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4-06-25  79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以手机为例,除了追求手机性能的提升外,用户也开始追求手机的外观效果。目前,多数手机的壳体外观效果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美感的要求。因此,如何提升手机壳体的外观效果,已经逐渐成为了业内人员的主要关注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基体;第一纹理层,与所述基体层叠设置;电镀层,与所述第一纹理层层叠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纹理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的壳体,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注塑形成基体;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uv喷墨打印形成第一纹理层;在所述第一纹理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电镀形成电镀层。
    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上述的壳体,且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通过设置与基体层叠设置的第一纹理层,以及设置于第一纹理层背离基体一侧的电镀层,使得壳体可以具有由电镀层带来的金属质感,以及由第一纹理层带来的闪光砂效果,提升了壳体的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中壳体200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又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还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7.在本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8.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壳体200的结构示意图。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下面仅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屏100和壳体200。其中,显示屏100可以设置于壳体200上,其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的图像显示功能。壳体200除了可以用于安装显示屏100外,还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中如摄像头、电池以及电路板等功能器件。同时,壳体200还可以具有金属质感以及闪光砂的外观效果,提高了壳体200的外观美感。可以理解的是,前述闪光砂效果指的是壳体200能够在光线照射下呈现出的颗粒闪光的外观效果。
    2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显示屏10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其可以盖设于壳体200的一侧,并可通过粘胶与壳体200进行粘接固定。其中,显示屏10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
    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且显示面板可以使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屏幕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图像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
    22.壳体200可以用于安装和保护电子设备1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且由于壳体200一般会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壳体200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外观设计,以提升电子设备10的外观效果。其中,壳体200既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中框,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后盖,或者是中框和后盖的组合,使得中框和后盖均可以具有金属质感及闪光砂效果,以提升电子设备10整体的外观效果。下面仅以壳体200为电子设备10的中框进行举例说明。
    23.如图2所示,壳体200可以设置有基体210,且基体210可以首尾相连并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201,以利用安装空间201对电子设备10中诸如摄像头、电池以及主板等功能器件进行安装。同时,壳体200在安装空间201内还可以形成有承载板211,且承载板211可以用于对安装空间201内的功能器件进行承载,以便于安装空间201内的功能器件进行固定。此外,基体210还可开设有与安装空间201连通的出音孔、拾音孔以及接口槽等,以实现电子设备10相应的功能。可选地,承载板211的设计也可以被取消,电子设备10的功能器件也可以通过基体210或后盖进行固定。
    24.请结合图2参阅图3至图4,图3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另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25.由于基体210背离安装空间201的一侧一般会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基体210的外侧壁,也即是背离安装空间201的一侧可以进行相应外观设计,以提高壳体200的外观效果。如图2至图3所示,壳体200还可以包括:第一纹理层220和电镀层230。其中,第一纹理层220可以与基体210层叠设置,且位于基体210背离安装空间201的一侧,其上可以设置有对应的图案纹理,用于实现壳体200外观的闪光砂效果或图案定制。电镀层230可以与第一纹理层220层叠设置,且电镀层230可以设置于第一纹理层220背离基体210的一侧,其可以用于为壳体200带来金属质感,并提升壳体200的亮度。如此设置,壳体200在外观上可以同时具有金属质感和闪光砂效果,提升了壳体200的外观美感。
    26.具体地,基体210可以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其注塑粒子可以为聚碳酸酯+10%-30%的玻纤,或者为聚酰胺+10%-30%的玻纤。优选地,基体210的注塑粒子为聚碳酸酯+10%的玻纤。
