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8  13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地中,经常需要对渣土进行搬运,因此,为了提高搬运的效率,人们通常会用到工地上的搬运小车,由于人们在用工地上的搬运小车将渣土搬运到指定位置后,需要消耗工人大量的力气将渣土倒出,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3.专利申请cn211685153u,授权公告日为20201016,公开了一种建筑混凝土搬运小车,包括车厢和推杆,车厢的底座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滑槽,车厢的底座的底部左侧通过固定架和电机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螺纹杆固定连接,车杆的外侧贯穿滑轮的内环并和滑轮活动连接,滑轮的外环和滑槽的内槽活动连接,螺纹杆贯穿螺纹套杆的底部并和螺纹套杆螺纹连接,螺纹套杆的顶部和推杆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推杆的两端和限位块固定连接,限位块位于滑槽内部的一端与滑轮贴合。本发明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调整限位块在滑槽内的位置,改变推车在倒出混凝土时的重心,方便工人倒出混凝土,具有减少倒出混凝土所用力气,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的作用。上述专利虽然能够方便人们将渣土倒出,从而节省人们的体力,但是由于渣土在倒出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在飘向人体后,容易被人体吸入,导致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影响。
    4.因此,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够阻挡灰尘的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大部分现有的搬运小车对渣土进行搬运时,在将渣土倒出期间,灰尘容易飘向人体后被人体吸入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阻挡灰尘的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包括有底板、第一固定架、轮子、第一固定块、第一转杆、第一连接杆、第二固定块、放料斗、推杆、翻倒机构和防尘机构,底板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外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用于移动的轮子,底板顶部右侧中部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部左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内侧之间设有用于装渣土的放料斗,放料斗右侧下部设有推杆,底板顶部设有用于使放料斗转动的翻倒机构,底板顶部右侧设有用于挡住灰尘的防尘机构。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翻倒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电机、皮带轮、平皮带、第一防护壳、第四固定块、螺纹杆、第二固定架、第二转杆和连接块,底板顶部右侧前部设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上部设有电机,底板顶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四固定块,横向同侧的第四固定块上部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螺纹杆,前侧的螺纹杆右侧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纹杆右侧均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底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一防护壳,第
    三固定块位于第一防护壳的内侧,放料斗底部左侧设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下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螺纹杆左侧均螺纹式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部均与同侧的第二转杆连接。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防尘机构包括有第二防护壳、导向杆、第一弹簧和防尘块,底板顶部右侧设有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内底部间隔设有三个导向杆,导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防尘块,防尘块顶部与推杆接触,防尘块底部与第二防护壳内底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绕在同侧的导向杆上。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挡住渣土的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有第五固定块、第三转杆、扭簧和挡料板,放料斗左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五固定块,第五固定块上部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中部设有挡料板,挡料板挡住放料斗的左侧,挡料板前后两侧的上部与同侧的第五固定块之间均设有扭簧,扭簧均绕在第三转杆上。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对挡料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架、第二连接杆、第二弹簧、挡杆和第一下压杆,底板左部设有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顶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侧均滑动式设有挡杆,挡杆均与挡料板接触,挡杆底部与第三固定架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绕在同侧的第二连接杆上,挡杆内侧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压杆。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对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架、滑杆、第三弹簧、固定杆和第二下压杆,底板顶部前后两侧的右侧均设有第四固定架,第四固定架上侧中部均设有滑杆,滑杆中部均滑动式设有固定杆,固定杆顶部中间与同侧的第四固定架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均绕在同侧的滑杆上,固定杆右侧之间设有第二下压杆。