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装置与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6-19  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吸尘装置与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改善,吸尘器、洗地机等清洁设备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常,此类设备设置有尘杯,用于收集吸入的灰尘等污物。当尘杯装满后,需要将其中的污物倒出,目前的许多清洁设备中,倒出尘杯内的污物时,其常见方式是使尘杯相对于清洁设备的主体运动,直至尘杯的开口外露,从而使污物从开口处倒出。然而,上述方式中,尘杯一旦运动至开口部分外露后,污物将会马上倒出,若此时尘杯还未运动至行程终点,则部分污物会随尘杯的运动而洒出。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装置,该吸尘装置中,需要倒出尘杯内的污物时,无需将尘杯拆下,操作较为方便,并且尘杯内的污物不会在尘杯运动时洒出。
    4.吸尘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入口与排出口;
    6.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提供抽吸动力;
    7.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过滤器、尘杯与尘杯安装件,所述尘杯包括尘杯主体与尘杯盖,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尘杯主体的容纳腔连通的倾倒口,从所述吸入口进入的气流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流经所述驱动件,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
    8.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尘杯组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内;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分离,所述尘杯能够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至释放位置;
    9.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与所述尘杯主体连接,所述尘杯盖能够被所述第二锁定组件锁定于合盖位置,以封堵所述倾倒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外露,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以打开所述倾倒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吸尘装置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倾倒口位于所述尘杯主体的底端。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所述转动轨迹在所述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杯盖与所述尘杯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位于所述
    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所述尘杯盖相对于所述尘杯主体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一挂接部,所述尘杯盖包括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挂接部挂接以将所述尘杯盖锁定于所述合盖位置,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挂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操作钮、第三弹性件与第二锁定组件壳,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设有所述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与所述尘杯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之间,所述第二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二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第二操作钮复位。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钮包括用于接受外力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所述第二操作钮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远离所述第一挂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转动至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尘杯主体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操作钮、连杆与第一弹性件,所述连杆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操作钮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操作钮设置于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杆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按压所述连杆,以使所述连杆转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连杆复位至所述锁定状态。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施加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操作钮按压所述连杆的方向,所述第一操作钮包括相对于主体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朝所述连杆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逐渐贴合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不同区域,沿所述外力方向,所述凸出部在按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后驱动所述尘杯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尘杯上远离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处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斜面配合,以在所述尘杯相对于所述容纳槽转动时进行位置避让。