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入渗是指水分进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是土壤水动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它是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收集这些土壤水能够有效分析出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对土壤污染物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撑。现有的渗滤液收集装置通常不能真实反映土壤中水分和溶质的真实流动情况,而且无法实时获取土壤中水分的入渗量,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甚至对试验数据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
5.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下部设有收集管;
6.流量测量组件,所述流量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流量测量组件上可转动的设有集液件,所述集液件设置在所述收集管的上方;
7.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上部,所述过滤组件能够将过滤后的渗滤液导向所述集液件内。
8.在上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9.第一漏斗,其插设在所述主体组件上;
10.第一支撑架,其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液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设有至少两根交叉设置支撑杆;
11.不锈钢网,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
12.第一玻璃纤维布,其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网的上端。
13.在上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14.第二漏斗,其插设在所述主体组件上;
15.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二漏斗的出液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轴线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层支撑骨架;
16.网孔筒,其套设在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所述网孔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玻璃纤维布。
17.在上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流量测量组件包括:
18.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并处于所述收集管的上端,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管内部连通的通孔;
19.转动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转动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插设在所述集液件上。
20.在上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集液件包括集液部与配重块,所述集液部与所述配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
21.在上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所述收集管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端盖。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23.(1)设置在主体组件顶部或者上部侧壁上的过滤组件能够有效的过滤掉渗滤液当中的垃圾与杂质,能够真实反映土壤中水分和溶质的真实流动情况,保证采集的渗滤液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4.(2)主体组件内部设置的流量测量组件能够测量出渗滤液的流量,能够实时获取土壤中水分的入渗量,能够更加准确的测算出土壤中污染物的实际存量。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实施例一中过滤组件的爆炸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实施例二中过滤组件的爆炸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流量测量组件的立体图;
30.图中,1、收集管;2、流量测量组件;3、集液件;4、过滤组件;5、第一漏斗;6、第一支撑架;7、支撑杆;8、不锈钢网;9、第一玻璃纤维布;10、第二漏斗;11、第二支撑架;12、支撑骨架;13、网孔筒;14、第二玻璃纤维布;15、支撑平台;16、通孔;17、集液部;18、配重块; 19、端盖;20、转动架;2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土壤渗滤液收集装置,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下部设有收集管1;流量测量组件2,流量测量组件2 设置在主体组件内,流量测量组件2上可转动的设有集液件3,集液件3设置在收集管1的上方;过滤组件4,其设置在主体组件的上部,过滤组件4 能够将过滤后的渗滤液导向集液件3内。
33.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收集装置埋在需要测评的土壤内部,收集装置设置好位置之后,土壤内的渗滤液首先进入过滤组件4当中进行过滤,过滤组件4将渗滤液当中的垃圾过滤掉之后,将渗滤液导入到集液件3当中,集液件3在收集到一定的液体之后发生转动,转动之后的集液件3将其上收集的液体倒入收集管1当中,集液件3内一次性收集的液体容量是已知的,这样只需通过计算集液件3一次装满液体的时间,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土壤内渗滤液的流量,一段时间后,通过真空泵或者其他吸水泵对收集管1内的液体进行采集,最后对收集到的渗滤液进行测量分析就可以真实有效的测算出土壤内的有害物的种类以及含量。
34.如1至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组件4第一实施列。
35.如图1与图2所示,过滤组件4包括:第一漏斗5,其插设在主体组件上;第一支撑架6,其下端插设在第一漏斗5的出液部,第一支撑架6的上端设有至少两根交叉设置支撑杆7;不锈钢网8,其设置在支撑杆7的上端面;第一玻璃纤维布9,其设置在不锈钢网8的上端。
36.工作时,渗滤液从集液装置的顶部进入过滤组件4当中,第一玻璃纤维布9能够对渗滤液进行初步的过滤,第一支撑架6上端设置的支撑杆7 与不锈钢网8能够对第一玻璃纤维布9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泥土进入过滤组件4当中,第一漏斗5与第一支撑架6之间用于填充石英砂与石英鹅卵石,石英砂与石英鹅卵石用于过滤渗滤液当中较小的杂质。
37.如3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组件4第二实施列。
38.过滤组件4包括:第二漏斗10,其插设在主体组件上;第二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1的下端插设在第二漏斗10的出液部,第二支撑架11上沿着第二支撑架1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层支撑骨架12;网孔筒13,其套设在第二漏斗10的上部,网孔筒13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玻璃纤维布14。
39.第二实施列的工作过程与第一实施列的工作过程大体一致,只是其更侧重于土壤内横向渗滤液的流量测算,渗滤液沿着本装置的径向方向从网孔筒13的网孔中流入过滤组件4当中,最后通过集液件3计算土壤内横向渗滤液的流量。
40.如图1与图2所示,流量测量组件2包括:支撑平台15,支撑平台15 设置在主体组件内并处于收集管1的上端,支撑平台15上设有与收集管1 内部连通的通孔16;转动架20,其设置在支撑平台15上,转动架20上设有转轴21,转轴21插设在集液件3上。
41.初始状态,集液件3处于水平状态并收集从过滤组件4中滴出的渗滤液,当集液件3收集到一定的液体之后,在液体重力的作用下集液件3绕着转轴21转动,集液件3转动时将其内收集的液体从通孔16倒入收集管1 内。
42.如图5所示,集液件3包括集液部17与配重块18,集液部17与配重块18分别设置在转轴21的两侧,配重块18的重量要小于集液部17与集液部17装满液体时的总重量,这样在集液部17装满液体后集液件3才会绕着转轴21转动,并且集液部17内的液体倾倒完成后,在配重块18的作用下,集液部17才能转回到初始状态。
43.如图1与图3所示,收集管1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端盖19,在渗滤液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拆下端盖19对集液管内进行冲洗,以方便下一次的渗滤液收集。
4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下部设有收集管;流量测量组件,所述流量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所述流量测量组件上可转动的设有集液件,所述集液件设置在所述收集管的上方;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的上部,所述过滤组件能够将过滤后的渗滤液导向所述集液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漏斗,其插设在所述主体组件上;第一支撑架,其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漏斗的出液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设有至少两根交叉设置支撑杆;不锈钢网,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第一玻璃纤维布,其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网的上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漏斗,其插设在所述主体组件上;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二漏斗的出液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轴线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层支撑骨架;网孔筒,其套设在所述第二漏斗的上部,所述网孔筒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玻璃纤维布。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测量组件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主体组件内并处于所述收集管的上端,所述支撑平台上设有与所述收集管内部连通的通孔;转动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转动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插设在所述集液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件包括集液部与配重块,所述集液部与所述配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的底部可拆卸的设有端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土壤渗滤液采集装置,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下部设有收集管;流量测量组件,流量测量组件设置在主体组件内,流量测量组件上可转动的设有集液件,集液件设置在收集管的上方;过滤组件,其设置在主体组件的上部,过滤组件能够将过滤后的渗滤液导向集液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优点:设置在主体组件顶部或者上部侧壁上的过滤组件能够有效的过滤掉渗滤液当中的垃圾与杂质,能够真实反映土壤中水分和溶质的真实流动情况,保证采集的渗滤液的有效性;主体组件内部设置的流量测量组件能够测量出渗滤液的流量,能够实时获取土壤中水分的入渗量。获取土壤中水分的入渗量。获取土壤中水分的入渗量。
技术研发人员:俞永祥 李新 忽晨阳 姚槐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