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11-16  7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设备是利用发热体来对气溶胶形成基质或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而发热体通常是使用tcr(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电阻温度系数)值较高的金属材料,发热体通过引脚来与电子雾化设备的控制器电连接,电子雾化设备通过根据两个引脚之间的电压来调解输出功率以实现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但是由于引脚一般采用电阻率较低的材料制成,即发热体和引脚是两种不同的材料,控制器在检测两个引脚之间的电压时会把引脚当成发热体的一部分进行计算,从而导致发热体实际发热温度与控制器所预期的发热温度存在偏差,且随着电子雾化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由于引脚的老化而出现阻值增加等因素,会导致控温偏差加大,从而影响所产生气溶胶的抽吸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包括:
    5.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主体以及与所述发热主体连接的两个导电部;
    6.两个导电引脚,两个所述导电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用于为所述发热体供电,以使所述发热主体发热;
    7.两个检测引脚,两个所述检测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用于检测所述发热主体在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
    8.可选地,所述发热主体为片状体/针状体,所述发热主体设有贯穿其正反面/外周面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沿所述发热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贯通槽的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发热主体的顶端,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发热主体的底端;且所述贯通槽将所述发热主体的底端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导电部。
    9.可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由所述发热主体底端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的第一电极,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位置上。
    10.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导电引脚和所述检测引脚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由所述发热主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位置上。
    12.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
    第二电极上,所述导电引脚和所述检测引脚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导电件顶面和内侧面共同凹陷形成有一安装槽,所述导电件通过所述安装槽套固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14.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极底端适配的定位槽,所述第二电极的底端安装到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填充有焊料以使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定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通过倒角连接,以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到所述定位槽中的导向斜面。
    16.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电阻率为1.0
    ×
    10-5
    ω
    ·
    m~1.0
    ×
    10-3
    ω
    ·
    m。
    17.可选地,所述发热体为导电陶瓷,所述发热体的tcr≤0.002/℃。
    18.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tcr≤0.001/℃。
    19.可选地,所述发热主体为筒状体,所述筒状体沿轴向的两端外壁分别径向凸出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上,所述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件的位置上。
    20.可选地,所述发热主体为片状体,所述片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上,所述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部的位置上。
    21.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导电件上,所述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上,所述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件的位置上。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热组件。
    23.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通过增加两个检测引脚,以使发热组件应用到电子雾化设备中时,可由控制电路板通过两个检测引脚来直接检测发热主体在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发热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发热体本身材料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消除了因导电引脚的电阻给控制电路板带来控温偏差,同时避免了长期使用后因导电引脚的老化给控制电路板带来的控温偏差。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图5中导电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0、发热组件;
    33.11、发热主体;12、导电部;121、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3、贯通槽;20、导电引脚;30、检测引脚;40、导电件;41、安装槽;42、定位槽;43、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设备,该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发热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供电电源,控制电路板分别与发热组件和供电电源电性连接,用以控制供电电源为发热组件提供电能,以使发热组件对所接触的气溶胶形成基质或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从而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38.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组件10,包括发热体、两个导电引脚20以及两个检测引脚30,发热体包括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气质的发热主体11以及与发热主体11连接的两个导电部12,本实施例以发热主体11为片状体进行举例说明,即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10应用于发热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设备中。
    39.发热主体11设有贯穿其正反面的贯通槽13,贯通槽13沿发热主体11的轴向延伸,贯通槽13的一端延伸至邻近发热主体11的顶端,另一端延伸出发热主体11的底端;且贯通槽13将发热主体11的底端分隔形成两个导电部12。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主体11也可为针状体,此时贯通槽13贯穿其外周面。在实际应用中,贯通槽13内填充有绝缘物质以保障发热主体11内的通电回路准确,同时提高发热主体11的强度。