    27.第一纹理层220可以采用uv平板喷墨打印机打印在基体210背离安装空间201的外表面上,且第一纹理层220的厚度可以为3-40μm,具体可以为3μm、10μm、20μm、30μm或40μm。其中,若需要纹理较浅则可以选择较薄的膜厚,若需要纹理较粗则可以选择较厚的膜厚。具体而言,uv平板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墨滴可以在基体210上固化形成凸球面或弧面并不断堆积,当光线照射至第一纹理层220上时,光线会被固化的墨滴聚拢,使得第一纹理层220从视觉上看起来具有颗粒闪光的外观效果,也即是闪光砂效果。
    28.为了提高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之间的附着力,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之间
    还可以设置有结合层240。其中,结合层240的厚度可以为5-10μm,具体可以为5μm、8μm或10μm,其可以用于提高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之间的附着力,降低第一纹理层220与基体210发生脱离的概率。可选地,当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之间具有足够的附着力时,结合层240的设计也可以被取消。
    29.电镀层230可以采用电镀的方式形成在第一纹理层220背离基体210的一侧上,且电镀层230的厚度可以为10-60nm。其中,当电镀层230的材质为铟时,其厚度可以为10-30nm,具体可以为10nm、20nm或30nm。当电镀层230的材质为氧化钛、氧化锆或氧化硅等氧化物时,其厚度可以为10-60nm,具体可以为10nm、30nm、40nm或60nm。如此设置,使得壳体200在光线照射下可以具有金属般的光泽,从而为壳体200带来金属质感。同时,电镀层230还可以用于反射光线,提高壳体200的亮度。
    30.通过在基体210上依次设置第一纹理层220和电镀层230,可以给壳体200带来金属质感以及闪光砂效果,提升壳体200的外观美感。同时,由于第一纹理层220位于基体210和电镀层230之间,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纹理层220上的纹理影响从电镀层230所在一侧射入壳体200的光线的传播,使得光线在从电镀层230所在一侧射入壳体200时,不会因第一纹理层220的纹理产生漫反射,保证壳体200具有足够的入光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壳体200外观效果的明亮度和细腻感,使得壳体200的外观效果更为清晰和鲜明。
    31.可选地,若需要做光哑纹理对比,第一纹理层220还可以仅打印在基体210的部分外表面上,使得电镀层230除了可以位于第一纹理层220背离基体210的一侧,还可以与第一纹理层220同层设置。如图4所示,结合层240背离基体210的一面可以设置有相接的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其中,第一纹理层220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241上。电镀层230除了可以设置于第一纹理层220背离第一表面241的一侧外,其还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242上,使得电镀层230可以与第一纹理层220同层设置,并覆盖第一纹理层220。如此,壳体200设置有第一纹理层220的区域,也即是第一表面241在光线照射下可以呈现为哑面,而未设置有第一纹理层220的区域,也即是第二表面242则可以呈现为光面,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光哑同体的外观效果。此外,第一纹理层220和电镀层230的厚度还可以进行渐变设计,使得壳体200在外观上还可以具有亮光渐变以及哑光渐变的外观效果。
    32.请参阅图5至图6,图5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又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壳体200沿
    ⅴ‑ⅴ
    的还一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33.为了使得壳体200还能够呈现出相应的颜色,以进一步提高壳体200的外观效果,壳体200还可以包括:显色层250。如图5所示,显色层250位于电镀层230背离第一纹理层220的一侧,其可以采用喷涂、淋涂、喷淋以及喷绘等方式涂覆在电镀层230上。其中,显色层250的厚度可以为5-15μm,具体可以为5μm、10μm或15μm,其成分可以含有色浆,使得壳体200在外观上可以显示对应的颜色,以进一步提升壳体200的外观效果。可选地,显色层250的厚度也可以进行渐变式设计,使得壳体200还能够具有颜色渐变的外观效果。
    34.同时,为了避免显色层250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壳体200还可以设置有透明保护层260。如图5所示,透明保护层260可以设置于显色层250背离电镀层230的一侧,其也可以采用喷涂、淋涂、喷淋以及喷绘等方式涂覆在显色层250上。其中,透明保护层260的厚度可以为8-15μm,具体可以为8μm、10μm、12μm或15μm。通过在显色层250背离电镀层230的一侧设置透明保护层260,可以提高壳体200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
    35.可选地,为了在壳体200上实现纹理叠加效果,壳体20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纹理层270。如图6所示,第二纹理层270可以设置于显色层250背离电镀层230的一侧,其上对应的纹理可以与第一纹理层220的纹理进行叠加。例如,第一纹理层220可以设置较粗的纹理,第二纹理层270可以设置较细的纹理,从而在壳体200上实现双层纹理叠加,进一步提升壳体200的外观效果。此外,当壳体200具有第二纹理层270时,透明保护层260可以位于第二纹理层270背离显色层250的一侧。或者是,第二纹理层270也可以用于保护显色层250,并作为壳体200的最外层,使得壳体200能够具有明显的磨砂手感,而透明保护层260的设计则可以被取消。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0,通过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纹理层220、电镀层230以及显色层250,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金属质感、闪光砂效果以及色彩效果,提升了壳体200的外观美感。同时,由于将第一纹理层220设置在壳体200的内侧,也即是基体210和电镀层230之间,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纹理层220上的纹理影响从电镀层230所在一侧射入壳体200的光线的传播,使得光线在从电镀层230所在一侧射入壳体200时,不会因第一纹理层220的纹理产生漫反射,保证壳体200具有足够的入光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壳体200外观效果的明亮度和细腻感,使得壳体200的外观效果更为清晰和鲜明。可以理解的是,当壳体200为后盖时,其叠层结构与上述壳体200为中框时相同或类似,使得后盖也可以具有如上述中框一样的外观效果,本实施例在此不予赘述。
