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重过滤器组件。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组件,其用于所述多重过滤器组件。
背景技术:
2.这种多重过滤器组件具有多个单独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组件通常分散地固定在土层中并且彼此独立地工作。
3.这种过滤器组件通常用于处理和净化地下水。为此,多个构成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单元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地下井道中,其中,通过单个过滤器单元可以净化土地中存在的地下水。也能够由过滤器单元将水通过具有所配置的泵的适合的管系统输送到地面上的水处理单元。
4.为了确保单个过滤器单元的无误差的功能,并且特别是为了避免配置给单个过滤器单元的泵的流体短接,在井道中的相邻的过滤器单元之间设置不透水的封闭件。所述不透水的封闭件在已知的过滤器组件的情况中以充气包的形式构造。这种充气包形成可膨胀的单元,其中,充气包在膨胀状态中使在两个相邻的过滤器单元之间的间隙不透水,形成在井道的整个横截面上延伸的封闭。
5.所述充气包的一个缺点在于,所述充气包的安装是相对耗费的。此外不利的是,充气包必须在规律的时间段内被等待,这随之带来另外的不期望的时间和加工花费。此外,这种充气包是相对昂贵的。
6.此外不利的是,充气包由不耐抗水中存在的化学制剂的材料构成。这意味着,所述化学制剂久而久之使充气包分解并且所述充气包必须被更换。
7.最后,具有充气包的过滤器组件的一个主要的缺点在于,过滤器单元的数量被限制,因为不是任意多个泵设置在相应的输送管中。这特别是由于泵必须费事地安装在输送管的下部区域中。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多重过滤器组件,所述多重过滤器组件具有高的功能性。
9.为了解决该任务而设置优选技术方案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和符合目的的进一步方案在可选技术方案中被描述。
10.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过滤器组件的多重过滤器组件。每个过滤器组件具有模块化布置的、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管中的过滤器单元,其中,所述管布置在地下井道中。所述管的导通开口设置在过滤器单元的区域中,通过所述导通开口能够进行与围绕所述管的土层的水交换,从而得到在土层延伸的地下水循环,该地下水循环从一个过滤器单元出发至另一个过滤器单元。导通开口设计为使得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彼此相互作用。
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在于,多重过滤器组件的各个过滤器组件不是彼此独立地工作,而是通过其地下水循环彼此相互作用。多重过滤器组件由此构成过滤器组件的协同作用的布置,所述过滤器组件可以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的相互作用也实施地下水的复杂的过滤和净化过程。
12.因为多重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组件在大的空间区域上延伸,所以地下水可以在这个空间区域内被净化,这相对于孤立的过滤器组件实现显著的效率提高。
13.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过滤器组件的导通开口设计为使得该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方向定向地延伸。
14.符合目的地,为此导通开口分别在所述管的受限的角度范围上延伸。
15.由此实现,从一个过滤器组件出发的地下水循环有针对性地仅仅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方向延伸。在此,配置给过滤器单元的导通开口的数量相应于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数量。导通开口的角度范围这样确定大小,以使得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定向的流动仅仅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方向地实现。因为这也对称地适用于所有相邻的过滤器组件,所以确保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完全或者几乎完全相遇,由此得到所述地下水循环的特别高效的相互作用。
16.有利地,过滤器组件的所有导通开口分别在相同的角度范围上延伸。
17.为了竖直地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单元,由此得到相同的用于预给定地下水的流动的定向特性,也就是说,用于过滤器组件的所有过滤器单元的导通开口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方向定向。
18.多重过滤器组件可以形成过滤器组件的不同的几何形状的布置,其中,特别是能实现线性或者多边形的布置。