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用于将第二下压杆卡住的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有固定环、楔形杆、第四弹簧和第三防护壳,底板底部右侧中部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中部滑动式设有楔形杆,第二下压杆向下移动时会与楔形杆接触,固定环右侧与楔形杆之间设有第四弹簧,底板底部右侧中部设有第三防护壳,固定环位于第三防护壳的内侧。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推杆上部右侧套有橡胶皮套。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具备的优点是:1、本发明通过开启电机,能够使螺纹杆正转,从而使放料斗向右移动,在第一连接杆的作用下,使放料斗发生倾斜,从而使渣土自动从放料斗上滑出,进而方便人们将渣土倒出,节省人们的体力。
    15.2、本发明在推杆与防尘块分离后,能够使防尘块向上移动,从而使防尘块将渣土滑落时产生的灰尘挡住,避免灰尘大量飘向人体。
    16.3、本发明在挡料板的作用下,能够对放料斗上的渣土进行挡住,从而方便人们对渣土进行上料和运输,进而防止渣土滑落。
    17.4、本发明通过踩压第二下压杆向下移动,能够使固定杆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固定杆插入地面内,进而对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进行固定,防止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翻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翻倒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2.图5为本发明防尘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防尘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24.图7为本发明挡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挡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32.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第一固定架,3-轮子,4-第一固定块,5-第一转杆,6-第一连接杆,7-第二固定块,10-放料斗,11-推杆,12-翻倒机构,121-第三固定块,122-电机,123-皮带轮,124-平皮带,125-第一防护壳,126-第四固定块,127-螺纹杆,128-第二固定架,129-第二转杆,1210-连接块,13-防尘机构,131-第二防护壳,132-导向杆,133-第一弹簧,134-防尘块,14-挡料机构,141-第五固定块,142-第三转杆,143-扭簧,144-挡料板,15-限位机构,151-第三固定架,152-第二连接杆,153-第二弹簧,154-挡杆,155-第一下压杆,16-固定机构,161-第四固定架,162-滑杆,163-第三弹簧,164-固定杆,165-第二下压杆,17-卡位机构,171-固定环,172-楔形杆,173-第四弹簧,174-第三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并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34.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包括有底板1、第一固定架2、轮子3、第一固定块4、第一转杆5、第一连接杆6、第二固定块7、放料斗10、推杆11、翻倒机构12和防尘机构13,参看图1-图6所示,底板1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架2,第一固定架2外侧下部均转动式设有轮子3,在轮子3的作用下,能够方便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发生移动,底板1顶部右侧中部焊接有第一固定块4,第一固定块4上部转动式设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上部左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7内侧之间设有放料斗10,人们能够将渣土倒入放料斗10内,从而方便人们对渣土进行运输,放料斗10右侧下部设有推杆11,推杆11上部右侧套有橡胶皮套,底板1顶部设有翻倒机构12,底板1顶部右侧设有防尘机构13。
    35.翻倒机构12包括有第三固定块121、电机122、皮带轮123、平皮带124、第一防护壳125、第四固定块126、螺纹杆127、第二固定架128、第二转杆129和连接块1210,参看图3和图
    4所示,底板1顶部右侧前部焊接有第三固定块121,第三固定块121上部栓接有电机122,通过开启电机122,能够使放料斗10发生转动,从而自动将渣土进行倒料,底板1顶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四固定块126,横向同侧的第四固定块126上部之间均转动式设有螺纹杆127,前侧的螺纹杆127右侧与电机122的输出轴连接,螺纹杆127右侧均设有皮带轮123,皮带轮123之间绕有平皮带124,底板1顶部右侧焊接有第一防护壳125,第三固定块121位于第一防护壳125的内侧,放料斗10底部左侧焊接有第二固定架128,第二固定架128下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杆129,螺纹杆127左侧均螺纹式设有连接块1210,连接块1210上部均与同侧的第二转杆129连接。
    36.防尘机构13包括有第二防护壳131、导向杆132、第一弹簧133和防尘块134,参看图5和图6所示,底板1顶部右侧焊接有第二防护壳131,第二防护壳131内底部间隔设有三个导向杆132,导向杆132之间滑动式设有防尘块134,防尘块134能够将灰尘挡住,从而防止灰尘飘向人体,防尘块134顶部与推杆11接触,防尘块134底部与第二防护壳131内底部之间设有三个第一弹簧133,第一弹簧133均绕在同侧的导向杆132上。
