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触点面积大,能实现更稳定电性连接,容错率小的连接结构更稳定的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及其连接器公座。
背景技术:
2.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是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的电器连接,即两者之间的桥梁。一般而言,电子连接器包括母座、设于母座中的两个以上公端子、接入母座的公座以及设于公座中的两个以上母端子,其中,母端子由拔插段和设于拔插段一端的接线段组成,传统的母端子的拔插段由一向上和二向侧面突出的套状结构组成,构成一近似三叶草的套体结构,公端子至少其中一端为插接段,该插接段呈针状结构,该插接段接入母端子之拔插段中,形成电导通结构。
3.然而,目前的母端子之拔插段的这种结构,三个套状结构之间相互衔接的位置,即为与公端子插接段的接触面,接触面较小,且由于上下受力不一致,所需要的装配精度较高,当公端子的插接段接入拔插段时,如果接入位置不准确或者受到外来出现振动,公端子和母端子之间容易出现位移,从而导致两者接触不良,因此,传统的母端子容错率小,而且,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公端子、母端子尺寸上都可能有一定的差异性,若将尺寸有差异的公端子和此类结构的母端子进行组合,同样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因此,此类结构的母端子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该改进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允许位移的空间较大,不仅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有更好的夹持力,即便接入位置不准确,也能确保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的接触面保持在拔插段两侧的夹持限位部之间,且导通良好,从而大大降低了装配的精度要求;其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使得连接器的通用性更强,而且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的容错率;其连接器公座能有效提高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连接时接入的精准度,避免错误接入而损坏连接器,提高了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包括端子本体,该端子本体与公座壳体相连接,该端子本体由拔插段以及连接在拔插段其中一端的接线段组成,该拔插段用以与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电性连接,该接线段用以固定导线并与导线电性连接,所述拔插段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侧凸设的夹持限位部,各该夹持限位部用以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进行稳定夹持,该拔插段与接线段的连接处设有一接线限位,该接线限位用以保证接线段和导线的电性导通。
7.所述拔插段为一套体结构,所述夹持限位部设于拔插段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上,该二侧壁面上的各夹持限位部对称设置。
8.所述拔插段连接在二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之间的背壁面上还向外侧凸设有一第一卡钩,该第一卡钩用以确保公座端子与公座壳体时的连接稳定。
9.所述接线段由与拔插段相连接的导电固定部以及连接在导电固定部一端的线体固定部组成,该导电固定部用以固定在导线之线芯上,该线体固定部用以固定在导线的绝缘层上,该接线段与拔插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10.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公座,该公座包括一公座壳体以及连接于公座壳体中的若干公座端子,所述公座壳体两端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防呆部,该防呆部用以公座与板端/线端之母座的连接方向错误,所述的各公座端子为前述的连接器公座端子。
11.所述公座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腔,各容置腔分别与对应的公座端子相连接,该公座壳体设置防呆部的一面还设有一卡扣,该卡扣用以在公座连接于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辅助固定,该公座壳体于卡扣两边还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凸起,各第一导向凸起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该公座壳体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二导向凸起,各第二导向凸起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
12.所述公座壳体的各容置腔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各容置腔之间的间距相一致。
13.所述板端之母座包括一板母座壳体以及设于板母座壳体中的两个以上的板母座端子,其中,该板母座壳体设置卡扣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向槽,各该第一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相连接,板母座壳体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二导向槽,各第二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相连接,该板母座壳体朝向卡扣一面设有一第一卡块,该第一卡块与卡扣相互扣合,该板母座端子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