19.用于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组件的特征有利地在于模块化的结构。
20.设置用于净化土层中存在的地下水的过滤器单元的数量和类型可以特定地与土层的土壤性质相匹配,由此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组件的高的功能性。
21.所述灵活的模块化特别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以使得泵可以从上方、亦即经过单个输送管的在土层的表面上暴露的开口被置入到单个输送管中,由此实现特别容易地安装所述泵。由此取消泵的费事的地下的安装,该装配限制可安装的泵的数量并且最终由此也限制过滤器组件中的过滤器单元的数量。
22.所述安装有利地容易地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泵能够在输送管中下降到配置给过滤器单元的规定位置中。
23.规定位置可以由输送管的转向形成。也可以使位置固定件、例如接片突出于输送管的内壁,所述位置固定件定义了规定位置。
24.通常设置有泵的输送管设计用于排出水。
25.输送管则构成泵送管,通过所述泵送管将水从过滤器单元向上泵送并且特别是输送到地上布置的处理站、即水处理单元中。
26.有利地,输送管的下入口位于过滤器单元的区域中,从而可以从那里将水泵出。
27.此外,构造用于输入水的输送管。
28.在这种情况中泵布置在地上,该泵将水特别是在处理站中处理之后在输送管中向
下输送到泵并且由此输送到过滤器单元,其中,在这种情况中也有利地使入口位于过滤器单元的区域中。
29.由于输送管的相应的构造方案,即所述输送管通常具有在地表面上方延伸出的上入口和在过滤器单元的区域中的下入口,所以所述输送管可以可选地用于将水输入到过滤器单元或者将水从过滤器单元排出,其中,在需要下可以随时改变设置,这实现了灵活地适配不同的应用。为了设置用于输入水的输送管,即为了设置为泵送管而需要将仅仅一个泵置入到所述输送管中。
30.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过滤器单元布置在彼此不透水地分隔开的腔中。
31.在此符合目的地,输送管被分别配置给腔。
32.通过不透水地分隔开各个过滤器单元确保,每个过滤器单元可以不影响地相应其他的过滤器单元地工作。此外以所述方式也避免过滤器单元之间的流体短接。
33.根据一个结构有利的设计方案,输送管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管的纵向轴线延伸,其中,所述管的纵向轴线和由此井道的纵向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34.输送管和所述管有利地由不锈钢构成。过滤器单元可以由塑料或金属材料构成。有利地,过滤器单元以线缠绕式过滤器的形式构造。
35.所述管的不透水的壁区段由不透水材料包围,其中,特别是膨胀材料、例如膨润土适用于所述不透水材料。所述管的透水的、由过滤器单元构成的壁区段由透水材料、例如砂石包围。
36.根据第一变体,过滤器组件具有外围的输送管、即在接收过滤器单元的管外部延伸的输送管。
37.输送管在此彼此隔开间距地并且与所述管隔开间距地平行地延伸。有利地,外围的输送管形成关于所述管旋转对称的布置。
38.在这个变体中,所述腔有利地通过分隔板不透水地分隔开。
39.分隔板优选地由不锈钢构成并且在所述管的整个横截面上延伸。优选地,分隔板焊接在所述管的内壁上。
40.相应地仅仅一个过滤器单元位于通过分隔壁分隔开的腔中。符合目的地,外围的输送管分别在过滤器单元下方延伸入所述管中。
41.根据第二变体,过滤器组件具有在所述管内部延伸的同心地布置的输送管,其中,所述输送管相对于纵向轴线、即所述管的对称轴线对称地布置。
42.在此,同心的输送管以其上端部在设有所述井道的地层的表面上方延伸出去。
43.此外,同心的输送管的下端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在此分别配置给过滤器单元。
44.输送管由此分别被配置给过滤器单元,其中,各个过滤器单元又不透水地隔离。有利地,输送管的下端部的入口密封地位于在过滤器单元上方。
45.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同心的输送管分别支承在固定在所述管的内壁的定心内置件中。
46.在此,在输送管的外壁上设置密封锥,所述密封锥能够被置入到所配置的定心内置件的中心开口中。
47.输送管在所述管内部的安装由此通过如下方式容易地实现,即输送管从上方被置
入到所述管中并且然后被置入到所配置的定心内置件的开口中。在此,在输送管上的密封锥闭锁定心内置件中的开口并且由此确保输送管的自动的位置固定,而为此不需要另外的工作过程。
48.此外,定心内置件与所配置的密封锥构成不透水的分隔元件,其中,通过所述分隔元件时使具有过滤器单元的腔不透水地分隔开。
49.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安装这样进行,以使得所述管首先定位在所述井道中。在此,各个定心内置件作为预安装的单元在所述管的内壁上固定在不同的高度水平上。
50.在第一步骤中,将具有最小外直径的输送管安装在所述管中,其中,该输送管以密封锥固定在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上。第一输送管的下端部在所述区域中延伸出去。