    37.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前述实施例中的壳体200,下面仅以前述实施例中壳体200为中框时进行举例说明。该制作方法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8.s10,注塑形成基体。
    39.基体210可以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且基体210的材质成分可以为聚碳酸酯+10%-30%的玻纤,或者为聚酰胺+10%-30%的玻纤。其中,玻纤的占比具体可以为10%、20%或者30%。同时,基体210可以为中框,其可以首尾相接并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201,以利用安装空间201对电子设备10所需的功能器件进行安装。优选地,基体210的注塑粒子为聚碳酸酯+10%的玻纤。
    40.s30,在基体的表面上uv喷墨打印形成第一纹理层。
    41.采用uv平板喷墨打印机基体210背离安装空间201的一侧喷墨打印一层3-40μm的第一纹理层220,具体可以为3μm、10μm、20μm、30μm或40μm。同时,第一纹理层220的成分配比可以为:3-9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丙烯酸酯,占比可以为10-40%;活性单体,占比可以为40-75%;光引发剂,占比可以为3-12%;助剂,占比可以为0.5-2%;打印油墨的整体粘度可以控制在7-30mps。其中,活性单体可以为hd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iboa(丙烯酸异冰片酯)、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thfa(四氢叶酸)、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tmcha(3,5,5-三甲基己基丙烯酸酯)等。光引发剂可以为tpo(2,4,6-三甲基苯甲酰氯)、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819(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活性胺等。助剂可以为消泡剂、流平剂或者阻聚剂等。
    42.优选地,在打印过程中,可以采用即打即干的方式进行打印,也就是每打印一次就通过led uv灯照射进行固化。同时,在第一纹理层220打印完成后,还需通过汞灯对第一纹理层220进行照射,以使第一纹理层220充分固化,固化能量可以为600-1500mj/cm2。此外,
    由于壳体200为中框,而中框一般具有四个面显露于外界环境中,因此壳体200的每个面需分别打印一次第一纹理层220,以实现壳体200均匀的闪光砂效果。若仅在基体210的部分表面打印第一纹理层220或者有特殊图案在壳体200的四个面需要对接,则每次打印还需要利用治具定位,从而使四次打印的效果可以顺利拼接成图案,避免出现错位和倾斜等外观不良。如此,可以基体210的外表面上打印形成第一纹理层220,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闪光砂效果,提升壳体200的外观美感。
    43.由于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的材质限制,两者之间的附着力较弱,因此在步骤s30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s20,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结合层。
    44.具体地,采用喷涂工艺在基体210的表面上喷涂一层5-10μm的结合层240,具体可以为5μm、8μm或10μm。同时,结合层240的成分配比可以为:2-3官能度的聚氨酯丙烯酸酯50-70份,2-3官能度的活性单体5-15份,光引发剂0.5-1.5份,助剂0.5-3份,溶剂20-40份。例如,当聚氨酯丙烯酸酯为50份,活性单体为5份,光引发剂为1份,助剂为0.5份,溶剂为20份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占比可以为其份数除以聚氨酯丙烯酸酯、活性单体、光引发剂、助剂以及溶剂的份数总和,即50
    ÷
    (50+5+1+0.5+20)≈65%,其他成分占比亦然如此计算。其中,活性单体可以为hd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iboa(丙烯酸异冰片酯)、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thfa(四氢叶酸)、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tmcha(3,5,5-三甲基己基丙烯酸酯)等。光引发剂可以为tpo(2,4,6-三甲基苯甲酰氯)、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819(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活性胺等。助剂可以为消泡剂、流平剂或者阻聚剂等。溶剂可以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丁酮、异丙醇、乙二醇丁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也可以采用丝印或打印等方式形成结合层240。
    45.进一步地,在结合层240喷涂完成后,还需对结合层240进行烘烤,且烘烤温度为55-65℃,烘烤时间为5-15分钟。同时,在烘烤完成后,还需要通过uv灯对结合层240照射进行固化,固化能量为100-150mj/cm2。如此,可以在基体210的表面上形成结合层240,以提高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之间的附着力。可选地,当基体210和第一纹理层220的材质发生改变,且两者之间具有足够附着力时,步骤s20也可以被省略。
    46.s40,在第一纹理层背离基体的一侧电镀形成电镀层。
    47.采用电镀工艺在第一纹理层220背离结合层240的一侧形成10-60nm的电镀层230。其中,电镀层230的电阻>1000mω,其可以是采用ncvm(ncvmelectroless plating,不导电电镀)工艺在第一纹理层220背离结合层240的一侧镀10-30nm的铟膜。该铟膜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0nm、20nm或30nm。或者是,在第一纹理层220背离结合层240的一侧镀10-60nm的氧化钛、氧化锆或氧化硅等氧化物膜。该氧化物膜的厚度具体可以为10nm、30nm、40nm或60nm。如此,可以在第一纹理层220上形成电镀层230,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电镀层230带来的金属质感,并提高壳体200的亮度。