    37.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133为压缩状态,当人们需要使用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时,首先将渣土倒入放料斗10内,然后推动推杆11移动,此时推杆11上的橡胶皮套可以防止手部打滑,在轮子3的作用下,从而带动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再松开推杆11,然后开启电机122,控制电机122的输出轴正转,从而带动前侧的螺纹杆127正转,进而通过皮带轮123和平皮带124带动后侧的螺纹杆127正转,使连接块1210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转杆129、第二固定架128和放料斗10向右移动,在第一连接杆6的作用下,从而挤压第二固定块7、放料斗10和推杆11转动,使放料斗10发生倾斜,从而使渣土从放料斗10上滑出,同时放料斗10和第二固定块7挤压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杆5转动,当推杆11与防尘块134分离时,第一弹簧133恢复原状,第一弹簧133带动防尘块134向上移动,使防尘块134能够将渣土滑落时产生的灰尘挡住,当放料斗10内的渣土全部滑出后,控制电机122的输出轴反转,从而带动前侧的螺纹杆127反转,进而通过皮带轮123和平皮带124带动后侧的螺纹杆127反转,使连接块1210向左移动复位,从而带动第二转杆129、第二固定架128和放料斗10向左移动复位,在第一连接杆6的作用下,从而挤压第二固定块7、放料斗10和推杆11反转复位,同时放料斗10和第二固定块7挤压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杆5反转复位,当推杆11与防尘块134接触时,推杆11挤压防尘块134向下移动复位,第一弹簧133压缩,再关闭电机122,上述转动全部停止即可。
    3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挡料机构14,挡料机构14包括有第五固定块141、第三转杆142、扭簧143和挡料板144,参看图1、图7和图8所示,放料斗10左侧上部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五固定块141,第五固定块141上部右侧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三转杆142,第三转杆142中部设有挡料板144,挡料板144能够将放料斗10内的渣土挡住,防止在放料斗10移动时放料斗10内的渣土滑落,挡料板144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挡料板144前后两侧的上部与同侧的第五固定块141之间均设有扭簧143,扭簧143均绕在第三转杆142上。
    39.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5,限位机构15包括有第三固定架151、第二连接杆152、第二弹簧153、挡杆154和第一下压杆155,参看图1、图9和图10所示,底板1左部焊接有第三固定架151,第三固定架151顶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杆152,第二连接杆152上侧均滑
    动式设有挡杆154,挡杆154在与挡料板144接触时,能够对挡料板144进行限位,挡杆154均与挡料板144接触,挡杆154底部与第三固定架151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153,第二弹簧153均绕在同侧的第二连接杆152上,挡杆154内侧下部之间设有第一下压杆155。
    40.初始状态下,扭簧143为形变状态,当人们将渣土倒入放料斗10内时,挡料板144能够将放料斗10上的渣土挡住,从而防止渣土滑落,当放料斗10向右移动时,放料斗10带动第五固定块141、第三转杆142和挡料板144向右移动,当挡料板144与挡杆154分离时,扭簧143恢复原状,扭簧143带动挡料板144转动打开,使挡料板144不再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从而方便渣土从放料斗10内滑出,当放料斗10向左移动时,放料斗10带动第五固定块141、第三转杆142和挡料板144向左移动复位,当挡料板144与挡杆154接触时,挡杆154挤压挡料板144反转复位,扭簧143发生形变,使挡料板144重新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然后人们可以踩压第一下压杆155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挡杆154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53压缩,当挡杆154与挡料板144分离时,扭簧143恢复原状,扭簧143带动挡料板144转动打开,使挡料板144不再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然后人们即可对放料斗10上残余的渣土进行清理,当放料斗10上残余的渣土清理完后,按压挡料板144反转复位,扭簧143发生形变,使挡料板144重新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再松开第一下压杆155,第二弹簧153恢复原状,第二弹簧153带动挡杆154和第一下压杆155向上移动复位,当挡杆154与挡料板144接触时,挡料板144重新挡住放料斗10的左侧,然后松开挡料板144即可。
    41.还包括有固定机构16,固定机构16包括有第四固定架161、滑杆162、第三弹簧163、固定杆164和第二下压杆165,参看图1、图11和图12所示,底板1顶部前后两侧的右侧均焊接有第四固定架161,第四固定架161上侧中部均设有滑杆162,滑杆162中部均滑动式设有固定杆164,固定杆164在插入地面内后,能够对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进行固定,固定杆164顶部中间与同侧的第四固定架161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163,第三弹簧163均绕在同侧的滑杆162上,固定杆164右侧之间设有第二下压杆165。
    42.还包括有卡位机构17,卡位机构17包括有固定环171、楔形杆172、第四弹簧173和第三防护壳174,参看图1、图2、图13和图14所示,底板1底部右侧中部焊接有固定环171,固定环171中部滑动式设有楔形杆172,第二下压杆165在越过楔形杆172后,通过楔形杆172移动复位能够将第二下压杆165卡住,第二下压杆165向下移动时会与楔形杆172接触,固定环171右侧与楔形杆172之间设有第四弹簧173,底板1底部右侧中部焊接有第三防护壳174,固定环171位于第三防护壳174的内侧。
    43.当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可以踩压第二下压杆165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164向下移动,第三弹簧163拉伸,使固定杆164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固定杆164插入地面内,进而对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进行固定,当第二下压杆165与楔形杆172接触时,第二下压杆165挤压楔形杆172向左移动,第四弹簧173压缩,当第二下压杆165越过楔形杆172后,第四弹簧173恢复原状,第四弹簧173带动楔形杆172向右移动复位,使楔形杆172卡住第二下压杆165,然后人们即可松开第二下压杆165,当人们需要移动该建筑工地的渣土搬运装置时,推动楔形杆172向左移动,第四弹簧173压缩,当楔形杆172与第二下压杆165分离时,楔形杆172松开第二下压杆165,此时第三弹簧163恢复原状,第三弹簧163带动固定杆164和第二下压杆165向上移动复位,使固定杆164与地面分离,再松开楔形杆172,第四弹簧173恢复原状,第四弹簧173带动楔形杆172向右移动复位即可。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7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