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广泛使用的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等。单位二次电芯的工作电压较小。因此,如果需要更高的输出电压,则可以将多个电芯串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另外,取决于该电池组所需的充电/放电容量,多个电芯可以并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因此,电池组中包括的电芯的数目可根据所需的输出电压或所要求的充电/放电容量来不同地设定。同时,当多个电芯串联或并联连接以构成电池组时,通常,首先构成由至少一个电芯组成的电池模块,然后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电池模块并添加其它部件来构成电池组。
3.传统的电池模块包括支架和多个堆叠的电芯,该支架用于支撑分隔所述多个电芯的电芯引线。该支架具有引线狭槽,所述电芯的电芯引线分别穿过这些引线狭槽,进而与其他部件电连接。
4.然而,在传统的电池模块中,随着电芯数量的增多,引线狭槽的数量对应电芯的数量相应增多,提高了电芯引线的装配难度,在电池模块的有限内部空间内容易造成电芯引线误安装至错误的引线狭槽中,引起装配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模块的电芯引线装配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块,包括:
7.电芯,其端部设有电芯引线;以及
8.支架,设有导向结构、用于供所述电芯引线穿设的引线狭槽和供所述电芯引线的边角部穿设的开口,所述导向结构朝所述电芯凸出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狭槽连通,所述开口在所述支架上的位置与所述边角部在所述电芯引线上的位置对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安装在电芯时,导向结构引导电芯引线穿设于引线狭槽中,利于提高电芯引线装配的准确度和速度;另外,在支架上与边角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使得装配支架时,首先对位电芯引线的边角部与开口,使得电芯引线逐步被引导进入引线狭槽中,利于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速度。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两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和开口分别位于引线狭槽的两侧,扩大了电芯引线的引导范围,使得导向结构和开口可以引导至少两个电芯引线进入同一个引线狭槽中。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同一侧,所述导
向结构位于所述开口的远离所述引线狭槽的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与开口位于支架的同一侧,利于将电芯引线的边角部引导进入开口,进而引导整个电芯引线进入引线狭槽中。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呈渐扩状,所述开口的较大部靠近所述引线狭槽设置且与所述引线狭槽连通,所述开口的较小部远离所述引线狭槽设置。
15.可选地,开口为三角形开口,开口的较大部为三角形的底边部分,开口的较大部为三角形的顶点部分。
16.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当电芯引线的边角部进入开口后,渐扩状的开口会引导边角部沿渐扩方向移动,直至进入引线狭槽中。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渐扩状的开口能够降低边角部从开口进入引线狭槽中的难度,提高了电芯引线的装配效率。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引线的高度与所述引线狭槽的高度匹配,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顶部。
19.具体地,电芯引线为片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上边角部和下边角部,开口位于狭槽的顶部,与电芯引线的上边角部对应;支架与电芯组装时,支架的开口的位置对应边角部的位置,当支架的开口对应上边角部设置时,可以将支架的上端靠近上边角部,直至上边角部穿设于支架上端的开口中,再将支架的下端以支架的上端为轴翻转盖合于电芯上,与此同时,电芯引线逐步穿设于引线狭槽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开口设置引线狭槽的顶部,利于电芯引线的上边角部进入开口中,由上朝下翻转支架,降低了操作难度,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结构本体和设于所述导向结构本体上的导向面,所述导向结构本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引线狭槽的槽壁相接。
22.具体地,导向面与引线狭槽的槽壁平滑过渡相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与引线狭槽的槽壁相接可以减少支架安装时,被导向面与引线狭槽的槽壁的连接处卡住,利于导向结构将电芯引线引导进入引线狭槽中。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面朝所述引线狭槽倾斜。
25.具体地,导向面为平面,其与电芯引线的穿设方向成倾斜角。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导向结构引导电芯引线进入引线狭槽中。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堆叠的所述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芯引线穿设于一个所述引线狭槽中。
28.具体地,电池模块能够根据需求对选择电芯的数量,以扩大电池容量,同时相邻的电芯可以选择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两个电芯的电芯引线能够穿设于一个引线狭槽中,提高了电芯引线的装配效率,节约了引线空间。
3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外壳和上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容置于所述电池外壳内。
31.具体地,多个电芯堆叠设置,且容置于电池外壳内,支架盖设于多个电芯的端部,多个电芯引线对应穿设于引线狭槽中。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上的导向结构和开口的配合能够引导电芯引线进入
引线狭槽中,提高支架与电芯的装配效率。
3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的电池组。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车辆整车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3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3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立体结构图;