14.所述线端之母座包括一线母座壳体以及设于线母座壳体中的两个以上的线母座端子,其中,该线母座壳体设置卡扣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导向槽,各该第三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相连接,线母座壳体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四导向槽,各第四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相连接,该线母座壳体朝向卡扣一面设有一第二卡块,该第二卡块与卡扣相互扣合,该线母座壳体上设有若干安装腔,各安装腔用以安装线母座端子,各安装腔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该线母座端子包括插接段和设于插接段其中一端的固线段,该插接段与公座端子之拔插段相连接,于该插接段的其中一壁面上设有一线卡钩,该线卡钩用以卡接于对应安装腔中,该固线段与导线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连接器的公座端子,其端子本体通过拔插段两侧设置向内侧凸设的夹持限位部,于拔插段内形成一夹持空间,可对伸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进行夹持,而且,夹持限位部的受力面为一平面,接触面积较大,允许位移的空间较大,不仅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有更好的夹持力,即便接入位置不准确,也能确保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的接触面保持在拔插段两侧的夹持限位部之间,且导通良好,从而大大降低了装配的精度要求;同时,拔插段两侧的夹持限位部呈向内凸起的结构,从两侧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抱紧,使得该端子本体与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连接更为稳定,而且,由于各夹持限位部夹持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的受力面均呈一平面,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使得连接器的通用性更强,而且大大提高了连接器
的容错率;其连接器公座的防呆部设计,能有效提高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连接时,接入的精准度,避免错误接入而损坏连接器,同时,公座壳体上的卡扣设置,能在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连接时,扣合在板端之母座的第一卡块或者线端之母座的第二卡块,提高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公座壳体之各防呆部、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与板端之母座的板座防呆槽、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配合连接,或与线端之母座的线座防呆槽、第三导向槽和第四导向槽的配合连接,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座连接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不会随意晃动,进一步提升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3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4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5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1.图6 是本实用新型之板端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7 是本实用新型之板端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8 是本实用新型之线端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9 是本实用新型之线端母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10 是本实用新型之板端母座、连接线和延长线的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和板母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2 是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和线母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3 是本实用新型之板母座端子的主视图。
29.图14 是本实用新型之线母座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30.图15 是本实用新型之线母座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31.图16 是本实用新型之线母座端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1-端子本体;11-拔插段;111-夹持限位部;112-接线限位;113-第一卡钩;12-接线段;121-导电固定部;122-线体固定部;2-公座壳体;21-防呆部;22-容置腔;221-穿接孔;23-卡扣;24-第一导向凸起;25-第二导向凸起;3-导线;4-板端之母座;41-板母座壳体;411-板座安装孔;412-板座防呆槽;413-第一导向槽;414-第二导向槽;415-第一卡块;42-板母座端子;421-限位凸起;5-线端之母座;51-线母座壳体;511-线座安装槽;512-接入槽;512a-线壳防呆槽;512b-第三导向槽;512c-第四导向槽;513-第二卡块;52-线母座端子;521-插接段;522-固线段;523-线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5.如图1-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包括端子本体1,该端子本体1与公座壳体2相连接,该端子本体1由拔插段11以及连接在拔插段11其中一端的接线段12组成,该拔插段11用以与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电性连接,该接线段12
用以固定导线3并与导线3电性连接,拔插段11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侧凸设的夹持限位部111,各该夹持限位部111用以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进行稳定夹持,该拔插段11与接线段12的连接处设有一接线限位112,该接线限位112用以保证接线段12和导线3的电性导通,该接线限位112向拔插段11凸设,呈直角设置,该接线限位112提高了导线3连接于接线段12处的精准度,使接线段12既能有效夹持导线3,又能确保了接线段12和导线3之间的正常电性导通。