    48.s50,在电镀层背离第一纹理层的一侧形成显色层。
    49.采用喷涂工艺在电镀层230背离第一纹理层220的一侧喷涂一层5-15μm的显色层250,具体可以为5μm、10μm或15μm。显色层250的成分配比可以为: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60-80份,两种树脂混合比例1:2-1:4;色浆1-5份,助剂0.5-1.5份,溶剂30-50份。例如,当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为60份,色浆为1份,助剂为0.5份,溶剂为30份时,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的占比可以为其
    份数除以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色浆、助剂以及溶剂的份数总和,即60
    ÷
    (60+1+0.5+30)≈66%,其他成分占比亦然如此计算。其中,助剂可以为消泡剂、流平剂或者阻聚剂等。溶剂可以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丁酮、异丙醇、乙二醇丁醚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也可以采用丝印或打印等方式形成显色层250。
    50.进一步地,在显色层250喷涂完成后,还需对显色层250进行烘烤,且烘烤温度为50-70℃,烘烤时间为3-8分钟,固化能量为100-300mj/cm2,以使显色层250固化。如此,可以在电镀层230背离第一纹理层220的一侧形成显色层250,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显色层250带来的颜色,提升壳体200的外观效果。可选地,当壳体200没有进行色彩效果的外观设计时,显色层250也可以不进行着色。
    51.s60,在显色层背离电镀层的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
    52.采用喷涂工艺在显色层250背离电镀层230的一侧喷涂一层8-15μm的透明保护层260,具体可以为8μm、10μm、12μm或15μm。其中,透明保护层260的材质可以是耐磨uv漆,以提高壳体200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可选地,也可以采用丝印或打印等方式形成透明保护层260。
    53.可以理解的是,当壳体200为后盖时,前述制作方法仅需改变注塑模具,以适配后盖的形状即可,后续的流程与壳体200为中框时相同或类似,使得后盖也可以具有如上述中框一样的外观效果,在此不予赘述。此外,为了便于描述,前述步骤仅是以特定的顺序来描述壳体200的制作步骤。但是,该制作方法也可以增加额外的步骤或者减少(合并)某些步骤。
    5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0,通过设置与基体210层叠设置的第一纹理层220,以及设置于第一纹理层220背离基体210一侧的电镀层230,使得壳体200可以具有由电镀层230带来的金属质感,以及由第一纹理层220带来的闪光砂效果,提升了壳体200的外观美感。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体;第一纹理层,与所述基体层叠设置;电镀层,与所述第一纹理层层叠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一纹理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层背离所述第一纹理层的一侧还设置有显色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层背离所述电镀层的一侧还设置有透明保护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层和所述基体之间还设置有结合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面具有相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纹理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电镀层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层的厚度为3-40μm,所述电镀层的厚度为10-60nm,所述显色层的厚度为5-15μm,所述透明保护层的厚度为8-15μm,所述结合层的厚度为5-10μ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首尾相接并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结合层位于所述基体背离所述安装空间的一侧。8.一种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注塑形成基体;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uv喷墨打印形成第一纹理层;在所述第一纹理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电镀形成电镀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纹理层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电镀形成电镀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电镀层背离所述第一纹理层的一侧形成显色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镀层背离所述第一纹理层的一侧形成显色层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显色层背离所述电镀层的一侧形成透明保护层。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uv喷墨打印形成第一纹理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基体的表面上形成结合层,且所述结合层位于所述基体和所述第一纹理层之间。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且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及其制作方法,该壳体包括:基体;第一纹理层,与基体层叠设置;电镀层,与所述第一纹理层层叠设置,且设置于第一纹理层背离基体的一侧。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壳体具有金属质感及闪光砂效果,提升了壳体的外观美感。提升了壳体的外观美感。提升了壳体的外观美感。


    技术研发人员:成乐 吴献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0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