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

    专利查询2024-07-22  26



    1.本发明属于嫁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2.鹧鸪茶[mallotus oblongifolius(miq.)muell.arg]又名山苦茶和五月茶,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鹧鸪茶富含茶多糖、茶多酚、没食子酸和多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胆汁分泌、抗病毒抑菌、抗疲劳衰老与镇静止痛等功效,在海南省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当地人常将其用做解油腻、助消化、清热消暑和止渴生津的老爸茶。
    [0003]
    现有的鹧鸪茶苗在嫁接时,切接具有不挑砧木和简单易操作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此方法在进行规模化嫁接育苗时成活率低,造成人工和种苗的极大损耗。嫁接时选用短芽条,造成成活率低且萌芽时间较长,不利于规模化嫁接育苗。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为苗圃进行规模化嫁接育苗提供了更简易的操作方法,更高效的成活率,既可节省劳动力成本,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剪除鹧鸪茶的实生苗距地15cm以上的部分,留下的主茎作为砧木;
    [0007]
    采集目标鹧鸪茶树的当年生枝条,削切为五叶五芽的茎段作为插穗;
    [0008]
    以劈接法将所述插穗插入所述砧木中,包扎并进行嫁接后管理。
    [0009]
    优选的,所述实生苗包括采集成熟鹧鸪茶种子清洗并消毒,在沙床上播种,待种苗第三片真叶稳定时,将种苗移入装满田园土的育苗袋中,上部填充2~3cm厚的椰糠,进行养护管理;待所述种苗的茎秆最粗处达0.8~1.0cm时,进行嫁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消毒包括将清洗后的成熟鹧鸪茶种子在50%(v/v)多菌灵的500倍液中浸泡1h。
    [0011]
    优选的,所述插穗上保留的叶片面积为原叶片面积的一半,并将插穗底部两边削切成平整的“锲”形。
    [0012]
    优选的,所述劈接法包括:选择砧木外缘较光滑的一面,用一手握嫁接刀架在桩口上1/2~l/3处,并与光滑面成“十”字,另一手使刀纵劈下深达3~4cm,用嫁接刀轻轻撬开砧木的劈口未作接面的一侧,把削好的插穗慢慢地沿接面插入,使之插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相吻合,抽出嫁接刀,再用薄膜条由下往上顺时针缠绕扎紧直至包裹桩口。
    [0013]
    优选的,所述嫁接后管理包括切口愈合期养护、成活后管理和成苗管理。
    [0014]
    优选的,所述切口愈合期养护,包括:保持苗木的荫蔽度为60%~70%,温度不高于30℃,土壤持水量不低于50%。
    [0015]
    优选的,所述成活后管理,包括:插穗开始萌芽后及时切除薄膜;待叶片全部展开时,进入炼苗管理。
    [0016]
    优选的,所述成苗管理,包括:嫁接苗叶片成熟后,每10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嫁接方法在规模化种苗繁育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0018]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使用劈接法使接穗更稳固的与砧木贴合,促进切口间的快速愈合,提高嫁接速率,且成活率更高。长接穗成活率高且萌芽速度快,且长势较短接穗更好,大大提升了嫁接苗出苗效率,适合规模化种苗繁育。本发明所述嫁接方法还是鹧鸪茶种质改良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鹧鸪茶种质,以嫁接的方法来达到改造优良种质的目的,此外,嫁接可对野生鹧鸪茶种质进行保护,有利于产品的合理开发利用,它既可以保持接穗良种的特性和有利于茶园良种化发展,且见效快、投入少及成效高,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切接法嫁接的流程示意图;
    [0020]
    图2为劈接法嫁接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剪除鹧鸪茶的实生苗距地15cm以上的部分,留下的主茎作为砧木;
    [0022]
    采集目标鹧鸪茶树的当年生枝条,削切为五叶五芽的茎段作为插穗;
    [0023]
    以劈接法将所述插穗插入所述砧木中,包扎并进行嫁接后管理。
    [0024]
    本发明对所述实生苗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进行嫁接时,茎秆的最粗处达到0.8~1.0cm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实生苗优选包括采集成熟鹧鸪茶种子清洗并消毒,在沙床上播种,待种苗第三片真叶稳定时,将种苗移入装满田园土的育苗袋中,上部填充2~3cm厚的椰糠减缓土壤水分快速蒸发;然后再进行养护管理;待所述种苗的茎秆最粗处达0.8~1.0cm时,进行嫁接。本发明所述消毒优选包括将清洗后的成熟鹧鸪茶种子在50%(v/v,国光)多菌灵的500倍液中浸泡1h,而后再清水洗净播种,防治茶白星病、茶褐色叶斑病。
