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10-21  38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动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生产领域,自动化生产设备是自动化生产线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需要对相关的工序或工位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生产线出现异常。现有生产线的上料环节一般采用上料小车,通过上料小车进出工位实现上料,但是因上料小车的差异及地面高低不平影响,造成上料小车的上料精度难以保证,而对上料小车的状态缺少相应的实时监控,给机器人抓取和生产线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增加必要的智能识别定位功能以提高上料小车的上料精度,确保生产线的正常、可靠运转,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上料工位缺少智能识别功能问题,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靠性、安全性高,能够适应人工和自动上料方式。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夹紧支架、夹紧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支撑定位,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杆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支撑定位;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四支撑座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开关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开关、所述第四限位开关分别与上料小车的右侧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定位状态监测;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夹紧支架进行机械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夹紧固定。
    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开关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开关分别与上料小车的侧面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推进状态监测。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四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并与其机械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支撑座定位面,所述第四支撑座设置有第四支撑座定位面,所述第三支撑座定位面、所述第四支撑座定位面分别与上料小车右侧进行接触连接实现上料小车的定位。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杆还设置有第一弯曲部用于上料小车一侧的导向定位,所述第二导向杆还设置有第二弯曲部用于上料小车另一侧的导向定位。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杆还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刚度,所述第二导向杆还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用于增强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刚度。
    10.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开关能够及时对上料小车的状态进行智能识别和判断,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上料小车的良好定位,多个支撑座的设置使得定位装置调整方便,能够适应多种规格上料小车,定位准确、可靠,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线的工作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利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进提升,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俯视图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17.1、第一导向杆;101、第一弯曲部;102、第一加强肋板;2、第二导向杆;201、第二弯曲部;202、第二加强肋板;3、第一支撑座;4、第二支撑座;5、第三支撑座;501、第三支撑座定位面;6、第四支撑座;6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7、第一限位开关;8、第二限位开关;9、第三限位开关;10、第四限位开关;11、夹紧支架;12、夹紧机构;13、第一推动机构;14、第二推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22.实施例一
    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视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俯视图示意图。如图1到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包括: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第三支撑座5、第四支撑座6、夹紧支架11、夹紧机构12;具体地,第一支撑座3、第三支撑座5分别与第一导向杆1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第一导向杆1的支撑定位,第一导向杆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座3、第三支撑座5,第一支撑座3、第三支撑座5的底端分别固定在工位的地面或者底板上,从而也实现了第一导向杆1的固定;第二支撑座4、第四支撑座6分别与第二导向杆2的左右两端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第二导向杆2的支撑定位,同样,第二支撑座4、第四支撑座6的底端分别固定在本工位的地面或者底板上,从而也实现了第二导向杆2的固定;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分别位于上料小车的两侧,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之间的间距与上料小车接触位置处的宽度相适应,从而实现了上料小车的左右两侧定位,防止上料小车出现随意晃动。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9并与其机械连接,第四支撑座6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开关10并与其机械连接,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分别与上料小车的右侧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定位状态监测,当上料小车推进到工位上时,上料小车的右端分别与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上的检测杆进行接触连接并使得检测杆发生偏移,从而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将检测杆的偏移信号输出给外部的综合控制系统,经过逻辑判断判定上料小车是否推进到指定位置,确保了上料位置精度。为了防止上料小车发生随意移动,夹紧支架11位于上料小车的右端并固定在地面或者底板上,夹紧机构12与夹紧支架11进行机械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夹紧固定,可以在上料小车推进到位后进而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右端相应位置的夹紧;另一方面,通过对上料小车状态的判断,也能够有效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比如机器人在没有上料小车状态下的误抓取等,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夹紧机构12采用气缸驱动,利用气缸驱动夹紧机构12中的夹紧块,进而利用夹紧块夹紧上料小车右端的相应位置,防止上料小车发生移动。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第一导向杆1与第一限位开关7进行机械连接,第二导向杆2与第二限位开关8进行机械连接,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分别与上料小车的侧面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推进过程状态监测,通过外部的综合控制系统对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的信号进行采集和逻辑判断,能够判断出上料小车的推进位置,通
    过外部的综合控制系统协调整个生产线的流程动作,以使得夹紧机构12或者生产线中的其他设备执行相应的动作。
