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和制动方法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5-04-30  27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动轨道车辆的装置和方法,并且特别是涉及用于机电式制动轨道车辆的这种装置和这种方法。


    背景技术:

    1、利用气动式制动系统使轨道车辆减速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并且在现有技术那里作为用于使轨道车辆减速的主要方法发展,并且这些方法在许多领域中甚至是被规定的。在此,根据实施方案,在压缩机供给的压缩空气贮存器中存在的过压被用于借助气动气缸使静态的制动元件、例如制动盘、制动蹄或制动闸瓦相对于运动的制动元件、例如制动盘、工作轮或车轮轴运动并且按压或从其松脱。通过在按压时产生的摩擦,动能被转换为热能并且轨道车辆由此减速。由于利用这样的气动式制动系统、特别是气动式摩擦制动器的百年经验,它们被视为成熟的且可靠的。通过这样的制动系统提供了高度可用的并且系统稳定的并且几乎不会丢失的减速能力,这种减速能力与其它系统的状态或与对车辆的环境影响无关。然而,这样的制动系统需要用于运行的辅助系统。这特别是气动装置的压缩机和供给基础设施,如线路和管路。这些部件具有高的重量并且对结构空间提出高要求。此外,这些制动系统具有相对迟钝的操控特性并且是不灵活的。通常仅在轨道车辆的负载和速度方面实现制动压力的适配,并且这大多也仅在离散的级中实现。因此,例如de102009051019a1描述了一种具有分级过程的轨道车辆的与速度相关地分级的紧急制动装置,其中,通过再生式制动器或者电子气动式制动器制动力调节地并且与速度相关地实施紧急制动,以及例如de102011110047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紧急制动装置,该紧急制动装置具有用于提供紧急制动控制压力的紧急制动控制阀装置和用于根据轨道车辆的负载值和速度值调节所提供的紧急制动控制压力的紧急制动调节装置。

    2、替代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基于其它技术工作原理的制动系统,例如电动力式制动系统,其在利用电磁感应效应的情况下能够将动能转换成电能并且因此能够使其可供用于存储或使用。这特别是具有涉及轨道车辆运行的总能量效率的优点。但制动能的导出、电功率的产生以及功能性在此总体上取决于所有参与的电气子系统和电子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车辆的状态。由于这些部件大多本身并非高度可用的,所以这样的制动系统也总体上不被视为高度可用的。

    3、在iec 61508标准中并且特别是对于轨道连接的交通领域在din en 50126-2:2017标准“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的规定和证明,第2部分:关于系统的安全方法”中定义了安全要求级别/安全完整性等级(security integritylevel,sil),其定义了在安全功能的可靠性方面对电气系统、电子系统或可编程电子系统的评估。由所力求的等级得出针对安全的构造原理,这些构造原理必须被遵守,以便能够将故障风险降低到一定值。在此定义了四个安全完整性等级,其中,第一安全完整性等级(sil1)具有最低要求,并且经过第二和第三安全完整性等级升序地到第四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具有最高要求。如此,允许根据sil1分类的构件具有每小时10-5-10-6的失效概率,根据sil4分类的构件具有每小时10-8-10-9的失效概率。

    4、文献wo2021/198994a1公开了一种机电模块,该机电模块经由拉杆机械装置来操纵摩擦制动器的制动蹄。在这种机械制动路径中设置有预张紧的弹簧组和制动力传感器。第一行车制动控制单元操作行车制动和紧急制动过程并且相应地操控机电模块的电动马达。安全单元经由传感器检查在紧急制动情况下是否施加紧急制动力。如果这未给定,例如在电动马达或者行车制动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则释放预张紧的弹簧组并且由此施加紧急制动力。此外公开了一种机电模块,该机电模块经由拉杆机械装置来操纵摩擦制动器的制动蹄。在这种机械制动路径中也设置有制动力传感器。第一行车制动控制单元操作行车制动和紧急制动过程并且相应地操控机电模块的电动马达。安全单元经由传感器检查在紧急制动情况下是否施加紧急制动力。如果这未给定,例如在行车制动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下,则操作开关并且电动马达经由具有自身的蓄电池缓冲器(akkupuffer)和自身的马达控制装置的电子紧急制动单元来操控并且因此施加紧急制动力。在此存在行车制动功能组和安全制动功能组的严格分离,其中,分级地处于上级的安全单元控制是将常规的行车制动功能组还是将安全制动功能组用于制动控制。这种在行车制动功能组和安全制动功能组以及行车制动功能构件和安全制动功能构件中的分开是不灵活的并且当例如安全单元失效时容易发生整个系统失效。行车制动控制单元的功能要么也必须完全显现,要么在安全制动过程中不可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和一种制动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特别是,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提供所需的安全要求和高度可用性,但在此对轨道车辆中的系统完整性提出较低的要求。

