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3-23  40


    本发明涉及药剂混合,特别涉及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2、而对于水生态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生态修复药剂,其在河道治理和水质改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面临水质的不同所需采用的药剂也不同,其中包括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而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导致需要对大量药剂量进行制备,其中通过药剂混合装置来提高大量药剂混合效率。

    3、目前的药剂混合装置,通常采用单一容器对药剂实施混合,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对容器内实施特定比例的手动添料,极大程度提高了人力且降低药剂混合效率,且无法保证药剂混合过程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药剂混合装置混合效率低,无法保证药剂混合过程的连续性。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下料筒、设置在所述下料筒底部的混料总成,以及沿所述下料筒贯穿至所述混料总成处用于控制所述混料总成下料的分料总成;

    3、所述混料总成包括内部设置的分别与所述下料筒和所述分料总成连通的导料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料组件内侧通过所述分料总成与所述导料组件连通的混料组件,所述混料总成外围套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架;

    4、所述导料组件包括顶部设置的至少三个与所述下料筒连通的下料泵、设置在所述下料泵远离所述下料筒一侧的下料管,以及设置在所述下料管远离所述下料泵一侧的导料螺管,所述导料螺管底端开设有排料口;

    5、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分料总成连通且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用于混合药剂的第一混料筒、第二混料筒和第三混料筒,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混料筒、所述第二混料筒和所述第三混料筒远离所述分料总成一侧的出料管组;

    6、所述分料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料组件与所述混料组件之间的外管组,以及至少部分活动嵌设在所述外管组内的内管组,所述外管组包括固定外管、沿所述固定外管朝靠近所述混料组件一侧分别延伸出对应所述第一混料筒、所述第二混料筒和所述第三混料筒的至少三组第二接口、沿所述固定外管朝靠近所述导料组件一侧分别延伸出与所述导料组件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对设置;

    7、其中,通过上拉位于所述外管组内的所述内管组,以使开启所述外管组上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引导所述导料组件内药剂可沿开启的所述第一接口朝所述第二接口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混料筒、所述第二混料筒和所述第三混料筒内。

    8、上述,通过控制多个下料泵将下料筒内特定区域的药剂统一导入下料管内并进入导料螺管,与此同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固定滑杆沿第二电机在固定外管内滑动,以引导滑动内管活动至对应的三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处,以使连通第二接口和第一接口,实现引导导料螺管内药剂分别进入第一混料筒、第二混料筒和第三混料筒内同时进行药剂混合操作,实现下料连续性保证后续药剂混合效率,解决了目前需要操作人员频繁对容器内实施特定比例的手动添料,极大程度提高了人力且降低药剂混合效率,且无法保证药剂混合过程的连续性问题。

    9、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筒内侧设置有至少三块隔板,以使将所述下料筒内容置空间分隔成至少三处并用于收纳至少三种混合药剂。

    10、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组嵌设在所述混料总成外壁内,所述内管组至少部分贯穿所述下料筒且与所述下料筒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组包括活动嵌设在所述固定外管内的固定滑杆、套设在所述固定滑杆外表面的第二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杆底端的滑动内管,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筒顶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内管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连通孔。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料筒、所述第二混料筒和所述第三混料筒为相同结构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顶部朝所述分料总成一侧开设有至少三个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的进液口,所述固定筒底部远离所述进液口一侧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料管组的出液口,所述输出轴围边处向外延伸出至少三块第二混料桨,所述第二混料桨远离所述输出轴一侧向外延伸出延展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料筒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混料桨、依次设置在所述主动混料桨靠近所述出液口一侧的至少两从动混料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混料桨远离所述从动混料桨一侧的联动下料组件。

    16、进一步的,所述联动下料组件包括靠近所述主动混料桨一侧设置的第一限位部、活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内的漂浮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顶部的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主动混料桨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顶部的限位轮、活动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固定筒筒壁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联动阀,以及分别穿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限位轮并分别连接所述漂浮块和所述联动阀的联动绳,所述进液口内底部嵌设有磁块,所述联动阀靠近所述进液口一侧设置有与磁块相吸的第二磁块。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筒、设置在所述下料筒底部的混料总成,以及沿所述下料筒贯穿至所述混料总成处用于控制所述混料总成下料的分料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筒内侧设置有至少三块隔板,以使将所述下料筒内容置空间分隔成至少三处并用于收纳至少三种混合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组嵌设在所述混料总成外壁内,所述内管组至少部分贯穿所述下料筒且与所述下料筒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包括活动嵌设在所述固定外管内的固定滑杆、套设在所述固定滑杆外表面的第二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滑杆底端的滑动内管,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料筒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内管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连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料筒、所述第二混料筒和所述第三混料筒为相同结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料筒包括固定筒、至少部分嵌设在所述固定筒顶部的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的输出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两侧的混料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顶部朝所述分料总成一侧开设有至少三个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的进液口,所述固定筒底部远离所述进液口一侧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料管组的出液口,所述输出轴围边处向外延伸出至少三块第二混料桨,所述第二混料桨远离所述输出轴一侧向外延伸出延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料筒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混料桨、依次设置在所述主动混料桨靠近所述出液口一侧的至少两从动混料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动混料桨远离所述从动混料桨一侧的联动下料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下料组件包括靠近所述主动混料桨一侧设置的第一限位部、活动嵌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内的漂浮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顶部的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主动混料桨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顶部的限位轮、活动嵌设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固定筒筒壁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的联动阀,以及分别穿过所述定滑轮和所述限位轮并分别连接所述漂浮块和所述联动阀的联动绳,所述进液口内底部嵌设有磁块,所述联动阀靠近所述进液口一侧设置有与磁块相吸的第二磁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生态修复药剂的混合装置,包括下料筒、设置在下料筒底部的混料总成,以及沿下料筒贯穿至混料总成处用于控制混料总成下料的分料总成,混料总成包括内部设置的分别与下料筒和分料总成连通的导料组件,以及设置在导料组件内侧通过分料总成与导料组件连通的混料组件,导料组件包括顶部设置的至少三个与下料筒连通的下料泵、设置在下料泵远离下料筒一侧的下料管,以及设置在下料管远离下料泵一侧的导料螺管,通过控制多个下料泵将下料筒内特定区域的药剂统一导入下料管内并进入导料螺管,并通过调节分料总成引导药剂分批导入混料总成进行混合操作,实现下料连续性保证后续药剂混合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华,徐琦勇,江子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源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67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