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政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交通网络建设逐渐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建设的重心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区隧道大量涌现,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支护坡和掘进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岩层进行超前探测、取样、打孔、注浆锚固等,用到打孔设备。现有都是人工持手电钻或是其他手持设备工作,工作效率低、质量差、工人劳动强度高、施工安全风险较高。
3.亟需一种施工效率高、质量好、人工操作安全、便捷的自动钻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持钻注设备,效率低、质量差、风险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包括底盘组件、回转机构、机头组件、行走装置和动力源;其中:
7.所述行走装置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下部,以带动所述底盘组件移动;
8.所述机头组件通过所述回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上;
9.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底盘组件、所述回转机构、所述机头组件和所述行走装置均驱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组件包括车架、支腿、平移机构,其中:
12.所述支腿活动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且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13.所述平移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以带动所述回转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平移油缸和第二平移油缸,其中:
15.所述第二平移油缸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移油缸两侧;
16.所述第一平移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平移油缸连接;
17.所述回转机构与所述第二平移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底板、第一回转支撑、第一回转马达、回转主体、举升油缸、连杆式回转臂、底座、第二回转马达、第二回转支撑和连接板,其中:
19.所述回转底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平移机构连接;
20.所述回转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固定在所述回转底板上;
21.所述第一回转马达安装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且与所述回转底板传动连接;
22.所述连杆式回转臂一端与所述回转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23.所述举升油缸安装在所述回转主体上,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杆式回转臂连接;
24.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回转支撑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25.所述第二回转马达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传动连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回转底板上的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的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在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围成的区域内移动。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底板、滑轨、机头动力装置、动力底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旋紧装置和定位环,其中:
28.所述机头底板安装在所述回转机构上;
29.所述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头底板上;
3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头底板上,且与所述滑轨传动连接;
31.所述动力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轨上,且与所述动力底座传动连接;
32.所述机头动力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底座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动力底座上,且与所述机头动力装置传动连接;
33.所述旋紧装置固定在所述滑轨前端,用于旋紧钻杆;
34.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旋紧装置前端。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紧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旋紧夹和第二旋紧夹,所述第一旋紧夹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旋紧夹安装在所述第一旋紧夹上,且所述第二旋紧夹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旋紧夹圆周方向转动。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和电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支腿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回转机构和所述机头组件传动连接。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腿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和所述后支腿均通过液压缸升降。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远程控制器,所述底盘组件上设置有电控箱,所述远程控制器与所述电控箱之间为远程无线信号连接。