3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4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的主视图;
4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的爆炸图。
42.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43.100-电池模块;
44.1-电芯;2-支架;3-电芯引线;4-导向结构;5-引线狭槽;6-开口;7-电池外壳;
45.31-边角部;41-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4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5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块100,包括:电芯1和支架2;电芯1的端部设有电芯引线3;支架2设有导向结构4、引线狭槽5和开口6,引线狭槽5用于供电芯引线3穿设,开口6用于供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穿设,导向结构4朝电芯1凸出设置,开口6与引线狭槽5连通,开口6在支架2上的位置与边角部31在电芯引线3上的位置对应。
5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块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52.电芯1的端部设有电芯引线3,电芯引线3也称为极耳,电芯引线3呈片状,凸出设置于电芯1端部;支架2架设于电芯1上,用于固定电芯引线3,便于电连接;在组装电芯1与支架2时,将支架2盖设于电芯1的端部,其中电芯1端部的电芯引线3从支架2的一侧穿过引线狭槽5,露出于支架2的另一侧;具体地,当支架2盖于电芯1时,导向结构4引导电芯引线3朝引线狭槽5移动,直至电芯引线3完全进入引线狭槽5中;进一步地,电芯引线3呈片状,其上下端具有边角部31,如此在安装支架2时,先将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穿设于开口6,由于开口6与引线狭槽5连通,那么可以逐步将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从开口6移动至引线狭槽5,进而逐步将整个电芯引线3移动至引线狭槽5中。
53.请一并参阅图4,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组装时电芯1和支架2的摆放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电芯1沿竖直方向放置,电芯引线3位于水平面上,电芯引线3于竖直方向上具有上边角部31和下边角部31,支架2于竖直方向上具有上端和下端;支架2与电芯1组装时,支架2的开口6的位置对应边角部31的位置,当支架2的开口6对应上边角部31设置时,可以将支架2的上端靠近上边角部31,直至上边角部31穿设于支架2上端的开口6中,再将支架2的下端以支架2的上端为轴翻转盖合于电芯1上,与此同时,电芯引线3逐步穿设于引线狭槽5中;或者当支架2的开口6对应下边角部31设置时,可以将支架2的下端靠近下边角部31,直至下边角部31穿设于支架2下端的开口6中,再将支架2的上端以支架2的下端为轴翻转盖合于电芯1上,与此同时,电芯引线3逐步穿设于引线狭槽5中。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2安装在电芯1时,导向结构4引导电芯引线3穿设于引线狭槽5中,利于提高电芯引线3装配的准确度和速度;另外,在支架2上与边角部31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6,使得装配支架2时,首先对位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与开口6,使得电芯引线3逐步被引导进入引线狭槽5中,利于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速度。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4和开口6分别位于引线狭槽5的两侧。
56.具体地,当装配电芯1与支架2时,电芯引线3置于导向结构4和开口6之间,导向结构4引导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进而完成整个电芯引线3进入引线狭槽5中。
57.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为1p12s(1并12串,即12个电芯1串联连接),每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对应一个引线狭槽5,在此种情况下,导向结构4引导单个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进而逐步进入引线狭槽5中;
5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为2p6s(2并6串,即2个电芯1为一组并联连接,再将6组并联的电芯1串联连接),每两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对应一个引线狭槽5,在此种情况下,导向结构4引导其中一个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而另一个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可能直接进入开口6中,进而两个电芯引线3逐步进入引线狭槽5中。
5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4和开口6分别位于引线狭槽5的两侧,扩大了电芯引线3的引导范围,使得导向结构4和开口6可以引导至少两个电芯引线3进入同一个引线狭槽5中。
60.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4和开口6位于引线狭槽5的同一侧,导向结构4位于开口6的远离引线狭槽5的一侧。
61.具体地,当装配电芯1与支架2时,电芯引线3与导向结构4正对,导向结构4引导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再由开口6进入引线狭槽5中,进而完成整个电芯引线3进入引线狭槽5中。
62.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为1p12s(1并12串,即12个电芯1串联连接),每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对应一个引线狭槽5,在此种情况下,导向结构4引导单个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进而逐步进入引线狭槽5中;
6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为2p6s(2并6串,即2个电芯1为一组并联连接,再将6组并联的电芯1串联连接),每两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对应一个引线狭槽5,在此种情况下,导向结构4引导两个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进而逐步进入引线狭槽5中。