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被所述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三卡接部的第三操作钮,所述尘杯安装件包括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操作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以将所述尘杯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三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分离,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三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第三操作钮复位。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操作钮上远离所述第三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接收外力的第三操作钮按压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三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分离。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风道,所述尘杯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尘杯组件沿所述吸尘装置的轴向排布。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器随所述尘杯同步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
    28.上述吸尘装置,包括壳体、尘杯组件、第一锁定组件与第二锁定组件,尘杯安装件与壳体连接,尘杯主体与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尘杯主体上设有与尘杯主体的容纳腔连通的倾倒口,尘杯盖能够被第二锁定组件锁定,以使倾倒口被封堵。锁定状态下,尘杯被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壳体内,释放状态下,尘杯与第一锁定组件分离,尘杯能够相对于尘杯安装件转动至释放位置。在该过程中,尘杯盖被第二锁定组件锁定,当尘杯从锁定状态到达释放状态的转动过程中,由于倾倒口被尘杯盖封堵,容纳腔内的灰尘等不会从倾倒口洒出。
    2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上述的吸尘装置。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或洗地机。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清洁设备为洗地机,所述洗地机包括地刷组件、机身、废液箱与清洁液箱,所述吸尘装置和所述地刷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两端,所述废液箱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清洁液箱安装于所述地刷组件,所述吸入口设置于所述吸尘装置上靠近所述机身的端部。
    32.上述清洁设备,通过应用上述的吸尘装置,尘杯内的污物不会在尘杯释放过程中洒出。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所示清洁设备中吸尘装置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2所示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图1所示清洁设备中吸尘装置的尘杯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2所示吸尘装置的剖视图;
    38.图6为图2所述吸尘装置中尘杯组件、第一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与第三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5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40.图8为图2所述吸尘装置中尘杯组件与第二锁定组件的爆炸图。
    41.附图标记:
    42.吸尘装置10、壳体100、容纳槽110、风道120、吸入口130、排出口140;
    43.尘杯210、尘杯主体211、容纳腔2111、倾倒口2112、第二卡接部2113、尘杯盖212、第二挂接部2126、插孔2127、固定柱2128、卡簧2129、尘杯安装件220、第四卡接部221、第二弹性件230、过滤器240;
    44.第一锁定组件300、第一操作钮310、凸出部311、第一斜面3111、连杆320、第一卡接部321、第二斜面322、转动轴323;
    45.第二锁定组件400、第二操作钮410、第一挂接部411、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套接部413、第二锁定组件壳420、插块421、连接柱422;
    46.第三操作钮510、第三卡接部511、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
    47.驱动件610、电池620;
    48.地刷组件700、清洁液箱710;
    49.机身800、废液箱810。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6.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包括吸尘装置10,该吸尘装置10可以在清洁设备工作过程中提供抽吸力,并过滤收集灰尘等污物,使流出清洁设备的气流为洁净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可以为吸尘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清洁设备可以为洗地机。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清洁设备为洗地机,为便于描述与理解,下述各实施例中,将以洗地机为例对清洁设备以及其中的吸尘装置10展开介绍。
    57.参阅图1与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洗地机包括地刷组件700、机身800、废液箱810与清洁液箱710,吸尘装置10和地刷组件700分别连接于机身800的两端,废液箱810安装于机身800,清洁液箱710安装于地刷组件700。具体地,在图1所示角度下,地刷组件700连接于机身800的底端,吸尘装置10连接于机身800的顶端,地刷组件700与待清洁区域接触,待清洁区域可以为地面。清洁液箱710内存储有清水和/或清洗剂等液体,废液箱810用于存储对地面进行清洗后回收的混杂有灰尘等污物的清洁液。