36.如图1-3、11、12所示,拔插段11为一套体结构,夹持限位部111设于拔插段11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上,该二侧壁面上的各夹持限位部111对称设置,该拔插段11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呈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一向公座端子内侧中部收紧的结构,而且,由于该夹持限位部111的受力面为一平面,接触面积较大,允许位移的空间较大,不仅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有更好的夹持力,即便接入位置不准确,也能确保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的接触面保持在拔插段11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之间。
37.如图1-3、11、12所示,拔插段11连接在二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之间的背壁面上还向外侧凸设有一第一卡钩113,该第一卡钩113用以确保公座端子与公座壳体2时的连接稳定,当公座端子安装于公座壳体2时,第一卡钩113卡设于公座壳体2中,该第一卡钩113能有效防止公座端子随意脱离出公座壳体2。
38.如图1-3、11、12所示,接线段12由与拔插段11相连接的导电固定部121以及连接在导电固定部121一端的线体固定部122组成,该导电固定部121用以固定在导线3之线芯上,与导线3电性连接,形成电性导通,该线体固定部122用以固定在导线3的绝缘层上,该接线段12与拔插段11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导电固定部121既固定住导线3之线芯,又与线芯形成电性导通,再配合线体固定部122对导线3的绝缘层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限位,从而更有效地将导线3固定于接线段12上。
39.如图4-1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连接器公座,该公座包括一公座壳体2以及连接于公座壳体2中的若干公座端子,公座壳体2两端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防呆部21,该防呆部21用以公座与板端/线端之母座的连接方向错误,各公座端子为前述的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其中,防呆部21的设计,能有效避免公座接入板端/线端之母座因方向错误,而导致接入时,对板端/线端之母座中的端子造成损伤,能有效确保连接器的正常使用效果。
40.如图4、5、10所示,公座壳体2中设有若干容置腔22,各容置腔22分别与对应的公座端子相连接,各容置腔22底部分别开制有穿接孔221,各穿接孔221便于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与公座端子的拔插段11相连接,该公座壳体2设置防呆部21的一面还设有一卡扣23,该卡扣23用以在公座连接于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辅助固定,卡扣23的设计,使得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更稳定,避免公座的受到外力时随意松脱出板端/线端之母座;该公座壳体2于卡扣23两边还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凸起24,各第一导向凸起24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该公座壳体2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二导向凸起25,各第二导向凸起25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
41.如图4、5、10所示,公座壳体2的各容置腔22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各容置腔22之间的间距相一致,能确保各公座端子装配于该公座壳体2后,保持各公座端子之间的有效距离,保证各公座端子能更好地与板端/线端之母座的端子一一对应进行连接。
42.如图6、7、10、11、13所示,板端之母座4包括一板母座壳体41以及设于板母座壳体41中的两个以上的板母座端子42,具体而言,板母座壳体41中设有两个以上板座安装孔411,各板母座端子42安装在对应的板座安装孔411中,该板母座壳体41内侧还对应防呆部21分别设有板座防呆槽412,公座之各防呆部21连接在对应的板座防呆槽412中,其中,该板母座壳体41设置卡扣23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向槽413,各该第一导向槽41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24相连接,板母座壳体41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二导向槽414,各第二导向槽414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25相连接,该板母座壳体41朝向卡扣23一面设有一第一卡块415,该第一卡块415与卡扣23相互扣合,该板母座端子42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各板母座端子42呈针状结构,各板母座端子42的中部设有至少二限位凸起421,当板母座端子42嵌设于板座安装孔411时,限位凸起421能有效防止板母座端子42随意位移或松脱出板母座壳体41,保证了板母座端子42和板母座壳体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然而,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凸起421为非必要设置结构,板母座端子42可根据产品结构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在此并不予以自限;第一导向槽413和第二导向槽414的设置,能更好地配合公座壳体2上的第一导向凸起24和第二导向凸起25,使公座能更舒畅地连接到板端之母座4上,装配更为轻松便捷。
