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7-15  31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


    背景技术:

    2.介入放射学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 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在介入治疗中需要用到导管,将其固定方便医生进行操作。
    3.现有的固定导管方式大都是使用固定夹或者胶布对导管进行固定,这样都是将其与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这样一是会让患者产生顾虑不能移动,让患者不舒服;二是在固定时也不便于对导管进行调节,不能很好的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不需要将固定夹与患者固定,可以对固定夹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
    5.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安装板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和安装板固定的第一锁定组件;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固定夹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二支撑杆和固定夹固定的第三锁定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挡板和第一螺丝,挡板固定在安装板上,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丝穿过的通孔,挡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螺丝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丝的固定端穿过第一支撑杆顶端的通孔与挡板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具有弹性功能的连接件,连接件整体呈“u”字型结构,其一端与安装板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安装板的下方。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为第二螺丝,在第二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第一支撑杆底端插入的槽,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螺丝呈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杆顶端槽壁上开设有第二螺丝穿过的通孔,第二螺丝的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杆顶端槽壁上的通孔与第一支撑杆底端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螺丝,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三螺丝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固定夹上开设有与第三螺丝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三螺丝穿过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螺纹孔与固定夹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夹与导管床固定,不需要将固定夹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降低患者的顾虑;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铰接设计可以对固定夹的位置进行调节,并通过固定夹与第二支撑杆铰接,可以单独对固定夹的角度进行调节,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连接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4.图中各部件名称:1、连接件2、安装板3、第一螺丝4、挡板5、第一支撑杆6、第二螺丝7、固定夹8、第三螺丝9、第二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6.实施例1
    17.本实施例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包括固定夹7,所述固定夹7 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2 的下方竖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与安装板2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5和安装板2固定的第一锁定组件;第一支撑杆5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9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固定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支撑杆9的下端与固定夹7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二支撑杆9和固定夹7固定的第三锁定组件。
    18.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19.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组件将安装板2的两端固定在导管床两边的防护栏上,减低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的搭配使用方法,模仿了人体的手臂和手腕的运动方法,方便对固定夹7进行调节;对固定夹7进行单独调节,可以使固定夹7更好的对导管进行固定。
    2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通过固定组件将安装板2安装在病床的防护栏上,再通过第一锁定组件改变第一支撑杆5和安装板2之间的角度,以及通过第二锁定组件改变第一支撑杆5与第二支撑杆9之间的角度,运用人体的手臂和手腕的运动方式,更好的对固定夹7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对导管进行固定;在调整好过后,打开固定夹7,夹住导管即可;并且通过第三锁定组件可以对固定夹7进行单独调节,方便更好的夹住导管。
    21.本实施列中固定夹7为现有已知技术,包括两块夹持块,两块夹持块的一端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弹簧。
    22.实施例2
    23.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挡板4和第一螺丝3,挡板4固定在安装板2上,第一支撑杆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丝3穿过的通孔,挡板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丝3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丝3的固定端穿过第一支撑杆5顶端的通孔与挡板4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24.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25.在使用中,对第一支撑杆5的角度进行调整,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6.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挡板4的顶端与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第一支撑杆5位于挡板4的右侧,使第一支撑杆5进行前后摆动。
    2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松开第一螺丝3,可以对第一支撑杆5进行调节,改变第一支撑杆5与安装板2之间的角度,更好的对固定夹7进行固定,调节好后,通过拧紧第一螺丝3,将第一支撑杆5和挡板4固定。
    28.在使用时,为了更好的对第一螺丝3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一螺丝3的螺帽处设置一个把手或者将螺帽设置大一些,方便进行拧动,省力。
    29.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螺丝3可以换为螺栓。
    30.实施例3
