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7-30  23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2.在电池模组成型呈电池包时,电池包的箱盖可能对电池模组形成冲击,致使电池模组易受损,从而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易受到冲击而受损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电芯组件、缓冲件和盖板,盖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缓冲件设有至少一个朝盖板一侧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穿设于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盖板的板面。
    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缓冲件于电芯组件和盖板之间形成缓冲效果,而在盖板受到冲击时,尤其在电池模组成型呈电池包而盖板受到电池包的箱盖的冲击时,可再通过相对于盖板背离缓冲件的板面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削弱对电池模组的冲击影响,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6.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凸起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部、引导部和抵接部,支撑部远离引导部的一侧与缓冲件连接,引导部的截面尺寸在远离支撑部的方向上渐缩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引导部引导弹性凸起更快速、便捷、可靠地与第一通孔实现穿接配合;另一方面,在弹性凸起承载冲击时,可先通过抵接部承载冲击力,并与冲击物形成初始接触面积,随后再通过引导部顺势承载冲击力,且随着引导部所承载的冲击力的增加,引导部的弹性形变量递增,引导部和抵接部与冲击物的接触面积也在初始接触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基于此,即可逐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且引导部还不易被压扁,能够保持着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从而可进一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最后可再通过支撑效果明显较强的支撑部来抵消、缓冲剩余冲击力,从而能够可靠保障并提高弹性凸起对冲击的缓冲效果,可较大程度地削弱最终作用于盖板甚至电芯组件的冲击影响。
    8.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的中部设有朝电芯组件一侧凹陷设置的凹陷部。
    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凹陷部围合形成的空间可形成抵接部和引导部的部分于周向上的变形空间,基于此,在弹性凸起与第一通孔实现穿接配合的过程中,抵接部和引导部可基于凹陷部围合形成的变形空间而产生收缩式变形,从而可促使弹性凸起更快速地与第一通孔实现穿接配合,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便利性;反之,在弹性凸起承载冲击时,抵接部和引导部可基于凹陷部围合形成的变形空间而产生扩展式变形,从而可随着冲击力递增
    弹性形变量、递增与冲击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可逐渐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利于进一步削弱最终作用于盖板甚至电芯组件的冲击影响。
    10.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设有至少一个与弹性凸起相对的第二通孔,弹性凸起呈开口环状,弹性凸起的两端均连接至第二通孔的孔沿。
    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弹性凸起的环内空间以及第二通孔的孔内空间共同形成弹性凸起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且变形空间内不会形成较大的压差而阻碍弹性凸起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促使弹性凸起能够基于弹性变形形成一定的弹力,从而可对电池模组所受到的冲击进行有效的缓冲,以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孔为十字孔,第一通孔的周沿设有四个角部;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段和搭接段,搭接段远离支撑段的一侧与引导部连接,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搭接段的宽度,搭接段相对于支撑段凸出的部分能够搭接于角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弹性凸起穿设于第一通孔后,可使搭接段相对于支撑段凸出的部分对应搭接至角部上,基于此,一方面,可通过盖板对支撑部进行支撑,从而可增强支撑部的支撑效果,进而可增强弹性凸起的缓冲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限制弹性凸起意外脱落第一通孔,从而可保障电池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14.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电芯组件和缓冲件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缓冲件设有用于限位柔性电路板的限位结构。
    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缓冲件可通过限位结构限制柔性电路板发生偏移,从而可保障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16.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与盖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侧板,盖板和两侧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的防护腔。
    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盖板以及与盖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侧板,共同对置于防护腔内的电芯组件形成可靠的防护,且还利于规整化电池模组整体架构,以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利用率和质量成组率。
    18.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缓冲件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
