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12-22  8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工程布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


    背景技术:

    2.通信工程也叫作电信工程,通信领域指的是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然而现有的通信工程布线测量工具,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大多为整体式结构,不便于测量工具的携带作业处理,同时不便于不同直径的电线的限位夹持处理,无法准确的测量线缆的直径,同时现有的通信工程布线测量工具,测量时测量尺容易发生移动,并且人工手动对线缆的测量存在误差,对后续的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
    3.为此,设计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可以在测量时对线缆进行固定,从而可以准确测量电缆的直径,同时同时电子设备感应,可以准确感应出线缆的长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包括操控箱,操控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线缆,操控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线管,操控箱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测量组件;
    6.夹持测量组件包括支撑柱、一号夹持罩、弹簧、二号夹持罩、受力杆、螺杆、测量箱、测量杆和定位柱,操控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一号夹持罩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顶部,二号夹持罩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在操控箱的内部,测量杆活动连接在测量箱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操控箱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底座,通线管的一侧开设有出线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一号夹持罩与二号夹持罩处于同一平面上,操控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螺杆转动连接在螺纹孔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受力杆的固定连接在二号夹持罩的顶部,且二号夹持罩的顶部活动连接在螺纹孔的内部,测量箱固定连接在操控箱的顶部,测量箱的顶部开设有滑槽,定位柱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通线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测量组件,感应测量组件包括探头、传感器、感应器、启动开关、显示屏和按钮,通线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探头,感应器固定连接在通线管的顶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探头的顶部去,且传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感应器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优选的,感应器的顶部固定
    连接有启动开关,感应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感应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按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将线缆送入到操控箱的内部,这时线缆处于一号夹持罩与二号夹持罩之间,通过转动操控箱顶部的螺杆,从而使螺杆在操控箱顶部的螺纹孔中进行转动,通过螺杆的向下移动从而对螺纹孔内部的受力杆产生挤压,这时受力杆会拉动弹簧推动二号夹持罩进行向下移动,通过一号夹持罩与二号夹持罩的配合使用,从而线缆进行固定,这时通过滑动测量箱顶部的定位柱,从而使定位柱远离测量杆,这时测量杆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线缆的直径进行测量,达到了准确测量直径的效果。
    15.2、通过线缆穿过操控箱进入到通线管的内部,通过打开启动开关,这时通线管顶部的感应器开始运转,当线缆的一侧通过探头的底部时,这时探头感应线缆的存在,从而开始测量线缆的长度,通过线缆完全穿过通线管时,探头检测到线缆的底部,这时测量过程结束,通过探头与传感器的配合使用,从而使线缆的长度出现在显示屏上,达到了防止出现误差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号夹持罩、二号夹持罩与螺杆的结构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感应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箱与测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
    22.1、操控箱;2、底座;3、线缆;4、通线管;5、夹持测量组件;51、支撑柱;52、一号夹持罩;53、弹簧;54、二号夹持罩;55、受力杆;56、螺纹孔;57、螺杆;58、测量箱;59、测量杆;510、滑槽;511、定位柱;6、感应测量组件;61、探头;62、传感器;63、感应器;64、启动开关;65、显示屏;66、按钮;7、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
    25.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包括操控箱1,操控箱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线缆3,操控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线管4,操控箱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测量组件5。
    26.本实施方案中:现有通信工程用测量的布线工具,通过测量尺对线缆3的长度与直径进行测量。
    27.需要说明的是:操控箱1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底座2,通线管4的一侧开设有出线孔7。
    28.如图1-图4所示;
    29.基于现有的通信工程用测量的布线工具,在现有的通信工程用测量的布线工具上,设置夹持测量组件5,通过一号夹持罩52与二号夹持罩54的配合使用,从而对线缆3进行固定,再通过测量杆59对线缆3的直径进行测量。
    30.进一步而言:
    31.结合上述内容,夹持测量组件5包括支撑柱51、一号夹持罩52、弹簧53、二号夹持罩54、受力杆55、螺杆57、测量箱58、测量杆59和定位柱511,操控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1,一号夹持罩5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51的顶部,二号夹持罩54通过弹簧53固定连接在操控箱1的内部,测量杆59活动连接在测量箱58的内部。
