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5-04-26  9


    本发明涉及户外监控设备,具体为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1、耕地,是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并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因此对部分重要地区的耕地环境需要进行严密保护,在夜间多使用红外监控设备进行监控作业。

    2、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6313262u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中“包括监控本体,所述监控本体的外部一侧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监控本体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外部一侧设置有安装机构”;

    3、上述设备采用固定安装架的结构进行高位安装,整体结构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在耕地平原等户外环境中,如果遇到鸟类在设备顶部筑巢或是落叶堆积等情况,就会对设备的作业稳定性造成影响,而该设备无法做到此类事项的解决处理。

    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5、1、现有的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整体结构无法转动,无法应对户外环境的动植物因素影响;

    6、2、现有的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为顶部独立的结构,需要安装在高位的外部结构上使用,因此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不便于后期的维护与修理。

    7、3、现有的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没有特殊散热端口,由于红外摄像结构通过电能转化有效光能,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比普通摄像机构温度更高且更易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解决了现今存在的无法应对野外动植物顶部干扰和不便于后期运维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包括杆体、限位套、液压升降机构以及支撑底座,所述限位套设置于杆体的底部外围端面,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置于杆体的底部外端,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液压升降机构的底部端面,所述杆体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顶部设置有绞柱;

    3、所述液压升降机构的侧端外部还设置有发声单元,所述绞柱的顶部还设置有驱动台,所述驱动台的内部设置有内接线路,所述驱动台的顶部设置有红外摄像机构,所述红外摄像机构的内侧一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靠内一侧设置有驱动轴,所述杆体的中部还设置有防爬架,所述防爬架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套环;

    4、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音箱与外部控制键,所述音箱通过固定安装与液压升降机构外部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所述外部控制键通过固定安装与发声单元的顶部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台还包括有电机和连接槽,所述电机通过卡接与驱动台的内部之间存在有活动连接关系,所述连接槽开设于驱动台的左右两侧端面。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摄像机构还包括有重量传感器、贯通槽、散排、智能处理芯片,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固定安装与红外摄像机构的顶部端面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所述贯通槽开设于红外摄像机构的内端,所述散排通过插接与红外摄像机构的内端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所述智能处理芯片通过卡接与红外摄像机构内部之间存在有活动连接关系。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处理芯片通过内部线路与发声单元和红外摄像机构以及驱动台建立有信号连接。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通过内侧设置的驱动轴与电机之间存在有双向转动连接关系。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整体为门字形,且上上端柱状体穿过红外摄像机构并与其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量传感器的最小激活传递信号重量可以进行编辑设定,其范围由所使用的重量传感器硬件种类决定。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摄像机构可通过电机与连接架驱动转动的最大角度为90度,且转动方向单一固定,所述重量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激活并使红外摄像机构重复转动作业。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排为片状直线排列,间隙均匀分布,具体可采用铜制或铝制,本方案中优选采用铜制。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体与底部的液压升降机构之间相互连接,并跟随液压升降机构的调节而变化高度,具体高度变化参数可以根据液压升降机构和杆体材料而变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具备以下

    15、有益效果:

    16、1、该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通过设置有驱动台、电机、连接架以及重量传感器,当该设备的顶部存在有异物时,重量传感器感知重量,并向智能处理芯片发送电信号,智能处理芯片向电机发送指令,电机接收指令并执行预设操作,通过驱动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架带动红外摄像机构进行转动,最终使红外摄像机构整体达到最大90度的形体转动,从而使红外摄像机构顶部的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一端滑落。通过上述设置和流程可以使该设备的顶部机构可以自动清理异物,例如鸟类、昆虫、自然落叶等杂物,从而可以防止异物对设备正常作业的影响。

    17、2、该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通过在杆体的中部设置有环状防爬架并用支撑条和第一套环进行固定,可以使杆体自底端到顶端之间存在有阻挡间隔,从而避免野生动物自底部向顶部攀爬,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动物对该设备的影响。

    18、3、该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通过设置有杆体、液压升降机构、限位套,在该设备正常使用时红外摄像机构处于设备顶端,在后期运维修理时只需要控制液压升降机构下降,即可使杆体携带红外摄像机构包括驱动台进行下降,从而降低红外摄像机构的离地距离,便于操作人员的运维。通过在红外摄像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散排,并使散排横向伸出红外摄像机构内部,可以有效的将红外摄像机构内部的高温传导至外部,使外部的气流来降低散排温度,从而加速红外摄像机构的散热。



    技术特征:

    1.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包括杆体(1)、限位套(2)、液压升降机构(3)以及支撑底座(4),所述限位套(2)设置于杆体(1)的底部外围端面,所述液压升降机构(3)设置于杆体(1)的底部外端,所述支撑底座(4)设置于液压升降机构(3)的底部端面,所述杆体(1)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二套环(9),所述第二套环(9)的顶部设置有绞柱(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台(11)还包括有电机(1101)和连接槽(1102),所述电机(1101)通过卡接与驱动台(11)的内部之间存在有活动连接关系,所述连接槽(1102)开设于驱动台(11)的左右两侧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机构(13)还包括有重量传感器(1301)、贯通槽(1302)、散排(1303)、智能处理芯片(1304),所述重量传感器(1301)通过固定安装与红外摄像机构(13)的顶部端面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所述贯通槽(1302)开设于红外摄像机构(13)的内端,所述散排(1303)通过插接与红外摄像机构(13)的内端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所述智能处理芯片(1304)通过卡接与红外摄像机构(13)内部之间存在有活动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处理芯片(1304)通过内部线路与发声单元(5)和红外摄像机构(13)以及驱动台(11)建立有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4)通过内侧设置的驱动轴(15)与电机(1101)之间存在有双向转动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4)整体为门字形,且上上端柱状体穿过红外摄像机构(13)并与其之间存在有固定连接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传感器(1301)的最小激活传递信号重量可以进行编辑设定,其范围由所使用的重量传感器(1301)硬件种类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摄像机构(13)可通过电机(1101)与连接架(14)驱动转动的最大角度为90度,且转动方向单一固定,所述重量传感器(1301)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激活并使红外摄像机构(13)重复转动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排(1303)为片状直线排列,间隙均匀分布,具体可采用铜制或铝制,本方案中优选采用铜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与底部的液压升降机构(3)之间相互连接,并跟随液压升降机构(3)的调节而变化高度,具体高度变化参数可以根据液压升降机构(3)和杆体(1)材料而变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户外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耕地保护用红外监控设备,包括杆体、限位套、液压升降机构以及支撑底座,限位套设置于杆体的底部外围端面,液压升降机构设置于杆体的底部外端,支撑底座设置于液压升降机构的底部端面。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驱动台、电机、连接架以及重量传感器,当该设备的顶部存在有异物时,重量传感器感知重量,并向智能处理芯片发送电信号,智能处理芯片向电机发送指令,电机接收指令并执行预设操作,通过驱动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架带动红外摄像机构进行转动,最终使红外摄像机构整体达到最大90度的形体转动,从而使红外摄像机构顶部的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自一端滑落,从而防止异物对设备正常作业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菏泽市牡丹区自然资源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79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