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池系统内的能量密度越来越大,当电池系统内的某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而高温气体的排气不定向且无规则,极易引发热蔓延,加剧电池系统的热失控。为了定向排出这些高温气体,现有的电池系统通常会设置泄压阀,但是该泄压阀需要达到一定开启压力才能打开,当电池系统内的某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而内部压力又还未达到泄压阀开启的压力时,高温气体就会在电池系统内部蔓延,接触其他的电池模组,产生次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电池系统内的某个电池模组因热失控而产生的高温气体在电池系统内部蔓延,接触其他的电池模组,容易产生次生危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箱装置,其中,电池箱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和防护板,箱体形成有收容空间,电池模组置于收容空间内,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孔,防护板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并对应第一排气孔形成有第二排气孔,防护板与箱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缓冲空间。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排气孔的密封部,第二排气孔用于在密封部受自第一排气孔导出的热量冲击下导通。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部的周侧通过撕裂线与第二排气孔的侧壁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包括平板部以及自平板部的端部朝向箱体的底壁弯折延伸设置的折边部,平板部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并开设有第二排气孔。
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的第一侧壁与折边部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与第一排气缓冲空间相通的第二排气缓冲空间,电池箱装置还包括泄压阀,泄压阀设置在第一侧壁上。
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边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边部分设于平板部的相对两端,其中一个折边部与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排气缓冲空间,另一个折边部与箱体的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与第一排气缓冲空间相通的第三排气缓冲空间,泄压阀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泄压阀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侧壁上,至少两个泄压阀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侧壁上。
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在收容空间内至少呈一列依次并行排列设置,多个电池模组均包括与防护板贴合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排气孔
的第一电池外壳,以及位于第一电池外壳的端部的输出极端,输出极端的上侧低于第一电池外壳的顶面。
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内设置有分隔板以将收容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单元空间,每个子单元空间内用于容置至少两个并行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
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为气凝胶制件。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池箱装置。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箱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电池箱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和防护板,箱体形成有收容空间,电池模组置于收容空间内,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孔,防护板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并对应第一排气孔形成有第二排气孔,防护板与箱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缓冲空间,即在电池箱装置中的某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内,并不会在防护板与箱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内蔓延,从而可以避免对其他的电池模组造成损害,以达到提高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箱装置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防护板安装于箱体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池箱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箱体
ꢀꢀꢀꢀꢀꢀꢀꢀꢀꢀꢀ
11
ꢀꢀꢀꢀꢀꢀꢀꢀꢀ
收容空间
[0025]
12
ꢀꢀꢀꢀꢀꢀꢀꢀꢀꢀ
上盖
ꢀꢀꢀꢀꢀꢀꢀꢀꢀꢀꢀ
13
ꢀꢀꢀꢀꢀꢀꢀꢀꢀ
下盒
[0026]
14
ꢀꢀꢀꢀꢀꢀꢀꢀ
第一侧壁
ꢀꢀꢀꢀꢀꢀꢀꢀꢀ
15
ꢀꢀꢀꢀꢀꢀꢀꢀꢀ
第二侧壁
[0027]2ꢀꢀꢀꢀꢀꢀꢀꢀꢀꢀ
电池模组
ꢀꢀꢀꢀꢀꢀꢀꢀꢀ
21
ꢀꢀꢀꢀꢀꢀꢀꢀꢀ
第一排气孔
[0028]
22
ꢀꢀꢀꢀꢀꢀꢀꢀ
输出极端
ꢀꢀꢀꢀꢀꢀꢀꢀꢀ
23
ꢀꢀꢀꢀꢀꢀꢀ
第一电池外壳
[0029]3ꢀꢀꢀꢀꢀꢀꢀꢀꢀꢀꢀ
防护板
ꢀꢀꢀꢀꢀꢀꢀꢀꢀꢀ
31
ꢀꢀꢀꢀꢀꢀꢀꢀꢀ
平板部
[0030]
32
ꢀꢀꢀꢀꢀꢀꢀꢀꢀꢀ
折边部
ꢀꢀꢀꢀꢀꢀꢀꢀꢀꢀ
33
ꢀꢀꢀꢀꢀꢀꢀꢀ
第二排气孔
[0031]
34
ꢀꢀꢀꢀꢀꢀꢀꢀꢀꢀ
密封部
ꢀꢀꢀꢀꢀꢀꢀꢀꢀꢀ
35
ꢀꢀꢀꢀꢀꢀꢀꢀꢀ
撕裂线
[0032]
41
ꢀꢀꢀꢀꢀꢀ
第一排气缓冲空间 42
ꢀꢀꢀꢀꢀꢀ
第二排气缓冲空间
[0033]
43
ꢀꢀꢀꢀꢀꢀ
第三排气缓冲空间 5
ꢀꢀꢀꢀꢀꢀꢀꢀꢀꢀ
泄压阀
[0034]6ꢀꢀꢀꢀꢀꢀꢀꢀꢀꢀꢀ
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7]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装置。
[0038]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电池箱装置,其中,电池箱装置包括:
[0039]
箱体1,箱体1形成有收容空间11;
[0040]
电池模组2,电池模组2置于收容空间11内,电池模组2背离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孔21;和
[0041]
防护板3,防护板3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2背离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并对应第一排气孔21形成有第二排气孔33,防护板3与箱体1的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