    58.参阅图1、图2与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的壳体100内安装有驱动件610,壳体100上设有吸入口130与排出口140,壳体100的内部设有与吸入口130连通的风道120,尘杯组件安装于靠近风道120出口的区域,驱动件610与尘杯组件沿吸尘装置10的轴向排布。具体地,吸入口130设置于壳体100上用于与机身800连接的一端。尘杯组件包括过滤器240,从吸入口130进入的气流经过滤器240过滤后流经驱动件610,并从设置于壳体100的排出口140排出。具体地,机身800内设有与地刷组件700的抽吸口连通的管路,该管路还与吸入口130连通。洗地机工作时,驱动件610运转以提供抽吸动力,清洁液箱710内的清洁液喷出至地面,地刷组件700中的地刷吸收清洁液,并与地面进行摩擦,从而去除地面的污渍,清洁液吸附了灰尘、毛发等污物后成为废液,废液被设置于地刷一侧的压板挤压,挤压出的废液被朝上抽走进入机身800内的管道,并输送至废液箱810,废液箱810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将混杂的流体分离,大部分灰尘溶于清洁液而留在废液箱810内,混有少量灰尘的气流朝上继续流动,从吸入口130进入风道120,进而进入尘杯组件,过滤器240对混杂有少量灰尘的气流进行过滤,过滤后洁净气流流经驱动件610后从排出口140排出,过滤掉的灰尘等颗粒物被留存于尘杯组件内。地刷组件700处的刮板结构、废液箱810处的气液分离器等结构均使用现有技术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59.当然,吸尘装置10也可以从机身800上拆下后单独使用,应用场景较广。可以单独使用吸尘装置10对沙发或床等区域进行清洁,当驱动件610运转,灰尘等会从吸入口130吸入,经风道120流入尘杯组件,过滤器240对混杂有灰尘的气流进行过滤,过滤后洁净气流流经驱动件610后从排出口140排出,过滤掉的灰尘与小颗粒物被留存于尘杯组件内。
    60.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壳体100内的电池620。具体地,电池620安装于壳体100上远离吸入口130的一端,电池620用于为驱动件610供电,使驱动件610能够运转而提供抽吸力。驱动件610可以选用电机或气泵等部件。电量不足时,可以拆下电池620进行充电,或者更换满电的电池。电池620与壳体100之间可以采用现
    有技术中的可拆卸结构,例如通过弹性卡接、过盈配合等方式进行安装。
    61.以下各实施例对吸尘装置10的结构进行介绍。
    62.参阅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包括壳体100、驱动件610、尘杯组件、第一锁定组件300与第二锁定组件400,第一锁定组件300与壳体100连接,驱动件610安装于壳体100内,用于提供抽吸力,使气流从设置于壳体100上的吸入口130流入,从排出口140排出。尘杯组件包括尘杯210与尘杯安装件220,尘杯安装件220与壳体100连接,尘杯210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具体地,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尘杯210包括尘杯主体211与尘杯盖212,尘杯主体211上设有与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连通的倾倒口2112,尘杯主体211的容纳腔2111用于容纳灰尘等污物,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可以经倾倒口2112倒出。过滤器240安装于容纳腔2111内,从吸入口130进入的气流经过滤器240过滤后流经驱动件610,并从排出口140排出。尘杯组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图2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尘杯210被第一锁定组件300锁定于壳体100内;释放状态下,尘杯210与第一锁定组件300分离,尘杯210能够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图4所示的释放位置。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主体211连接,尘杯盖212能够被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于合盖位置,尘杯盖212封堵倾倒口2112,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无法倒出。
    63.上述吸尘装置10中,当尘杯210从锁定状态到达释放状态的转动过程中,由于倾倒口2112被尘杯盖212封堵,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不会从倾倒口2112洒出。
    64.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状态下,第二锁定组件400位于壳体100形成的内腔中;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外露,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尘杯盖212分离,以打开倾倒口2112,容纳腔2111内的污物可以经倾倒口2112倒出。因此,当尘杯210未被释放时,操作者无法触碰到第二锁定组件400,只有将尘杯210先释放,才能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避免了在吸尘装置10工作时误触发第二锁定组件400而导致尘杯盖212打开后灰尘倒出。具体地,锁定状态下,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均位于壳体100的内部,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均外露。当然,锁定状态下,尘杯盖212也可以外露,只要保证此时无法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即可。
    65.上述吸尘装置10中,只需要将第一锁定组件300解锁,使尘杯210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释放位置,并施加外力将第二锁定组件400解锁,使尘杯盖212不再封堵倾倒口2112,即可倒出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污物。在该过程中,只需使尘杯210转动至倾倒位置后打开尘杯盖212即可实现倾倒,无需将尘杯210从壳体100上拆下,操作更加方便;并且当尘杯210处于倾倒位置时,尘杯盖212才能与第二锁定组件400分离,当尘杯210从锁定状态到达释放状态的转动过程中,由于倾倒口2112被尘杯盖212封堵,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不会从倾倒口2112洒出至待倾倒区域,例如垃圾桶以外的区域。另外,可以在尘杯210稳定的到达释放位置且不再晃动后,再打开尘杯盖212,以保证容纳腔2111内的灰尘等能较为准确的被倒入垃圾桶内。
    66.参阅图4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组件300包括第一卡接部321,尘杯主体211包括第二卡接部2113,锁定状态下,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卡接,释放状态下,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具体地,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中,其中一个可以为卡钩,另一个为卡槽,例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21为卡钩,第二卡接部2113为卡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与卡钩也可以互换。当卡钩钩住卡槽时,尘杯
    主体211的位置被锁定,无法进行转动,当卡钩从卡槽内退出时,尘杯主体211可以进行转动,以到达释放位置。当然,除了通过卡接进行锁定,还可以选用插接、磁吸固定等常规方式。
