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4-25  13


    本发明属于包装容器,具体是指一种活塞体。


    背景技术:

    1、随着真空瓶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真空瓶活塞体与容器内壁的紧密配合成为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活塞体与容器内部的紧密配合可以减少内容物的泄露,同时保证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2、在传统的真空瓶内,使用的活塞体侧面与容器内壁通常是单一的平面接触,长时间使用会因磨损等原因,由过盈配合转为间隙配合,产生间隙,容易松动,进而影响产品的泵出质量。其传统活塞体的表面通常为平面,还会形成内容物的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活塞体,用于提高活塞体与容器内壁配合的密封性,还能有效减少内容物的残留。

    2、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体,包括:活塞本体、活塞体上刮缘、活塞体下刮缘、活塞体坡面、聚流部、弧形凹面。活塞体上刮缘位于活塞本体上侧;活塞体下刮缘位于活塞本体下侧;活塞体坡面装设于活塞本体下侧;聚流部位于活塞体坡面底部;弧形凹面设于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之间,并与活塞体上刮缘、活塞体下刮缘和活塞体坡面一体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上刮缘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使用分装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4、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下刮缘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使用分装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5、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面为圆弧形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坡面为锥形坡面。

    7、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坡面的桥接面边界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结构,或边数大于等于三的任意二维几何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聚流部为用于引导内容物到凹陷区域。

    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坡面的桥接面边界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结构,或边数大于等于三的任意二维几何结构。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活塞体,通过包括活塞本体、活塞体上刮缘、活塞体下刮缘、活塞体坡面、聚流部和弧形凹面,解决了活塞体与容器内壁紧密配合的问题。活塞体上刮缘和下刮缘采用与配合使用容器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的结构,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增强密封效果,有效减少内容物的泄露,保证真空瓶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11、传统真空瓶中的活塞体侧面通常与容器内壁呈平面接触,容易因磨损而产生间隙,导致松动和泄露。本发明通过设计弧形凹面,可以减少活塞侧壁与容器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进一步降低磨损,避免因过度磨损产生间隙。弧形凹面结构的向外张力,有效作用于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有利于有效的保持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与容器内壁的紧密接触。同时,弧形凹面结构还可以根据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上下运动的状态,调整弧形凹面对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的作用力,进一步调整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与容器内壁接触的紧密程度,促进活塞体运动。同时,弧形凹面的设计可以防止内容物在活塞体表面残留,提高了真空瓶的泵出质量。

    12、此外,活塞体坡面的锥形设计和聚流部的凹陷区域,有助于引导内容物,进一步优化活塞体的密封性能和内容物导向效果,确保在各种使用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和内容物流动性。通过这些改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活塞体设计,适用于各种真空瓶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活塞体,用于控制液体或其他流体在分装瓶内的进出流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上刮缘(1)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使用分装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下刮缘(3)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使用分装瓶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面(2)为圆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坡面(4)为锥形坡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坡面(4)的桥接面边界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结构,或边数大于等于三的任意二维几何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部(5)为用于引导内容物到凹陷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坡面(4)的桥接面边界线围成的图形是圆形结构,或边数大于等于三的任意二维几何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体,包括:活塞本体;活塞体上刮缘,位于活塞本体上侧;活塞体下刮缘,位于活塞本体下侧;活塞体坡面,装设于活塞本体下侧;聚流部,位于活塞体坡面底部;弧形凹面,设于活塞体上刮缘和活塞体下刮缘之间,并与活塞体上刮缘、活塞体下刮缘和活塞体坡面一体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活塞体与容器内壁接触单一平面、因磨损导致松动及内容物残留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汤传军,盛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冈山容器(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78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