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皮带输送机所输送的大宗散货,如:煤炭、铁矿石、铝矾土等,随着初加工成本的提高,原矿的输送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没有经过初加工,这些货物中常常包含有大量的体积和质量均较大的大块物料(体积大于0.5m3或者质量大于100kg)。在经过转载漏斗转载的过程中,这些大块物料直接落到下游输送带上,造成对下游输送带及输送带承载支撑结构很大的冲击。相对于这些大块物料来说,橡胶材料制成的输送带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大块物料砸破,或者对下游皮带机的金属支撑结构造成很大的冲击,形成疲劳损伤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可以减缓大块物料对皮带的直接冲击,对皮带输送机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皮带输送机的疲劳损伤,保证皮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行。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转载漏斗,所述转载漏斗的漏斗壁上设有通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转载漏斗内,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漏斗壁夹角为锐角;所述缓冲件伸出所述转载漏斗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所述电动件用于实现所述缓冲件在所述转载漏斗内的进出;所述转载漏斗的内部设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分别对所述缓冲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支撑。
5.优选的,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垂直连接有多个缓冲杆。
6.优选的,所述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
7.优选的,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漏斗壁的夹角为45
°
,所述缓冲杆的投影长度为所述转载漏斗出口长度的一半。
8.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转载漏斗的出口处,所述下支撑杆与所述缓冲杆的投影相垂直。
9.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漏斗壁内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相平行。
10.优选的,所述电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杆相连。
11.优选的,所述漏斗壁的外侧设有支撑台,所述电动件安装在所支撑台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转载漏斗,所述转载漏斗的漏斗壁上设有通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转载漏斗内,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漏斗壁夹角为锐角;所述缓冲件伸出所述转载漏斗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所述电动件用于实现所述缓冲件在所述转载漏斗内的进出;所述转载漏斗的内部设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分别对所述缓冲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安装在转载漏斗
内的缓冲件,转载漏斗下方设置皮带输送机,以实现物料的转载运输,缓冲件可以对物料起到缓冲作用,尤其可以减缓大块物料对皮带的直接冲击,对皮带输送机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皮带输送机的疲劳损伤,保证皮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行。
13.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载漏斗缓冲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载漏斗缓冲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载漏斗缓冲结构的外管的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转载漏斗10,转载漏斗10的漏斗壁11上设有通孔11,缓冲件20,缓冲件20自通孔11伸入转载漏斗10内,缓冲件20与漏斗壁11夹角为锐角;缓冲件20伸出转载漏斗10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30,电动件30用于实现缓冲件20在转载漏斗10内的进出;转载漏斗10的内部设有上支撑杆13和上支撑杆14,上支撑杆13和上支撑杆14分别对缓冲件20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支撑。
20.本实施例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安装在转载漏斗10内的缓冲件20,转载漏斗20下方设置皮带输送机40,以实现物料的转载运输,缓冲件20可以对物料起到缓冲作用,尤其可以减缓大块物料对皮带的直接冲击,对皮带输送机40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皮带输送机40的疲劳损伤,保证皮带输送机40的安装运行。
21.缓冲件20伸出转载漏斗10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30,电动件30用于实现缓冲件20在转载漏斗10内的进出,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缓冲件20的在转载漏斗10内的安装和拆移;当输送的物料中不含大块物料或者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可以通过电动件30将缓冲件20移出装载漏斗。
22.本实施例中,体积大于0.5m3或者质量大于100kg 的物料可以定义为大块物料,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大块物料进行定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23.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0包括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垂直焊接有多个缓冲杆22,可以使得缓冲件结构稳固可靠,使用寿命长。相邻两个缓冲杆22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根据物料的尺寸进行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24.通孔的长度大于连接杆21的长度,从而可以实现缓冲件20在通孔内的进出,避免通孔阻碍影响缓冲件20的进出。
25.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0与漏斗壁11夹角为锐角,优选的,缓冲杆22与漏斗壁11的夹角为45
°
,可以使得大块物料短暂停留在缓冲件20上,小块物料会先通过缓冲件20下落到皮带上,大块物料顺着缓冲件20向下滚落到皮带上,从而,大块物料可以正好落在小块物料上,大块物料不会直接冲击皮带,对皮带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
26.本实施例中,缓冲杆22的投影长度n为转载漏斗10出口长度m的一半,避免缓冲件20完全覆盖转载漏斗10出口,可以保证大块物料能够通过转载漏斗10出口下落到皮带上。
27.下支撑杆14设置于转载漏斗10的出口处,下支撑杆14的两端可以分别焊接在漏斗壁11的内侧,下支撑杆14与缓冲杆22的投影相垂直,缓冲杆22的下端抵触在下支撑杆14上,下支撑杆14可以对整个缓冲件2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缓冲件20可以稳固设置在转载漏斗10内,起到稳定有效的缓冲保护作用。
28.上支撑杆13可以焊接在漏斗壁11内侧,且位于通孔的下方,上支撑杆13与下支撑杆14相平行。缓冲件20自通孔伸入到转载漏斗10内,缓冲件20抵靠在上支撑杆13上,可以稳固设置在转载漏斗10内;还可以缓解缓冲件20对漏斗壁11的挤压,对漏斗壁11起到保护作用。
29.电动件30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31与连接杆21相连,通过伸缩杆31的伸缩移动可以带动整个缓冲件20移动,使得缓冲件20可以伸入到转载漏斗10内,还可以使得缓冲件移出转载漏斗10。
30.漏斗壁11的外侧焊接有支撑台15,电动件30安装在支撑台15上,安装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者本领域通用的其他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漏斗,所述转载漏斗的漏斗壁上设有通孔;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自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转载漏斗内,所述缓冲件与所述漏斗壁夹角为锐角;所述缓冲件伸出所述转载漏斗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所述电动件用于实现所述缓冲件在所述转载漏斗内的进出;所述转载漏斗的内部设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分别对所述缓冲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垂直连接有多个缓冲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与所述漏斗壁的夹角为45
°
,所述缓冲杆的投影长度为所述转载漏斗出口长度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杆设置于所述转载漏斗的出口处,所述下支撑杆与所述缓冲杆的投影相垂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漏斗壁内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上支撑杆与所述下支撑杆相平行。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件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杆相连。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壁的外侧设有支撑台,所述电动件安装在所支撑台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转载漏斗,转载漏斗的漏斗壁上设有通孔;缓冲件,缓冲件自通孔伸入转载漏斗内,缓冲件与漏斗壁夹角为锐角;缓冲件伸出转载漏斗的端部连接有电动件,电动件用于实现缓冲件在转载漏斗内的进出;转载漏斗的内部设有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对缓冲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的转载漏斗缓冲结构包括安装在转载漏斗内的缓冲件,转载漏斗下方设置皮带输送机,以实现物料的转载运输,缓冲件可以对物料起到缓冲作用,尤其可以减缓大块物料对皮带的直接冲击,对皮带输送机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皮带输送机的疲劳损伤,保证皮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行。证皮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行。证皮带输送机的安装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魏来柱 张保华 庄辛喆 韩传林 刘福乾 曹建风 石学辉 李鑫 赵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