    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电芯组件被装入防护腔的过程中,将极耳支架转动至不干涉电芯组件的位置,以便于电芯组件与两个侧板和盖板的装配配合;而在电芯组件完成装入防护腔后,可先于电芯组件远离盖板的一侧无干涉地设置工装,以提前调整电芯单元的极耳的角度,再将极耳支架转动至电芯组件的端侧,以使已调整好角度的各极耳能够顺势、精准地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快速、精准地实现将极耳支架安装到位,从而可使得装配操作简便化。
    20.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的端部和极耳支架其中之一设有卡扣结构,另一则设有用于卡入卡扣结构的转轴结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轻松、便捷、快速地实现极耳支架与缓冲件的端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极耳支架的装配便利性。
    2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盖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
    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极耳支架被转动连接至盖板的端部,并由强度较高的盖板可靠地支撑,基于此,在电芯组件被装入防护腔的过程中,可将极耳支架转动至不干涉电芯组
    件的位置,以便于电芯组件与两个侧板和盖板的装配配合;而在电芯组件完成装入防护腔后,可先于电芯组件远离盖板的一侧无干涉地设置工装,以提前调整电芯单元的极耳的角度,再将极耳支架转动至电芯组件的端侧,以使已调整好角度的各极耳能够顺势、相对精准地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从而可快速、精准地将极耳支架安装到位,可简便化极耳支架的装配操作。
    24.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的端部和极耳支架其中之一设有卡扣结构,另一则设有用于卡入卡扣结构的转轴结构。
    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轻松、便捷、快速地实现极耳支架与盖板的端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极耳支架的装配便利性。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
    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对冲击的抵抗性较强,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保障并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30.图2为图1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极耳支架未安装到位时的示意图;
    31.图3为图2提供的电池模组在极耳支架安装到位时的示意图;
    32.图4为图2提供的电池模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33.图5为图4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图;
    34.图6为图4提供的b区域的放大图;
    3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36.图8为图7提供的c区域的放大图;
    37.图9为图7提供的缓冲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3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9.100-电芯组件,110-电芯单元,111-极耳;200-缓冲件,210-弹性凸起,211-支撑部,2111-支撑段,2112-搭接段,212-引导部,213-抵接部,214-凹陷部,201-第二通孔,220-限位结构,221-限位槽,222-限位柱,202-避让槽,230-卡扣结构;300-盖板,301-第一通孔,310-角部,302-防护腔;400-柔性电路板,410-温度采集元件;500-侧板;600-极耳支架,601-穿接孔,610-转轴结构;700-平齐板;800-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42.实施例一
    43.请参阅图1、图3、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a依次设置的电芯组件100、缓冲件200和盖板300,盖板30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301,缓冲件200设有至少一个朝盖板300一侧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210,弹性凸起210穿设于第一通孔301,且凸出于盖板300的板面。
    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件200弹性抵持于电芯组件100和盖板300之间,可于电芯组件100和盖板300之间形成缓冲效果,从而可在盖板300受到冲击时削弱对电芯组件100的冲击影响,还可在电芯组件100膨胀时吸收电芯组件100的膨胀。
    45.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件200靠近盖板300的板面与盖板300靠近缓冲件200的板面相抵接。弹性凸起210的设置数量等于第一通孔301的设置数量,且一一对应。各弹性凸起210可相对卡入相应的第一通孔301中,且弹性凸起210在穿设于第一通孔301时会相对于盖板300背离缓冲件200的板面凸出设置。基于此,在盖板300受到冲击时,尤其在电池模组成型呈电池包而盖板300受到电池包的箱盖的冲击时,凸出的弹性凸起210可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以削弱对电池模组的冲击影响,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46.其中,缓冲件200由弹性材料制成,可选地,缓冲件200由泡棉制成。如此设置,利于保障并提高缓冲件200所发挥的缓冲效果。
    47.综上,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先通过缓冲件200于电芯组件100和盖板300之间形成缓冲效果,而在盖板300受到冲击时,尤其在电池模组成型呈电池包而盖板300受到电池包的箱盖的冲击时,可再通过相对于盖板300背离缓冲件200的板面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210,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削弱对电池模组的冲击影响,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48.请参阅图4、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凸起210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部211、引导部212和抵接部213,支撑部211远离引导部212的一侧与缓冲件200连接,引导部212的截面尺寸在远离支撑部211的方向上渐缩设置。