    2、该任务根据并列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有利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3、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控制单元,该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制动力单元,该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制动功能;以及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或在存在预先确定的制动系统状态参量的情况下起作用的制动功能。在此,术语“制动路径”表示所有功能的集合,这些功能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摩擦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并且建立系统范围内的制动功能。这允许不仅在制动控制单元而且制动力单元中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功能(例如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行车制动路径的功能)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功能(例如具有较高安全完整性的安全制动路径的功能)。这提供如下前提条件,即,在故障情况下根据需要要么在制动控制单元中、要么在制动力单元中、要么在制动控制单元和制动力单元中从行车制动路径转换到安全制动路径上。还提供如下前提条件,即,安全制动路径的功能访问行车制动路径的功能,例如访问防滑功能。此外提供如下前提条件,即,在安全制动路径的功能失效的情况下可以访问行车制动路径的功能作为冗余-冗余调节(redundanz-redundanzregelung)。

    4、有利的是,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而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低安全完整性低于高安全完整性。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可以高于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5、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是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这些功能优选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利用共同使用这些最高可靠的、引起真正的机械制动功能的功能部件能够提供一种紧凑的制动系统。

    6、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7、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具有制动命令的控制输入并且由此确定并输出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

    9、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获得车辆状态参量输入或制动系统状态参量输入并且由此确定并输出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

    10、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11、有利的是,制动控制装置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12、有利的是,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并且控制功能部件的组,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13、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14、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输出转换信号。

    15、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力单元具有能量供给单元、特别是替代地或可选附加地具有内部的能量供给单元。

    16、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输出转换信号。

    17、公开了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制动系统的轨道车辆。

    18、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该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通过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b)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c)通过制动力单元基于步骤b)中的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制动力、优选摩擦制动力的功能;d)提供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e)提供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

    19、有利的是,步骤d)中的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e)中的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

    20、有利的是,步骤a)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c)具有以下步骤:c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c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21、有利的是,步骤a)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b)具有以下步骤:b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b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22、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f)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获得具有制动命令的控制输入,g)通过制动控制单元从控制输入确定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h)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

    23、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i)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获得车辆状态参量输入或制动系统状态参量输入,j)通过制动控制单元从车辆状态参量输入或制动系统状态参量输入确定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k)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或力调整参量。

    24、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l)通过制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接收转换信号,m)在制动控制单元、制动力单元或能量供给单元中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25、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n)通过制动控制单元、制动力单元或能量供给单元确定转换状态,o)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通过制动控制单元、制动力单元或能量供给单元输出转换信号。

    26、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p)通过制动力单元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q)通过制动力单元控制共同的功能部件的组,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27、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控制单元,该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致动器控制单元,该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制动力单元,该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基于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或在存在预先确定的制动系统状态参量的情况下起作用的功能。此外,第二制动路径的功能不是必须通过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来激活,而是第二制动路径的功能也可以在存在预先确定的制动系统状态参量的情况下、例如在面临能量供给失效的情况下在没有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的情况下激活。

    28、有利的是,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低安全完整性低于高安全完整性。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可以高于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29、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是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优选地,它们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30、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在此,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致动器控制单元提供致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提供力调节功能。

    31、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32、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能量供给单元,该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为制动系统供给能量、特别是用于制动运行的电能。

    33、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在此,从分别定位在相应的单元上的制动功能中,从配设给第一制动路径的功能转换至配设给第二制动路径的功能,或反过来。

    34、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设计用于执行安全功能。

    35、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36、有利的是,给定安全功能与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的分布式配设关系,并且分布式安全功能由所配设的单元执行。

    37、有利的是,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可选地包含的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具有转换器并且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38、有利的是,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并且控制功能部件的组,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39、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具有能量供给单元、优选替代地或可选附加地具有内部的能量供给单元。

    40、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制动系统的轨道车辆。

    41、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该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通过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b)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c)通过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b)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d)通过制动力单元基于步骤c)中的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e)提供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f)提供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或在存在预先确定的制动系统状态参量的情况下起作用的功能。

    42、有利的是,步骤e)中的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f)中的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

    43、有利的是,步骤a)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c)具有以下步骤:c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c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d)具有以下步骤:d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d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44、有利的是,步骤a)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c)具有以下步骤:c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c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d)具有以下步骤:d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d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45、有利的是,步骤a)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c)具有以下步骤:c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c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d)具有以下步骤:d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d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46、有利的是,还执行以下步骤:g)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执行安全功能。

    47、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48、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h)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接收转换信号,i)在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中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49、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n)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特别是通过分布在这些单元上的安全功能确定转换状态,o)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通过制动控制单元、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输出转换信号。