    3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线缆3送入到操控箱1的内部,这时线缆3处于一号夹持罩52与二号夹持罩54之间,通过转动操控箱1顶部的螺杆57,从而使螺杆57在操控箱1顶部的螺纹孔56中进行转动,通过螺杆57的向下移动从而对螺纹孔56内部的受力杆55产生挤压,这时受力杆55会拉动弹簧53推动二号夹持罩54进行向下移动,通过一号夹持罩52与二号夹持罩54的配合使用,从而线缆3进行固定,这时通过滑动测量箱58顶部的定位柱511,从而使定位柱511远离测量杆59,这时测量杆59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线缆3的直径进行测量,达到了准确测量直径的效果。
    33.需要说明的是:一号夹持罩52与二号夹持罩54处于同一平面上,操控箱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56,螺杆57转动连接在螺纹孔56的内部,受力杆55的固定连接在二号夹持罩54的顶部,且二号夹持罩54的顶部活动连接在螺纹孔56的内部,测量箱58固定连接在操控箱1的顶部,测量箱58的顶部开设有滑槽510,定位柱511滑动连接在滑槽510的内部。
    34.本实施例中:通过探头61固定连接在通线管4的内部,从而对线缆3进行感应测量,从而使用电子设备,对线缆3的长度进行精准测量。
    35.更进一步而言:
    36.结合上述内容,通线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测量组件6,感应测量组件6包括探头61、传感器62、感应器63、启动开关64、显示屏65和按钮66,通线管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探头61,感应器63固定连接在通线管4的顶部。
    37.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线缆3穿过操控箱1进入到通线管4的内部,通过打开启动开关64,这时通线管4顶部的感应器63开始运转,当线缆3的一侧通过探头61的底部时,这时探头61感应线缆3的存在,从而开始测量线缆3的长度,通过线缆3完全穿过通线管4时,探头61检测到线缆3的底端,这时测量过程结束,通过探头61与传感器62的配合使用,从而使线缆3的长度出现在显示屏65上,达到了防止出现误差的效果。
    38.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62固定连接在探头61的顶部去,且传感器6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感应器63的内部,感应器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启动开关64,感应器6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65,感应器6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按钮66。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包括操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箱(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线缆(3),所述操控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线管(4),所述操控箱(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测量组件(5);所述夹持测量组件(5)包括支撑柱(51)、一号夹持罩(52)、弹簧(53)、二号夹持罩(54)、受力杆(55)、螺杆(57)、测量箱(58)、测量杆(59)和定位柱(511),所述操控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1),所述一号夹持罩(52)固定连接在支撑柱(51)的顶部,所述二号夹持罩(54)通过弹簧(53)固定连接在操控箱(1)的内部,所述测量杆(59)活动连接在测量箱(58)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箱(1)的底部四角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通线管(4)的一侧开设有出线孔(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夹持罩(52)与二号夹持罩(54)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操控箱(1)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56),所述螺杆(57)转动连接在螺纹孔(5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杆(55)的固定连接在二号夹持罩(54)的顶部,且二号夹持罩(54)的顶部活动连接在螺纹孔(56)的内部,所述测量箱(58)固定连接在操控箱(1)的顶部,所述测量箱(58)的顶部开设有滑槽(510),所述定位柱(511)滑动连接在滑槽(510)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线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感应测量组件(6),所述感应测量组件(6)包括探头(61)、传感器(62)、感应器(63)、启动开关(64)、显示屏(65)和按钮(66),所述通线管(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探头(61),所述感应器(63)固定连接在通线管(4)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62)固定连接在探头(61)的顶部去,且传感器(6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感应器(63)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启动开关(64),所述感应器(6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65),所述感应器(6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按钮(6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工程布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通信工程用便于测量的布线工具,包括操控箱,操控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线缆,操控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线管,操控箱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测量组件;通过将线缆送入到操控箱的内部,这时线缆处于一号夹持罩与二号夹持罩之间,螺杆在操控箱顶部的螺纹孔中进行转动,通过螺杆的向下移动从而对螺纹孔内部的受力杆产生挤压,这时受力杆会拉动弹簧推动二号夹持罩进行向下移动,通过一号夹持罩与二号夹持罩的配合使用,从而线缆进行固定,这时通过滑动测量箱顶部的定位柱,从而使定位柱远离测量杆,这时测量杆向下进行移动,从而对线缆的直径进行测量,达到了准确测量直径的效果。达到了准确测量直径的效果。达到了准确测量直径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曲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企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55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