    6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组件300包括第一操作钮310、连杆320与第一弹性件(图中省略),连杆32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321,第一操作钮310安装于壳体100,且第一操作钮310设置于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连杆320与壳体100之间,第一操作钮3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按压连杆320,以使连杆320转动至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一操作钮3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连杆320复位至锁定状态。具体地,连杆320相当于杠杆,通过第一操作钮310按压连杆320的一端,使其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21的另一端翘起,从而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操作钮310、连杆320连为一体,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省略第一操作钮310,外力直接作用于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连杆320上设置有外凸的转动轴323,转动轴323与连杆320的主体部分连为一体,壳体100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转动轴323尺寸匹配的凹槽,转动轴323置于凹槽内,当施加外力时,转动轴323在凹槽内转动。优选地,转动轴323位于连杆320的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一卡接部321的区域,即连杆320为省力杠杆,只需施加较小的外力即可使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
    6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施加于第一操作钮310的外力方向垂直于第一操作钮310按压连杆320的方向。第一操作钮310包括相对于主体凸出的凸出部311,凸出部311包括第一斜面3111,连杆320上远离第一卡接部321的一端包括第二斜面322,第一操作钮3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朝连杆320移动,以使第二斜面322逐渐贴合于第一斜面3111的不同区域,沿外力方向,凸出部311在按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具体地,第一操作钮310为推钮,在图7角度下,通过外力向左推动推钮,推动过程中,推钮上的第一斜面3111不断朝下挤压第二斜面322,从而使连杆320的左端朝上翘起,卡钩从卡槽内退出。前述的第一弹性件可以选用弹簧,弹簧设置于连杆320左端与壳体100之间,当连杆320的左端朝上翘起时弹簧被压缩,当施加于推钮的外力消除后,弹簧回弹力驱动连杆320的左端朝下运动,卡钩再次卡入卡槽,且连杆320的右端朝上翘起,将推钮朝右顶出复位。当然,第一操作钮310也可以为按钮,通过按压按钮左端,使连杆320的右端被朝下按压,左端朝上翘起。
    69.在图5与图7视角下,锁定状态时,尘杯210的轴向与壳体100的轴向平行,当卡钩与卡槽分离,尘杯210朝下转动90度,到达释放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释放尘杯210时,可以使吸尘装置10处于图4所示的平放或接近平放状态,如此,在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后,尘杯210将在自身重力与灰尘重力作用下自动朝下转动。
    70.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0,第二弹性件230连接于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之间,第二弹性件230用于在第一卡接部321与第二卡接部2113分离后驱动尘杯210相对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至释放位置。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可以增大尘杯210释放的动力,使其迅速到达释放位置。另外,若尘杯210组件并未按图4所示角度或类似角度进行释放,例如,若释放时,尘杯210位于图4所示角度下的上侧,即尘杯210与第一锁定组件300同侧设置,此时则无法通过重力朝下自动释放,需要通过第二弹性件230进行驱动,且驱动力要大于尘杯210的重力,才能使尘杯210朝上弹起。具体地,第二弹性件230为扭簧,当尘杯210处于锁定状态时,扭簧处于变形状态,当卡钩与卡槽分离,扭簧的回弹力会驱动
    尘杯210朝外转动,从而到达释放位置。在图4与图7视角下,当卡钩与卡槽分离,扭簧的回弹力驱动尘杯210朝下转动90度,到达释放位置。当然,转动角度不限于90度,其他角度亦可。需要将尘杯210再次锁定时,只需通过外力反向转动尘杯210,并再次操作第一操作钮310,使第一卡接部321抬起,与尘杯210进行位置避让,待尘杯210转动至锁定位置后,松开第一操作钮310,第一卡接部321将再次与第二卡接部2113卡接以实现锁定。
    71.参阅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设有容纳槽110,锁定状态下,尘杯210被第一锁定组件300锁定于容纳槽110内,尘杯210上远离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转动连接处的一端与容纳槽110的槽壁斜面配合,以在尘杯210相对于容纳槽110转动时进行位置避让。具体地,在附图所示角度下,即尘杯210的左端呈斜面,尘杯210上短下长,对应的,容纳槽110也为上短下长,当尘杯210从容纳槽110内退出,以及尘杯210复位再次进入容纳槽110时,尘杯210的左端与容纳槽110左端不会发生碰撞。具体地,尘杯210的尘杯盖212安装于尘杯主体211的左端,尘杯盖212的外侧壁大部分区域呈斜面。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倒灰过程中,当处于释放状态下,尘杯组件位于吸尘装置10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倾倒口2112位于尘杯主体211的底端。优选地,吸尘装置单独使用或者作为清洁设备的一部分使用时,大致呈图1的角度进行清洁,尘杯210位于靠近待清洁区域的一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若尘杯210被装满,可以无需翻转吸尘装置或清洁设备的朝向,直接操作第一操作钮310即可将尘杯210朝下释放。具体地,使用吸尘装置10时,尘杯组件位于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用过程中,吸尘装置10通常相对于床面或沙发面呈倾斜状。释放状态下,尘杯210仍保持此前使用状态的位置朝向(大概呈图1所示的角度),使其朝向垃圾桶等待倾倒区域。将尘杯210释放后,尘杯盖212位于尘杯210的底端,因此,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将尘杯盖212打开后,倾倒口2112直接外露,灰尘等在重力作用下将会自动倒出,无需手动操作,且倒出较为彻底,不易有残留。