    4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引导部212的垂直于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a上的截面尺寸在远离支撑部211的方向上渐缩设置,基于此,可便于引导弹性凸起210更快速、便捷、可靠地与第一通孔301实现穿接配合。
    50.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能够可靠保障并提高弹性凸起210对冲击的缓冲效果。具体地,当弹性凸起210承载冲击时,抵接部213可与冲击物(例如电池包的箱盖)抵接,而先于缓冲件200、支撑部211和引导部212承载冲击力,并与冲击物形成初始接触面积;随后,引导部212再顺势承载冲击力,而由于引导部212的截面尺寸的变化趋势,引导部212的弹性变形量在靠近支撑部211的方向上是渐增的,于是,随着引导部212所承载的冲击力的增加,引导部212的弹性形变量递增,且引导部212和抵接部213与冲击物的接触面积也在初始接触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如此,即可逐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且如此形态的引导部212还不易被压扁,能够保持着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从而可进一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最后再由支撑于引导部212和缓冲件200之间的支撑部211来承载冲击力,支撑部211的支撑效果明显较强,能够有效抵消、缓冲剩余冲击力,从而可较大程度地削弱最终作用于盖板300甚至电芯组件100的冲击影响。
    51.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引导部212引导弹性凸起210更快速、便捷、可靠地与第一通孔301实现穿接配合;另一方面,在弹性凸起210承载冲击时,可先通过抵接部213承载冲击力,并与冲击物形成初始接触面积,随后再通过引导部212顺势承载冲击力,且随着引导部212所承载的冲击力的增加,引导部212的弹性形变量递增,引导部212和抵接部213与冲击物的接触面积也在初始接触面积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基于此,即可逐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且引导部212还不易被压扁,能够保持着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从而可进一步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最后可再通过支撑效果明显较强的支撑部211来抵消、缓冲剩余冲击力,从而能够可靠保障并提高弹性凸起210对冲击的缓冲效果,可较大程度地削弱最终作用于盖板300甚至电芯组件100的冲击影响。
    52.请参阅图4、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13的中部设有朝电芯组件100一侧凹陷设置的凹陷部214。
    5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凹陷部214围合形成的空间可形成抵接部213和引导部212的部分于周向上的变形空间,基于此,在弹性凸起210与第一通孔301实现穿接配合的过程中,抵接部213和引导部212可基于凹陷部214围合形成的变形空间而产生收缩式变形,从而可促使弹性凸起210更快速地与第一通孔301实现穿接配合,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便利性;反之,在弹性凸起210承载冲击时,抵接部213和引导部212可基于凹陷部214围合形成的变形空间而产生扩展式变形,从而可随着冲击力递增弹性形变量、递增与冲击物的接触面积,进而可逐渐增强针对冲击物的抵持和缓冲效果,利于进一步削弱最终作用于盖板300甚至电芯组件100的冲击影响。
    54.其中,周向指的是垂直于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a的方向。
    55.请参阅图4、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00设有至少一个与弹性凸起210相对的第二通孔201,弹性凸起210呈开口环状,弹性凸起210的两端均连接至第二通孔201的孔沿。
    5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弹性凸起210的环内空间以及第二通孔201的孔内空间共同形成弹性凸起210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空间,且变形空间内不会形成较大的压差而阻碍弹性凸起210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可促使弹性凸起210能够基于弹性变形形成一定的弹力,从而可对电池模组所受到的冲击进行有效的缓冲,以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
    57.可选地,在此提供上述结构的一加工示例。在加工时,可先于缓冲件200形成贯通缓冲件200的至少两条裂缝,裂缝可用于形成第二通孔201的不与弹性凸起210连接部分的孔沿。随后,可通过冲压而使相对两裂缝之间的部分形成上述开口环状的弹性凸起210,此时,弹性凸起210的两端初始即已与第二通孔201的孔沿一体连接。
    58.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不形成裂缝而直接冲压形成弹性凸起210,此时,弹性凸起210不呈开口环状,弹性凸起210的靠近缓冲件200的边沿与缓冲件200一体连接。
    59.请参阅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01为十字孔,第一通孔301的周沿设有四个角部310;请一并参阅图7、图8,支撑部211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段2111和搭接段2112,搭接段2112远离支撑段2111的一侧与引导部212连接,支撑段2111的宽度d1小于搭接段2112的宽度d2,搭接段2112相对于支撑段2111凸出的部分能够搭接于角部310。其中,上述
    宽度指的是支撑段2111或搭接段2112在平行于弹性凸起210的中轴线方向c上的长度。
    6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弹性凸起210穿设于第一通孔301后,可使搭接段2112相对于支撑段2111凸出的部分对应搭接至角部310上,基于此,一方面,可通过盖板300对支撑部211进行支撑,从而可增强支撑部211的支撑效果,进而可增强弹性凸起210的缓冲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限制弹性凸起210意外脱落第一通孔301,从而可保障电池模组的结构可靠性。
    61.请参阅图4、图7、图9,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电芯组件100和缓冲件20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400,缓冲件200设有用于限位柔性电路板400的限位结构220。
    6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缓冲件200可通过限位结构220限制柔性电路板400发生偏移,从而可保障电池模组的使用可靠性。