    50、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控制装置,该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间接地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制动力单元,该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基于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以及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至少一个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以及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至少一个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

    51、有利的是,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可以高于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52、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是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53、有利的是,制动控制装置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致动器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54、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55、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56、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57、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能量供给单元,该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为制动系统的构件供给用于其运行的电能。

    58、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59、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具有转换单元并且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在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60、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设计用于执行安全功能。

    61、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62、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执行供给监控器的安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数据存储功能和决策器的安全功能。

    63、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执行供给监控器的安全功能,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制动路径监控器和致动器监控器的安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的安全功能。

    64、有利的是,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并且控制功能部件的组,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65、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控制装置或致动器具有能量供给单元、特别是并且可选地或附加地具有内部的能量供给单元。

    66、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制动系统的轨道车辆。

    67、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该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通过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第一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b)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c)通过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b)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d)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e)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f)通过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c)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f)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h)通过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i)通过制动力单元基于步骤d)或h)中的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j)提供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k)提供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

    68、有利的是,步骤j)中的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k)中的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

    69、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g)或步骤i)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70、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g)和步骤i)具有以下步骤:ac)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ad)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71、有利的是,还执行以下步骤:l)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执行安全功能。

    72、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73、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m)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获得转换信号,n)在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中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74、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o)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确定转换状态,p)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输出转换信号。

    75、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控制装置,该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制动力单元,该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基于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以及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以及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

    76、有利的是,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低安全完整性低于高安全完整性。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可以高于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77、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力单元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是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78、有利的是,制动控制装置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致动器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79、有利的是,制动控制装置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制动控制装置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致动器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0、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1、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2、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和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3、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84、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能量供给单元,该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为制动系统的构件供给用于其运行的电能。

    85、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86、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具有转换单元并且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在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87、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设计用于执行安全功能。

    88、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89、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执行供给监控器的安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的安全功能。

    90、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执行供给监控器的安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的安全功能。

    91、有利的是,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

    92、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控制装置或致动器具有能量供给单元、优选具有可选附加的内部的能量供给单元。

    93、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制动系统的轨道车辆。

    94、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该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通过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第一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b)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c)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b)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d)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e)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f)通过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g)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f)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h)通过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i)通过制动力单元基于步骤d)或h)中的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j)提供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k)提供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

    95、有利的是,步骤j)中的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k)中的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

    96、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g)或步骤i)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97、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g)和步骤i)具有以下步骤:ac)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ad)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98、有利的是,还执行以下步骤:l)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执行安全功能。

    99、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100、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m)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获得转换信号,n)在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中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101、有利的是,该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o)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确定转换状态,p)当确定了转换状态时,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能量供给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输出转换信号。

    102、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制动控制装置,该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扩展功能载体;以及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该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该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制动力单元,该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基于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以及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至少一个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以及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由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

    103、有利的是,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可以高于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所具有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104、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力单元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是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105、有利的是,扩展功能载体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106、有利的是,扩展载体设计用于接收传感器参量或输出扩展参量。

    107、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扩展参量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力调整参量并且输出致动参量,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力调整参量或扩展参量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或转换命令,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力调整参量或转换命令并且输出致动参量或转换命令,或者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命令或致动参量。

    108、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第二制动控制单元和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并且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提供第一制动路径或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109、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还具有能量供给单元,该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为制动系统的构件供给用于其运行的电能。

    110、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接收转换信号,并且在接收到转换信号时从第一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二制动路径上或者从第二制动路径转换到第一制动路径上。

    111、有利的是,第一制动控制单元、第二制动控制单元、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或制动力单元具有转换单元并且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在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112、有利的是,制动系统设计用于执行安全功能。

    113、有利的是,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114、有利的是,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执行供给监控器的安全功能,并且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执行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数据存储功能和决策器的安全功能。

    115、有利的是,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力调整参量或致动参量并且这样控制功能部件的组,使得轨道车辆减速。

    116、有利的是,制动系统、特别是制动控制装置或致动器具有能量供给单元。

    117、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的轨道车辆。

    118、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该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a)通过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第一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b)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c)通过制动控制装置中的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b)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d)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e)通过扩展功能载体中的扩展单元提供制动功能;f)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制动控制单元提供制动功能;g)通过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h)通过致动器中的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基于步骤e)中的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i)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j)通过制动力单元基于步骤d)或h)中的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制动功能;k)提供第一制动路径,该第一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以及l)提供第二制动路径,该第二制动路径具有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

    119、有利的是,步骤k)中的第一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低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并且步骤l)中的第二制动路径设计用于提供具有高安全完整性的制动功能。