51.然后进行安装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外直径大于第一输送管的外直径。第二输送管围绕第一输送管,其中,这些输送管的侧壁彼此隔开间距地安置。第二输送管位置固定在第二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上。第二输送管的下端部在这个区域中延伸出去。以相应的方式安装其他输送管,其中,通常第n输送管围绕第(n-1)输送管并且第n输送管位置固定在第 n定心内置件上,所述第n定心内置件位于第(n-1)定心内置件上方。
附图说明
52.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
53.图1: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组件的第一变体的实例。
54.图2: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过滤器组件的第二变体的实例。
55.图3a:具有定心内置件和在输送管上的所配置的密封锥的、根据图2 的布置的细节图。
56.图3b:在密封锥固定在定心内置件中时的、根据图3a的布置。
57.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
58.a)纵截面图
59.b)横截面图
60.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
61.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
62.图7:根据图6的布置的变体。
具体实施方式
63.图1示出用于根据图4至7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过滤器组件1的第一变体的实例。所述过滤器组件集成在地下井道中,所述井道设置到土层2中并且在土层2的表面上延伸出去。过滤器组件1被配置给布置在地上的水处理单元3,典型地多个处理站4用于处理土层2中存在的地下水。
64.布置在井道中的过滤器组件1具有圆柱形的管5,所述管的纵向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管5有利地由不锈钢构成。
65.多个过滤器单元6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管5中。过滤器单元6 可以由塑料、钢或者其他金属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中,过滤器单元6设计为线缠绕式过滤器。在过滤器单元6中进行物理处理、例如用于过滤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66.管5具有不透水的壁。所述壁在过滤器单元6的区域中具有导通开口 5a。通过导通开口5a进行围绕的土层2和过滤器单元6之间的水交换。
67.管5的不透水的壁区段以不透水材料、特别是膨胀材料、例如膨润土包围。
68.而管5的配置给过滤器单元6的导通开口5a由透水材料、例如砂石包围。由此实现过滤器单元6和土壤区域之间的水交换,也就是说,可以将地下水从土层2输送到过滤器单元6,或者可以将经处理的水从过滤器单元 6传输到土层2中,其中,水的流动方向与过滤器单元6中的水压相关。示例性的水循环在图1中以箭头i,ii示出。
69.各个过滤器单元6单个地布置在彼此不透水地分隔开的腔中。为了构造所述腔,在所述腔中设置由不锈钢构成的分隔板7,所述分隔板焊接到管 5的内壁上。
70.如图1所示地,过滤器组件1具有外围的、即在管5外部延伸的输送管8的布置。输送管8的纵向轴线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平行于管5的纵向轴线延伸。输送管8彼此隔开间距地布置并且与管5隔开间距地布置,其中,输送管8特别是这样形成旋转对称的布置,以使得相邻的输送管8分别以相同的角度彼此错开地布置。
71.输送管8的上端部紧靠土层2的表面上方延伸出去。输送管8的下端部延伸入所述管5中。在此,每个输送管8分别配置给过滤器单元6。如图1所示地,每个输送管8紧靠所配置的过滤器单元6下方延伸入管5中。
72.泵9可以从上方通过所述输送管的入口被置入到输送管8中。图1示出下述布置,在所述布置中泵9被置入到所述输送管8中的两个输送管中。泵9在输送管8的下部分中在所配置的过滤器单元6的区域中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上。规定位置可以通过输送管8的转向确定。替换地可以在输送管8 的内壁上设置用于预给定规定位置的保持装置、例如接片。
73.通过将泵9置入到输送管8中这样构成泵送管,以使得水从相应的具有过滤器单元6的腔向上泵送并且从泵送管输送到水处理单元3,以便在那里特别是以化学、物理或者生物处理的形式进行所述水的处理。
74.未置入泵9的另外的输送管8形成渗透管。通过在地上的泵布置将水从水处理单元3泵送到输送管8中并且输送到所配置的过滤器单元6。
75.图2示出过滤器组件1的第二变体的实例。所述过滤器组件1以与根据图1的过滤器组件1相同的方式集成在土层2中的井道中并且连接到地上的水处理单元3上。
76.根据图2的过滤器组件1也具有管5,多个过滤器单元6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所述管中。过滤器单元6又形成管5的透水的壁区段,所述透水的壁区段在管5的下侧上以透水材料、例如砂石包围。管5的其余的壁区段是不透水的并且相应地在管5的外侧上以不透水材料、例如膨润土包围。