    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13并与其机械连接,第四支撑座6上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14并与其机械连接;第一推动机构13、第二推动机构14与上料小车的右端接触连接,由于因上料小车制造精度、地面不平等各种因素影响,有时候容易造成上料小车卡在定位装置的情况,如果人工更换上料小车的话会导致上料小车难以拉出工位,在这里,利用第一推动机构13、第二推动机构14上的推杆进行助力推动,可以轻易实现上料小车退出上料工位,节省了人力,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优选地,第一推动机构13、第二推动机构14为气缸驱动,主要是由于气缸驱动具有响应速度快,经济性好的特点。当然,也可以只使用第一推动机构13、第二推动机构14中的一个,此时,可以将第一推动机构13、第二推动机构14中的一个与夹紧支架11进行机械连接,以使得上料小车的右端均匀受力防止发生偏移。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6设置有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分别与上料小车右侧进行接触连接实现上料小车的定位,在这里,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均为平面,当上料小车向右运动到最右端时,可以使得上料小车的右侧相应部位直接与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分别直接接触,从而实现上料小车的右侧定位,保证了上料小车的位置精度。值得说明的是,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也可以为曲面或者多个平面的组合形状并同上料小车接触位置的面形相适应,便于上料小车的右侧位置定位。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第一导向杆1还设置有第一弯曲部101用于上料小车一侧的导向定位,第二导向杆2还设置有第二弯曲部201用于上料小车另一侧的导向定位;通过设置第一弯曲部101、第二弯曲部201,使得第一导向杆1与第二导向杆2之间的间距在开口处呈现向外张开形状,使得第一弯曲部101与第二弯曲部201的间距大于上料小车同两个导向杆接触位置处的宽度,便于上料小车能够顺利推进工位,起到良好的导向辅助作用,防止上料小车与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难以进行位置对正导致上料小车不能快速的推进到生产线中的工位上。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第一导向杆1还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102用于增强第一导向杆1的刚度,也增强了第一导向杆1的强度,防止了第一导向杆1因刚度不足导致出现挤压变形,影响上料小车的定位精度;同理,第二导向杆2还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202用于增强第二导向杆2的刚度,也增强了第二导向杆2的强度,防止了第二导向杆2因刚度不足导致出现挤压变形,从而影响上料小车的定位精度,提高定位装置的工作可靠性和耐用度。当然,如果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的材质厚度和刚度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对应的加强肋板,这样就简化了结构形式。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中的工作过程如下:上料小车沿着第一导向杆1和第二导向杆2中间的空间推进到工位中,上料小车在触碰到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后,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向外部的综合控制系统发送信号,使得夹紧机构12松开,防止其上的夹紧块影响上料小车的定位,当上料小车的右端与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接触后,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发出信
    号给外部的综合控制系统,通过逻辑判断,使得夹紧机构12执行夹紧操作,同时也使得生产线的其它设备或部件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完成上料小车的右端的定位,而第一导向杆1和第二导向杆2完成上料小车的两侧位置定位,同时通过上述的多个限位开关实时监测上料小车的状态。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定位准确,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开关能够及时对上料小车的状态进行智能识别和判断,多个支撑座的设置使得定位装置调整方便,能够适应多种规格上料小车,定位准确、可靠,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线的工作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利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31.实施例二
    32.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仅对不同之处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相比于实施例一,主要是减少了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的设置,相应的减少了对上料小车推进过程状态判断,依靠第三限位开关9、第四限位开关10对上料小车最终定位状态的判断,也能够实现定位装置的智能识别功能和对上料小车的定位功能,只需要设置夹紧机构12的动作逻辑以不至于影响上料小车的进出工位即可,减少了成本,同样能够实现上料工位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开关能够及时对上料小车的状态进行智能识别和判断,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上料小车的良好定位,多个支撑座的设置使得定位装置调整方便,能够适应多种规格上料小车,定位准确、可靠,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确保生产线的工作稳定可靠,安全性高,利于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34.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35.(1)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3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7.(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附图中的部分结构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38.(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杆(1)、第二导向杆(2)、第一支撑座(3)、第二支撑座(4)、第三支撑座(5)、第四支撑座(6)、夹紧支架(11)、夹紧机构(12);所述第一支撑座(3)、所述第三支撑座(5)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的支撑定位,所述第二支撑座(4)、所述第四支撑座(6)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杆(2)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2)的支撑定位;所述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9)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四支撑座(6)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开关(10)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开关(9)、所述第四限位开关(10)分别与上料小车的右侧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定位状态监测;所述夹紧机构(12)与所述夹紧支架(11)进行机械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夹紧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7)、第二限位开关(8),所述第一导向杆(1)与所述第一限位开关(7)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8)进行机械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开关(7)、所述第二限位开关(8)分别与上料小车的侧面进行接触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推进状态监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一推动机构(13)并与其机械连接,所述第四支撑座(6)上设置有第二推动机构(14)并与其机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座(5)上设置有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所述第四支撑座(6)设置有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所述第三支撑座定位面(501)、所述第四支撑座定位面(601)分别与上料小车右侧进行接触连接实现上料小车的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还设置有第一弯曲部(101)用于上料小车一侧的导向定位,所述第二导向杆(2)还设置有第二弯曲部(201)用于上料小车另一侧的导向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还设置有第一加强肋板(102)用于增强所述第一导向杆(1)的刚度,所述第二导向杆(2)还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板(202)用于增强所述第二导向杆(2)的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小车的智能识别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夹紧支架、夹紧机构;第一支撑座、第三支撑座分别与第一导向杆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座、第四支撑座分别与第二导向杆进行机械固定连接;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开关并与其机械连接,第四支撑座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开关并与其机械连接,第三限位开关、第四限位开关分别与上料小车的右侧进行接触连接;夹紧机构与夹紧支架进行机械连接用于实现对上料小车的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定位准确可靠,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安全性高。性高。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鲍佳捷 陈景峰 郑松刚 杨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中科玛斯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6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