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金枪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且钙、磷和铁等矿物质的含量也较高。金枪鱼鱼背含有大量的epa,前中腹部含丰富的dha。此鱼所含的dha比例为鱼中之冠,是极佳的健脑食品。金枪鱼含有大量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脂肪酸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甲硫氨酸、牛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是国际营养协会推荐的绿色无污染健康美食,长期食用可以健脑、强筋健骨、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肝功能和防治贫血,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优质食材。
3.但是,大多数金枪鱼栖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一般从生物学的分类上讲,广义的金枪鱼是指鱼类中的鲭科、箭鱼科和旗鱼科共计约30种鱼类。其中黄鳍金枪鱼,占全球金枪鱼产量的35%,大部分用来制罐头、生鲜和冷冻产品。此外,金枪鱼的洄游与海流的季节变化有关,在热带雨季,它远离较淡的沿岸水域,游向高盐度的海区,常见水深达160米,故人工养殖较少。
4.虽然目前市场上金枪鱼的来源还是以野生的为主,但是由于金枪鱼的经济价值非常壮观,所以人们也在一直不断的摸索金枪鱼的养殖技术,使金枪鱼能够真正实现人工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外并联连接有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所述养殖池的池内采用弧形拐角设计,其侧面四个墙面中的三个形成物理气泡墙,剩余的一个墙面上设有玻璃观察窗;三个所述物理气泡墙的贴墙底部均沿边铺设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的顶部沿其轴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养殖池的任意其中一侧墙面顶部安装有弱光灯。
7.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采用并联方式进行连接,克服了传统循环水处理系统倚赖生物包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养殖水的问题,养殖系统在生物包未准备好的情况下依旧可以采用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进行水质处理,有效提升了水处理效率。
8.养殖池的池内采用弧形拐角设计,便于水在养殖池内进行旋转流动;三个墙面形成物理气泡墙,既实现了供气增氧,又为黄鳍金枪鱼提供视觉差,可有效防止高速运动的黄鳍金枪鱼撞击墙壁造成死亡。
9.优选地,所述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所述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每日的水处理
量总和是所述养殖池内养殖水体的200~1000%。
10.优选地,所述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包括与养殖池出水管的其中一个出口相连接的机械过滤装置,所述机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又依次连接回水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包、紫外消毒装置,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养殖池的第一回水管相连接;所述蛋白质分离器外还连接有将臭氧通入蛋白质分离器内腔的臭氧发生器;所述机械过滤装置与所述回水池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回水池与所述蛋白质分离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生物包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
11.优选地,所述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与养殖池出水管的另外一个出口相连接的光电化学处理器,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的出水端连接砂池的上部进水口,所述砂池内的上部分铺设有过滤物,底部安装有纳米曝气盘;所述砂池的下部出水口与所述养殖池的第二回水管相连接;所述养殖池与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水泵,所述砂池与所述养殖池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四水泵;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外还连接有将压缩空气通入其光电化学处理器内腔的空气压缩机。
12.优选地,所述机械过滤装置内安装有用于过滤水中大型颗粒杂质的弧形筛。
13.优选地,所述紫外消毒装置为一内部布满紫外消毒灯的管路。
14.优选地,所述砂池内的所述过滤物由上至下分为三层,分别为活性炭层、珊瑚沙层和石英砂层。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6.s1、将养殖池内的养殖密度设为30~60尾/120立方米;
17.s2、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同时持续运行;
18.s3、在养殖池进入黑暗周期时,为养殖池提供光强度小于120lx的弱光源;
19.s4、采用饱食量法对养殖池内的黄鳍金枪鱼每天投喂两次;
20.s5、每个月挑出3天将大蒜素融水后注射入饲料鱼肉中进行投喂;
21.s6、在养殖池内加入20~25尾10cm长斑节对虾,用于清理残饵和粪便。
22.优选地,所述饲料鱼肉为鲔鱼、竹荚鱼或蓝圆鲹,新鲜饲料鱼购置后采用淡水臭氧消毒,之后在-20℃冰柜中冻1~2星期后再进行投喂;投喂前将饲料鱼切断成宽为3~10cm的鱼段,随着黄鳍金枪鱼的生长逐渐增加饲料鱼段的宽度。
23.优选地,步骤s5中,大蒜素在饲料鱼肉中的有效浓度为0.1g/kg。
24.本发明实现了黄鳍金枪鱼的陆基循环水养殖,并且,整个养殖系统稳定,水处理系统高效稳定,水处理效率可根据黄鳍金枪鱼养殖生物学特征、摄食和生长进行调节,实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水处理系统维护时,不影响整个养殖系统使用。整个系统实现了100%循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污染。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流程图。
27.图2为养殖池的外观图片。
28.图3为养殖池的顶部图。