77.在根据图2的过滤器组件1中,在管5内部设置同心地布置的输送管 8a-8c,所述输送管的纵向轴线与管5的纵向轴线重合。
78.各个输送管8支承在定心内置件10a-d中,所述定心内置件固定在管5 的内壁上。定心内置件10a-10d在这种情况中具有定心漏斗部的形状。
79.图3a和3b示出具有所配置的最内部的输送管8的、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10a的细节图,泵9支承在所述最内部的输送管的下部区域中。类似于根据图1的实施方式,泵9可以从上方被置入到输送管8中并且然后被位置固定在邻近所配置的过滤器单元6的规定位置上。
80.如同特别是由图3a可看到的那样,中心开口11设置在定心内置件10a 的向上变宽
的漏斗部的底部区域中。
81.与此对应地,密封锥12固定在输送管8a的外侧上,所述密封锥的外轮廓与开口11的圆形轮廓相匹配。密封锥12具有作为密封元件的o型密封圈13。
82.输送管8a的安装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将输送管8a的下部区域置入到定心内置件10a的开口11中,直到密封锥12安置在定心内置件10a的限定开口11边界的边缘区域上并且位置固定在那里。特别是通过o型密封圈 13使密封锥12密封地封闭开口11。输送管8通过泵9构成泵送管,通过所述泵送管将水从最下方的过滤器单元6向上泵送到水处理单元3。
83.另外的输送管8b-8c具有相应的密封锥12并且以所述密封锥置入并且由此位置固定在所配置的定心内置件10b-10d的开口11中。
84.如图2所示地,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10a位于最下方的过滤器单元6 上方并且所述最下方的过滤器单元不透水地与另外的过滤器单元6分隔开。
85.第二输送管8b围绕第一输送管8c并且以密封锥12支承在第二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10b上。输送管8b的下端部紧靠第二最下方的过滤器单元6 上方安置。
86.在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10a和第二最下方的定心内置件10b之间形成不透水的腔,仅仅第二最下方的过滤器单元6位于该腔中。通过第二输送管8b实现将水输送到该过滤器单元6中,其方式是,将水从上方泵入到这个输送管8中。
87.第二最上方的过滤器单元6位于定心内置件10b和支承第三输送管8c 的定心内置件10c之间的不透水的腔。所述输送管8c紧靠第二最上方的过滤器单元6上方延伸。泵9被放入所述输送管8c中,从而这形成泵送管,通过所述泵送管将水从所述过滤器单元6向上泵送并且输送到水处理单元3。
88.最后,定心内置件10d与管5的上边缘区域形成一个另外的不透水的腔,最上方的过滤器单元6支承在该腔中。将水从上方输送到该过滤器单元6。
89.根据图2的过滤器组件1的安装这样进行,以使得在管5安装在井道中之后首先安装输送管8a,然后安装输送管8b并且最后安装输送管8c。
90.图4a,4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第一实施例。
91.在这种情况中,多重过滤器组件14由根据图1或2的线性布置的多个过滤器组件1构成,其中,过滤器组件1相同地构造。在根据图4a,4b的实施例中如同也在下述实施方式中那样,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的过滤器组件1的管5安置在土层2中。
92.在图4a,4b中非常示意性地示出过滤器组件1。在此示出仅仅两个集成到相应的管5中的过滤器单元6,然而这不是强制的。通常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过滤器组件1也可以具有过滤器单元6的不同的布置和数量。
93.根据图4a,4b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过滤器组件1的管5具有配置给过滤器单元6的导通开口5a,所述导通开口构造为使得对于每个过滤器组件1保持地下水循环,该地下水循环朝向相应地相邻的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的方向延伸。在此,过滤器组件1的所有导通开口5a相同地构造。
94.在左边的和右边的过滤器组件1中,给每个过滤器单元6配置导通开口5a,所述导通开口朝向中间的过滤器组件1的方向定向。中间的过滤器组件1在每个过滤器单元6的区域中分别具有两个导通开口5a,其中,一个导通开口5a配置给左边的过滤器组件1,并且另一个导通开口5a配置给右边的过滤器组件1。
95.每个导通开口5a仅仅在受限的角度范围上延伸,所述角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中为大约30
°
。由此,对于每个过滤器组件1得到至少一个地下水循环,该地下水循环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方向延伸。图4a,4b示出所述地下水循环的流动线15。
96.如图4a所示地,地下水循环设计为从上方的过滤器单元6将水传输到土层2中,而下方的过滤器单元6接收来自土层2的水,从而对于每个地下水循环实现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线15。