    31.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具有弹性功能的连接件1,连接件1整体呈“u”字型结构,其一端与安装板2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安装板2的下方。
    32.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3.本实施例中,在“u”字型的连接件1设计下,使安装板2能更方便的固定在病床的护栏上,其结构简单。
    34.在实际使用时,如图1所示,将连接件1向两边分开,使导管床两边防护栏顶部的钢管位于连接件1的“u”内,然后松开连接件1,使连接件1恢复弹性将连接件1扣在防护栏上。
    35.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件1可以如图2所示,为“几”字形结构,使导管床两边防护栏位于“几”字内。
    36.实施例4
    3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为第二螺丝6,在第二支撑杆9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第一支撑杆5底端插入的槽,第一支撑杆5的底端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螺丝6呈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杆9顶端槽壁上开设有第二螺丝6穿过的通孔,第二螺丝6的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杆9顶端槽壁上的通孔与第一支撑杆5底端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38.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39.在使用中,调整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之间的角度,还可以对第二支撑杆9和第一支撑杆5的位置进行调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0.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第二支撑杆9下端的前侧和左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改变第二支撑杆9和第一支撑杆5之间的位置,更好的导管进行固定。
    4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松开第二螺丝6,可以对第二支撑杆9进行调节,改变第二支撑杆9和第一支撑杆5之间的角度,更好的对固定夹7进行固定,调节好后,通过拧紧第二螺丝6,将第二支撑杆9和第一支撑杆5固定。要对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的位置进行调整时,将第二螺丝6的固定端从第二支撑杆9的下端退出来,将第二支撑杆9顶端槽壁有通孔的一侧对准第一支撑杆5 一端另一侧的螺纹孔,并通过第二螺丝6进行固定,从而可以使第二支撑杆9 可以沿第一支撑杆5进行前后和左右摆动。
    42.在使用时,为了更好的对第二螺丝6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二螺丝6的螺帽处设置一个把手或者将螺帽设置大一些,方便进行拧动,省力。
    43.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螺丝6可以换为螺栓。
    44.实施例5
    45.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螺丝8,第二支撑杆9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三螺丝8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固定夹7上开设有与第三螺丝8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三螺丝8穿过第二支撑杆9底端的螺纹孔与固定夹7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46.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47.在使用中,调整固定夹7的角度,更好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松开第三螺丝8,可以对固定夹7进行调节,改变固定夹7的方向,更好的导管进行固定,调节好后,通过拧紧第三螺丝8,将固定夹7和第二支撑杆9固定,在拧紧第三螺丝8时,一只手将固定夹 7固定,另一只手拧动第三螺丝8。
    49.在使用时,为了更好的对第三螺丝8进行操作,可以在第三螺丝8的螺帽处设置一个把手或者将螺帽设置大一些,方便进行拧动,省力。
    50.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三螺丝8可以换为螺栓。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包括固定夹(7),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7)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2)的下方竖直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与安装板(2)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5)和安装板(2)固定的第一锁定组件;第一支撑杆(5)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9)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固定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支撑杆(9)的下端与固定夹(7)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二支撑杆(9)和固定夹(7)固定的第三锁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组件包括挡板(4)和第一螺丝(3),挡板(4)固定在安装板(2)上,第一支撑杆(5)的顶端开设有第一螺丝(3)穿过的通孔,挡板(4)上开设有与第一螺丝(3)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丝(3)的固定端穿过第一支撑杆(5)顶端的通孔与挡板(4)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具有弹性功能的连接件(1),连接件(1)整体呈“u”字型结构,其一端与安装板(2)的侧壁固定,另一端位于安装板(2)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组件为第二螺丝(6),在第二支撑杆(9)的顶端开设有用于第一支撑杆(5)底端插入的槽,第一支撑杆(5)的底端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螺丝(6)呈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杆(9)顶端槽壁上开设有第二螺丝(6)穿过的通孔,第二螺丝(6)的固定端穿过第二支撑杆(9)顶端槽壁上的通孔与第一支撑杆(5)底端的螺纹孔螺纹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螺丝(8),第二支撑杆(9)的底端开设有用于与第三螺丝(8)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固定夹(7)上开设有与第三螺丝(8)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第三螺丝(8)穿过第二支撑杆(9)底端的螺纹孔与固定夹(7)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介入放射用导管固定夹。技术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安装板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和安装板固定的第一锁定组件;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的第二锁定组件;第二支撑杆与固定夹铰接,并在其铰接配合处设置有将第二支撑杆和固定夹固定的第三锁定组件。本设计通过将固定夹与导管床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铰接设计可以对固定夹进行调节,并可以单独对固定夹的角度进行调节,其结构简单。其结构简单。其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沈雅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雅平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4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