    [0025]
    本发明待所述种苗的茎秆最粗处达到0.8~1.0cm时,可选取砧木,剪除多余枝条,仅保留距地15cm以下的主茎做为砧木。
    [0026]
    本发明选择目标鹧鸪茶树的当年生枝条,削切为五叶五芽的茎段作为插穗,所述目标鹧鸪茶树优选包括野生鹧鸪茶树种质、优良鹧鸪茶树。本发明所述插穗为五叶五芽的长茎段,长接穗成活率高且萌芽速度快,且长势较短接穗更好,大大提升了嫁接苗出苗效率,适合规模化种苗繁育。本发明所述接穗上留叶,且保留的叶片面积为原叶片面积的一半,并将插穗底部两边削切成平整的“锲”形。
    [0027]
    本发明利用劈接法将所述插穗插入砧木中,所述劈接法优选包括:选择砧木外缘较光滑的一面,用一手握嫁接刀架在桩口上1/2~l/3处,并与光滑面成“十”字,另一手使刀纵劈下深达3~4cm,用嫁接刀轻轻撬开砧木的劈口未作接面的一侧,把削好的插穗慢慢地沿接面插入,使之插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相吻合,抽出嫁接刀,再用薄膜条由下往上顺时针缠绕扎紧直至包裹桩口。
    [0028]
    本发明所述嫁接优选在苗床上进行,所述苗床覆膜。
    [0029]
    本发明在所述嫁接后进行嫁接后管理,所述嫁接后管理优选包括切口愈合期养护、成活后管理和成苗管理。本发明所述切口愈合期养护,优选包括:保持苗木的荫蔽度为60%~70%,温度不高于30℃,土壤持水量不低于50%;如遇育苗室内温度高于30℃,早晨和傍晚喷水3~5分钟降低室内温度;当土壤持水量低于50%,及时补充水分,保持育苗袋土壤湿润。
    [0030]
    本发明所述成活后管理,优选包括:插穗开始萌芽后及时切除薄膜;待叶片全部展开时,进入炼苗管理。在本发明中,待所述嫁接一周后,插穗开始萌芽,及时切除薄膜;5天后,插穗开始展叶,待叶片全部展开时,进入炼苗管理。本发明所述炼苗管理优选包括先将苗床覆的膜掀开,促进空气流通,直至5天后将覆的膜全部收走。
    [0031]
    本发明所述成苗管理,优选包括:嫁接苗叶片成熟后,每10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本发明所述喷施优选喷施质量体积比为0.1%~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以补充养分,促进嫁接苗健康生长。
    [003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嫁接方法在规模化种苗繁育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0033]
    本发明所述嫁接方法可规范化鹧鸪茶苗的嫁接,并可对野生种质进行保护,同时由于所述嫁接方法的嫁接成活率高,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种苗繁育。
    [003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5]
    实施例1
    [0036]
    砧木选取海南省万宁地区种植面积广泛的本地种鹧鸪茶,接穗选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选育的优良种质“香引2号”鹧鸪茶。
    [0037]
    嫁接方法为切接和劈接,接穗长度为1个芽点(短接穗)、3个芽点(中接穗)和5个芽点(长接穗),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排列,每个处理5次重复,每次重复设10株苗,观测芽长和芽粗并计算发芽率。
    [0038]
    一、切接法(图1)
    [0039]
    1、切砧木
    [0040]
    首先将砧木的接穗口用嫁接刀削平滑,然后选择外缘较光滑、易操作的一侧纵向下削一个长达2~3cm的平直削面,深度以削去少许木质部,再用嫁接刀将切开的少许木质部皮层切去2/3待用。
    [0041]
    2、削接穗
    [0042]
    取茶树短接穗,选择较光滑、平直无芽的一侧,从上沿下削一平滑斜切面,长度与砧木切面相一致或稍长,再在削面背部端点削长0.5cm左右反小削面。
    [0043]
    3、插接穗及包扎
    [0044]
    将削好的接穗长削面快速对贴于砧木切面上,使之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高度相吻合;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薄膜条从吻合部的低端,按顺时针的方向从下而上缠绕直至包裹砧木锯口密封扎紧即可。
    [0045]
    二、劈接法(图2)
    [0046]
    1、砧木劈切
    [0047]
    选择处理好的砧木外缘较光滑的一面,用一手握嫁接刀架在桩口上1/2~l/3处。
    并与光滑面成“十”字,另一手握木槌敲打刀背,使刀纵劈下深达3~4cm。
    [0048]
    2、削接穗
    [0049]
    选择处理好的短接穗较光滑的一面为保留接面,沿保留面下端的两侧,用嫁接刀削去长达2~3cm,使之呈“楔”形的平滑削面,并做到接面方稍厚些。