29.图4为水处理系统的实物图。
30.图5为养殖黄鳍金枪鱼实景图。
31.图6为本养殖系统内摄食期间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距离统计表图。
32.图7为本养殖系统内非摄食期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速度统计表图。
33.图8为本养殖系统内摄食期间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速度统计表图。
34.图9为本养殖系统内黄鳍金枪鱼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
35.图10为本养殖系统内非摄食期黄鳍金枪鱼幼鱼水层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8.实施例:
3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外并联连接有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具体的,在本发明中,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的结构流程图参见图1。
40.其中,
41.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包括与养殖池出水管的其中一个出口相连接的机械过滤装置,所述机械过滤装置的出水端又依次连接回水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包、紫外消毒装置,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养殖池的第一回水管相连接;所述蛋白质分离器外还连接有将臭氧通入蛋白质分离器内腔的臭氧发生器;所述机械过滤装置与所述回水池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回水池与所述蛋白质分离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生物包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
42.本发明实施例中,机械过滤装置内安装有用于过滤水中大型颗粒杂质的弧形筛。
43.本发明实施例中,紫外消毒装置为一内部布满紫外消毒灯的管路。
44.本发明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中,回水池起暂时的缓冲作用;蛋白质分离器通过曝气将水中的蛋白质打成泡沫并排除,同时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通入蛋白质分离器内腔,对流经的水起到杀菌作用;生物包用以去除水中的氨氮、细菌等,由于生物包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养殖池,则从其中流出的水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紫外消毒装置中,水从管路内紫外消毒灯的周围流过,得以消毒,最终水再流回至养殖池内,形成一套循环水处理系统。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中使用到的蛋白质分离器、生物包、紫外消毒装置、臭氧发生器均为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再进行过多详细的描述。
46.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与养殖池出水管的另外一个出口相连接的光电化学处理器,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的出水端连接砂池的上部进水口,所述砂池内的上部分铺设有过滤物,底部安装有纳米曝气盘;所述砂池的下部出水口与所述养殖池的第二回水管相连接;所述养殖池与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水泵,第三水泵为一大水泵,所述砂池与所述养殖池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第四水泵;所述光电化学处理器外还连接有将压缩空气通入其光电化学处理器内腔的空气压缩机。
47.本发明实施例中,砂池内的所述过滤物由上至下分为三层,分别为活性炭层、珊瑚沙层和石英砂层。一般过滤物的高度在一米左右。
48.本发明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中,光电化学处理器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在电场作用下,水中的氯离子会被氧化成氯气、次氯酸、次氯酸根等自由孰组分,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阵系统,而使细菌死亡在电催化反应中;通过电解水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电极表面生成一些短寿命的中间产物,即臭氧、过氧化氢和氧自由基等这些强氧化性的物质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多种成分发生氧化,从而使微生物产生不可逆的变化而死亡。光电化学处理器能够处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同时具有杀菌作用,而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送入光电化学处理器内,可产生大量气泡,促进内部的反应。
49.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海水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有:1.占用空间大,通常是根据养殖水体进行设计生物包;2.系统抗压能力差,一旦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出现问题,整个系统会崩溃,无法进行正常水处理,且重新培养系统中的细菌需要20-30天,才能恢复处理能力,在系统出现问题后准备时间过长,无法实时处理。
50.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为实时水处理系统,即插即用。但该系统中的ph波动大,持续使用时会导致养殖水体内ph降低,造成对养殖生物的伤害。单独启动时,系统7天内ph会从8.1降至6.9-7.0。
51.本发明则克服了上述两套系统的缺陷,将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并联连接,同时,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终端额外增加功能性缓冲器(即砂池),采用活性炭 珊瑚沙 石英砂三层过滤后,经纳米曝气盘曝气,对系统内ph进行稳定(采用此系统的循环水ph稳定在8.0
±
1.1),使得系统随时待机,实时应用。
5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两套水处理系统的实物如图4所示.
