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氧仪。
背景技术:
2.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的氧气的含量。人是靠氧气生存的,氧气从肺部吸入后就经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中,由血液传送给身体各部位器官或细胞使用。因此,血氧饱和度作为评估人体生命重要指征之一,测量血氧饱和度就变得十分重要。
3.现有技术中的血氧仪在使用时,会因为不同使用者的肤色、皮肤的粗糙程度、个人体质等会导致测量不准确,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氧仪,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氧仪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氧仪,所述血氧仪包括:mcu、信号产生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根据所述mcu发出的控制信号生成穿透信号;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穿透信号穿透人体组织后产生的电流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mcu相连,用于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发送到所述mcu;所述mcu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生成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大小,调整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穿透信号进行调整。
6.可选地,所述血氧仪还包括:第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数模转换器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mcu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放大。
7.可选地,所述血氧仪还包括:第三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根据预设放大倍数对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使所述mcu根据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mcu发出的调整信号调整所述预设放大倍数得到目标放大倍数,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
8.可选地,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三放大器、第三模数转换器、第六电阻、第六电容和第四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电容并联;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接收
所述mcu发出的调整信号。
9.可选地,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四数模转换器和第四放大器;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10.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偏置电压模块;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偏置电压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
11.可选地,所述偏置电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相连。
12.可选地,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包括所述h桥模块、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h桥模块包括h桥;所述h桥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h桥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3.可选地,所述h桥模块还包括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所述第一发光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h桥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二发光管与所述第一发光管反向并联,所述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用于发出穿透信号。
14.可选地,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为光照接收二极管,用于接收所述穿透信号。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血氧仪,当血氧仪对人体进行检测时,信号采集模块接收穿透人体组织的穿透信号并产生电流信号,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发送给mcu,mcu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向信号产生模块发出目标控制信号,控制穿透信号的产生,从而控制电流信号的产生,使第一信号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在预设范围内,mcu将第一电压信号转化的血氧信号也为高精度输出,解决了因人体体质差异而导致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氧仪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血氧仪,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血氧仪包括:mcu100、信号产生模块200、信号采集模块300、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
26.所述信号产生模块200与所述mcu100相连,用于根据所述mcu100发出的控制信号生成穿透信号;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致,穿透信号对不同人体的组织穿透能力不一样,血氧仪在使用之前,mcu100会根据穿透信号对人体的一般穿透能力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产生模块200生成穿透信号。
27.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00用于接收所述穿透信号穿透检测目标后产生的电流信号;所述检测目标为任何能产生血氧信号的动物或人体组织,例如,当穿透信号穿过人体组织时,穿透信号会被人体组织吸收,通过信号采集模块300采集被人体组织吸收后产生的电流信号,进而可以计算出人体的血氧饱和度。
28.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0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mcu100相连,用于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发送到所述mcu100;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的同时,会对信号进行放大。
29.所述mcu1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得到所述检测目标的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大小,调整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200根据调整后的所述控制信号对穿透信号进行调整。
30.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例如皮肤的粗超程度、肤色等,会影响穿透信号的穿透能力,当接收到的穿透信号超出预设值,即mcu100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信号超出预设值的范围时,mcu100根据第一电压信号的大小,调整控制信号,进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200产生穿透信号,例如,当第一电压信号大于预设值的范围时,控制穿透信号减弱;当第一电压信号小于预设值的范围时,控制穿透信号增强,使第一电压信号输出在合理范围内。
31.实施例二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血氧仪还包括:
33.第二信号转换模块500,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500包括第二数模转换器d2和第二放大器op2,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d2的第一端与所述mcu100相连,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200相连,用于将所述mcu100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放大。
34.通过mcu100发出的控制信号为数字信号,通过第二数模转换器d2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第二放大器op2对转化后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35.实施例三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血氧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血
氧仪还包括:
37.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的输出端与所述mcu100相连,用于根据预设放大倍数对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使所述mcu100根据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mcu100发出的调整信号调整所述预设放大倍数得到目标放大倍数,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
38.当人体处于弱灌注时,人体的血氧信号非常虚弱,信号采集模块300采集到的电流信号非常微弱,此时,mcu100根据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发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对信号产生模块200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已经超过信号产生模块200的调控范围,即信号产生模块200根据目标控制信号产生的穿透信号已经达到最强,由于人体的血氧信号非常微弱,信号采集模块300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依旧十分微弱,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对电流信号进行转换和放大之后,依旧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通过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mcu100根据第三电压信号向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发出调整信号对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的放大倍数进行调整,使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输出的第三电压信号在预设范围内,输出高精度的第三电压信号,再通过mcu100将第三电压信号生成血氧信号;其中,电流信号可转化得到第二电压信号,第二电压信号可转化得到第一电压信号。
39.实施例四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包括第三放大器op3、第三模数转换器a3、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所述第三放大器op3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op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mcu100相连,用于接收所述mcu100发出的调整信号。
41.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包括第四数模转换器d4和第四放大器op4;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d4的第一端与所述mcu100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d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42.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第三模数转换器a3对第三电压信号进行采集,能够获取更高精度的第三电压信号,进而使之输出的血氧信号精度更高;经过第三放大器op3输出的第三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第三模数转换器a3还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使mcu100接收到的第三电压信号为数字信号。