    [0050]
    3、插接穗及包扎
    [0051]
    用嫁接刀轻轻撬开砧木的劈口未作接面的一侧,接着把削好的接穗慢慢地沿接面方插入,使之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相吻合,抽出嫁接刀,再用薄膜条由下往上顺时针缠绕扎紧直至包裹桩口。
    [0052]
    三、切接法和劈接法的嫁接后管理相同
    [0053]
    1、抹砧芽
    [0054]
    从砧木基部或接口以下常发生大量萌芽,必须及时、反复多次地进行抹除,以保证接穗快速愈合而萌发,提高成活率。
    [0055]
    2、划膜、解膜
    [0056]
    当接穗与砧木充分愈合而萌发新芽及时进行划膜、解膜。
    [0057]
    四、在嫁接后15天进行统计
    [0058]
    由表1得知,劈接方法的发芽率、芽长和芽粗都比切接方法的数值大,且芽长的指标差异显著,说明鹧鸪茶嫁接的劈接方法比切接方法更能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缩短出苗时间,适合于规模化繁育鹧鸪茶种苗。
    [0059]
    表1不同嫁接方法对比分析
    [0060][0061]
    注:表中数据为各处理的平均值(n=5),同一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嫁接方法所测指标差异显著(p《0.05),下同。
    [0062]
    由表2得知,利用长接穗嫁接的发芽率、芽长和芽粗都比中接穗、短接穗嫁接的数值大,且芽长的指标差异显著,说明鹧鸪茶长接穗嫁接比中接穗、短接穗嫁接更能提高成活率和缩短出苗时间,适合于规模化繁育鹧鸪茶种苗(注:数据为劈接+切接的全部数据分析)。
    [0063]
    表2不同接穗长度对比分析
    [0064][006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剪除鹧鸪茶的实生苗距地15cm以上的部分,留下的主茎作为砧木;采集目标鹧鸪茶树的当年生枝条,削切为五叶五芽的茎段作为插穗;以劈接法将所述插穗插入所述砧木中,包扎并进行嫁接后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生苗包括采集成熟鹧鸪茶种子清洗并消毒,在沙床上播种,待种苗第三片真叶稳定时,将种苗移入装满田园土的育苗袋中,上部填充2~3cm厚的椰糠,进行养护管理;待所述种苗的茎秆最粗处达0.8~1.0cm时,进行嫁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包括将清洗后的成熟鹧鸪茶种子在50%(v/v)多菌灵的500倍液中浸泡1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穗上保留的叶片面积为原叶片面积的一半,并将插穗底部两边削切成平整的“锲”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劈接法包括:选择砧木外缘较光滑的一面,用一手握嫁接刀架在桩口上1/2~l/3处,并与光滑面成“十”字,另一手使刀纵劈下深达3~4cm,用嫁接刀轻轻撬开砧木的劈口未作接面的一侧,把削好的插穗慢慢地沿接面插入,使之插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相吻合,抽出嫁接刀,再用薄膜条由下往上顺时针缠绕扎紧直至包裹桩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后管理包括切口愈合期养护、成活后管理和成苗管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愈合期养护,包括:保持苗木的荫蔽度为60%~70%,温度不高于30℃,土壤持水量不低于5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活后管理,包括:插穗开始萌芽后及时切除薄膜;待叶片全部展开时,进入炼苗管理。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苗管理,包括:嫁接苗叶片成熟后,每10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嫁接方法在规模化种苗繁育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鹧鸪茶苗的嫁接方法,涉及嫁接技术领域。本发明使用劈接法使接穗更稳固的与砧木贴合,促进切口间的快速愈合,提高嫁接速率,且成活率更高。长接穗成活率高、萌芽速度快,且长势较短接穗更好,大大提升了嫁接苗出苗效率,适合规模化种苗繁育。本发明所述嫁接方法还是鹧鸪茶种质改良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鹧鸪茶种质,以嫁接的方法来达到改造优良种质的目的,此外,嫁接可对野生鹧鸪茶种质进行保护,有利于产品的合理开发利用,它既可以保持接穗良种的特性和有利于茶园良种化发展,且见效快、投入少及成效高,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庄辉发 王辉 顾文亮 苏凡 张翠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6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