    4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部12包括由发热主体11底端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的第一电极121,导电引脚20的一端固定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21上,检测引脚30的一端固定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21或导电引脚20邻近第一电极121的位置上;而导电引脚20和检测引脚30的另一端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从而使供电电源可经控制电路板、导电引脚20、第一电极121给发热主体11进行供电。
    41.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可采用由tcr值较高的导电金属或者导热系数高的导电陶瓷材料制成,即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主体11与导电部12是一体式结构;发热主体11的顶端形成有用于方便插入到气溶胶形成基质内部的尖角结构(例如三角形尖端),气溶胶形成基质为一种由烟丝、烟草棵粒、植物碎片或烟膏等材料制成的柱状气溶胶生成制品,当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到电子雾化设备中时,发热主体11至少部分插设到气溶胶形成基质内部,由控制电路板控制供电电源为发热体进行供电,以使发热体的整体或表层金属层通电发热来产生热量,从而从内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
    4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发热体可采用镍件、镍铬件、铁铬铝件、不锈钢件、金属钛件或合金件等导电金属件,发热体的电阻率优选为1.0
    ×
    10-5
    ω
    ·
    m~1.0
    ×
    10-3
    ω
    ·
    m。可选地,发热体为导电陶瓷,且发热体的tcr≤0.002/℃,优选为tcr≤0.001/℃。如此,低电阻率、低tcr系数的发热体便于控制电路板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
    43.根据本实施例的发热组件10,由于检测引脚30是直接电连接到第一电极121或者导电引脚20邻近第一电极121的位置上,控制电路板可通过两个检测引脚30来直接检测发热主体11在两个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发热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发热体本身材料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消除了因导电引脚20的电阻给控制电路板带来控温偏差,同时避免了长期使用后因导电引脚20的老化给控制电路板带来的控温偏差。
    4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导电部12还包括由发热主体11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电极122,导电引脚20固定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22上,检测引脚30固定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22或导电引脚20邻近第二电极122的位置上。在该结构中,供电电源可经控制电路板、导电引脚20、第二电极122为发热主体11进行供电,以使发热体的整体或表层金属层通电发热来产生热量,从而从内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控制电路板可通过两个检测引脚30来直接检测发热主体11在两个第二电极122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发热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发热体本身材料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
    45.与此同时,发热主体11侧壁上是否设置第一电极121,可视电子雾化设备内部的结构需要而定,当发热体同时设有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且导电引脚20和检测引脚30电连接到第二电极122时,此时第一电极121可作为固定部的作用,以提高发热体与电子雾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强度。
    46.其中,导电引脚20和检测引脚30在第一电极121或第二电极122上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铆接、卡接以及挂钩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较佳地,可在第一电极121或第二电极122上开设有一缺口,导电引脚20或检测引脚30在连接时可先通过该缺口缠绕在第一电极121或第二电极122上;而检测引脚30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到导电引脚20邻近于与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连接的位置上。
    4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发热组件10还包括有两个导电件40,两个导电件40分别套固在两个第一电极121/两个第二电极122上,导电引脚20和检测引脚30电连接到导电件40上,即导电引脚20和检测引脚30可通过导电件40间接的与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以导电件40套固在第二电极122上进行举例说明,具体如下:
    48.导电件40顶面和内侧面共同凹陷形成有一安装槽41,导电件40通过安装槽41套固在第二电极122上,具体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使导电件40固定在第二电极122上并实现电性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二电极122以及导电件40中对应开设有通孔,利用该通孔通过铆钉使第二电极122与导电件40相互固定。而当导电件40套固在第一电极121上时,导电件40的内侧可开设与第一电极121外端适配的收容腔,导电件40利用该收容腔套固在第一电极121上。
    49.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41的宽度大于第二电极122的厚度,安装槽41的底面中部设有与第二电极122底端适配的定位槽42,第二电极122的底端安装到定位槽42内,安装槽41内填充有焊料以使导电件40与第二电极122固定电连接。也就是说,当导电件40套在第二电极122底部时,安装槽41的内侧面与第二电极122之间还存在有间隙,通过在该间隙填充焊料以使导电件40和第二电极122固定。较佳地,定位槽42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安装槽41的底面通过倒角连接,以形成导向斜面43,从而使导电件40通过安装槽41套在第二电极122上时,可利用该导向斜面43的作用使第二电极122的底部便于插入到定位槽42中。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发热主体为筒状体,筒状体沿轴向的两端外壁分别径向凸出形成导电部,导电引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检测引脚电连接到导电件或导电引脚邻近导电件的位置上。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导电引脚可以是直接固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导电部件间接的电连接到导电部上;同理,检测引脚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固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
    51.筒状体的内部形成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收容腔,筒状体应用到加热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设备中,当气溶胶形成基质插入到该收容腔中时,筒状体的内周面与气溶胶形成基质接触,由控制电路板控制供电电源为筒状体进行供电,以使筒状体的整体或表层金属层通电发热来产生热量,从而从内部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控制电路板可通过两个检测引脚来直接检测筒状体在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筒状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筒状体本身材料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筒状体的发热温度。