43.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包括第四数模转换器d4和第四放大器op4;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d4的第一端与所述mcu100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d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op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op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44.通过第四信号转换模块610通过第四数模转换器d4接收mcu100发出的调整信号,调整信号为数字信号,第四数模转换器d4将调整信号进行数模转换,调整信号转化为模拟
信号,通过第四放大器op4对调整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调整信号传输给第三放大器op3,第三放大器op3根据调整信号进行调整到目标放大倍数,并根据目标放大倍数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
45.实施例五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包括第一放大器op1、第一模数转换器a1、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和偏置电压模块410;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a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a1的第二端与所述mcu100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300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op1的正相输入端和偏置电压模块410相连;所述第三电容c3与所述第三电阻r3并联。
4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和第三电容c3用于设置第一放大器op1的倍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二电阻r2、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和第三电容c3的大小,进而设置第一放大器op1的放大倍数。
48.所述偏置电压模块410包括第四电阻r4、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与所述第四电阻r4并联;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源vcc相连。
49.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包括所述h桥模块、三极管q1和第六电阻r6;所述h桥模块包括h桥;所述h桥的第一端与所述mcu100相连,所述h桥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op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
50.需要说明的是,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第二放大器op2输出端的控制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通过控制第二放大器op2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根据“虚短”,控制第二放大器op2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可以控制第六电阻r6的工作电流,h桥通过三极管q1第六电阻r6串联,进而可以控制h桥的工作电流以控制穿透信号的产生。
51.所述h桥模块还包括第一发光管d1和第二发光管d2;所述第一发光管d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h桥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二发光管d2与所述第一发光管d1反向并联,所述第一发光管d1和第二发光管d2用于发出穿透信号。
5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发光管d1发出红光,通过第二发光管d2发出红外光,通过h桥模块分别控制第一发光管d1和第二发光管d2交替导通,产生穿透信号,光照接收二极管d3在时间周期内分别接收穿过人体组织的穿透信号,即红光和红外光信号,并产生电流信号,第一转换器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
53.实施例六
5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氧仪的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人体组织进行测量时,人体组织可以是人的手指,将手指放入信号产生模块200和信号采集模块
300之间,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交替产生红光和红外光穿透手指,光照接收二极管d3交替接收穿过手指之后的红光和红外光,产生电流信号,第一放大器op1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通过第一模数转换器a1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第一电压信号,并将第一电压信号进行转换发送给mcu100,mcu100判断第一电压信号是否在预设范围内,当第一电压信号超过预设范围时,mcu100向第二数模转换器d2发送控制信号,第二数模转换器d2将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化,第二放大器op2将控制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三极管q1根据放大后的控制信号导通,并通过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阻r1的工作电流,从而控制h桥的工作电流,第一发光管d1和第二发光管d2随着工作电流的增加,发出的光强增强,光照穿过手指,光照接收二极管d3接收到的穿透信号也就更强;使第一放大器op1的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在预设范围内;第三放大器op3再次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第三模数转换器a3对第三电压信号进行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第三电压信号,并将第三电压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发送给mcu100,通过mcu100输出高精度的第三电压信号,mcu100根据第三电压信号生成血氧信号。
55.当mcu100根据第二电压信号向第二信号模块发送目标控制信号,第一发光管d1和第二发光管d2的发光强度已经达到最大,由于人体的血氧信号非常微弱,即人体处于弱灌注的状况下,信号采集模块300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依旧十分微弱,第一信号转换模块400对电流信号进行转换并放大得到的第二电压信号依旧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通过第三信号转换模块600对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并发送给mcu100,mcu100根据第三电压信号向第四数模转换器d4发出调整信号,第四数模转换器d4对调整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第四放大器op4对调整信号进行放大,第三放大器op3接收到放大后的调整信号之后,使第三放大器op3的放大倍数调整到预设倍数,第三放大器op3按照预设倍数放大接收到的第二电压信号得到第三电压信号,第三模数转换器a3采集得到高精度的第三电压信号,使第三电压信号输出在预设范围内,并对第三电压信号进行数模转化,并将第三电压信号发送给mcu100,mcu100根据第三电压信号得到血氧信号,实现了当人体处于弱灌注的情况下,也能采集到高精度的血氧信号并输出。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仪包括:mcu、信号产生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根据所述mcu发出的控制信号生成穿透信号;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穿透信号穿透检测目标后产生的电流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mcu相连,用于将所述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发送到所述mcu;所述mcu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得到所述检测目标的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大小,调整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信号产生模块根据调整后的所述控制信号对穿透信号进行调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仪还包括:第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二数模转换器和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相连,用于将所述mcu发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和放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仪还包括:第三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根据预设放大倍数对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电压信号,使所述mcu根据所述第三电压信号生成所述血氧信号,还用于根据所述mcu发出的调整信号调整所述预设放大倍数得到目标放大倍数,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数字信号,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为模拟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三放大器、第三模数转换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四信号转换模块;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接收所述mcu发出的调整信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四数模转换器和第四放大器;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相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第一模数转换器、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偏置电压模块;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模数转换器
的第二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偏置电压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电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相连。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产生模块包括h桥模块、三极管和第六电阻;所述h桥模块包括h桥;所述h桥的第一端与所述mcu相连,所述h桥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h桥模块还包括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所述第一发光管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h桥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相连,所述第二发光管与所述第一发光管反向并联,所述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用于发出穿透信号。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氧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为光照接收二极管,用于接收所述穿透信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氧仪,包括:MCU、信号产生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和第一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产生模块与所述MCU相连,用于根据所述MCU发出的控制信号生成穿透信号;信号采集模块接收穿透人体组织的穿透信号并产生电流信号,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并发送给MCU,MCU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向信号产生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穿透信号的产生,从而控制电流信号的产生,使第一信号转换模块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在预设范围内,MCU将第一电压信号转化的血氧信号也为高精度输出,解决了因人体体质差异而导致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确的问题。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詹小强 钟成保 苗小雨 孙鹏 周彦 杨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