弹簧;65、上连板;66、上球框;67、上布网;68、下布网;69、连盘。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参照图1-5,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床1,熏蒸床1顶端两侧对称缝合有两个折叠布3,且折叠布3顶端设有封盖4,封盖4右侧活动连接在熏蒸床1端侧,熏蒸床1表面开设有熏蒸槽,且熏蒸槽内部嵌设有吸热孔垫2,熏蒸床1底端设有安装组件5,且安装组件5内部设有浸泡组件6,浸泡组件6由连杆61、下球框62、内轴63、弹簧64、上连板65、上球框66、上布网67、下布网68组成和连盘69,通过将中药药材包放置在下球框62内部,使下
球框62底端与水箱57内壁相抵触,使药包完全浸泡在水中,提高了药包在热水中的融合效率。
25.具体的,如图3所示,安装组件5包括限位块51,限位块51对称连接在熏蒸床1底端左侧,限位块51内侧与对接块52边侧相接触,对接块52固定在加热箱54表面,限位块51与对接块52之间通过卡销53横向贯穿固定,加热箱54顶端右侧连接有卡块55,且卡块55通过限位槽嵌设在连块56内部,通过将卡销53贯穿限位块51与对接块52,从而对加热箱54进行快速安装,通过限位块51对对接块52进行限位,避免加热箱54左右晃动,保证加热箱54安装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加热箱54一侧通过矩形通槽贯穿嵌设有水箱57,水箱57左右两侧连接有滑块58,且滑块58通过滑槽嵌设在加热箱54内壁,通过加热箱54的滑槽对滑块58进行限位,避免水箱57在移动中发生摆动,影响水箱57的推送穿插。
27.再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滑块58底端设有弧形滑槽,且弧形滑槽内壁与滚珠59相接触,滚珠59通过球槽等距嵌设在加热箱54的滑槽内壁,滑块58在移动中带动滚珠59转动,避免水箱57承装热水后,水箱57推送移动麻烦的事情发生,一定程度少减少了水箱57移动时的阻力,提高了流畅度。
28.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连杆61设有两个,两个连杆61对称活动设置在水箱57内壁,连杆61左侧连接有下球框62,连杆61顶端通过通孔贯穿有内轴63,且内轴63底端连接有连盘69,连盘69顶端连接有弹簧64,且弹簧64套设在内轴63外侧,内轴63顶端连接有上连板65,且上连板65左侧连接有上球框66,上球框66位置与下球框62相对应,通过连杆61转动,使下球框62底端与水箱57内壁相抵触,使药包完全浸泡在水中,提高了药包在热水中的融合效率。
29.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下球框62内部放置有下布网68,且下布网68上方设置有上布网67,上布网67嵌设在上球框66内部,通过将上布网67下压,使上布网67底端的橡胶凸块嵌设在下布网68表面对应的通孔内部,上布网67与下布网68闭合后对中药药材包进行包裹,避免药包内的残渣漏出。
30.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上布网67的环状边底端等距环绕设有球状橡胶块,且球状橡胶块通过卡槽嵌设在下布网68表面,当上布网67与下布网68闭合时,通过上布网67底端的球状橡胶块嵌设在下布网68边侧的通孔内部,球状橡胶块的端部卡合在通孔内部,从而将下布网68与上布网67连接,保证上布网67与下布网68闭合连接的稳定性。
31.工作原理:根据附图4和附图5所示,通过将药包放置在下布网68内部,此时,将上布网67下压,使上布网67底端的橡胶凸块嵌设在下布网68表面对应的通孔内部,此时,松开对上球框66的拉力,在弹簧64的弹力作用下推动连盘69移动,连盘69在移动中带动内轴63移动,内轴63在移动中带动上连板65运动,上连板65在运动中带动上球框66移动,上球框66在运动中下压,使上球框66与下球框62闭合,此时,将连杆61转动,使下球框62底端与水箱57内壁相抵触,从而使药包能够完全埋没在水中,使药材的药性能够快速混合;
32.其次,根据附图3和附图4所示,工作人员将水箱57推送,使水箱57在加热箱54内部移动,需要对加热箱54进行组装时,通过卡块55插设在连块56的限位槽内部,同时使对接块52位于限位块51的内侧,并且对接块52与限位块51平齐,此时,将卡销53横向贯穿限位块51与对接块52内部,从而将加热箱54的位置固定,此时,根据附图1与附图2所示,将吸热孔垫2
放置在熏蒸床1表面对应的熏蒸槽内部,使患者平躺在熏蒸床1上,将封盖4下压,从而对四周进行覆盖,方便热气集中熏蒸,降低热气的流失速率。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熏蒸床(1)顶端两侧对称缝合有两个折叠布(3),且所述折叠布(3)顶端设有封盖(4),所述封盖(4)右侧活动连接在熏蒸床(1)端侧,所述熏蒸床(1)表面开设有熏蒸槽,且所述熏蒸槽内部嵌设有吸热孔垫(2),所述熏蒸床(1)底端设有安装组件(5),且所述安装组件(5)内部设有浸泡组件(6),所述浸泡组件(6)由连杆(61)、下球框(62)、内轴(63)、弹簧(64)、上连板(65)、上球框(66)、上布网(67)、下布网(68)组成和连盘(6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5)包括限位块(51),所述限位块(51)对称连接在熏蒸床(1)底端左侧,所述限位块(51)内侧与对接块(52)边侧相接触,所述对接块(52)固定在加热箱(54)表面,所述限位块(51)与对接块(52)之间通过卡销(53)横向贯穿固定,所述加热箱(54)顶端右侧连接有卡块(55),且所述卡块(55)通过限位槽嵌设在连块(56)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54)一侧通过矩形通槽贯穿嵌设有水箱(57),所述水箱(57)左右两侧连接有滑块(58),且所述滑块(58)通过滑槽嵌设在加热箱(54)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8)底端设有弧形滑槽,且弧形滑槽内壁与滚珠(59)相接触,所述滚珠(59)通过球槽等距嵌设在加热箱(54)的滑槽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6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杆(61)对称活动设置在水箱(57)内壁,所述连杆(61)左侧连接有下球框(62),所述连杆(61)顶端通过通孔贯穿有内轴(63),且所述内轴(63)底端连接有连盘(69),所述连盘(69)顶端连接有弹簧(64),且所述弹簧(64)套设在内轴(63)外侧,所述内轴(63)顶端连接有上连板(65),且所述上连板(65)左侧连接有上球框(66),所述上球框(66)位置与下球框(62)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球框(62)内部放置有下布网(68),且所述下布网(68)上方设置有上布网(67),所述上布网(67)嵌设在上球框(66)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布网(67)的环状边底端等距环绕设有球状橡胶块,且球状橡胶块通过卡槽嵌设在下布网(68)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熏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门诊用熏蒸装置,包括熏蒸床,所述熏蒸床顶端两侧对称缝合有两个折叠布,且所述折叠布顶端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右侧活动连接在熏蒸床端侧,所述熏蒸床表面开设有熏蒸槽,且所述熏蒸槽内部嵌设有吸热孔垫,所述熏蒸床底端设有安装组件,且所述安装组件内部设有浸泡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中药药材包放置在下球框内部,并且通过上布网与下布网相互配合对中药药材包进行包裹,将连杆转动,使下球框底端与水箱内壁相抵触,使药包完全浸泡在水中,提高了药包在热水中的融合效率,同时,上布网与下布网形成包裹腔能够有效的防止药材残渣遗漏,影响后续对水箱的清洁工作。影响后续对水箱的清洁工作。影响后续对水箱的清洁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琦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