97.因为每个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通过导通开口5a朝向相应地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方向定向,地下水循环在两个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之间大致在中间叠加,如同特别是图4a示出的那样。在这个区域中进行在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地下水的交换和对地下水循环的范围的限制。相互作用区域16在图4b中极强示意性地示出。
98.图5示出具有过滤器组件1的六边形的布置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横截面图。
99.过滤器组件1的结构和各个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的产生相应于根据图4a和4b的实施方式。相应于根据图4a,4b的实施方式,在图5中示出各个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的流动线15以及相互作用区域16。
100.每个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具有三个最近的相邻组件、即中心过滤器组件1和两个最近的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为了实现朝向最近的相邻组件定向的地下水循环,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的导通开口5a分别在120
°
的角度范围上延伸,如同由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的流动线15可看到的那样。而中心过滤器组件1与所有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相邻,所述外部的过滤器组件在360
°
的全部角度范围上分布。与此相应地,中心过滤器组件1的导通开口5a在 360
°
的全部角度范围上延伸。
101.根据图6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实施方式在其结构方面相应于根据图 5的实施方式的结构。
102.图6的实施方式与根据图5的实施方式仅仅在于,中心过滤器组件1 的地下水循环的流动方向16是相反的。由此在图6中所示的平面上这样进行地下水的循环,以使得以朝向中心过滤器组件1的过滤器单元6的方向的流动线15的流动从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的过滤器单元6出发,所述中心过滤器组件接收地下水。
103.图7示出具有过滤器组件1的方形的布置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的横截面图。流动线15的走向相应于根据图6的实施方式。
104.每个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具有三个最近的相邻组件、即两个最近的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和中心过滤器组件1,所述外部的过滤器组件的地下水循环朝向所述三个最近的相邻组件定向。因此,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的导通开口5a分别在90
°
的角度范围上延伸,如同由流动线15的走向可看到的那样。因为中心过滤器组件1与所有外部的过滤器组件1相邻,所以所述中心过滤器组件的导通开口5a在360
°
的相同的角度范围上延伸。
105.附图标记列表
106.(1) 过滤器组件
107.(2) 土层
108.(3) 水处理单元
109.(4) 处理站
110.(5) 管
111.(5a) 导通开口
112.(6) 过滤器单元
113.(7) 分隔板
114.(8) 输送管
115.(8a-c) 输送管
116.(9) 泵
117.(10a-d) 定心内置件
118.(11) 开口
119.(12) 密封锥
120.(13) o型密封圈
121.(14) 多重过滤器组件
122.(15) 流动线
123.(16) 相互作用区域
124.i 箭头
125.ii 箭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具有多个过滤器组件(1),其中,每个过滤器组件(1)具有模块化布置的、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管(5)中的多个过滤器单元(6),其中,所述管(5)布置在地下井道中,其中,所述管(5)的导通开口(5a)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单元(6)的区域中,通过所述导通开口能够进行与围绕所述管(5)的土层(2)的水交换,从而得到在所述土层(2)中延伸的地下水循环,该地下水循环从一个过滤器单元(6)出发至另一个过滤器单元(6),其中,所述导通开口(5a)设计为使得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彼此相互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过滤器组件(1)的导通开口(5a)设计为使得该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朝向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方向定向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开口(5a)分别在所述管(5)的受限的角度范围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过滤器组件(1)的配置给各个过滤器单元(6)的导通开口(5a)在相同的角度范围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过滤器组件具有线性布置的多个过滤器组件(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过滤器组件具有多边形地布置的多个过滤器组件(1)。