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园林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它的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主要服务于: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与风景区规划设计等。
3.在景观园林设计时,需首先目标场景对进行测绘,然后进行概念设计绘制草图,最后进行形式创作等,此过程绝大数部分设计全部要依赖于人工进行。其中在一些场景规划,如景观石头、景观树木和景观道路的规划设计时,还需人工进行计算并分析,以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此过程若通过合理的计算机辅助模型进行规划,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此方面几乎还处于空白,因此本发明人在此提供出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s1、构建场景规划系统,所述场景规划系统由场景信息输入模块、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和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
6.s2、获取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及用户需求信息;
7.s3、将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上传至构建好的场景规划系统,并结合用户需求信息,设计出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
8.s4、根据场景规划系统生成的初次规划,对目标景观园林的物品进行哲学概念设计,并保证其能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
9.s5、结合初次规划设计与概念设计,生成最终的设计图纸。
10.进一步的,s1中所述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包括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园林道路规划模块和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所述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石头的尺寸大小,规划其在目标园林中最佳的摆放位置;所述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园林景观树的最佳的栽种位置;所述园林道路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规划使用的人流量,规划园林道路的行走路线;所述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最佳的建造位置。
11.进一步的,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辅助设施规划模块,所述辅助设施规划模块用于对停车场所、道路引导设施、园林照明设施、垃圾站和公告休闲设施进行规划。
12.进一步的,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数据查询模块,所述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自动联网检索,向设计人员推荐目标建造位置最适宜种植的园林绿植。
13.进一步的,s1中的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对构建好的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进行存储。
14.进一步的,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包括目标位置的气候信息、建造尺寸信息、地质信息及水质信息。
15.进一步的,s4中还包括对目标景观园林进行排水与灌溉设计,具体为根据s2获得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设计雨水收集池和排水渠道,并根据生成初次规划确定雨水收集池的建造位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通过构建的场景规划系统,可在设计师输入景观园林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时,对目标空间进行自动规划,向设计师推荐景观园林中石艺摆放位置、推荐适宜栽种的绿植及绿植的栽种位置、推荐景观园林中人工池塘的建造位置以及推荐景观园林中的道路规划,供设计师在深度设计前进行参考,进而可便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及设计的科学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0.实施例:
21.如附图1所示:
22.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s1、构建场景规划系统,所述场景规划系统由场景信息输入模块、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和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
24.s2、获取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及用户需求信息;
25.s3、将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上传至构建好的场景规划系统,并结合用户需求信息,设计出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
26.s4、根据场景规划系统生成的初次规划,对目标景观园林的物品进行哲学概念设计,并保证其能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
27.s5、结合初次规划设计与概念设计,生成最终的设计图纸
28.其中,s1中所述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包括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园林道路规划模块和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所述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石头的尺寸大小,规划其在目标园林中最佳的摆放位置;所述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园林景观树的最佳的栽种位置;所述园林道路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规划使用的人流量,规划园林道路的行走路线;所述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最佳的建造位置。
29.其中,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辅助设施规划模块,所述辅助设施规划模块用于对停车场所、道路引导设施、园林照明设施、垃圾站和公告休闲设施进行规划。
30.其中,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数据查询模块,所述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自动联网检索,向设计人员推荐目标建造位置最适宜种植的园林绿植。
31.其中,s1中的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对构建好的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进行存储。
32.其中,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包括目标位置的气候信息、建造尺寸信息、地质信息及水质信息。
33.其中,s4中还包括对目标景观园林进行排水与灌溉设计,具体为根据s2获得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设计雨水收集池和排水渠道,并根据生成初次规划确定雨水收集池的建造位置。
34.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5.本发明在实际设计使用时,通过构建的场景规划系统,可在设计师输入景观园林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时,对目标空间进行自动规划,向设计师推荐景观园林中石艺摆放位置、推荐适宜栽种的绿植及绿植的栽种位置、推荐景观园林中人工池塘的建造位置以及推荐景观园林中的道路规划,供设计师在深度设计前进行参考,进而可便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及设计的科学性。
36.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场景规划系统,所述场景规划系统由场景信息输入模块、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和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s2、获取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及用户需求信息;s3、将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上传至构建好的场景规划系统,并结合用户需求信息,设计出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s4、根据场景规划系统生成的初次规划,对目标景观园林的物品进行哲学概念设计,并保证其能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s5、结合初次规划设计与概念设计,生成最终的设计图纸。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包括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园林道路规划模块和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所述园林石艺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石头的尺寸大小,规划其在目标园林中最佳的摆放位置;所述园林树木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园林景观树的最佳的栽种位置;所述园林道路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规划使用的人流量,规划园林道路的行走路线;所述园林景观池塘位置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园林的空间场景,选择最佳的建造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辅助设施规划模块,所述辅助设施规划模块用于对停车场所、道路引导设施、园林照明设施、垃圾站和公告休闲设施进行规划。4.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场景规划系统还包括数据查询模块,所述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自动联网检索,向设计人员推荐目标建造位置最适宜种植的园林绿植。5.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的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对构建好的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进行存储。6.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包括目标位置的气候信息、建造尺寸信息、地质信息及水质信息。7.如权利要求1所述景观园林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还包括对目标景观园林进行排水与灌溉设计,具体为根据s2获得的目标建造位置空间信息设计雨水收集池和排水渠道,并根据生成初次规划确定雨水收集池的建造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景观园林设计方法,涉及园林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场景规划系统,所述场景规划系统由场景信息输入模块、场景位置分区规划模块和场景数据信息存储模块;S2、获取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及用户需求信息;S3、将S2中获取的目标建造位置的空间信息上传至构建好的场景规划系统,并结合用户需求信息,设计出目标景观园林的初次规划;S4、根据场景规划系统生成的初次规划,对目标景观园林的物品进行哲学概念设计,并保证其能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S5、结合初次规划设计与概念设计,生成最终的设计图纸;本发明通过构建的场景规划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效率及设计的科学性。计师的设计效率及设计的科学性。计师的设计效率及设计的科学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景尚建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