43.如图8-10、12、14-16所示,线端之母座5包括一线母座壳体51以及设于线母座壳体51中的两个以上的线母座端子52,具体而言,线母座壳体51中设有两个以上线座安装槽511,各线母座端子52安装在对应的线座安装槽511中,各线座安装槽511贯穿于线母座壳体51,以便于连接在线母座端子52上的导线穿出,各线座安装槽511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该线母座壳体51上端还形成一接入槽512,该接入槽512用以连接公座,该接入槽512内侧对应防呆部21分别设有线壳防呆槽512a,公座之各防呆部21与对应的线壳防呆槽512a相连接,其中,该线母座壳体51设置卡扣23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导向槽512b,各该第三导向槽512b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24相连接,线母座壳体51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四导向槽512c,各第四导向槽512c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25相连接,该线母座壳体51朝向卡扣23一面设有一第二卡块513,该第二卡块513与卡扣23相互扣合,该线母座端子52包括插接段521和设于插接段521其中一端的固线段522,该插接段521与公座端子之拔插段11相连接,该插接段521另一端呈针状结构,于该插接段521的其中一壁面上设有一线卡钩523,该线卡钩523用以卡接于对应线座安装槽511中,该线座安装槽511内凸设一凸块(未图示),该凸块能有效防止线母座端子52从线座安装槽511中脱离,另外,该线卡钩523设于插接段521两侧壁面之间,能有效强化插接段521的结构,避免插接段521结构变形;该固线段522与导线3固定连接,该第三导向槽512b和第四导向槽512c均设于接入槽512中,第三导向槽512b和第四导向槽512c的设置,能更好地配合公座壳体2上的第一导向凸起24和第二导向凸起25,使公座能更舒畅地连接到线端之母座5上,装配更为轻松便捷。
44.使用时,一般将板端之母座4与pcb板电性连接,作为pcb板上的基础连接端,再至少取一连接线,该连接线由导线3连接二公座组成,将其中一公座与pcb板上的板端之母座4相连接,再将另一公座与电器设备相连接(该电器设备的连接处,同样设有与公座能匹配连接的连接端口,如前述的板端之母座4),使板端和电器设备之间的电性导通,具体而言,公座壳体2之各防呆部21、第一导向凸起24和第二导向凸起25分别对应板端之母座4的板座防呆槽412、第一导向槽413和第二导向槽414插入板端之母座4中,使各端子本体1之拔插段11
套设于对应的板母座端子42其中一端,此时,同一拔插段11上的各夹持限位部111相互配合,将对应的板母座端子42进行夹持,形成电性导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拔插段11上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之间的间距小于板母座端子42的宽度,板母座端子42进入各夹持限位部111之间的空间时,会对拔插段11上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产生一向外推开的力,使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发生弹性形变,而夹持限位部111因为弹性应力的作用,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便会从两侧施力于板母座端子42上,从而形成对板母座端子42较为稳定的夹持力,同时,卡扣23扣合于板母座壳体41的第一卡块415上;当需要拔下公座时,仅需按压卡扣23上端,使卡扣23下端张开,此时,卡扣23与公座壳体2相连接的部分发生弹性形变,脱离第一卡块415,再向上拔出公座即可与板端之母座4分离,随后撤销在卡扣23上施加的力,卡扣23由于弹性应力的作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5.当连接线的长度不足,需要将连接线延长,可取至少一延长线,该延长线由导线3连接二线端之母座5构成,其中一线端之母座5与连接线的另一公座相连接,而此类延长线的使用,还需在另一线端之母座5连接另一连接线,方能实现pcb板与电器设备之间的连接,具体而言,公座壳体2之各防呆部21、第一导向凸起24和第二导向凸起25分别对应线端之母座5的线座防呆槽512a、第三导向槽512b和第四导向槽512c插入线端之母座5中,使各端子本体1之拔插段11套设于对应的线母座端子52的插接段521,此时,同一拔插段11上的各夹持限位部111相互配合,将对应的线母座端子52进行夹持,形成电性导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拔插段11上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之间的间距小于插接段521的宽度,插接段521进入各夹持限位部111之间的空间时,会对拔插段11上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产生一向外推开的力,使两侧的夹持限位部111发生弹性形变,而夹持限位部111因为弹性应力的作用,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便会从两侧施力于插接段521上,从而形成对插接段521的夹持,同时,卡扣23扣合于线母座壳体51的第二卡块513上;当需要拔下公座时,仅需按压卡扣23上端,使卡扣23下端张开,此时,卡扣23与公座壳体2相连接的部分发生弹性形变,脱离第二卡块513,再向上拔出公座即可与线端之母座5分离,随后撤销在卡扣23上施加的力,卡扣23由于弹性应力的作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延长线由导线3连接一线端之母座5和一公座构成,该延长线的线端之母座5与连接线另一端的公座相连接,该延长线的公座与电器设备相连接(该电器设备的连接处,同样设有与公座能匹配连接的连接端口,如前述的板端之母座4,此处的公座与电器设备拆装方式可参照前述公座与电器设备拆装方式,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46.另外,公座壳体2之各防呆部21、第一导向凸起24和第二导向凸起25与板端之母座4的板座防呆槽412、第一导向槽413和第二导向槽414的配合连接,或与线端之母座5的线座防呆槽512a、第三导向槽512b和第四导向槽512c的配合连接,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座连接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不会随意晃动,保证了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
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如涉及异形件,均可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丝/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赘述。