3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为自动作业方式,无需手持即可完成钻孔、取样等动作,且所有动作均采用遥控驾驶,最远遥控距离可以达到200m,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操作、保护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各种驱动机构、平移机构和回转机构,具有作业面积大的特点,最大工作高度达到4600mm,水平面内机头可以旋转360度,竖直面内,机头可以翻转90度,在0~90度范围内任意角度都可以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通过采用履带式的行走装置,可以再泥泞崎岖等道路行走,适用环境广泛。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升到最高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底盘组件的俯视图;
44.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底盘组件的侧视图;
45.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的主视图;
46.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的俯视图;
47.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平移前后位置状态图;
48.图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左右旋转位置状态图;
49.图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上下翻转位置状态图;
50.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机头组件的主视图;
5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机头组件俯视时机头动力装置平移前后位置状态图;
5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5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侧视图;
55.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机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的仰视图;
57.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中回转机构中拆下一部分回转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58.图中1、底盘组件;11、车架;12、支腿;13、平移机构;131、第一平移油缸;132、第二平移油缸;14、第一液压油散热器;15、第二液压油散热器;2、回转机构;21、底板;211、第一限位块;212、第二限位块;213、第三限位块;22、第一回转支撑;23、第一回转马达;24、回转主体;25、举升油缸;26、连杆式回转臂;261、支撑杆;262、连杆;263、翻转马达;264、齿轮座;265、齿轮;27、底座;28、第二回转马达;29、第二回转支撑;210、连接板;3、机头组件;31、机头底板;32、滑轨;33、机头动力装置;34、动力底座;35、第一驱动机构;36、第二驱动机构;37、第三驱动机构;38、旋紧装置;381、第一旋紧夹;382、第二旋紧夹;383、夹杆固定件;39、定位环;4、行走装置;5、动力源;51、发动机;52、电机;53、电缆卷筒;54、电控箱;55、液压油箱;56、第一齿轮泵;57、第二齿轮泵。
具体实施方式
5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6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包括底盘组件1、回转机构2、机头组件3、行走装置4和动力源5;其中:
61.行走装置4安装在底盘组件1下部,以带动底盘组件1移动;
62.机头组件3通过回转机构2安装在底盘组件1上;机头组件3通过回转机构2能进行三自由度的旋转,机头组件3用于固定钻注用的钻头;
63.动力源5与底盘组件1、回转机构2、机头组件3和行走装置4均驱动连接,通过动力源5提供一体机行走动力,回转动力,以及机头组件3的钻进动力。
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为自动作业方式,无需手持即可完成钻孔、取样等动作,且所有动作均采用遥控驾驶,最远遥控距离可以达到200m,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操作、保护人员安全。
65.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行走装置4为履带式行走装置,具体的,行走装置4包括链轮、履带和液压马达,液压马驱动链轮,链轮带动履带行走,从而实现整个设备的平移,由于采用履带式行走装置,适合各种复杂路面行驶。液压马达的动力源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动机51提供,另一种是由电机52提供,电机52通过电缆卷筒53上的线缆与供电源连接,电缆卷筒53内卷设有60m长的线缆;电机52通过线缆与外部电源连接;发动机51和电机52各自连接一个齿轮泵,两个齿轮泵再接到一个控制阀组上,再由该控制阀组控制液压马达,从而实现发动机51或电机52均可以控制液压马达,也就是都可以控制车辆行驶。
66.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底盘组件1包括车架11、支腿12、平移机构13,其中:
67.支腿12活动设置在车架11底部,且支腿1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68.具体的,支腿12为四个,分别包括两个前支腿、两个后支腿,每个支腿均通过液压缸实现升降;电控箱内的plc模块接收到所有的支腿底部的压力传感器信号,一旦有压力不达标或过大的情况时,则不能进行作业,需要调整支腿12高度后才可以进行。
69.平移机构13设置在车架11上,且与回转机构2连接,以带动回转机构2进行水平方向移动。具体的,如图2和图6所示,平移机构13能够带动回转机构2向车架11外侧伸出或缩回。通过该平移机构13提高作业区域范围。
70.进一步的,平移机构13包括第一平移油缸131和第二平移油缸132,其中:
71.第一平移油缸131和第二平移油缸132并排设置,且第二平移油缸13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平移油缸131两侧;
72.第一平移油缸131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两个第二平移油缸132连接;
73.如图4和图5所示,回转机构2与第二平移油缸132的活塞杆连接,由此可实现两段式平移结构,第一段平移时,由第一平移油缸131带动第二平移油缸132和安装在第二平移油缸132上的回转机构2一起向外侧平移,当第一平移油缸131伸出到极限位置时,进行第二段平移,第二平移油缸132开始运行以带动回转机构2继续向外侧平移,通过采用两段式平移机构13,可增大平移范围,平移距离远。
7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底盘组件1包括:车架11、前支腿、后支腿、电缆卷筒53、第一平移油缸131、第二平移油缸132、第一液压油散热器14、第二液压油散热器15;动力源5设置在底盘组件1上,包括电控箱54、发动机51、液压油箱55、第一齿轮泵56、电机52、第二齿轮
泵57。
75.车架11由两根纵梁和三个横梁以及两根斜梁组成,斜梁用来增加车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材料均为低合金钢。
76.前支腿、后支腿用来增加整机工作时候的稳定性,前后支腿均配备压力传感器,如果支腿不接触地面或达不到一定压力,设备无法启动,保证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
77.电缆卷筒53带有60米外接电源线,方便电机52接外接电源。
78.第一平移油缸131、第二平移油缸132用来驱动回转机构2的左右移动,整个移动过程分为两段,前半段用第一平移油缸131驱动,后半段用2根第二平移油缸132驱动。
79.第一液压油散热器14由发动机51提供动力为液压油散热,当发动机51工作时,第一液压油散热器14工作。(散热器工作需要油泵提供油循环,风扇旋转的动力以及油泵的运转动力均由发动机提供)
80.第二液压油散热器15由电机52提供动力为液压油散热,当电机52工作时,第二液压油散热器15工作。
81.电控箱54是设备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
82.发动机51为行走装置4提供动力,用于对车辆转向和制动功能提供压力。
83.液压油箱55容积为550l,配备油泵,方便添加液压油。
84.第一齿轮泵56由发动机51驱动,为行走装置4、支腿12、第一液压油散热器131提供动力。
85.电机52连接液压串泵,为行走装置4、回转机构2动作和机头组件3动作等提供液压动力。
86.第二齿轮泵57由电机52驱动,为行走、第二液压油散热器15、回转机构2、机头组件3提供动力。
87.前支腿和车架11尾部各有一个急停按钮(共3个),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做到一键停止,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88.如图4-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回转机构2包括回转底板21、第一回转支撑22、第一回转马达23、回转主体24、举升油缸25、连杆式回转臂26、底座27、第二回转马达27、第二回转支撑29和连接板210,其中:
89.如图6所示,回转底板21滑动设置在车架11上,且通过耳板与车架11上的平移机构13连接,通过平移机构13能够推动回转底板21向车架11外侧伸出或缩回,或者说是,通过平移机构13实现整个回转机构2在底盘组件1上左右方向的移动,移动范围是900mm;
90.回转主体24通过第一回转支撑22固定在回转底板21上,使得回转主体24在回转底板21上旋转,具体的,第一回转支撑22为圆盘形结构,回转底板21包括方形底部和圆形连接部,方形底部滑动设置在车架11上,圆形连接部与第一回转支撑22可转动连接;
91.如图7和图15所示,回转机构2还包括机械限位结构,分别是设置在回转底板21上的第一限位块211、设置在第一回转支撑22上的第二限位块212和第三限位块213,其中,第二限位块212和第三限位块213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一个夹角,第一限位块211在第二限位块212和第三限位块213围成的区域内移动,通过机械结构限位也就是三个限位块,使得回转主体24相对于回转底板21旋转角度为-75
°
~75
°
。
92.第一回转马达23安装在第一回转支撑22上,且与回转底板21传动连接,通过第一
回转马达23旋转,能够带动第一回转支撑22相对于回转底板21旋转,具体的,可在圆形连接部上设置齿形结构,在第一回转马达23上设置齿轮,齿轮与齿形结构啮合连接,当第一回转马达23旋转时从而带动第一回转支撑22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转马达23数量为3个,由三个第一回转马达23提供回转主体24相对于回转底板21的旋转动力,回转主体24的旋转为水平面内的转动。当然,这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采用其他传动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回转支撑22相对于回转底板21旋转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93.连杆式回转臂26一端与回转主体24连接,另一端与底座27连接;
94.如图8和图16所示,具体的,连杆式回转臂26包括支撑杆261、连杆262、翻转马达263、齿轮座264,回转主体24和底座27之间由支撑杆261连接,举升油缸25铰接在回转主体24上,其活塞杆与连杆式回转臂26连接,具体的,举升油缸25的活塞杆连接在支撑杆261上,且连接处为铰接;支撑杆261与回转主体24和底座27之间的连接处均为铰接;支撑杆261与回转主体24连接处也为铰接;连杆262一端铰接在回转主体24的齿轮座264上,另一端铰接在底座27上,齿轮座264为半圆弧形结构,齿轮265固定在齿轮座264上,齿轮座264和齿轮265上还设置有同轴的档杆,当齿轮座264的开口一端抵接到档杆上时形成第一限位结构,开口另一端抵接到档杆上时形成第二限位结构;支撑杆261和连杆262分别铰接在底座27的两端。翻转马达263安装在回转主体24上并为齿轮265的转动提供动力,翻转马达263转动时,齿轮265跟随旋转,齿轮座264由齿轮带动进行旋转,齿轮座264旋转带动连杆262转动;通过档杆与齿轮座264开口侧的抵接从而实现翻转角度的限定,翻转角度0
°
~90
°
。
95.举升油缸25伸缩时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底座27的升降,也就是设备工作高度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钻头的最大水平工作高度为4600mm。
96.连接板210通过第二回转支撑29连接在底座27上;
97.第二回转马达28安装在底座27上,且与第二回转支撑29传动连接。
