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3-28  7


    本申请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调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领域技术发展,人们对屏幕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追求较高对比度产品,但在一些使用环境下又需要较低对比度,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切换较为繁琐。即目前电子产品还存在不能很好的实现动态对比度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结构及背光模组,能够实现动态对比度调整。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光结构,包括基材,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

    3、控制层;

    4、形变层,设于所述基材上,并与所述控制层相配合,所述形变层能够在所述控制层的作用下切换至少两种形变状态,在每种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形变层均包括多个形变部,所述形变部具有远离所述基材的底面和靠近所述基材的顶角,相邻所述形变部的底面边沿相接,相邻所述形变部的顶角相互间隔,以使相邻所述形变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在不同所述形变状态下:所述容纳空间中远离所述基材的顶角角度值不同;

    5、调光层,设于所述形变层与所述基材之间,所述调光层包括多个调光部,每个所述调光部对应填充在一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调光部能够在所述形变层的形变状态切换时随着其对应容纳空间的形态进行随形调整。

    6、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基材之间具有间隙,相邻所述容纳空间之间连通;

    7、所述调光层包括液态光学树脂,相邻所述调光部能够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基材之间的间隙进行流动。

    8、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层包括第一形变状态和第二形变状态,所述第一形变状态下的所述容纳空间的顶角角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下的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顶角的角度值;

    9、所述调光层包括第一调光形态和第二调光形态,所述第一调光形态和所述第二调光形态分别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和所述第二形变状态相对应,所述第一调光形态下的所述调光部的顶角的角度值小于所述第二调光形态下的所述调光部的顶角的角度值。

    10、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层还包括:

    11、膨胀球,设于所述形变部的侧壁上,所述膨胀球包括初始状态和膨胀状态,所述膨胀球能够在所述控制层的作用下在所述初始状态和膨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2、在所述膨胀球由所述初始状态切换为所述膨胀状态时,挤压所述形变部沿其侧壁上所设置的压痕向其内部进行收缩,带动所述形变层从所述第一形变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形变状态;在所述形变件由所述膨胀状态切换为所述初始状态时,向内收缩的所述形变部向外膨胀,带动所述形变层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形变状态。

    13、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层设于所述形变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14、所述控制层包括控制电极,所述控制电极与所述膨胀球一一对应,并与所述膨胀球电连接,所述膨胀球能够在电压作用下在所述初始状态和所述膨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5、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层设于所述形变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16、所述控制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控制电极、加热件和第二控制电极,所述第一控制电极设于所述形变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17、其中,所述加热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工作状态下进行加热,所述膨胀球能够在所述加热件的加热作用下由所述初始状态切换为所述膨胀状态;所述加热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未工作状态下进行降温,所述膨胀球能够在所述加热件降温下由所述膨胀状态切换为所述初始状态。

    18、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层包括多个所述膨胀球,每个所述膨胀球包括外壳和填充物,所述外壳内设有储存腔,所述填充物存储于所述储存腔内;

    19、其中,所述填充物能够在所述加热件加热下进行汽化,以带动所述外壳进行膨胀,所述形变部能够在所述外壳膨胀时沿其侧壁上的压痕向内收缩;所述填充物能够在所述加热件降温下进行液化,以带动所述外壳由膨胀状态回复至初始状态,向内收缩的所述形变部能够在所述外壳收缩时向所述基材的一侧进行膨胀。

    20、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调光层的一侧的柔性电路板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工作状态。

    21、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光层、所述基材、所述形变结构和所述控制层均为透明结构。

    2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23、背板和灯光组件;以及

    24、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结构;

    25、其中,所述灯光组件和所述调光结构均设于所述背板内,且所述调光结构设于所述灯光组件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调光层设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灯光组件的一侧。

    26、本申请方案包括调光结构及背光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申请方案中的调光结构包括基材、控制层、形变层和调光层,形变层能够在控制层的作用下切换至少两种形变状态,并且在每种形变状态下,形变层均包括多个形变部,此形变部具有底面和顶角,相邻形变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在不同形变状态下,此容纳空间中远离基材的顶角角度值不同。调光层包括多个调光部,此调光部填充于此容纳空间内,且调光部能够在形变层的形变状态切换时随着其容纳空间的形态进行随形调整,即调光部远离基材的顶角的角度值随着容纳空间的角度值进行变化。其中,背光模组所射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此调光层射出,调光层的调光部能够对光线进行调整,且不同顶角角度值的调光部对光线的调整角度不同。通过控制层控制形变层在不同形变状态下进行切换,能够改变容纳空间顶角的角度值,进而改变调光部的顶角,以此来改变光线的射出角度,进而可以在不同显示对比度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形变层的形变状态来控制调光部的形态,以此在不同显示对比度之间进行切换,提高对比度之间的切换便捷性,能够实现动态对比度的调整。

    28、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2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调光结构,包括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基材之间具有间隙,相邻所述容纳空间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层包括第一形变状态和第二形变状态,所述第一形变状态下的所述容纳空间的顶角角度值小于所述第二形变状态下的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顶角的角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层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设于所述形变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层设于所述形变层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层包括多个所述膨胀球,每个所述膨胀球包括外壳和填充物,所述外壳内设有储存腔,所述填充物存储于所述储存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材远离所述调光层的一侧的柔性电路板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电极和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层、所述基材、所述形变结构和所述控制层均为透明结构。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调光结构及背光模组,包括基材、控制层、形变层和调光层,形变层设于基材上,并与控制层相配合,形变层能够在控制层的作用下切换至少两种形变状态,在每种形变状态下:形变层均包括多个形变部,形变部具有远离基材的底面和靠近基材的顶角,相邻形变部的底面边沿相接,相邻形变部的顶角相互间隔,以使相邻形变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在不同形变状态下:容纳空间中远离基材的顶角角度值不同;调光层设于形变层与基材之间,调光层包括多个调光部,每个调光部对应填充在一容纳空间内,其中,调光部能够在形变层的形变状态切换时随着其对应容纳空间的形态进行随形调整。本申请方案能够实现动态对比度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耿苗,季国飞,徐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69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