[0042]
当使用上述电池箱装置时,如若在电池箱装置中的某个电池模组2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则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21和第二排气孔33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内,并不会在防护板3与箱体1的底壁之间的空间内蔓延,从而可以避免对其他的电池模组2造成损害,以达到提高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0043]
参见图1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3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第二排气孔33的密封部34,第二排气孔33用于在密封部34受自第一排气孔21导出的热量冲击下导通。具体地,容置于收容空间11内的电池模组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2的外壳上均形成有第一排气孔21,防护板3对应多个电池模组2上的第一排气孔21均形成有第二排气孔33,并且防护板3上的每个第二排气孔33均设置有密封部34,即在电池箱装置中的某个电池模组2发生热失控时,此电池模组2内部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以自对应的第一排气孔21排向对应的密封部34,对应的密封部34在高温气体的冲击下可以与防护板3部分脱离或者完全脱离,以导通第二排气孔33并使得高温气体从第二排气孔33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内,同时在高温气体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后,由于空间变大,压力变小,则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内的高温气体并不能反向冲开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2的所对应的密封部34,从而使得高温气体并不会反向倒灌至其他的电池模组2,以能够保护电池箱装置中其他未发生热失控的电池模组2的安全。
[0044]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部34的周侧通过撕裂线35与第二排气孔33的侧壁连接。即在电池模组2发生热失控时,高温气体可以将撕裂线35冲断,从而使得密封部34可以与防护板3脱离,而在防护板3上设置撕裂线35可以围合形成密封部34,从而使得防护板3和密封部34可以为一体成型设计,从而便于提高加工效率。具体地,撕裂线35的设置可以是在防护板3上开设一个环形槽以围合形成有密封部34,环形槽所处位置的防护板3的厚度明显小于其他位置上的防护板3的厚度,从而当密封部34受到来自第一排气孔21导出的热量冲击下,可以沿环形槽与防护板3脱离以形成第二排气孔33;还可以是在防护板3上开设多个条形槽,多个条形槽呈环形间隔设置以围合形成有密封部34,条形槽所处位置的防护板3的厚度明显小于其他位置上的防护板3的厚度,从而当密封部34受到来自第一排气孔21导出的热量冲击下,可以沿多个条形槽的布置方向与防护板3脱离以形成第二排气孔33;此外,防护板3和密封部34之间还可以是分体设置,即密封部34是直接塞设于
第二排气孔33中。
[0045]
参见图1、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3包括平板部31以及自平板部31的端部朝向箱体1的底壁弯折延伸设置的折边部32,平板部31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2背离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并开设有第二排气孔33。即折边部32可以与置于收容空间11内并处于端部位置上的电池模组2的侧边贴合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电池模组2的防护。
[004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1的第一侧壁14与折边部32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与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相通的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电池箱装置还包括泄压阀5,泄压阀5设置在第一侧壁14上。即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可以位于电池模组2的上侧,而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可以位于电池模组2的前侧,高温气体自第一排气孔21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后,可以流向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并在当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和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内积蓄的压力达到泄压阀5的开启压力后,可以使得泄压阀5打开,从而将高温气体排出电池箱装置,则通过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的设置可以增大高温气体的缓冲空间,而泄压阀5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
[004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边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折边部32分设于平板部31的相对两端,其中一个折边部32与第一侧壁14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另一个折边部32与箱体1的第二侧壁15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与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相通的第三排气缓冲空间43,泄压阀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泄压阀5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第一侧壁14上,至少两个泄压阀5中的另一个设置在第二侧壁15上。即整个防护板3呈u形设置,防护板3的两个折边部32分别与箱体1的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相对间隔设置,以能够形成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和第三排气缓冲空间43,使得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和第三缓冲空间43连通形成一个u形缓冲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高温气体的缓冲空间。此外,泄压阀5同时设置在箱体1的第一侧壁14和第二侧壁15上,可以提高高温气体的排出效率。具体地,泄压阀5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泄压阀5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14上,另外两个泄压阀5间隔设置在第二侧壁上。
[0048]