7.一种过滤器组件(1),其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5)内部设置同心地布置的输送管(8),或者在所述管(5)外部设置延伸的、外围的输送管(8),其中,所述输送管(8)延伸至所述土层(2)的表面并且在那里具有开口(11),泵(9)经过所述开口能够被置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泵(9)能够在输送管(8)中下降到配置给过滤器单元(6)的规定位置中。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泵(9)的输送管(8)用于排出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输入水的输送管(8)。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单元(6)布置在彼此不透水地分隔开的腔中。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分别给一个腔配置一个输送管(8)。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8)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管(5)的纵向轴线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单元(6)以线缠绕式过滤器的形式构造。15.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的输送管(8)形成关于所述管(5)旋转对称的布置。16.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的输送管(8)分别在过滤器单元(6)下方延伸入所述管(5)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单元(6)布置在彼此不透水地分隔开的腔中,所述腔通过分隔板(7)不透水地分隔开。18.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的输送管(8)以其上端部在设有所述井道的土层(2)的表面上方延伸出去。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的输送管(8)的下端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位置上并且在此分别配置给一过滤器单元(6)。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的输送管(8)分别支承在固定在所述管(5)的内壁上的定心内置件(10a-10d)中。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在输送管(8)的外壁上设置一密封锥(12),所述密封锥能够被置入到所配置的定心内置件(10a-10d)的中心开口(11)中。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过滤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定心内置件(10a-10d)与所配置的密封锥(12)构成不透水的分隔元件,通过所述分隔元件使具有过滤器单元(6)的腔不透水地分隔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重过滤器组件(14),其具有多个过滤器组件(1),其中,每个过滤器组件(1)具有模块化布置的、隔开间距地上下重叠地布置在管(5)中的多个过滤器单元(6),其中,所述管(5)布置在地下井道中,其中,所述管(5)的导通开口(5a)设置在所述过滤器单元(6)的区域中,通过所述导通开口能够进行与围绕所述管(5)的土层(2)的水交换,从而得到在所述土层(2)中延伸的地下水循环,该地下水循环从一个过滤器单元(6)出发至另一个过滤器单元(6),其中,所述导通开口(5a)设计为使得所述相邻的过滤器组件(1)的地下水循环彼此相互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组件(1),其用于所述多重过滤器组件。述多重过滤器组件。述多重过滤器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E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IEG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