    73.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210在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转动轨迹在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锁定组件400安装于尘杯主体211上,当尘杯210到达释放位置时,若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沿第一方向,则尘杯主体211可能会发生晃动而导致灰尘从倾倒口2112洒出至垃圾桶外,或者导致尘杯主体211过度打开而与尘杯安装件220连接处断裂。本实施例中,由于施加于第二锁定组件400的外力垂直于第一方向,则在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将尘杯盖212打开时,尘杯主体211不易晃动,灰尘不易洒出,也不易因为开盖动作使尘杯主体211与尘杯安装件220连接处断裂。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盖212与尘杯主体211转动连接,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二锁定组件4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尘杯盖212分离,尘杯盖212相对于尘杯主体211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具体地,按照前述的使用吸尘装置10的常规操作,尘杯组件位于靠近使用者的一侧,使吸尘装置10处于图4所示的接近平放状态,尘杯盖212的底端与尘杯主体211转动连接,顶端被第二锁定组件400锁定,因此,施加外力使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分离后,尘杯盖212会在自身重力与灰尘重力作用下自动朝下转动,从而将倾倒口2112打开,使灰尘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倒出。在该过程中,只需操作第二锁定组件400,无需触碰倾倒口2112,可以避免操作者的手上沾上灰尘。优选地,在尘杯盖212与尘杯主体211之间设置有扭簧等弹性件,施加外力使第二锁定组件400与尘杯盖212分离后,扭簧的回弹力驱动尘
    杯盖212朝下转动,通过增设扭簧,可以实现迅速开盖。
    75.参阅图4、图6与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组件400包括第一挂接部411,尘杯盖212包括第二挂接部2126,第一挂接部411能够与第二挂接部2126挂接以将尘杯盖212锁定于合盖位置,尘杯210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一挂接部4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具体地,第一挂接部411为挂钩,第二挂接部2126为与挂钩的钩部形状匹配的平台,当然,二者也可互换位置,或者,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当然,除了通过挂接的方式实现锁定,还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常见的卡接结构均可,此处不再赘述。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组件400包括第二操作钮410、第三弹性件(图中省略)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第二操作钮410上设有第一挂接部411,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与尘杯主体211固定连接,第三弹性件连接于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之间,第二操作钮4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二操作钮4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第二操作钮410复位。具体地,第二锁定组件壳42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尘杯主体211的外侧壁,第二操作钮410被第二锁定组件壳420部分遮挡。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上还设有外凸的插块421,尘杯盖212上对应位置处设有插孔2127,当尘杯盖212关闭时,插块421插入插孔2127内,以进行限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插块421与插孔2127也可以互换位置。
    7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转动连接,第二操作钮410包括用于接受外力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位于第二操作钮410上远离第一挂接部411的一端,第二操作钮4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转动至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具体地,第二操作钮410包括套接部413,第二锁定组件壳420包括连接柱422,套接部413套设于连接柱422外部,以实现第二操作钮410与第二锁定组件壳42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操作钮410相当于杠杆,按压位于一端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时,另一端的第一挂接部411会朝外翘起,不再挂住第二挂接部2126,插块421从插孔2127内退出,尘杯盖21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下转动从而将倾倒口2112打开。倾倒结束需要关闭尘杯盖212时,通过外力推动尘杯盖212反向转动,同时再次按压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使第一挂接部411朝外翘起进行位置避让,待尘杯盖212反向转动到位后,停止按压第二操作钮按压部412,第一挂接部411再次挂住第二挂接部2126,从而再次将尘杯盖212锁定。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运动方式为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钮410运动方式为移动,位于图4所示位置后,朝远离第二挂接部2126的方向拉动第二操作钮410,即可使第一挂接部411与第二挂接部2126分离。
    78.该吸尘装置或清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尘杯210内收集的垃圾较多时,用户可以一只手握住装置的手柄,同一只手或者另一只手操作第一操作钮310,将尘杯210释放,当尘杯210转动至释放位置且不再晃动后,将尘杯210的尘杯盖212再次对准垃圾桶,并未握住手柄的手操作第二操作钮410,从而将尘杯盖212打开,使其中的垃圾从倾倒口2112倒入垃圾桶。在该过程中,当尘杯210不再晃动后,对尘杯210与垃圾桶进行了二次对准,可以使垃圾更准确的进入垃圾桶,不易洒出在垃圾桶外。
    79.优选地,释放状态下,过滤器240随尘杯210一起转动至释放位置。参阅图2、图5、图6与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装置还包括与壳体100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锁定状态下,尘杯安装件220被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壳体100;释放状态下,尘杯安装件220与第三锁定组件