53.本发明系统自持循环30天无需换水(每7天需要补海水100-130l,主要补充由于蒸发和机械过滤所损失的水分),水处理量可控并可调节,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所述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每日的水处理量总和是所述养殖池内养殖水体的200~1000%。
5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养殖池结构如图2、图3所示,规格长8.6米,宽5.6米,深2.8米,池内采用便于水在养殖池内进行旋转流动的弧形拐角设计。养殖池内的有效养殖水体为120吨,则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所述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处理量总和在每天240吨~1200吨。
55.养殖池侧面四个墙面中的三个形成物理气泡墙,剩余的一个墙面的上部设有玻璃观察窗。三个所述物理气泡墙的贴墙底部均沿边铺设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的顶部沿其轴
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气孔,一般相邻两所述出气孔之间的间距为5~10cm。气泵通过供气管向池内供气增氧,采用三面贴墙底部供气的方式,在三个墙面形成物理气泡墙,为黄鳍金枪鱼提供视觉差,有效防止高速运动的黄鳍金枪鱼撞击墙壁造成死亡。经实际验证,采用此设计,经过11个月养殖,没有黄鳍金枪鱼撞击墙壁死亡。
56.本发明中,所述养殖池的任意其中一侧墙面顶部安装有弱光灯。
5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s1、将养殖池内的养殖密度设为30~60尾/120立方米;
59.s2、传统生物处理循环水系统和光电化学水处理系统同时持续运行;
60.s3、在养殖池进入黑暗周期时,为养殖池提供光强度小于120lx的弱光源;
61.s4、采用饱食量法对养殖池内的黄鳍金枪鱼每天投喂两次,黄鳍金枪鱼主动摄食停止后停止投喂;
62.s5、每个月挑出3天将大蒜素融水后注射入饲料鱼肉中进行投喂,大蒜素在饲料鱼肉中的有效浓度为0.1g/kg;
63.s6、在养殖池内加入20~25尾10cm长斑节对虾,用于清理残饵和粪便。
64.本发明中,光照周期一般是采用14小时有光,10小时黑暗,有光时,光照强度为2000lx。在10小时黑暗时,可采用1盏红光灯在养殖池单侧为养殖池提供弱光源(光强度《120lx),为黄鳍金枪鱼提供巡游指引。对比晚上无补光光源,本发明通过采用弱光源进行巡游指引,有效避免了黄鳍金枪鱼的体表擦伤,有效提高了其成活率,对比晚上无补光的成活率提高了72.13%。
65.本发明中,饲料鱼肉为鲔鱼、竹荚鱼或蓝圆鲹,新鲜饲料鱼购置后采用淡水臭氧消毒,之后在-20℃冰柜中冻1~2星期后再进行投喂;投喂前将饲料鱼切断成宽为3~10cm的鱼段,随着黄鳍金枪鱼的生长逐渐增加饲料鱼段的宽度。
66.本发明一种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真正实现了黄鳍金枪鱼的陆基循环水养殖,养殖黄鳍金枪鱼实景如图5所示。
67.以下将提供采用本发明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得出的实际黄鳍金枪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数据。
68.时间:2021年3月2日至2022年1月16日
69.水温26-32℃,氨氮《0.05,亚硝酸盐《0.01,ph=8.0
±
1.1,do 6.5-7.0
70.初始平均体长25.89
±
7.89cm,测试体长62.21
±
10.75cm,特定生长率sgr=100*(lnw末-lnw初)/t(养殖天数)=0.28%/天;
71.成活率71%,fcr(饲料转化系数)20
72.黄鳍金枪鱼游泳速度变化
73.通过监测黄鳍金枪鱼整个白天的游泳速度变化,如图7本养殖系统内非摄食期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速度统计表图所示,黄鳍金枪鱼幼鱼的游泳速度自6:00至18:00游泳速度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次上升再次下降的规律。在所有的试验点中,6:00时游泳速度均值(0.62m/s)和中位数(0.64m/s)均最小,随着时间的延伸,至8:00至10:00第1次达峰值,平均游速达1.18m/s,在12:00左右达谷值0.80m/s,在16:00左右第2次达峰值0.98m/s,之后游速逐渐下降。在所有试验数据采样点中仅8:00和18:00不存在离群值。
74.图8本养殖系统内摄食期间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速度统计表图中,v1表示初始发
现食物的游泳速度;v2表示摄食中冲向食物的速度;v3表示摄食后逃离的速度。
75.图6本养殖系统内摄食期间黄鳍金枪鱼幼鱼运动距离统计表图中,l1表示初始发现食物的游泳距离;l2表示摄食中冲向食物的距离;l3表示摄食后逃离的距离。
76.如图8及图6中的统计表所示,在黄鳍金枪鱼幼鱼初始发现食物的游泳速度为1.84~3.90m/s,与摄食游速和摄食后游速差异显著(p《0.05),发现食物的距离为4.80~5.51m;摄食中黄鳍金枪鱼幼鱼冲向食物的速度为0.98~1.54m/s,冲刺距离为0.61~1.09m;黄鳍金枪鱼幼鱼在摄食后会向前冲刺一段距离,后转弯准备再次摄食,逃离速度为0.77~1.67m/s,逃离速度与摄食游速差异不显著(p》0.05),逃离距离为0.40~1.47m。
77.如图9本养殖系统内黄鳍金枪鱼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所示,黄鳍金枪鱼的初始投喂摄食深度为0.83~1.43m,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摄食深度逐渐变浅,最浅可至距水面0.46m,稳定一段时间后摄食深度再次逐渐变深,最深可至1.94m。距池《0.7m黄鳍金枪鱼基本不摄食。黄鳍金枪鱼幼鱼摄食水深与摄食时间关系式:y=0.0002x2
–
0.021x 1.168(r2=0.360)。整体而言,随着投喂时间延长,个体间摄食深度相差逐渐增大。
78.由图10本养殖系统内非摄食期黄鳍金枪鱼幼鱼水层分布图可知,黄鳍金枪鱼幼鱼在6:00时所处深度最深,所处水深范围为1.9~2.6m;8:00时深度范围最大,1.1~2.3m,整体所处水深较浅。14:00时黄鳍金枪鱼鱼群最紧密,所处深度范围最小,1.7~2.2m。整个黄鳍金枪鱼群最下层的金枪鱼所处的水深6:00时最深,之后每一个点深度比较稳定;而最上层的金枪鱼所处水深呈明显的波动状态。
7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8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