6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结构4与开口6位于支架2的同一侧,利于将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引导进入开口6,进而引导整个电芯引线3进入引线狭槽5中。
65.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口6呈渐扩状,开口6的较大部靠近引线狭槽5设置且与引线狭槽5连通,开口6的较小部远离引线狭槽5设置。
66.如图5所示,可选地,开口6为三角形开口6,开口6的较大部为三角形的底边部分,开口6的较大部为三角形的顶点部分。
67.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当电芯引线3的边角部31进入开口6后,渐扩状的开口6会引导边角部31沿渐扩方向移动,直至进入引线狭槽5中。
6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渐扩状的开口6能够降低边角部31从开口6进入引线狭槽5中的难度,提高了电芯引线3的装配效率。
69.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引线3的高度与引线狭槽5的高度匹配,开口6位于引线狭槽5的顶部。
70.具体地,电芯引线3为片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上边角部31和下边角部31,开口6位于狭槽的顶部,与电芯引线3的上边角部31对应;支架2与电芯1组装时,支架2的开口6的位置对应边角部31的位置,当支架2的开口6对应上边角部31设置时,可以将支架2的上端靠近上边角部31,直至上边角部31穿设于支架2上端的开口6中,再将支架2的下端以支架2的上端为轴翻转盖合于电芯1上,与此同时,电芯引线3逐步穿设于引线狭槽5中。
7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开口6设置引线狭槽5的顶部,利于电芯引线3的上边角部31进入开口6中,由上朝下翻转支架2,降低了操作难度,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7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结构4包括导向结构本体和设于导向结构本体上的导向面41,导向结构本体设于支架2上,导向面41与引线狭槽5的槽壁相接。
73.具体地,导向面41与引线狭槽5的槽壁平滑过渡相接。
7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41与引线狭槽5的槽壁相接可以减少支架2安装时,被导向面41与引线狭槽5的槽壁的连接处卡住,利于导向结构4将电芯引线3引导进入引线狭槽5中。
75.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面41朝引线狭槽5倾斜。
76.具体地,导向面41为平面,其与电芯引线3的穿设方向成倾斜角。
7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导向结构4引导电芯引线3进入引线狭槽5中。
78.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00包括至少两个堆叠的电芯1,至少两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穿设于一个引线狭槽5中。
79.具体地,电池模块100能够根据需求对选择电芯1的数量,以扩大电池容量,同时相邻的电芯1可以选择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相互连接。
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两个电芯1的电芯引线3能够穿设于一个引线狭槽5
中,提高了电芯引线3的装配效率,节约了引线空间。
8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外壳7和上述的电池模块100,电池模块100容置于电池外壳7内。
82.具体地,多个电芯1堆叠设置,且容置于电池外壳7内,支架2盖设于多个电芯1的端部,多个电芯引线3对应穿设于引线狭槽5中。
8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架2上的导向结构4和开口6的配合能够引导电芯引线3进入引线狭槽5中,提高支架2与电芯1的装配效率。
8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上述的电池组。
8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车辆整车的安装效率。
8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其端部设有电芯引线;以及支架,设有导向结构、用于供所述电芯引线穿设的引线狭槽和供所述电芯引线的边角部穿设的开口,所述导向结构朝所述电芯凸出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引线狭槽连通,所述开口在所述支架上的位置与所述边角部在所述电芯引线上的位置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同一侧,所述导向结构位于所述开口的远离所述引线狭槽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渐扩状,所述开口的较大部靠近所述引线狭槽设置且与所述引线狭槽连通,所述开口的较小部远离所述引线狭槽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引线的高度与所述引线狭槽的高度匹配,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引线狭槽的顶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结构本体和设于所述导向结构本体上的导向面,所述导向结构本体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导向面与所述引线狭槽的槽壁相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朝所述引线狭槽倾斜。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堆叠的所述电芯,至少两个所述电芯的所述电芯引线穿设于一个所述引线狭槽中。9.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容置于所述电池外壳内。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车辆,其中电池模块包括:电芯,其端部设有电芯引线;以及支架,设有导向结构、用于供电芯引线穿设的引线狭槽和供电芯引线的边角部穿设的开口,导向结构朝电芯凸出设置,开口与引线狭槽连通,开口在支架上的位置与边角部在电芯引线上的位置对应;电池组及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架安装在电芯时,导向结构引导电芯引线穿设于引线狭槽中,利于提高电芯引线装配的准确度和速度;另外,在支架上与边角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使得装配支架时,首先对位电芯引线的边角部与开口,使得电芯引线逐步被引导进入引线狭槽中,利于降低装配的难度,提高装配速度。配速度。配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林水杉 谌维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