    可拆卸连接。因此,在释放状态下,除了将尘杯盖212打开进行倒灰,还可以将尘杯安装件220从第三锁定组件上拆下,从而将整个尘杯组件从壳体100上取出,对其中的过滤器240等部件进行更加彻底的清洁,以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且过滤器240将容纳腔2111的远离倾倒口2112的一侧封堵,使尘杯210处于开盖状态时,灰尘只能从倾倒口2112倒出,而不易从远离倾倒口的一侧泄露。
    8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定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三卡接部511的第三操作钮510,尘杯安装件220包括第四卡接部221,第三操作钮510与壳体100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图中省略),第三卡接部511能够与第四卡接部221卡接以将尘杯组件锁定于壳体100,释放状态下,第三操作钮5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第四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第三操作钮510的外力消除后驱动第三操作钮510复位。具体地,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均呈卡钩状,二者钩住时,即可实现对尘杯组件的位置锁定。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中一个为卡钩或卡块,另一个为卡槽。当处于锁定状态下,由于第一锁定组件300将尘杯210的位置锁定,即使操作第三操作钮510,尘杯组件也无法被拆下,只有当处于释放状态时,操作第三操作钮510,尘杯组件才能被拆下,因此,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误触发第三操作钮510而导致尘杯组件掉落。
    8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操作钮510上远离第三卡接部511的一端设有用于接收外力的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释放状态下,第三操作钮51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具体地,第三操作钮510的运动方式为转动,其相当于杠杆,按压其第三操作钮按压部512时,另一端的第三卡接部511朝外翘起,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当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后,朝远离第三卡接部511的方向拉动尘杯安装件220,使其完全从壳体100内退出即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操作钮510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为移动,朝外拉动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分离即可。需要再次安装尘杯组件时,再次操作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朝外翘起进行避让,同时将尘杯安装件220装入原位置,并停止操作第三操作钮510,使第三卡接部511与第四卡接部221再次钩住即可。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尘杯210上设有能够在气流冲击下弹性变形的封堵层,例如橡胶片。电机610工作时,气流从吸入口130进入风道120,并冲击上述的封堵层而进入尘杯210内,到达过滤器240处进行过滤,电机610未工作时,封堵层将尘杯210封闭。
    83.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20包括沿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多个流动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流动区域所限定出的流动方向之间存在夹角。例如,至少包括第一流动区域121与第二流动区域122,二者的轴向存在夹角。如此,气流在这两个区域内流动时,会发生碰撞,产生与上一实施例中类似的效果,即减少水汽与灰尘进入容纳腔2111的量。类似的,在机身800内,也可以设置类似的弯折管路。
    8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入口与排出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提供抽吸动力;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过滤器、尘杯与尘杯安装件,所述尘杯包括尘杯主体与尘杯盖,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主体上设有与所述尘杯主体的容纳腔连通的倾倒口,从所述吸入口进入的气流经所述过滤器过滤后流经所述驱动件,并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第一锁定组件,所述第一锁定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尘杯组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内;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分离,所述尘杯能够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至释放位置;第二锁定组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与所述尘杯主体连接,所述尘杯盖能够被所述第二锁定组件锁定于合盖位置,以封堵所述倾倒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外露,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以打开所述倾倒口,优选地,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组件位于所述吸尘装置上靠近待倾倒区域的一侧,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倾倒口位于所述尘杯主体的底端,优选地,所述尘杯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释放状态之间转动的转动轨迹中,以所述转动轨迹在所述释放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施加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优选地,所述尘杯盖与所述尘杯主体转动连接,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组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尘杯盖分离,所述尘杯盖相对于所述尘杯主体朝下转动至开盖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一挂接部,所述尘杯盖包括