    63.可选地,限位结构220包括限位槽221,柔性电路板400的至少部分限位容纳于限位槽221内。
    64.可选地,限位结构220包括限位柱222,限位柱222插设于柔性电路板400的限位孔(图中未示出)。
    65.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电芯组件100和缓冲件200之间的至少一个平齐板700,平齐板700与柔性电路板400平齐设置,以保障平齐板700和柔性电路板400与缓冲件200之间的接触平面度。
    66.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400靠近缓冲件200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采集电芯组件100的温度的温度采集元件410,缓冲件200设有用于避让温度采集元件410的避让槽202。
    67.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与盖板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侧板500,盖板300和两侧板50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芯组件100的防护腔302。
    6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电芯组件100通常包括多个电芯单元110,各电芯单元110沿其厚度方向b层叠设置。两个侧板500分设于电芯组件100于电芯单元110的厚度方向b的相对两侧。
    6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两个侧板500与盖板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并形成类u型的壳体。其中,两个侧板500与盖板300可一体成型。基于两个侧板500与盖板300,可对置于防护腔302内的电芯组件100形成可靠的防护,且还利于规整化电池模组整体架构。
    70.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盖板300以及与盖板300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侧板500,共同对置于防护腔302内的电芯组件100形成可靠的防护,且还利于规整化电池模组整体架构,以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利用率和质量成组率。
    71.请参阅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缓冲件200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600。
    7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支架600与缓冲件200的端部转动连接,在电芯组件100被装入防护腔302的过程中,可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不干涉电芯组件100的位置,以便于电芯组件100与两个侧板500和盖板300的装配配合。
    73.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支架600的一侧固定有至少一个汇流排800,且设有多个穿接孔601,在极耳支架600安装到位时,各电芯单元110的极耳111需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601,以便于后续与固定于极耳支架600的汇流排800构建连接关系。
    74.而基于上一实施例可知,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无提前设置板件或壳体,于是,在电芯组件100完成装入防护腔302后,可于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无干涉地设置工装(例如插木齿),以提前调整电芯单元110的极耳111的角度,如此,在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电芯组件100的端侧的期间,已调整好角度的各极耳111可顺势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601,而最终使极耳支架600能够直接安装到位,从而使得装配操作简便化。
    75.其中,转动连接至缓冲件200的端部的极耳支架600相对更靠近于电芯组件100,如此,可更便于电芯单元110的极耳111精准入穿接孔601。
    76.优选地,极耳支架600设有两个,两极耳支架600可分别转动连接至缓冲件200的相对两端部。
    77.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电芯组件100被装入防护腔302的过程中,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不干涉电芯组件100的位置,以便于电芯组件100与两个侧板500和盖板300的装配配合;而在电芯组件100完成装入防护腔302后,可先于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无干涉地设置工装,以提前调整电芯单元110的极耳111的角度,再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电芯组件100的端侧,以使已调整好角度的各极耳111能够顺势、精准地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601,快速、精准地实现将极耳支架600安装到位,从而可使得装配操作简便化。
    78.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在极耳支架600安装到位后,再于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设置底板(图中未示出),以避免底板干涉用于调整极耳111角度的工装的拆装、作业,且底板的设置,还利于进一步规整化电池模组的架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利用率和质量成组率。
    79.请参阅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200的端部和极耳支架600其中之一设有卡扣结构230,另一则设有用于卡入卡扣结构230的转轴结构610。
    8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支架600靠近缓冲件200的一侧设有转轴结构610,而缓冲件200的端部则对应设置有能够与转轴结构610配合的卡扣式的转动座(即卡扣结构230)。
    81.或,缓冲件200的端部设有转轴结构610,而极耳支架600靠近缓冲件200的一侧则对应设置有能够与转轴结构610配合的卡扣式的转动座(即卡扣结构230)。
    82.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轻松、便捷、快速地实现极耳支架600与缓冲件200的端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极耳支架600的装配便利性。
    8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组。电池包还包括箱体和箱盖,电池模组被置于箱体和箱盖之间。