98.连接板210上面连接机头组件3,用长销轴连接固定,下面连接第二回转支撑29,第二回转支撑29固定在底座27上,第二回转马达28为第二回转支撑29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连接板210和机头组件3一起360
°
旋转的功能。
99.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机头组件3包括机头底板31、滑轨32、机头动力装置33、动力底座34、第一驱动机构35、第二驱动机构36、第三驱动机构37、旋紧装置38和定位环39,其中:
100.机头底板31安装在回转机构2上,能够在回转机构2带动下进行第一水平旋转、竖直升降和第二水平旋转;还能在底盘组件1中平移机构11带动下进行水平移动。
101.滑轨32滑动设置在机头底板31上,能相对于机头底板31移动,从而沿车架11前后方向前进或后退;
102.第一驱动机构35安装在机头底板31上,且与滑轨32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5可以控制滑轨32沿机头底板31前后移动,再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5可以为伸缩油缸;
103.具体的,机头底板31通过长销轴固定到回转机构2里的连接板210上,滑轨32在机头底板31的上方,前者可以再后者上前后移动,第一驱动机构35也就是伸缩油缸一端连接在机头底板31上,另一端连接在滑轨32上,为滑轨32的前后移动提供动力,移动行程为
1200mm。
104.如图14所示,动力底座34滑动设置在滑轨32上,第二驱动机构36安装在滑轨32上,且与动力底座34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36一端固定在滑轨32上,另一端与动力底座34传动连接,从而能带动动力底座34沿滑轨32前后移动,第二驱动机构36包括减速机、驱动马达、链轮和链条,驱动马达通过减速机与链轮传动连接,链轮通过链条与动力底座34连接;
105.驱动马达通过减速机带动链轮,链轮带动链条,链条的两端都固定到机头动力装置33底部的动力底座34上,从而实现了机头动力装置33在滑轨32上的前后移动,移动行程为3700mm。
106.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机头动力装置33滑动设置在动力底座34上,第三驱动机构37安装在动力底座34上,且与机头动力装置33传动连接,机头动力装置33底部设置有滑槽,动力底座34上设置有滑道,机头动力装置33的滑槽滑动设置在滑道上,第三驱动机构37为设置在动力底座34和机头动力装置33之间的伸缩油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机构36带动机头动力装置33移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三驱动机构37带动机头动力装置33移动的方向为左右方向,二者移动方向相互垂直;
107.机头动力装置33为钻头旋转提供动力,靠两个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连接变速箱中的高低速齿轮,可以手动调节高低速,机头动力装置33下方有第三驱动机构37也就是平移油缸,可以实现机头动力装置33在滑轨32上的左右移动,移动行程为450mm。
108.如图11和图14所示,旋紧装置38固定在滑轨32前端,用于旋紧钻杆;具体的,旋紧装置38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旋紧夹381和第二旋紧夹382,第一旋紧夹381设置在滑轨32上,第二旋紧夹382安装在第一旋紧夹381上,且第二旋紧夹382能相对于第一旋紧夹381进行圆周方向转动,由此可使得夹持在第二旋紧夹382上的钻杆能相对于夹持在第一旋紧夹381上的钻杆进行周向旋转,从而实现两根钻杆的螺接旋进过程,无需手动连接钻杆,可自动完成钻杆的连接动作。
109.两个旋紧夹均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块,夹块通过液压油缸驱动能实现相互靠近以夹紧钻杆或相互远离以放松钻杆。在第二旋紧夹382后侧也就是靠近机头动力装置33一侧还设置有夹杆固定件383。
110.旋紧装置38固定在滑轨32的前端,为两个钻杆之间的旋紧提供动力,旋紧装置38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也就是第一旋紧夹381固定在滑轨32前端的带底座上,后部分也就是第二旋紧夹382通过机械结构连接到前部分第一旋紧夹381上,第二旋紧夹382可以绕第一旋紧夹381旋转,(钻机深度较深时,一根钻杆长度为5m或10m,长度不够时需要将多根钻杆连接,两根钻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旋紧夹381和第二旋紧夹382分别夹持一根钻杆进行螺接固定)旋转油缸一端固定到带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到第二旋紧夹382上,为第二旋紧夹382的旋转提供动力,工作时,第一旋紧夹381夹紧一根钻杆,第二旋紧夹382夹紧一个钻杆,通过第二旋紧夹382的旋转,把一根钻杆旋紧到另一根钻杆上。
111.定位环39设置在旋紧装置38前端。
112.定位环39位于机头的最前端,工作时先把定位环39贴紧工作面,然后钻头再开始工作,防止钻孔的位置发生偏移。
113.如图2所示,动力源5包括发动机51和电机52,发动机51与行走装置4、支腿12传动连接;电机52与行走装置4、回转机构2和机头组件3传动连接。其中发动机51与电机52均可
以用于控制行走装置4,也就是可以利用发动机控制车辆行走,也可以利用电机控制车辆行走,而电机是用于车辆到位后的所有动作。
114.支腿包括前支腿和后支腿,前支腿和后支腿均通过液压缸升降。
115.还包括远程控制器,底盘组件1上设置有电控箱54,远程控制器与电控箱54之间为远程无线信号连接。
1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为自动作业方式,无需手持即可完成钻孔、取样等动作,且所有动作均采用遥控驾驶,最远遥控距离可以达到200m,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操作、保护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各种驱动机构、平移机构和回转机构,具有作业面积大的特点,最大工作高度达到4600mm,水平面内机头可以旋转360度,竖直面内,机头可以翻转90度,在0~90度范围内任意角度都可以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通过采用履带式的行走装置,可以再泥泞崎岖等道路行走,适用环境广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还具有效率高、质量好、人工操作安全、便捷的特点。