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挂接部挂接以将所述尘杯盖锁定于所述合盖位置,所述尘杯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挂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优选地,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包括第二操作钮、第三弹性件与第二锁定组件壳,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设有所述第一挂接部,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与所述尘杯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之间,所述第二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二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第二操作钮复位,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钮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钮包括用于接受外力的第二操作钮按压部,所述第二操作钮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操作钮上远离所述第一挂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壳转动至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挂接部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尘杯主体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第一操作钮、连杆与第一弹性件,所述连杆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操作钮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第一操作钮设置于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杆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按压所述连杆,以使所述连杆转动至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连杆复位至所述锁定状态,优选地施加于所述第一操作钮的外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操作钮按压所述连杆的方向,所述第一操作钮包括相对于主体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斜面,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朝所述连杆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逐渐贴合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不同区域,沿所述外力方向,所述凸出部在按压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后驱动所述尘杯相对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被所述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尘杯上远离所述尘杯主体与所述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处的一端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斜面配合,以在所述尘杯相对于所述容纳槽转动时进行位置避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被所述第三锁定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尘杯安装件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设置有第三卡接部的第三操作钮,所述尘杯安装件包括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操作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卡接以将所述尘杯组件锁定于所述壳体,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三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分离,所述第四弹性件用于在施加于所述第三操作钮的外力消除后驱动所述第三操作钮复位,优选地,所述第三操作钮上远离所述第三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接收外力的第三操作钮按压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三操作钮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转动至所述第三卡接部与所述第四卡接部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吸入口连通的风道,所述尘杯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尘杯组件沿所述吸尘装置的轴向排布。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器随所述尘杯同步转动至所述释放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10.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装置,优选地,所述清洁设备为吸尘器或洗地机,优选地,若所述清洁设备为洗地机,所述洗地机包括地刷组件、机身、废液箱与清洁液
    箱,所述吸尘装置和所述地刷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两端,所述废液箱安装于所述机身,所述清洁液箱安装于所述地刷组件,所述吸入口设置于所述吸尘装置上靠近所述机身的端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装置与清洁设备。吸尘装置包括:壳体;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尘杯与尘杯安装件,尘杯包括过滤器、尘杯主体与尘杯盖,尘杯安装件与壳体连接,尘杯主体与尘杯安装件转动连接;第一锁定组件,第一锁定组件与壳体连接;尘杯组件具有锁定状态与释放状态,锁定状态下,尘杯被第一锁定组件锁定于壳体内;释放状态下,尘杯与第一锁定组件分离,尘杯能够相对于尘杯安装件转动至释放位置;第二锁定组件,第二锁定组件与尘杯主体连接,尘杯盖能够被第二锁定组件锁定,以封堵倾倒口。该吸尘装置中,需要倒出尘杯内的污物时,无需将尘杯拆下,操作较为方便,并且尘杯内的污物不会在尘杯运动时洒出。会在尘杯运动时洒出。会在尘杯运动时洒出。


    技术研发人员:解永军 魏长青 程庆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29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