    8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得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对冲击的抵抗性较强,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并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保障并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85.实施例二
    8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87.请参考图2、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盖板300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600。优选地,极耳支架600设有两个,两极耳支架600可分别转动连接至盖板300的相对两端部。
    8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极耳支架600被转动连接至盖板300的端部,并由强度较高的盖板300可靠地支撑,基于此,在电芯组件100被装入防护腔302的过程中,可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不干涉电芯组件100的位置,以便于电芯组件100与两个侧板500和盖板300的装配配
    合;而在电芯组件100完成装入防护腔302后,可先于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无干涉地设置工装,以提前调整电芯单元110的极耳111的角度,再将极耳支架600转动至电芯组件100的端侧,以使已调整好角度的各极耳111能够顺势、相对精准地穿设于相应的穿接孔601,从而可快速、精准地将极耳支架600安装到位,可简便化极耳支架600的装配操作。
    89.其中,在极耳支架600安装到位前,电芯组件100远离盖板300的一侧无提前设置板件或壳体,以避免干涉用于调整极耳111角度的工装的拆装、作业。
    90.可选地,上述用于调整极耳111角度的工装可为但不限于为插木齿。
    91.请参考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盖板300的端部和极耳支架600其中之一设有卡扣结构230,另一则设有用于卡入卡扣结构230的转轴结构610。
    9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极耳支架600靠近盖板300的一侧设有转轴结构610,而盖板300的端部则对应设置有能够与转轴结构610配合的卡扣式的转动座(即卡扣结构230)。
    93.或,盖板300的端部设有转轴结构610,而极耳支架600靠近盖板300的一侧则对应设置有能够与转轴结构610配合的卡扣式的转动座(即卡扣结构230)。
    94.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轻松、便捷、快速地实现极耳支架600与盖板300的端部的转动连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极耳支架600的装配便利性。
    9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电芯组件、缓冲件和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缓冲件设有至少一个朝所述盖板一侧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凸出于所述盖板的板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部、引导部和抵接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引导部的一侧与所述缓冲件连接,所述引导部的截面尺寸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上渐缩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中部设有朝所述电芯组件一侧凹陷设置的凹陷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弹性凸起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弹性凸起呈开口环状,所述弹性凸起的两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通孔的孔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十字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周沿设有四个角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段和搭接段,所述搭接段远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与所述引导部连接,所述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所述搭接段的宽度,所述搭接段相对于所述支撑段凸出的部分能够搭接于所述角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电芯组件和所述缓冲件之间的柔性电路板,所述缓冲件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限位结构。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垂直连接的两个侧板,所述盖板和两所述侧板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芯组件的防护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缓冲件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盖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极耳支架。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沿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电芯组件、缓冲件和盖板,盖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缓冲件设有至少一个朝盖板一侧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穿设于第一通孔,且凸出于盖板的板面。该电池模组可先通过缓冲件于电芯组件和盖板之间形成缓冲效果,而在盖板受到冲击时,尤其在电池模组成型呈电池包而盖板受到电池包的箱盖的冲击时,可再通过相对于盖板背离缓冲件的板面凸出设置的弹性凸起,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可有效削弱对电池模组的冲击影响,从而可保障并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利于保障并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林水杉 谌维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37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