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壁厚的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前叉竖管的壁量测量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自行车的前叉竖管内径制作工艺中,都是采用机器进行铰孔;为了防止铰孔铰偏而导致前叉竖管的壁厚一边大一边小,在铰孔后需要量测前叉竖管的端口以及端口往下150mm的上、下、左、右四个点,共8个位置的壁厚。
3.目前,针对自行车的前叉竖管壁厚的量测,一般为直接使用壁厚规进行量测,但是,使用壁厚规对前叉竖管8个位置的壁厚量测却存在如下缺陷:
4.(1)量测效率慢:8个量测点都需单独量测,每量测一个点都需手工记录,耗费大量时间;
5.(2)操作困难:量测时一只手拿前叉,一只手拿壁厚规,因壁厚规较重,操作久了手会酸痛,操作人员无法长时间工作;以及
6.(3)量测数据不准确:前叉竖管和壁厚规都比较长,操作时很难把壁厚规和前叉竖管摆平行,从而导致量测数据不准确。
7.另,壁厚规在除了前叉竖管外的其它管件量测,也存在上述的缺陷。
8.因此,急需要一种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能提高量测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包括设备架体及装配于所述设备架体的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压紧机构和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用于从下方承托管件,所述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压紧机构各位于所述承托结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各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还与所述承托结构相接触,所述压紧机构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结构的运动。
11.较佳地,所述压紧机构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之间,所述第一测量表、压紧机构及第二测量表三者对齐。
12.较佳地,所述承托结构为供所述管体套装的杆形结构。
13.较佳地,所述杆形结构上镶嵌有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一测量表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测量表接触,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二测量表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测量表接触。
14.较佳地,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为数显百分表或数显千分表。
15.较佳地,所述数显百分表或数显千分表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
16.较佳地,所述压紧机构包含压紧驱动器及上压盖,所述上压盖位于所述承托结构的正上方,所述上压盖还装配于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
17.较佳地,所述压紧驱动器位于所述上压盖的上方,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下布置。
18.较佳地,所述上压盖上装配有向下凸出所述上压盖的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两者的轮中心线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共同从上方向下压紧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
19.较佳地,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在所述上压盖上呈对称布置。
20.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承托结构用于从下方承托管件,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压紧机构各位于承托结构的正上方,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各沿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还与承托结构相接触,压紧机构做靠近或远离承托结构的运动;故在量测前叉竖管相对两端共八个测量点的尺寸时,先将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的读数归零,再分别上提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两者的表头,使前叉竖管套装于承托结构上;接着,由压紧机构向下压紧承托结构所承托的前叉竖管,此时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已自动显示出两点壁厚,当量测其它三个角度的数据时只需转动前叉竖管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能提高量测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另,还可以通过按动数据线上输入按钮,使数据直接传输到电脑,达到记录更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的立体图。
22.图2是图1所示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的平面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中的压紧机构装配于设备架体的第三立架处的立体图。
24.图4是图3的平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测量设备对前叉竖管测量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27.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100包括设备架体10及装配于设备架体10的第一测量表20、第二测量表30、压紧机构40和承托结构50。承托结构50用于从下方承托前叉竖管200,较优的是,承托结构50为杆形结构,例如圆杆,以便于前叉竖管200套装于承托结构50中,以及绕承托结构50做旋转操作,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承托结构50还可为带圆弧缺槽的结构,以使得前叉竖管200在从上方放置于圆弧缺槽后还能在圆弧缺槽中做旋转运动,故不以上述为限。第一测量表20、第二测量表30及压紧机构40各位于承托结构50的正上方,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各沿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之长度方向(见双箭头a所指)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还与承托结构50相接触,以便于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对被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之左端和右端的壁厚进行量测;压紧机构40做靠近或远离承托结构50的运动,以满足
压紧机构40从上方向下压紧被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或从上方向上释放对前叉竖管200压紧的需要。具体地,在图1、图2及图5中,压紧机构40沿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之长度方向位于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之间,第一测量表20、压紧机构40及第二测量表30三者对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由压紧机构40对前叉竖管200位于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两者之间的位置进行压紧,例如对前叉竖管200的中间位置进行压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对前叉竖管200相对的两端(例如左端和右端)壁厚测量的可靠性。更具体地,如下:
28.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杆形结构上镶嵌有第一滚珠60和第二滚珠70,第一滚珠60位于第一测量表20的正下方并与第一测量表20接触,第二滚珠70位于第二测量表30的正下方并与第二测量表30接触;以借助第一滚珠60和第二滚珠70的布置,使得承托结构50以两点方式对前叉竖管200进行承托,使前叉竖管200的内孔角度与杆形结构保持平行,从而保证量测精确度,还便于前叉竖管200绕杆形结构做旋转运动。举例而言,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为数显百分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数显千分表,以便于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的读数,还提高量测的精度。其中,为进一步便于读数和记录,数显百分表或数显千分表(即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通过数据线300与电脑400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29.如图1至图5所示,压紧机构40包含压紧驱动器41及上压盖42。上压盖42位于承托结构50的正上方,上压盖42还装配于压紧驱动器41的输出端411,使得上压盖42在压紧驱动器41的作用下自动地靠近或远离承托结构50。具体地,压紧驱动器41位于上压盖42的上方,压紧驱动器41的输出端411朝下布置,这样设计能简化压紧驱动器41与上压盖42之间的装配关系。更具体地,上压盖42上装配有向下凸出上压盖42的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较优的是,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在上压盖42上呈对称布置;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两者的轮中心线c沿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之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共同从上方向下压紧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以借助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使得上压盖42更可靠地从上方压紧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并使得压紧的前叉竖管200的中心线与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两者的轮中心线c平行,还使得前叉竖管200的中心线位于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两者的轮中心线c之间。举例而言,压紧驱动器41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为轴承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30.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设备架体10包含底座11及装配于底座11并向上凸出底座11的第一立架12、第二立架13及第三立架14,第一测量表20装配于第一立架12,第二测量表30装配于第二立架13,压紧机构40装配于第三立架14,以便于第一测量表20、第二测量表30及压紧机构40于设备架体10上装配操作,但不以此为限。
31.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先将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的读数归零;接着,再分别上提第一测量表20的表头21和第二测量表30的表头31,使前叉竖管200的内孔穿过杆形结构即承托结构50上,利用杆形结构上的第一滚珠60和第二滚珠70共同托住前叉竖管200,使其与杆形结构保持平行;然后,按动压紧驱动器41,使上压盖42往下压,直至上压盖42的第一压轮80和第二压轮90压在前叉竖管200的外表面,而此时的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已自动显示出两点壁厚,按动数据线300上输入按钮,使数据直接传输到电脑400。当量测其它三个角度的数据时只需转动前叉
竖管200,输入数据即可。
32.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承托结构50用于从下方承托前叉竖管200,第一测量表20、第二测量表30及压紧机构40各位于承托结构50的正上方,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各沿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之长度方向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还与承托结构50相接触,压紧机构40做靠近或远离承托结构50的运动;故在量测前叉竖管200相对两端共八个测量点的尺寸时,先将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9的读数归零,再分别上提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两者的表头21(31),使前叉竖管200套装于承托结构50上;接着,由压紧机构40向下压紧承托结构50所承托的前叉竖管200,此时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已自动显示出两点壁厚,当量测其它三个角度的数据时只需转动前叉竖管200即可;即是说,使用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同步量测,一次量测两个点,操作时只需旋转数次即可量测完后面六个点,第一测量表20和第二测量表30可采用数据线300直接连电脑400,量测完只需按动传输按键即可将量测结果自动输入到电脑400,量测效率能提升80%以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100能提高量测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另,还可以通过按动数据线300上输入按钮,使数据直接传输到电脑400,达到记录更方便的目的。
33.值得注意者,前叉竖管200仅为管件中的一者,但不能以此限制管件的种类。
3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架体及装配于所述设备架体的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压紧机构和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用于从下方承托管件,所述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压紧机构各位于所述承托结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各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还与所述承托结构相接触,所述压紧机构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结构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之间,所述第一测量表、压紧机构及第二测量表三者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结构为供所述管件套装的杆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形结构上镶嵌有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一测量表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测量表接触,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二测量表的正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测量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为数显百分表或数显千分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显百分表或数显千分表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包含压紧驱动器及上压盖,所述上压盖位于所述承托结构的正上方,所述上压盖还装配于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驱动器位于所述上压盖的上方,所述压紧驱动器的输出端朝下布置。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盖上装配有向下凸出所述上压盖的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两者的轮中心线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共同从上方向下压紧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在所述上压盖上呈对称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包括设备架体及装配于所述设备架体的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压紧机构和承托结构,所述承托结构用于从下方承托管件,所述第一测量表、第二测量表及压紧机构各位于所述承托结构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各沿所述承托结构所承托的管件之长度方向呈彼此隔开的对齐排列,所述第一测量表和第二测量表还与所述承托结构相接触,所述压紧机构做靠近或远离所述承托结构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管件壁厚用测量设备能提高量测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和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提高数据量测的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松 杨雄 黄卫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泰合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