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I开放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4-04  12


    本发明涉及图片处理,具体为一种ai开放平台。


    背景技术:

    1、通用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等)无法满足面向不同行业业务中的个性化应用需求;

    2、缺乏ai相关的模型开发、集成与部署经验与能力;

    3、综上所述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ai开放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i开放平台,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ai开放平台,包括ai开放平台、行业应用平台,以及若干个边缘ai设备;

    4、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获取原始图像,将大量获取的原始图像汇总出图像素材库,将图像素材库中的图像素材上传至ai开放平台;

    5、图像分类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分类归纳,并按照图像中物品类型进行线上标注;

    6、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线上标注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通过ai开放平台进行算法模型训练,再通过ai开放平台输出算法模型;

    7、算法模型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素材对算法模型进行评估,并输出判断结果;

    8、数据储存模块用于构建图像素材库、图像训练数据集,并分类储存。

    9、一种ai开放平台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图像素材上述至ai开放平台,并创建训练样本;

    11、s2、创建图像素材训练数据集,使用训练模型进行验证;

    12、s3、在验证通过后,行业应用平台用于将从ai开放平台下载的算法模型文件导入到行业应用平台,为算法模型编辑相关属性;

    13、s4、选择模型类型,以及具体算法模型下发至边缘ai设备。

    14、优选的,所述训练样本创建,包括:

    15、创建一个数据集;

    16、将该数据集上传保存在电脑本地的图片,通过图像分类模型将当前数据集中图片按照形状、行为或状态进行分类训练;

    17、通过可视化的标注工具对每张图片进行标注,并形成最终的训练样本。

    18、优选的,所述训练模型验证,包括:

    19、创建一个训练模型,指定其部署模式为萤石云或边缘设备,并选择预先创建的训练数据集;

    20、开始训练,训练时间与训练样本数量有关;等待过程中可以关闭浏览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查看;

    21、模型训练完成后,可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查看验证结果;

    22、将该模型下载至本地电脑。

    23、优选的,所述行业应用平台用于将从ai开放平台下载的算法模型文件导入到行业应用平台,为算法模型编辑相关属性,在导入成功后,可在模型列表中查看已导入行业应用平台的全部模型。

    24、优选的,所述模型下发,包括:

    25、选择将要下发的模型类型,以及具体算法模型;

    26、通过设备组织树选择将要下发的边缘ai设备并确认;

    27、确认提交后,可在行业应用平台中查看全部的模型下发记录,包括下发是否成功等状态。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9、本发明加快ai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快速验证应用效果,持续进行模型迭代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ai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ai开放平台、行业应用平台,以及若干个边缘ai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i开放平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样本创建,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模型验证,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业应用平台用于将从ai开放平台下载的算法模型文件导入到行业应用平台,为算法模型编辑相关属性,在导入成功后,可在模型列表中查看已导入行业应用平台的全部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i开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下发,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I开放平台,包括AI开放平台、行业应用平台,以及若干个边缘AI设备;图像采集模块用于拍摄获取原始图像,将大量获取的原始图像汇总出图像素材库,将图像素材库中的图像素材上传至AI开放平台;图像分类模块用于对图像进行分类归纳,并按照图像中物品类型进行线上标注;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将线上标注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通过AI开放平台进行算法模型训练,再通过AI开放平台输出算法模型;算法模型判断模块用于通过素材对算法模型进行评估,并输出判断结果;数据储存模块用于构建图像素材库、图像训练数据集,并分类储存。本发明加快AI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快速验证应用效果,持续进行模型迭代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平,马万军,李永刚,吉建新,陈慧丽,刘鑫,杨杰,吴昊,王韵竹,赵颖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京西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71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