    52.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导电件分别套固在筒状体两端的导电部上,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导电件上,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导电件或导电引脚邻近导电件的位置上,从而使导电引脚和检测引脚通过导电件间接的与导电部电连接。
    53.在一个替换实施例中,发热主体为片状体,片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导电部,导电引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检测引脚电连接到导电部或导电引脚邻近导电部的位置上。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导电引脚可以是直接固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导电部件间接的电连接到导电部上;同理,检测引脚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固定电连接到导电部上。
    54.本实施例的发热组件应用于采用雾化液的电子雾化设备中,发热主体通过导油体与电子雾化设备内部所存储的雾化液接触,当发热主体在控制电路板控制供电电源为其供电时,对导油体所吸收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可供使用者吸食的气溶胶。控制电路板可通过两个检测引脚来直接检测发热主体在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发热主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发热主体本身材料
    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主体的发热温度。
    55.应当理解,根据电子雾化设备内部的结构需要,本实施例中导电引脚可采用柱状体结构,两个柱状导电引脚的顶端可分别与发热主体两端的导电部抵接,实现导电引脚与导电部的电性连接。
    56.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导电件分别套固在发热主体两端的导电部上,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导电件上,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导电件或导电引脚邻近导电件的位置上,从而使导电引脚和检测引脚通过导电件间接的与导电部电连接。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8.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主体以及与所述发热主体连接的两个导电部;两个导电引脚,两个所述导电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用于为所述发热体供电,以使所述发热主体发热;两个检测引脚,两个所述检测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用于检测所述发热主体在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为片状体/针状体,所述发热主体设有贯穿其正反面/外周面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沿所述发热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贯通槽的一端延伸至邻近所述发热主体的顶端,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发热主体的底端;且所述贯通槽将所述发热主体的底端分隔形成两个所述导电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由所述发热主体底端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的第一电极,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第一电极的位置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导电引脚和所述检测引脚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包括由所述发热主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位置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导电引脚和所述检测引脚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顶面和内侧面共同凹陷形成有一安装槽,所述导电件通过所述安装槽套固在所述第二电极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电极底端适配的定位槽,所述第二电极的底端安装到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安装槽内填充有焊料以使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通过倒角连接,以形成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到所述定位槽中的导向斜面。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电阻率为1.0
    ×
    10-5
    ω
    ·
    m~1.0
    ×
    10-3
    ω
    ·
    m。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导电陶瓷,所述发热体的tcr≤0.002/℃。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tcr≤0.00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为筒状体,所述筒状体沿轴向的两端外壁分别径向凸出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部的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为片状体,所述片状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导电部,所述导电引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上,所述检测引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部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部的位置上。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两个导电件,两个所述导电件分别套固在两个所述导电部上,所述导电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上,所述检测引脚固定电连接到所述导电件或所述导电引脚邻近所述导电件的位置上。16.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设备。该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两个导电引脚以及两个检测引脚,发热体包括发热主体以及与发热主体连接的两个导电部;两个导电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导电部,用于为发热体供电,以使发热主体发热;两个检测引脚分别对应电连接于两个导电部,用于检测发热主体在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应用到电子雾化设备中时,可由控制电路板通过两个检测引脚来直接检测发热主体在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电压值,使得控制电路板根据检测出来的电压值所得出的发热体阻值变化是真正或者最接近发热体本身材料的阻值变化,从而使控制电路板可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更加精准的控制发热体的发热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丁毅 卢声伟 吴伟 黄群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8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