117.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1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2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回转机构、机头组件、行走装置和动力源;其中:所述行走装置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下部,以带动所述底盘组件移动;所述机头组件通过所述回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上;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底盘组件、所述回转机构、所述机头组件和所述行走装置均驱动连接;所述底盘组件包括车架、支腿、平移机构,其中:所述支腿活动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且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平移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回转机构连接,以带动所述回转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为履带式行走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平移油缸和第二平移油缸,其中:所述第二平移油缸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平移油缸两侧;所述第一平移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两个所述第二平移油缸连接;所述回转机构与所述第二平移油缸的活塞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底板、第一回转支撑、第一回转马达、回转主体、举升油缸、连杆式回转臂、底座、第二回转马达、第二回转支撑和连接板,其中:所述回转底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平移机构连接;所述回转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固定在所述回转底板上;所述第一回转马达安装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且与所述回转底板传动连接;所述连杆式回转臂一端与所述回转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举升油缸安装在所述回转主体上,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杆式回转臂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回转支撑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回转马达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回转支撑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回转底板上的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上的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在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围成的区域内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组件包括机头底板、滑轨、机头动力装置、动力底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旋紧装置和定位环,其中:所述机头底板安装在所述回转机构上;所述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机头底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头底板上,且与所述滑轨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滑轨上,且与所述动力底座传动连接;所述机头动力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底座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动力底
座上,且与所述机头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旋紧装置固定在所述滑轨前端,用于旋紧钻杆;所述定位环设置在所述旋紧装置前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包括前后设置的第一旋紧夹和第二旋紧夹,所述第一旋紧夹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旋紧夹安装在所述第一旋紧夹上,且所述第二旋紧夹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旋紧夹圆周方向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包括发动机和电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支腿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行走装置、所述回转机构和所述机头组件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控制器,所述底盘组件上设置有电控箱,所述远程控制器与所述电控箱之间为远程无线信号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钻注一体机,涉及路政施工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手持钻注设备,效率低、质量差、风险高的技术问题。该多功能钻注一体机包括底盘组件、回转机构、机头组件、行走装置和动力源;行走装置安装在底盘组件下部,以带动底盘组件移动;机头组件通过回转机构安装在底盘组件上;动力源与底盘组件、回转机构、机头组件和行走装置均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为自动作业方式,无需手持即可完成钻孔、取样等动作,且所有动作均采用遥控驾驶,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可以远离危险区域操作、保护人员安全。保护人员安全。保护人员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高达 刘海龙 贾贵青 刘佳 郭学坤 白雪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途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