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04-26  9


    本发明涉及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的,特别涉及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预制结构在建筑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凭借其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劳动成本低等优点,发展为应用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相比于传统现浇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现场作业量大、建造效率低、整体能耗高、影响道路交通畅通与安全等不足,预制结构通过在工厂内批量生产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预制结构的拼装,可以不断提高桥梁施工中技术和工艺的水平,不断促进桥梁行业的工厂化和标准化发展。

    2、浇筑湿接缝是施工现场主要的施工环节,决定着桥面板体系的施工速度与施工质量,预制桥面板通过纵向或横向湿接缝连接成整体。在桥梁应用过程中,湿接缝的受力性能是预制桥面板连接的关键因素,湿接缝也是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最容易出现裂缝的位置,桥面板湿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着桥面板体系的服役性能。

    3、然而,由于车辆超载、材料老化、局部构造等原因,湿接缝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开裂、渗漏水、碎裂等情况在中小跨径桥梁中普遍存在,这影响结构耐久性,降低行车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且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维修加固很难彻底根治。就目前正在运营的桥梁情况来说,随着不断增加的使用期、快速增长的交通量,再加上养护不到位等一系列原因,桥面板湿接缝部位产生裂缝、渗水等愈发常见,严重影响着桥梁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 施工准备;

    4、s2 对改进的铰缝进行预处理;

    5、s3 在铰缝的两侧构建支撑结构,完成一次施工;

    6、s4 以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以混凝土浇筑于桥面的铰缝处,完成二次施工;

    7、s5湿接缝养护,完成施工。

    8、优选地,改进的铰缝由相对的两个桥梁端部构成,两个桥梁的端面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设置的贴合面和浇筑面,相对的两个浇筑面间设有铰缝钢筋;在两个浇筑面的相对侧分别设置hdpe膜。

    9、优选地,相邻的hdpe膜间锁接;所有的所述hdpe膜底部与贴合面和浇筑面的交接线处距离大于0。

    10、优选地,所述铰缝钢筋包括设于三角槽区的水平铰缝钢筋和纵向贯穿铰缝的纵向铰缝钢筋,所述纵向铰缝钢筋与桥梁顶部预制板的箍筋绑扎。

    11、优选地,s3中,向浇筑面和hdpe膜间分次灌入压裂液、支撑剂和水泥砂浆的混合物,待混合物不流动后撒水养护若干次,去除hdpe膜,完成一次施工。

    12、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

    13、水泥610~1080份、矿物掺合料540~1724份、高强度纤维40~250份、水126~261份、减水剂9~71份。

    14、优选地,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灰50~334份、石英砂490~1390份。

    15、优选地,将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倒入搅拌机搅拌,搅拌均匀后将水和减水剂逐次按份加入,当拌合物完全由颗粒状转变为胶状时,逐次按份加入高强度纤维,继续搅拌,待钢纤维分散均匀后测量混凝土坍落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处理。

    16、优选地,s4中,吊斗接料,由起重吊机将其提升至待浇筑桥面,并通过下料阀口卸料至专用布料小车的料斗内;控制布料小车放料速度和前进行驶速度,使混凝土拌合物由溜槽均匀溜至铰缝且不溢出桥梁顶面。

    17、优选地,s5中,于浇筑过程进行标高控制和喷雾、覆膜养护;施工开始20~24小时后,对湿接缝部位覆盖养护膜,封闭作业面。

    18、本发明涉及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施工准备后,对改进的铰缝进行预处理;在铰缝的两侧构建支撑结构,完成一次施工;以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以混凝土浇筑于桥面的铰缝处,完成二次施工;湿接缝养护,完成施工。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采用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耐久性更好,浇筑时无需振捣,用于湿接缝材料时可以充分填充接缝界面,增加界面的粘结性能;

    21、(2)采用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简化铰缝处钢筋的连接方式、减小钢筋的锚固长度,进而采用钢筋交错布置的非接触搭接方式,缩短湿接缝宽度、简化湿接缝构造,取消传统湿接缝构造负弯矩预应力束和钢筋的焊接,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

    22、(3)采用支撑结构对桥体和混凝土材料进行互相连接,增加整体桥面的连接性和强度;

    23、(4)取消钢筋焊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人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改进的铰缝由相对的两个桥梁端部构成,两个桥梁的端面包括由下至上顺次设置的贴合面和浇筑面,相对的两个浇筑面间设有铰缝钢筋;在两个浇筑面的相对侧分别设置hdpe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hdpe膜间锁接;所有的所述hdpe膜底部与贴合面和浇筑面的交接线处距离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铰缝钢筋包括设于三角槽区的水平铰缝钢筋和纵向贯穿铰缝的纵向铰缝钢筋,所述纵向铰缝钢筋与桥梁顶部预制板的箍筋绑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向浇筑面和hdpe膜间分次灌入压裂液、支撑剂和水泥砂浆的混合物,待混合物不流动后撒水养护若干次,去除hdpe膜,完成一次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灰50~334份、石英砂490~1390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倒入搅拌机搅拌,搅拌均匀后将水和减水剂逐次按份加入,当拌合物完全由颗粒状转变为胶状时,逐次按份加入高强度纤维,继续搅拌,待钢纤维分散均匀后测量混凝土坍落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吊斗接料,由起重吊机将其提升至待浇筑桥面,并通过下料阀口卸料至专用布料小车的料斗内;控制布料小车放料速度和前进行驶速度,使混凝土拌合物由溜槽均匀溜至铰缝且不溢出桥梁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于浇筑过程进行标高控制和喷雾、覆膜养护;施工开始20~24小时后,对湿接缝部位覆盖养护膜,封闭作业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面湿接缝施工方法,施工准备后对改进的铰缝预处理;在铰缝的两侧构建支撑结构,完成一次施工;以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以混凝土浇筑于铰缝处,完成二次施工;湿接缝养护,完成施工。本发明采用致密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复合配置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耐久性更好,浇筑时无需振捣,充分填充接缝界面,增加界面的粘结性能;取消传统湿接缝构造负弯矩预应力束和钢筋的焊接,施工便捷,施工效率高;采用支撑结构对桥体和混凝土材料进行互相连接,增加整体桥面的连接性和强度;取消钢筋焊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人工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宁英杰,黎果,朱挺,方维炯,赵颖超,胡飞鸽,何奔洋,金一峰,宣金强,孙淦,朱正平,李媛媛,林麟,包城峰,周瑞杰,孟奇杰,赵强飞,雷俊飞,田晓楠,应丰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79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