参见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2在收容空间11内至少呈一列依次并行排列设置,多个电池模组2均包括与防护板3贴合设置并形成有第一排气孔21的第一电池外壳23,以及位于第一电池外壳23的端部的输出极端22,输出极端22的上侧低于第一电池外壳23的顶面,电池箱装置还包括置于多个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端22和防护板3之间的连接排组件,连接排组件用于设置在多个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端22的上侧,以串联多个电池模组2。由于将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端22的上侧设置为低于第一电池外壳23的顶面,而第一电池外壳23的顶面即是与与防护板3贴合设置的平面,则在将连接排组件安装在电池模组2的输出极端22后,可以使得连接排组件不会高出于第一电池外壳23的顶面,从而可以保证防护板3与第一电池外壳23紧密贴合,以进一步防止高温气体在防护板3之下进行蔓延。此外,多个电池模组2在收容空间11内可以呈两列依次并行排列设置。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6以将收容空间11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单元空间,每个子单元空间内用于容置至少两个并行排列设置的电池模组2,分隔板6的上侧低于或平齐于输出极端22的上侧。即可以将多个电池模组2平均分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的电池模组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至少两个子单元空间内,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一个子
单元空间内的电池模组2发生热失控时影响另一个子单元空间内的电池模组2,同时通过分隔板6还可以对每个子单元空间内的电池模组2形成固定,而分隔板6的上侧低于或平齐于输出极端22的上侧,可以便于连接排组件横跨分隔板6将相邻两列的电池模组2串联起来。具体地,分隔板6的形状为十字形,即分隔板6可以将收容空间11分隔为四个子单元空间。
[00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护板3可以为气凝胶制件,即防护板3为气凝胶制成,气凝胶具有高弹性和强吸附的性能,从而能够保证防护板3可以与电池模组2的第一电池外壳23紧密贴合。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防护板3还也可以是其他耐高温隔热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如云膜、硅胶等。
[0051]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1的下盒13以及用于盖设于下盒13上的上盖12,下盒13面向上盖12的一侧形成箱体1的底壁,上盖12面向下盒13的一侧形成箱体1的顶壁,上盖12面向下盒13的一侧与防护板3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
[0052]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池箱装置。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6]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形成有收容空间(11);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所述电池模组(2)背离所述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孔(21);和防护板(3),所述防护板(3)平铺贴合于所述电池模组(2)背离所述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并对应所述第一排气孔(21)形成有第二排气孔(33),所述防护板(3)与所述箱体(1)的顶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排气孔(33)的密封部(34),所述第二排气孔(33)用于在所述密封部(34)受自所述第一排气孔(21)导出的热量冲击下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34)的周侧通过撕裂线(35)与所述第二排气孔(33)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包括平板部(31)以及自所述平板部(31)的端部朝向所述箱体(1)的底壁弯折延伸设置的折边部(32),所述平板部(31)平铺贴合于所述电池模组(2)背离所述箱体(1)的底壁的一侧,并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气孔(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第一侧壁(14)与所述折边部(32)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相通的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所述电池箱装置还包括泄压阀(5),所述泄压阀(5)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折边部(32)分设于所述平板部(31)的相对两端,其中一个所述折边部(32)与所述第一侧壁(14)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排气缓冲空间(42),另一个所述折边部(32)与所述箱体(1)的第二侧壁(15)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排气缓冲空间(41)相通的第三排气缓冲空间(43),所述泄压阀(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泄压阀(5)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4)上,至少两个所述泄压阀(5)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15)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2)在所述收容空间(11)内至少呈一列依次并行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电池模组(2)均包括与所述防护板(3)贴合设置并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气孔(21)的第一电池外壳(2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外壳(23)的端部的输出极端(22),所述输出极端(22)的上侧低于所述第一电池外壳(23)的顶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分隔板(6)以将所述收容空间(11)分隔为至少两个子单元空间,每个所述子单元空间内用于容置至少两个并行排列设置的所述电池模组(2)。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3)为气凝胶制件。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箱装置及车辆,电池箱装置包括箱体、电池模组和防护板,箱体形成有收容空间,电池模组容置于收容空间内,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排气孔,防护板平铺贴合于电池模组背离箱体的底壁的一侧,并对应第一排气孔形成有第二排气孔,防护板与箱体的顶壁之间形成有排气缓冲空间,则在电池箱装置中的某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进入第一排气缓冲空间内,并不会在防护板与箱体的底壁之间的空间内蔓延,从而可以避免对其他的电池模组造成损害,以达到提高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电池箱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坤 梁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