    120、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f)、步骤h)或步骤j)具有以下步骤:aa)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以及ab)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121、有利的是,步骤a)、步骤c)、步骤e)、步骤f)、步骤h)和步骤j)具有以下步骤:ac)提供第一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或者ad)提供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122、有利的是,步骤e)中的制动功能是第二制动路径的这样的制动功能。

    123、有利的是,还指出以下步骤:m)通过扩展功能载体接收传感器参量,n)通过扩展功能载体处理步骤m)中的传感器参量。

    124、有利的是,还指出以下步骤:o)通过扩展功能载体输出扩展参量。

    125、有利的是,还指出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p)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接收扩展参量,q)通过第一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r)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接收力调整参量,s)通过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t)通过第二制动控制单元接收力调整参量或扩展参量,u)通过第二制动控制单元输出力调整参量或转换命令,v)通过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接收力调整参量或转换命令,w)通过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输出致动参量或转换命令,或者x)通过制动力单元接收转换命令或致动参量。

    126、在此公开的发明构思的目的是,能够借助安全功能实现替代的基于机电工作原理的摩擦制动系统的开发。这种系统的基础和技术优点可以在不要求完整性的情况下包括以下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点:

    127、·由于避免用于能量转换的外围辅助系统(如压缩机)以及气动装置的供给基础设施(其通常包括管路的布置结构)而降低系统重量。

    128、·利用电子装置和软件的方法设计制动系统功能以简化系统结构组件并且能够根据顾客要求、市场需求或车辆种类实现功能。

    129、·基于电子装置和软件能够相对于系统运行时间实现与情况相关的动态特性,以提高例如在制动距离或制动舒适性方面的制动质量。

    130、·提高制动力变化的动态性、即制动器的状态变换,以便例如在防滑功能中改善制动质量。

    131、·基于附加的传感装置和所属的评估电子装置和软件、例如对制动衬片的状态的检测而改善子部件的维护、故障发现以及可监控性。

    132、基于机电工作原理来建立制动系统的挑战是实现范式转换(或者说典范转移,paradigmenwechsel)以及放弃气动式摩擦制动器的原理,所述气动式摩擦制动器在其基本功能方面能够在没有软件、电子和电气装置领域的情况下、而是借助纯机械原理来实现。本发明为此提供装置和方法,其证实新技术形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且允许所属标准改变,该标准允许这样的系统引入其市场。为此,本文献公开了一种系统架构,其首先包含基本的安全功能和原理,由此这样的制动系统实现了与现有的气动式制动器至少等效的失效特性和运行特性。接下来描述对为此所需的原理和系统功能结构的建议。


    技术特征:

    1.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

    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制动系统、特别是所述制动力单元还具有第一组共有的功能部件,所述功能部件是所述第一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是所述第二制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设计用于产生摩擦力,使得所述轨道车辆减速。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扩展功能载体设计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扩展功能载体设计用于接收或产生传感器参量,或输出扩展参量。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制动系统还具有能量供给单元,所述能量供给单元设计用于为所述制动系统的构件供给能量、特别是用于其运行的电能。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制动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制动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所述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所述能量供给单元或所述制动力单元具有转换单元并且设计用于确定转换状态,并且在确定了转换状态时输出转换信号。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制动系统设计用于执行安全功能。

    12.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安全功能是具有如下元件的安全功能的组中的一个:制动路径监控器、致动器监控器、供给监控器、决策器和数据存储功能。

    13.根据前述两个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制动力单元设计用于获得致动参量并且控制功能部件的组,使得所述轨道车辆减速。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制动系统、特别是所述制动控制装置或所述制动器具有能量供给单元。

    16.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系统。

    17.用于轨道车辆的制动方法,所述制动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18.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步骤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

    19.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

    20.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步骤e)中的制动功能是所述第二制动路径的制动功能。

    21.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还具有以下步骤:

    22.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还具有以下步骤:

    23.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还具有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24.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25.根据前述制动方法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具有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公开用于轨道车辆(1)的制动系统(500),包括:制动控制装置(580),其具有:第一制动控制单元(586),其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334)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一致动器控制单元(588),其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扩展功能载体(594);以及致动器(582),其具有:第二制动控制单元(590),其设计用于提供制动功能并且输出力调整参量,第二致动器控制单元(592),其设计用于基于力调整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并且输出致动参量,以及制动力单元,其设计用于基于致动参量提供用于产生摩擦制动力的功能;以及由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的第一制动路径;以及由在制动系统的控制输入与制动力的产生之间起作用的功能形成的第二制动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S·里赫伯格,M·施坦科,J·布雷登斯坦,R·维戈特兰德-泰特茨纳,J·拜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8086.html

    最新回复(0)