48.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包括端子本体,该端子本体与公座壳体相连接,该端子本体由拔插段以及连接在拔插段其中一端的接线段组成,该拔插段用以与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电性连接,该接线段用以固定导线并与导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插段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侧凸设的夹持限位部,各该夹持限位部用以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进行稳定夹持,该拔插段与接线段的连接处设有一接线限位,该接线限位用以保证接线段和导线的电性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插段为一套体结构,所述夹持限位部设于拔插段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上,该二侧壁面上的各夹持限位部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插段连接在二相对设置的二侧壁面之间的背壁面上还向外侧凸设有一第一卡钩,该第一卡钩用以确保公座端子与公座壳体时的连接稳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段由与拔插段相连接的导电固定部以及连接在导电固定部一端的线体固定部组成,该导电固定部用以固定在导线之线芯上,该线体固定部用以固定在导线的绝缘层上,该接线段与拔插段为一体成型结构。5.一种连接器公座,该公座包括一公座壳体以及连接于公座壳体中的若干公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壳体两端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防呆部,该防呆部用以公座与板端/线端之母座的连接方向错误,所述的各公座端子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公座端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壳体中设有若干容置腔,各容置腔分别与对应的公座端子相连接,该公座壳体设置防呆部的一面还设有一卡扣,该卡扣用以在公座连接于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辅助固定,该公座壳体于卡扣两边还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凸起,各第一导向凸起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该公座壳体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二导向凸起,各第二导向凸起用以在公座装配到板端/线端之母座时进行安装导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壳体的各容置腔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各容置腔之间的间距相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端之母座包括一板母座壳体以及设于板母座壳体中的两个以上的板母座端子,其中,该板母座壳体设置卡扣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一导向槽,各该第一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相连接,板母座壳体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二导向槽,各第二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相连接,该板母座壳体朝向卡扣一面设有一第一卡块,该第一卡块与卡扣相互扣合,该板母座端子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排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公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端之母座包括一线母座壳体以及设于线母座壳体中的两个以上的线母座端子,其中,该线母座壳体设置卡扣一面的内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三导向槽,各该第三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凸起相连接,线母座壳体两侧面内部分别开制有第四导向槽,各第四导向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凸起相连接,该线母座壳体朝向卡扣一面设有一第二卡块,该第二卡块与卡扣相互扣合,该线母座壳体上设有若干安装腔,各安装腔用以安装线母座端子,各安装腔呈至少一直线结构并
排设置,该线母座端子包括插接段和设于插接段其中一端的固线段,该插接段与公座端子之拔插段相连接,于该插接段的其中一壁面上设有一线卡钩,该线卡钩用以卡接于对应安装腔中,该固线段与导线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连接器公座端子的改进结构,包括端子本体,该端子本体由拔插段以及连接在拔插段其中一端的接线段组成,拔插段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向内侧凸设的夹持限位部,各夹持限位部用以对接入的板端/线端之母座端子进行稳定夹持,拔插段与接线段的连接处设有一接线限位,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公座,该公座包括一公座壳体以及连接于公座壳体中的若干公座端子,公座壳体两端分别凸设有至少一防呆部,各公座端子为前述的连接器公座端子,本实用新型之公座端子改进结构增大了接触面积,连接器通用性更强,大大提高了连接器的容错率;其连接器公座提高了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连接时接入的精准度,使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更稳定。使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更稳定。使公座和板端/线端之母座之间连接更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天佑
技术研发日:2021.04.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